① 哈爾濱有什麼傳說嗎
黑龍江:哈爾濱冰燈的傳說
早先年,住在松花江邊的不少人家,在除夕之夜或者元宵佳節,都願在自個兒門前點冰燈。那冰的燈罩象一塊玉摳出來似的,鋥明瓦亮,中間再放上油燈或蠟燭,點著了後直晃眼睛。
說起點冰燈的習慣,這里還有段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松花江邊上有個屯子,里頭住了男女老少幾百號滿族人。他們打魚種地,吃不愁,穿也不愁。沒成想有一年不知從哪飛來一隻九頭鳥,這怪物一扇翅膀就刮風,那風颳得天昏地暗,砂飛石走,江水出槽,幾摟粗的大樹連根拔起。乘這機會,它把人啦、牲口啦,攝進洞去,留著慢慢吃掉,弄得屯裡人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屯子有個叫巴圖魯的年輕人,對九頭鳥恨得牙根直。一天,他帶上劍,約了幾個小夥子去除妖。可是,這伙人沒等找著洞口,九頭鳥就知道了,它猛勁拍打兩翅,扇起妖風,把小伙郭們滴溜溜吸進洞去。巴圖魯有些本事,起風時幸好抓住了一根藤條,被藤條帶出去老遠,沒有落入魔窟。
這藤條是條雌蟒。雌蟒的媽媽、姐姐都叫九頭鳥吃了,它今天救了巴圖魯,還向他傳授治服九頭鳥的辦法。它說:「九頭鳥轉圈的八個頭只能吃食,不能看物,不打緊;只有當中的那個大腦袋有眼睛,那眼睛黑燈瞎火也能看清方圓幾里內的東西,歇虎著呢。但有一宗,最怕亮光,有了亮光,就沒咒念了。」
「上哪找亮光去呢?」巴圖魯著急地問。
「上星星山,山上有天落石,你爬上去取回兩顆,用一百個人的血溫紅,比什麼都亮。」雌蟒還說,「我再變成藤條,你帶在身邊,就不愁進不去妖洞。」說完,真的變成了藤條。
巴圖魯把藤條纏在腰間,大步流星去找天落石。他起早貪晚,忍飢挨餓,走啊爬啊,總算到了星星山下。唉呀,那山立陡石崖,白雲纏繞,怎麼上啊?
「揀根白鷹翎就能上山!」藤條說。
按藤條的主意,巴圖魯當真飄飄悠悠上了山。
山上亂石成堆,天高風急。巴圖魯四處尋覓天落石。突然,西北天邊有兩個帶火光的東西颼颼地落到山上。啊,是天落石。巴圖魯揀起這塊熱乎乎的寶貝疙瘩,揣進貼身的懷里,就興沖沖地往山下爬。
巴圖魯爬下山,歷盡千難萬險,終於找到了九頭鳥的洞穴。
洞口用石頭堵著,縫隙很小,不是九頭鳥往裡攝人,誰也進不去。巴圖魯拿下腰間的藤條,藤條便將石頭鑽了一個洞。巴圖魯挺順當地爬進去了。
洞里黑古隆冬,伸手不見五指。巴圖魯邊摸邊爬,邊爬邊摸,摸到了一些人,是九頭鳥攝進洞留著吃的。巴圖魯把天落石掏出來,讓那些人輪著用手捂。他們一傳倆,倆傳仨……天落石由熱變紅,由紅變亮,傳到一百人已光芒四射,把妖洞照得雪亮。
九頭鳥正咯崩咯崩嚼人骨頭,猛見亮光,大吃一驚,想要看看亮光來自何處,卻又睜不開眼睛,急得嘎嘎怪叫。說時遲,那時快,巴圖列一手舉寶石,一手握寶劍,已竄到九頭鳥近前,手起劍落,砍中了它的中間脖子,雖然還差一點筋肉沒砍斷,腦袋沒有掉下來,但已經搭拉地了。巴圖魯又刷刷刷幾劍,把那八個腦袋統統砍掉了。九頭鳥撲通一聲跌倒了。
巴圖魯長出一口氣,轉身想和眾鄉親出洞回屯,沒想到九頭鳥沒斷氣,它趔趔趄趄站起來,從脖腔里忽地噴出污血,污血不偏不正,都射到了巴圖魯身上。乘這功夫,九頭鳥撲撲楞楞,連飛帶走,撞開洞口石頭,跑了。
九頭鳥的血,黑乎乎,粘稠稠,又腥又臭,人和牲口濺上這血,眨眼就爛。鄉親們得救了。勇敢的巴圖魯卻活活給爛死了。
打那以後,松花江邊的這個屯子又太平了。可有一宗,逢過大年或正月十五,九頭鳥在天擦黑以後還悄悄出來往院子里滴污血,誰不留神踩上就沒好。
上年紀的人想到了巴圖魯降服九頭鳥的招兒,可是沒有雌蟒的幫助,上不去星星山,找不著天落石,於是,就在門前點上燈籠嚇唬九頭鳥。
燈籠的紙罩不結實,風大時還會被裡邊的燈火燒著,有人就開始把水放到桶里凍成空心的冰罩,將燈或蠟放在中間,罩不化,燈不滅。
冰燈明光光,亮堂堂,很象巴圖魯千辛萬苦找來的天落石。看了它,九頭鳥躲得遠遠的;看了它,人們就想起了救命恩人巴圖魯。
為了驅邪消災,為了紀念恩人,這個屯的多數人家過年都點起了冰燈。一來二去,冰燈又傳到別的屯,傳到城裡……
②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長期以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並沒有給地處祖國邊疆的哈爾濱太多的筆墨,直至遼金以後,哈爾濱才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注腳。
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哈爾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來,哈爾濱的歷史尤其活躍,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開始繁榮,初具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吸引了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在這里聚集,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省省會,也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萬,其中市區人口384萬,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之美稱。
