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史上八大戰爭
中國史上八大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亥革命 、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 賠款最多,簽訂國家最多,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遠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俄日沖突升級等變化。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不過,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廣泛的、真正的實施,辛亥革命實際上是「既成功,又失敗了。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解放戰爭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領導權,而在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進行的內戰,戰爭以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而告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國民黨敗退台灣。
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B.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戰爭
古今戰爭次數統計
從古到今,世界上究竟發生過多少次戰爭,大致有以下幾種統計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在有記載的5560年的人類歷史上,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從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發生過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中,包括現在仍在進行著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間,29次在亞洲,26次在中近東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歐洲。
據瑞典、印度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這5164年中,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這些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災難,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摺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寬150公里、厚10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據前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這3357年間,人類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據匈牙利一位教授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裡,世界上爆發470餘起局部戰爭。在世界范圍內,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
據美聯社調查報告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爆發了大約300場局部戰爭,大約有1000萬人死於戰火。
中國歷史上發生戰爭次數
我國是戰爭頻繁之國。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乃至近代,人民起義、人民革命戰爭頻繁;歷史上統治階級內部以及諸侯之間爭城掠地的戰爭更是難以計數。見諸史籍,有些眉目和頭尾的戰爭,從夏朝至明代大約有3300餘次,清代有400餘次,近代也有數百次之多。我國歷史上大約發生戰爭4000~5000次之多,約占世界歷史上戰爭總數的1/3左右。
兩次世界大戰有關數據
項目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戰國數目
33
61
中立國數目
17
6
持續時間
1564天(4年3個半月)
2194天(6年)
參戰國總人數
10.5億人(佔世界人口62%)
17億人(佔世界人口80%)
戰爭中被打死的人數
1000萬人
3200萬人
受傷人數
2000萬人
3500萬人
領土上進行過軍事行動的國家
14個
40個
軍事行動區域的面積
400萬平方公里
2200萬平方公里
動員入伍人數
7000萬人
11000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計數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先後捲入33國15億人口。軍事行動涉及的領土達400萬平方公里,戰線長度有2500~4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7.045億,動員完畢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為1.3億人,動員完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餘人,損失2210萬餘人,其中死亡515萬餘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38萬餘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損耗統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歷時4年又3個半月。參加戰爭的有6個大洲的33個國家,捲入人口達15億多人,交戰雙方動員的兵力達6000多萬人,其中傷亡3000多萬人,因戰爭而死於飢餓和其他災害的達1000萬人左右,各交戰國經濟損失約為2700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軍隊傷亡人數統計
國別
死亡(萬人)
負傷(萬人)
失蹤被俘(萬人)
合計(萬人)
占動員總兵力(%)
死傷比例
德國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C. 中國一共打過多少次仗分別是什麼
中國戰爭次數統計表
中國戰爭次數統計表
戰爭次數統計表
起止年代 歷史階段 作戰次數
前26世紀-前22世紀 傳說時代——五帝 5
前22世紀-前770年 夏、商、西周 38
前769年-前476年 春秋 384
前475年-前221年 戰國 230
前220年-207年 秦 9
前206年-公元24年 西漢 124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東漢 278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三國 71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西晉 84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五胡/東晉 272
