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

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4 20:04:11

① 廣東歷史的簡介

1、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志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宋三城(子城、東、西兩城)合並,並開拓北城800餘丈,城牆橫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層高樓以壯觀瞻。建築有雄鎮海疆之意,故名鎮海樓。

廣州城的歷史上,除了鎮海樓,沒有哪座建築能夠在漫長的6個世紀中都穩居「城標」的寶座。廣州博物館館藏的《十三行油畫》,畫面描繪了清代廣州十三行商船雲集的繁榮景象,商館右後方不遠處的一座紅色五層高樓格外顯眼,這就是鎮海樓。藏品中還有一張外國明信片,圖片的主體就是清代的鎮海樓。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鎮海樓就是外國人眼中「廣州」的象徵,進一步引申,也就是「中國」的象徵。自明代起,漂洋過海的外國商船,一過獅子洋,經虎門北上,沿途可見蓮花塔、琶洲塔、赤崗塔。駛近廣州城外,望到高聳在越秀山上的鎮海樓,便知到了廣州。

600多年間,鎮海樓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初尚可喜兵抵廣州城下,300守城將士堅守鎮海樓十個晝夜,不眠不休,最後彈盡糧絕,無一生還。如今鎮海樓的旁邊仍存放有一批大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

1883年,正逢中法交戰之時,兵部尚書彭玉麟奉命到廣東督師抗法,以五層樓為海陸兩軍指揮部。1885年,朝廷議和之聲甚囂塵上之際,彭玉麟上書朝廷,力爭抵抗。但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郁悶中的彭玉麟舉目廣州城,撰下了一副廣東最有名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候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對於這副對聯,有評論解讀說,聯中「故侯」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建的,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歷史滄桑。「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兵至廣東辦理防務。他是主戰派,反對和議,但最終只得「淚灑英雄」了。此聯先詠樓,後寫人,意境磅礴,不失為一幅佳聯。

據《鎮海樓名聯話舊》一文作者陳叔垣先生說,少時他曾隨其父登鎮海樓,親見三樓懸掛木雕對聯,下款署為「宮保雪琴彭玉麟」(宮保是官銜,雪琴是彭的字)等字,五樓則懸掛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鎮海樓」三字。

就是說,這副對聯當時懸掛在三樓,是彭玉麟本人書寫的。彭的手跡後來遺失,改由葉恭綽、沈演公、吳子夏等書法家「補書」。現在這副對聯懸掛於五樓,且用兩種字體,由兩位書法家書寫。

清光緒年間,廣東幾個陳姓族人,倡議在廣州籌建一座全省性的陳氏合族祠堂,各地陳氏熱烈響應,紛紛慷慨捐資。

1892年,京城傳來喜報:一名陳姓子弟被欽點探花郎。這對在建的祠堂而言,可謂錦上添花。族人驚詫四起,喜不自禁:建祠的功效竟然如此靈驗!於是更大規模的籌資活動開始。

1894年,宏偉而精緻的陳氏祠堂宣告竣工。這座祠堂,就是聞名至今的陳家祠;而那名高中探花的陳姓子弟,叫陳伯陶,東莞市中堂鎮鳳涌人,他也是修建陳家祠的幾個倡議者之一。

陳伯陶五歲就讀,六歲師從廣東歷史上有名的大學者陳澧。他少年勤學,生性聰慧,十歲便能背誦五經。某日,父親的兩位朋友方文炳(東莞報功祠四君子之一)與方應錫來訪,夜飲,見伯陶夜讀,就出上聯為「半夜讀書燈火細」的對聯叫伯陶應對。伯陶應聲說「三更飲酒月輪高」。聽後,方文炳對方應錫說「此佳婿也」。方應錫即與陳家訂立婚姻,把次女許配給陳伯陶。

21歲,陳伯陶中了秀才,25歲時獲鄉試第一名。老師陳澧更以對聯贈送給陳伯陶,勉勵他「文章高似羅浮頂,科第連登會狀元」。可惜,此話並未「一語成讖」,光緒十八年陳伯陶復出應試,在殿試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狀元。然而在試卷中,他將「宣撫司」寫成了「宣慰司」,因此被壓在第十名之外。所幸得到咸豐朝狀元、戶部尚書翁同和為他據理力爭,謂此積學之士,故改列第三名,成為了東莞歷史上唯一的文探花。

在這之後,38歲的探花郎陳伯陶,歷任雲南、貴州、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總纂,憲政編查館一等諮議等職。雖沒高官厚爵,而對於生性不善逢迎的陳伯陶而言,也稱得上青雲直立。即便在甲午戰敗、戊戌變法等事件沖擊下,陳伯陶也是不為所動、坐懷不亂。

庚子亂起,八國聯軍攻陷京師,光緒和慈禧倉惶出逃。陳伯陶仍不為時勢所動,早在1898年,他便親自見證了李鴻章代表中國與英方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及香港地區235個島嶼99年的恥辱之事。兩宮返京後,陳伯陶入職南書房,後被派往日本考察學務,歸國後出任江寧提學使。陳伯陶重視國學,曾四處奔走,游說勸諭國內外華人華資辦學以振興中華。

1906年,陳伯陶協助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在六朝古都南京創辦國內首個培養僑生的學堂,目的是培養華僑學生的國文及國語等,並由陳伯陶命名―――暨南學堂,也就是今天廣州暨南大學的前身。陳伯陶更以提學使身份,兼任暨南學堂監督,親自製定辦學章程和經費預算。他與中國教育的深厚淵源,由此可見一斑。

鳳凰網—清代兵部尚書青睞鎮海樓?