美麗的松花江穿城而過,帶來了無盡的秀美和豐饒。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
哈爾濱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清王朝時哈爾濱地區屬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其古地名漢語俗稱「哈拉濱」,後稱「哈爾濱」。
(2)哈爾濱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哈爾濱是我國著名的冰雪旅遊城市和北方音樂名城。哈爾濱地處中國寒冷的北方,冬長夏短,歷史記載最低氣溫曾達零下41.4攝氏度,全年結冰期在190天左右,因此被稱之為「冰城」。哈爾濱冰雪節被稱為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
哈爾濱的夏天絢麗多姿,別具魅力,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已有40餘年的歷史,是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盛會,為哈爾濱贏得了「北方音樂名城」的美譽。
哈爾濱自然風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松峰山、二龍山、玉泉狩獵場和亞布力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哈爾濱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爾濱文廟、極樂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築及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譽為"東方小巴黎"。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因此,它還有個雅稱叫「丁香城」。
③ 哈爾濱都有哪些歷史遺跡
哈爾濱作為一個近代興起的城市,在興起緣由有些類似上海,都是因大量的外籍人士,以及便利的交通,作為一個東西方交流的口岸城市,但又有自身獨特的風情。
哈爾濱在民國年間作為一個國際性商埠城市,大量的西方人士在此定居,留下了大量西式建築。
日本軍部曾以石井部隊、東鄉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的名義:從事人體實驗、動物實驗、生化武器研究生產等戰爭犯罪活動。1936年開始在哈爾濱平房建立細菌武器研究生產基地。
這一段罪惡的歷史,始作俑者卻百般逃避。日軍在這里做著慘無人道的凍傷、鼠疫等各類實驗。其中最讓人感到無力恐怖的實驗,是一名731軍官說的話,“人凍傷之後,最快的治癒方法就是在37攝氏度的溫水下浸泡,直到消退為止。”
④ 哈爾濱有哪些歷史故事
1、上號
歷史上的香坊地區,名字稱謂頗多,曾有"田家燒鍋鎮"、"老哈爾濱"(舊哈爾濱)和"上號"之稱。
香坊為何稱"上號"還有幾種傳說:一是1932年松花江發大水,道外被淹,群眾逃難至香坊,因香坊地勢高故稱上號,道外稱下號;二是中東鐵路修建時香坊是堆放建築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勢高於道里,故稱"上號"。
另外,人們還習慣於把香坊東部稱東香坊(東號),把香坊西部稱西香坊(西號)。上述幾種稱謂一直延用至今。
2、褲襠街
天一街舊稱褲襠街,當屬哈爾濱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條街,便是一段歷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著多少興亡之事,只有你親手叩一叩這條街歷史之門才會知道。
褲襠街,顧名思義,這條街是「人」字形,一些當鋪、小店就在「人」字形兩撇的交點上。這條街由太古街到褲襠街開始分道,一條通往道外邊的渡口,一條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園(原有三五漁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這便是褲襠街的由來。
1933年,因「褲襠」二字不雅,改稱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從市區地圖上消失,但那時候人的創業精神、功績將會永存。
3、三十六棚
現在人們幾乎淡忘了這樣一件事:在經緯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帶,百年前曾有一個讓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爾濱人對鐵路車輛廠及其工人住宅區的統稱,這里是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遺留下的貧民窟。「三十六棚」,顧名思義就是貧民窟的代稱了。
4、桃花巷