公元421年-公元580年 南北朝 178
公元581年-公元617年 隋 88
公元618年-公元906年 唐 192
公元907年-公元959年 五代十國/遼 73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遼、北宋、金、西夏 256
公元1128年-公元1279年 金、南宋、蒙 295
公元1280年-公元1368年 元 208
公元1368年-公元1643年 明 579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 427
前26世紀-公元959年 合計 3791
D. 建國後中國一共打過幾戰爭最後一次是哪一場有多久時間
建國後中國一共打了八場戰爭。它們分別是:
1. 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停戰時說的好聽叫打成了平手,但是占據裝備優勢的美國實際上就是輸了這結局;
2. 援越抗法戰爭:1950年初—1954年7月21日。最後殲滅法軍14萬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結束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3. 中印邊界戰爭:1962年6月—11月21日。1962年11月22日,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4. 抗美援越戰爭:1965年6月—1973年8月,包含西沙海戰(1973年1月19日);
5. 中蘇珍寶島之戰:1969年3月2日—17日。雙方談判但未和解。2005年雙方簽訂了《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確定珍寶島是中國的領土;
6. 鐵列克提之戰:1969年8月13日。8月在新疆鐵列克提發生了一場邊境沖突,這場沖突鮮為人知,卻以我方慘重的傷亡而宣告結束;
7. 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2月—1990年2月,包含南沙海戰(1988年3月14日)。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8. 建國後對外戰爭的最後一仗:發生在1990年2月13日凌晨,越軍以一個排的兵力對我邊防部隊駐守的陣地實施偷襲。我軍迅速阻止還擊。此戰也是中越戰爭的最後一仗。
(4)中國歷史上打了多少次仗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越南抗法戰爭(英語: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語: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大致可分為防禦、相持、反攻三階段。防禦階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抗法戰爭爆發時,法國投入近10萬海陸空兵力,而越南衛國軍的總兵力8.5萬人,地方部隊和民兵游擊隊100萬人。武器原始,又無外援。越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他們將隊伍一分為二:一部分打陣地防禦戰,正面狙擊法軍進攻;另一部分則轉移到農村,開展游擊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
1947,越南軍民發揚「決戰決勝」的精神,在誘敵深入之後,展開游擊戰和運動戰,於12月23日粉碎了法軍的進攻,收復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戰役的勝利。
1948—1949年冬春,越軍在東北、西北、羅江、洮江等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
1950年邊界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北部的軍事主動權已轉移到越軍手中,也標志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E. 中國近代一共打了那幾場仗
中國近代史(1840~~1949)對外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收復新疆的戰爭(1876年7月—1878年1月)
抗擊沙俄入侵東北的戰爭(1900年7月—11月)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爭(1903年12月—1904年9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開始,1945年9月結束。 內部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前期)(1851年1月—1856年8月捻軍起義戰爭(1852年11月—1868年8月)
天地會起義戰爭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義戰爭
(辛亥革命戰爭(1911年10月—1912年4月)
討袁戰爭(1913年7月—9月)
白朗起義戰爭(1911年10月—1914年8月)
護國戰爭(1915年12月——1916年7月
F. 中國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多少次戰爭
中國歷史上的戰爭發生了無數次。人類前進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所有文明和進步都是從戰爭開始,在戰爭中被毀滅、再在戰爭中創造,在戰爭結束後發展。但影響中國文明和發展的戰爭有以下:1、神話傳說的眾神之戰,2、上古的皇帝戰蚩尤、 3、夏朝建立後的對非人類之戰(傳說主要是對巨人、鳥人等的戰爭)4、夏商之戰 (人神爭權)5、商周之戰(人神最終一戰,從此神退出人類舞台,從此再無神的存在,這也是到今天人稱迷信的根源,因為從此後一切均是傳說,其實神的存在直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統一文字後,神才真正退出人類發展的歷史舞台。)6、秦末農民起義(他造就了漢朝)7、楚漢戰爭(奠定了漢朝統治)8、漢朝對西域和北方匈奴的戰爭(從此中國歷史不再被外族困擾,同時也加快了羅馬帝國滅亡和西方文明的發展。匈奴逃走中,進入西方,滅亡羅馬--這也是被稱黃禍的來源,同時匈奴也是現在的匈牙利、土耳其、奧地利國家的祖先)9、漢末的割據三國戰爭(加快中華民族的融合,也是一個混亂的年代,隨後統一的晉朝(南北晉)因政策造成被滅,北方民族成立的各個國家相互等上舞台,終因能力不能結束混亂)、10、隋朝的統一之戰(結束了中國向西方發展的歷史,若一直延續,中國會像現在的歐洲,有許多國家,完成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同時為唐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11、隋唐之戰 12、五代十國(如同南北晉時,也是最後一次的民族融合,從此也結束了少數民族對中國統治的不認可)13、宋的統一(非真正的統一,統一指漢族區,非漢族區的北方和西方沒統一,但這兩方的民族認可中原為正統,都想進入中原成就霸業,最終只有蒙古和滿清人完成)14、宋蒙之戰(第一次是少數民族統一中國,也是第一次讓中國使全世界的國家在中國前顫抖)15、元末的農民起義(建立明朝、恢復漢族統治地位)16、明清之戰(建立滿清王朝,也是中華民族進入百年屈辱)17、武昌起義(恢復漢族統治,建立民國,完成名義的統一,為蔣介石打下基礎)18、抗日戰爭(為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創造機會,)19、解放戰爭(完成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20、未來之戰(亞洲的統一之戰和走向宇宙的宇宙殖民戰,將在未來的百年內發生,這是發展的必然,任何發展必須有戰爭)