人民網—中國廟立著「黑臉番鬼」?

網路—趙眜

網路—南越文王墓

網路—陳伯陶

② 歷史廣西包括湛江和海南島,為什麼劃給廣東這么多地方

這個題目本身也有問題,廣西在民國時候都是內陸省份,是廣東把欽州、北海、防城港這三座沿海城市都劃歸了廣西,所以湛江與海南島在歷史上也是廣東的。湛江劃給廣東,也是因為廣東經濟發展速度飛快,能帶到周邊地區發展。

歷史上廣西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從宋朝開始。當時,宋朝以廣信城來劃分兩廣的行政區域,廣信城以西叫做廣南西路、廣信城以東為廣南東路。廣信城就是今天的廣西梧州,也就是廣東的封開。所以,在北宋與南宋時候,廣東粵西的湛江、茂名與海南省這三個地方都屬於廣西的。

與廣西毗鄰的廣東省,由於沿海一帶對外貿易頻繁,再加上沿海的港口城市的優勢,與海外互通貿易往來,經濟發展比較快。可惜,劃給廣西的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座城市卻只能發展漁業,沒能成為港口城市。

③ 廣東古代叫什麼

廣東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粵

廣東,《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

廣東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在歷史長河中,廣州、廣東等地名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廣東省及其轄境。

廣東歷史悠久,早在12.9萬年以前,嶺南就出現了早期的古人,馬壩人。秦統一六國後,今廣東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南海郡,這是廣東史上第一次出現行政區劃。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

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劃分為9個郡。

東漢末年,交趾部改為交州。吳景帝永安七年,也就是264年,東吳把南海,蒼梧,鬱林,高粱4個郡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

(3)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擴展閱讀:

廣東的歷史:

廣東、廣西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並不屬於中原政權,被稱為「百越」,但也沒有形成「國家」,全是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氏族部落。

因為有位於廣東與湖南交界處的「嶺南山脈」的阻隔,在戰國時期即使是離廣東最近的「楚國」(現湖南)也沒能統治百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誤判了形勢,認為中原已經永遠降服了。於是將軍隊分為兩大部分,一支北上抗擊匈奴,另一支號稱50萬人的大軍則在由後來自立為「南越王」的大將「趙佗」(現河北地區人)率領下,南下征服百越。

但這樣的舉措造成了中原地區的軍力空虛,以至於不久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及後來形成的兩大起義軍「楚漢雙雄」可以橫掃中原,最終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之後「楚漢雙雄」劉邦、項羽逐鹿中原,秦朝本來命令趙佗帶大軍回中原平叛,但被趙佗拒絕且趁機在番禺自立為王,將其控制的兩廣地區及現越南北部稱為「南越國」。

趙佗征服百越後,將行政中心選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匯聚處、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現廣州越秀區),因此廣州的建城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④ 廣東是古代的那個國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 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跡。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 。

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 望獲 強尊」; 以木德王天下。 《三命通會》:「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考古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是中國人起源地之一 。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

學術界已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廣東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 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

(4)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擴展閱讀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

⑤ 廣東省以前是屬於廣西管轄的嗎

廣東省以前不屬於廣西管轄。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

1952年3月28日,政務院批准,將廣東省欽廉專區所屬的欽縣、合浦、靈山、防城4個縣及北海市劃歸廣西省。1952年5月,合浦縣分出浦北縣。8月,崇左專區的上思縣劃歸欽州專區管轄。至此,欽州專區轄欽縣、合浦、浦北、靈山、防城、上思6個縣。

(5)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擴展閱讀:

廣東的地理位置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

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

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⑥ 請問您一下,廣東在各個朝代分別叫什麼

廣東古稱越、粵、南越、南粵等。

先秦時期

古文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或「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廣東被稱為「南越」。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直至近代,兩廣仍然稱「兩粵」。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 古國時期,廣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嶺南蒼梧古國統治地域,而廣東的東部和東北部則是閩越族系和揚越族系所建古國。廣東地區,從古國時期開始,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並存的地方。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跡。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以木德王天下。《三命通會》:「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考古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是中國人起源地之一。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學術界已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廣東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

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嶺南地區出現不少古方國實體。廣東境內,在珠三角地區有「驩兜國」,在粵中地區今博羅一帶有「縛婁國」,在粵北陽山、英德一帶有「陽禺國」,在雷州半島及海南有「儋耳國」、「雕題國」等等。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大部分地區,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 在正史記述中嶺南至秦軍南下帶來先進技術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近代相繼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實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秦朝時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有現存文獻記述的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 。從中原遷來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盪盪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定都廣東番禺