在舊社會,哈爾濱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會傳出"見客了"的吆喝聲,這是妓院的龜奴、老鴇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時,哈爾濱曾有煙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時,街因人而得名。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爾濱人沒有不知道的,這里是哈爾濱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爾濱最繁華的地方!
舊時,人們管撫順一帶叫做「地包」,卻不是因為這里地勢高!「地包」是俄語「機車庫」的音譯,早些年附近大民興街有座「莫斯科兵營」,周圍慢慢也聚集了很多鄉民,形成集市後,人們開始把撫順街和安寧街一帶叫做「小地包」,把鐵路車輛段大牆外和鎖廠一帶叫「大地包」。
⑤ 哈爾濱有什麼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1、方言
哈爾濱話屬東北官話—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一。與其他漢語方言相比,具有表達標准、清晰、明了的特點。哈爾濱的普通話普及程度明顯好於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
一些外國人認為,哈爾濱話好聽、地道、沒有奇怪的語調。哈爾濱人的發音與東北其他地區明顯不同,哈爾濱市區與近郊區的發音都有明顯區別。也正是這個原因,過去幾十年中,哈爾濱為全國各地的電台、電視台、文學藝術組織培養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2、宗教
哈爾濱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數人信仰東正教、猶太教和薩滿教。
3、習俗
野遊。受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傳統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就有了野遊的風俗。解放後,野遊之風日益盛行,許多單位春夏秋季都要組織職工到郊外野遊,也有的以家庭為單位野遊。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爾濱人的野遊正在發展為更大規模的旅遊活動,並成為生活中文化娛樂的一項重要內容。
野餐。在哈爾濱,凡組織或進行野遊活動,都離不開野餐。哈爾濱野餐有歷史淵源,受北方少數民族飲食習慣以及後期歐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起,哈爾濱人逐漸形成野餐風俗。
冬泳。冬泳是哈爾濱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體育活動,表現了哈爾濱人不畏嚴寒的強壯體魄和堅強意志。冬季,哈爾濱的室外溫度下降到零下十幾、二十幾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開冰面,修築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時間多在太陽未出來的5—6時左右,冬泳表演時間在10—14時之間。[47]
喝啤酒。哈爾濱在20世紀初就已經生產啤酒,哈爾濱啤酒廠始建於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哈爾濱啤酒年消費量30多萬噸,人均啤酒消費量居全國首位,主要品牌是「哈爾濱」和「新三星」。
看冰燈。哈爾濱的冰燈始於60年代初期,是在民間傳統簡陋藝術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它以園林藝術為依託,以建築和雕塑藝術為表現手法,用電燈光為光源,製作成各種冰的景物。20世紀下半頁,冰燈逐步發展成哈爾濱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藝術。
每年一屆的冰雪節、冰燈博覽會成為冰燈藝術的大觀園,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冰上婚禮。冰上婚禮是哈爾濱青年人喜愛的一種婚禮形式。冰上婚禮由哈爾濱青年宮主辦,集體舉行,成為哈爾濱每年一屆的冰雪節的組成部分。
(5)哈爾濱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哈爾濱的旅遊資源:
1、哈爾濱中央大街 ,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市很繁盛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這條長街始建於1900年,街道建築包羅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
現在已成為哈爾濱旅遊、購物、娛樂、餐飲的集中地,融合了整個哈爾濱的美食和特產。哈爾濱中央大街是百年老街,是哈爾濱市的名片。街路兩側匯集了風格各異的精美建築。在精美的建築中,各種小吃、快餐、西餐,韓式、日式等料理多如繁星。
2、聖·索菲亞教堂,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索菲亞教堂內部現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博物館」使用。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3、哈爾濱極地館是世界首座極地演藝游樂園,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三大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首家以極地動物娛樂表演為主題的極地館。被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 Advisor」評選為「全球傑出景區」。
「極地鯨靈炫樂團」完美鉅獻,世界各地著名極地動物明星齊聚哈爾濱極地館,傾力領銜世界頂級的七大主題表演。世界唯一極地白鯨水下表演秀,中國第一美女馴養師與白鯨米拉共同演繹了感動世界的夢幻傳奇——「海洋之心」,入選美國赫芬頓郵報「全球50個歷史時刻」!
⑥ 哈爾濱的古代歷史
哈爾濱歷史究竟有多少年
哈爾濱——黑龍江天鵝項下的明珠,聞名的冰雪之都,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哈爾濱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最近在哈爾濱,一個關於這座城市歷史紀年的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長李士良提出,哈爾濱城史應該以女真族在阿城建都為紀元,距現在是890年。而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李興盛則認為,哈爾濱城史應該以清政府在哈爾濱設立行政機構即設治為紀元,那麼哈爾濱的歷史應該是100年。哈爾濱到底是古老還是年輕,是890年100年?
哈爾濱890年歷史之說
近年來,哈爾濱一位70歲的學者,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長、以研究金元文化著稱的李士良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哈爾濱其實並不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著890年的悠遠歷史。
金朝1115至1234年間的都城——今阿城市白城地區
時間可以追朔到公元1115年,那時在北方的女真族已日益強大,並開始逐鹿中原。1月1日,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在現今哈爾濱東南約25公里的阿城市白城地區,建國定都。史稱金代上京會寧府。他的繼承人金太宗吳乞買開始大規模興建宮殿。到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把都城遷往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2004年北京舉行建都850周年就是以此為建都歷史的起點。
上京會寧府以今天哈爾濱地區的阿什河中、下游為統治中心,是大金帝國的第一個京師都城,大金國初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今天的哈爾濱在當時則成為金上京的京畿之地。又由於哈爾濱地近阿什河與松花江的交匯點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則成為金上京北部近畿的門戶。而且當時的哈爾濱是金上京地區水陸交通最為繁忙地區。
史料記載,金代之後,哈爾濱又經歷了元明清三朝,在這階段,哈爾濱城史經歷了文化衰落、停滯和再復興時期。清末,「哈爾濱」已有村屯數十個,人煙稠密,商品經濟發達。後人解說哈爾濱的名稱叫「阿勒錦」,還有人說是「天鵝」。但是不管是「阿勒錦說」、還是「天鵝說」,均源於金代的女真語,這也說明早在800多年前,哈爾濱的地名已載入史冊。
截至1985年,哈爾濱已發現金代居住址和墓葬址達百餘處,城址八處。特別是1983年以來對哈爾濱市新香坊金代墓群的發掘和近年來被譽為「塞北馬王堆」的金代齊國王墓的出土,更是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震驚和關注。
李士良認為,城市的歷史紀元,它的上限一般是應從該地最早建城鎮的年代開始算起的。城市有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一般而言,多是從城鎮形成過程中選擇最早一個或有文獻或有文物可證的最能顯示建城意義的時間,作為起算建城歷史的紀元。
以上可以說是哈爾濱有悠久而燦爛的古代文化特別是金代的歷史文化的佐證。因此,哈爾濱距今應該有890年的歷史。
哈爾濱100年歷史之說
原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所國家級專家、現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李興盛認為,2005年10月31日,適值由我國中央政府在沒有外國干涉下批准設立的哈爾濱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機構哈爾濱關道設治一百周年,他建議應該將該日作為哈爾濱市設治百周年慶典之日。他認為到2005年哈爾濱的城史紀元應該為100年。