兩漢時期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遣大夫陸賈使南越。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藩屬國。劉邦死後,呂後臨朝,從經濟上制裁南越國,並發兵南下攻打南越國,趙佗抵抗並反攻到湖南一帶,斷然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呂後死,漢文帝劉恆即位,再次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南越國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

公元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國 。漢朝將南越國地劃分為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合浦郡、荊州桂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廣信是兩廣之「廣」所在地。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從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將交州治所從蒼梧(梧州)遷到番禺(廣州市)以後,才有廣州的崛起。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置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宋時期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

元明清時期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元代,因戰爭原因,人口一度有所減少,至明代中期,又增至近400萬人。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全省在冊人口已達1448.7萬。至鴉片戰爭前夕,更達2286.4萬,躍居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1841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誘逼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侵佔澳門(時屬香山縣)。

⑦ 在古代時期的廣東這個地理位置,各屬什麼郡主管理

廣東原來沒有人類居住。
戰果時期,長江下游的越國被楚國吞並。越國的很多貴族散落在東南沿海和南洋。他們之間各不向屬。成為「百越」。
秦始皇吞並六國後,北伐匈奴,南滅百越。把50萬中國人移民到百越地區,進而設置了四個郡。
閩中郡:在福建。
南海郡:在廣東。
桂林郡:在廣西。
象郡:在越南和柬埔寨。
秦朝的殘暴統治導致天下大亂,南海郡的官吏趙馱(南海尉)割據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建立割據政權—南越。趙馱是河北正定人。他們的不下也都是中國移民。
漢朝武帝時期,南越歸屬中國。設立了交州,管轄9個郡。其中廣州還是南海郡。
三國時期,交州歸孫權管。孫權把交州一分為二,西部為交州(現在的越南),東部為廣州,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廣州的中心城市是南海郡,這就是現在廣州名稱的由來。
從漢朝到南北朝時期,廣州都是南海郡。
南北朝時期,廣州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小,到了唐朝,廣州的范圍只剩下南海一個郡了。

⑧ 三國時期,廣東究竟是屬於誰的管轄范圍呢

在歷史上,三國這段時間指出的是從曹魏建立一直到東吳滅亡的時間,那時的廣東有大部分的地區是屬於交州,很少的地方隸屬荊州,在三國期間,廣東曾與蜀漢、東吳、西晉這三個政權有關系。

其實在古代,海上貿易不發達,臨近海邊的廣東成為了南蠻荒蕪,在軍事之中成為了雞肋一般的存在,三國時期主要的戰場都是轉繞著中原地區,但縱是如此,廣東也曾幾度換主,可見戰爭,無處偏安。

⑨ 廣東在三國時期,處於哪個政權的管轄范圍內呢



三國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到公元280年晉朝滅吳,共60年歷史。這六十年中,廣東(交州)大部分時期在東吳掌握之中,隸屬於東吳的勢力范圍。蜀漢和西晉僅短暫統治過廣東(交州)部分州郡,時日很短,也沒有效控制。因此,可以籠統地認為:三國時期,廣東(交州)屬於東吳的管轄范圍。

⑩ 廣東的歷史沿革

「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閩、吳、越、楚國關系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系。《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系。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粵西有一部分屬象郡和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東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肅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升廣州為興王府,在粵東和粵北增置一府四州。啟用幕府士人分領諸州,刺史不用武官,從而擺脫唐後期藩鎮割據之弊。仿唐制開科取士,擴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規模鑄銅、鉛兩種「乾亨重寶」。這是嶺南首次大規模造幣,促進了嶺南地區商品流通。積極開展對外商務活動;又與鄰國創造良好外交關系。南漢歷四主55年。南漢國的建立,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等22縣。這些新置的縣大多集中在粵東地區,基本形成當今縣制的分布格局。南澳島此前屬福建管轄,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島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台灣、粵東海域軍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澳門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被葡萄牙人借口船舶遭風浪波濤,請求借地晾曬貨物,並賄賂地方官員,取得澳門的賃居權 。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清順治三年(1646),朱元璋後代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政權,僅存在40天。1746年(乾隆十一年)總督府移廣州。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明清時期廣東北遷,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下南洋。
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並開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 ,1843年6月18日,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7月3日,雙方在望廈村正式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又稱《望廈條約》 。1843年10月8日,由於英國的要求,中英雙方在廣州和香港繼續商談,又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 )。1844年10月中法兩國在廣州附近的黃埔(今廣州黃埔區)簽訂了《黃埔條約》 ;1858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 ,中美簽訂《天津條約》,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南為通商口岸 ;1860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佔領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廣州等處英軍,中國割讓廣東「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獲「永駐管理澳門」的特權 ,1898年6月9日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1860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租與英國 ;1899年11月16日(光緒廿五年十月十四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中國國家將廣州灣(今湛江市)租與法國國家······定期99年。」法國把租借地范圍內的陸地和海灣,總稱為廣州灣。從此,廣州灣便成為法國的租借地。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1955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

與廣東歷史上管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