他認為每一座城市,不論是否建有城垣,都應該有自己的歷史紀元,即誕生之日。當然,這種歷史紀元,有的已被後人確認而列入慶典,有的因文獻失載,記載混亂或存有爭議等原因未被後人公認而有待於將來論定確認。確定城市歷史紀元的標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建城之日為准,另一種是以設治之日為准,即以最早由中央政府自主批准設立的最高行政機構之日為該地之歷史紀元。前一種標准,對於曾經建有城垣的城市來講,自然是首選的方式,但它對於從未建有城垣的城市來講卻不適用,因此又產生了後者。不過,事物是復雜的,曾經建有城垣的城市,並不完全採用前一種標准,也有以設治為準的。可見一個城市的確定城市歷史紀元的標准雖然主要有建城與設治兩種,但相對來講,往往以設治為准。
2001年6月哈爾濱關道衙門遺存被世人發現:1905年10月5日,吉林將軍達桂與黑龍江將軍程德全再次會同奏請添設哈爾濱關道,並奏請以候補知府杜學瀛試署道台之職。10月31日,得到清廷批准。1906年5月11日哈爾濱關道正式啟用。杜學瀛上任後,在今道外區北十八、十九道街傅家甸四家子擇地開工建立官署。
李興盛這樣認為,1905年10月31日,是當時中國中央政府在沒有外國干涉下批准設立的哈爾濱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機構哈爾濱關道設治,也就是哈爾濱市的歷史紀元。2005年該日應該作為哈爾濱百周年慶典之日。
關於哈爾濱年輕還是古老的話題,兩位學者提出各自的學說,他們也都介紹說,哈爾濱市城市歷史紀元,除了金源說、設治說外,還有1898年6月9日的興工修建或1903年7月14日的竣工之日的中東鐵路說,另有1905年12月22日哈爾濱市開埠說等不同觀點。
⑦ 哈爾濱的由來
哈爾濱地名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女真語「阿勒錦」一詞的譯轉,是「榮譽」之意;
一說來自「哈魯濱」,滿語意為「魚網」。據說數百年前,附近一帶是滿人一大捕魚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後哈魯濱音訛為哈爾濱;
另有一說是昔日此地為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帶,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遙望如哈喇,故稱哈喇濱,後音訛哈爾濱。
⑧ 哈爾濱歷史是什麼
哈爾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長期以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並沒有給地處祖國邊疆的哈爾濱太多的筆墨,直至遼金以後,哈爾濱才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注腳。
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哈爾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來,哈爾濱的歷史尤其活躍,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開始繁榮,初具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吸引了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在這里聚集,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省省會,也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萬,其中市區人口384萬,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之美稱。
哈爾濱話原屬東北官話哈阜片肇扶小片。根據最新的東北官話標准,哈爾濱話被劃分為東北官話松遼片,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一。與其他漢語方言相比,具有表達標准、清晰、明了的特點。
哈爾濱的普通話普及程度明顯好於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一些外國人認為,哈爾濱話好聽、地道、沒有奇怪的語調。哈爾濱人的發音與東北其他地區明顯不同,哈爾濱市區與近郊區的發音都有明顯區別。也正是這個原因,過去幾十年中,哈爾濱為全國各地的電台、電視台、文學藝術組織培養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⑨ 哈爾濱曾經的標志性建築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建築是一個城市最顯著的地標,也是一個民族興盛衰亡的最好見證者,數一數每個城市的地標,濃濃的鄉愁油然而生,說到北京,首先浮現在腦海的是古香古色的紫禁城、長城,提起上海,第一反應一定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提起西安,人們首先會想到壯觀而震撼的兵馬俑,說到哈爾濱,不得不提聖尼古拉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