G. 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打過幾次仗分別是
1、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
3、抗美援越戰爭,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
4、珍寶島自衛反擊戰,1969年3月2日的自衛反擊作戰擊斃蘇軍31人、打傷14人,擊毀裝甲車、指揮車和卡車各1輛,擊傷裝甲車1輛。戰斗中,中國軍人犧牲20人、傷35人,另有1名通訊員失蹤。
5、西沙海戰,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
6、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7、南沙海戰,1988年3月14日中國海軍和越南海軍在中國南沙群島赤瓜礁海域發生的武裝沖突,是中國海軍的一場自衛還擊戰。
1960年至1967年,南越多次侵入中國南沙安波沙洲、南鑰島、雙子礁等15個島礁,破壞島上原有中國主權碑和建築物。
1973年7月至1974年12月,南越侵佔了南子島、敦謙沙洲、鴻庥島、景宏島、南威島、安婆沙洲共6個島礁。
1988年2月17日,發生越南與中方爭奪華陽礁主權碑事件,針對越南的挑釁行徑,榆林基地奉命組織艦艇編隊,前往南沙群島水暑礁及其周圍海域,保衛施工部隊施工,保衛附近海域及其島礁不受侵犯。
H.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哪幾次戰爭
. 中英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這場戰爭所以被稱為鴉片戰爭,主要是其起因是由於中國實行禁絕鴉片的政策,並委派林則除為欽差大臣去廣東執行禁煙使命。利益受到損害的英國人開始叫囂戰爭,1840年2月,派出了一支僅有4000人的遠征軍,後雖兵力不斷增加,最多時也僅有20000人。這樣一支「遠征軍」遠涉重洋在完全沒有後方(盡管當時印度是其殖民地)的情況下,想征服一個擁有幾億人口常備軍80萬的國家,幾乎是一種海盜式的投機行為。然而在經歷了所謂的康乾盛世之後的清政府其腐敗程度已不足形容,戰爭開始的時候,朝廷內從皇帝到大臣,幾乎沒人能說清英國在世界上的位置,當然也就無法制定出相應的策略應付這樣一種侵略。面對著擁有堅船利炮的英軍連克廈門、定海、鎮海,繼而又攻陷寧波,外強中乾的道光皇帝在和戰之間幾經搖擺後,終於選擇投降,19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打破了清政府閉關自鎖的國策,自此列強紛至沓來,開始了一百多年內憂外患戰亂頻扔的歷史;同時也打破了中國人長期以來自以為尊的心態,在極度的自尊遭打擊後而變為極度的自卑,從而在當時中國人心中談洋色變。
這場戰爭中值得關注的是林則除通過號召和組織民眾,成功地抵禦了英軍的進攻,另外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抗英戰斗,給英軍以沉重打擊。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蘊藏的反抗侵略的無窮力量。
2.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8月-1895年4月)
中日甲午戰爭的起因是朝鮮。1894年(按中國干支紀年為甲午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清政府派出了一支2500人的軍隊進駐牙山,根據《中日天津條約》規定(……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知照了日本外務省,而意圖吞並朝鮮的日本政府立即派兵入朝,並占據了漢城附近的軍事要地。而此時朝鮮政府與東學黨人達成協議,雙方已休戰,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軍隊撤回國內。清軍准備撤兵的同時清政府要求日本軍隊撤離朝鮮,然而心懷鬼胎的日本政府不僅不撤兵反而增兵朝鮮,並於7月23日攻佔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李應為首的傀儡政府。7月25日,日本軍隊假借朝鮮政府「授權」,驅逐中國軍隊,開始向中國軍隊進攻。8月1日,中國向日本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電影《甲午風雲》所描繪的海戰是甲午戰爭開始不久的一次中日海軍力量的對抗,事實上此時的日本海軍力量並不比中國北洋水師具有明顯的優勢,雖重創北洋水師,卻未能實現「聚殲清艦於黃海」的計劃。而至二戰時,日本海軍力量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幾乎與美海軍不相上下。
在經歷了海上陸上的幾場戰役失敗後,清政府中主降派戰據上風,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再次出場,與伊藤博文簽署了《馬關條約》,遼東半島、台灣全鳥、澎湖列鳥被割讓;戰爭賠款達2億兩白銀;並要求中國政府不得懲治間諜和漢奸……前面所提日本海軍的發展難道不是用這2億兩白銀中的一部分養壯的嗎?
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開始了半個世紀中日兩國侵略與反侵略的糾纏。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與中國相似也遭受了西方列強侵略,然而經過明治維新,這個從苦難中發展起來的民族卻把這種苦難轉移給其他國家,尤以朝鮮、中國為甚。由於巨額的戰爭賠款,其綜合國力及軍事實力迅速發展起來,並繼西方列強之後,在進入二十世紀,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1905年在中國東三省,與俄國為強佔中國領土發生戰爭;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強占東北三省;1932年發動一二八上海戰爭;1937年7月7日開始全面的侵華戰爭,已使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達到高潮。
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勝利,其後的歷史會是怎樣的呢?
3.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
這其實算不上一次完全意義的戰爭,只是在某個時間某個點上,一次偶然的事件引發了歷史的變革,在這之後的不久,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退出了歷史舞台。從秦始皇贏政開始到清宣統溥儀止,無論朝代更替,無論外臣宦官專權,皇帝始終是封建政體的主要組成。然而在那一刻由一群下級軍官發動的一場規模不大的戰斗,卻為推翻帝制吹響了號角。這既是清王朝腐朽沒落到極限,也是孫中山數十年致力革命的必然結果。這之後雖有人費盡心機恢復帝制,只不過曇花一現,成為歷史的笑柄。
4.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所以不將蔣介石的北伐戰爭列出,是因為在國民黨與共產黨分裂以後北伐戰爭成為新興軍閥與舊軍閥的一場內戰。蔣介石雖在北伐戰爭後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黨內汪精衛分庭抗禮,國內派系林立,張學良盤踞東北;閻錫山坐鎮山西;西北馮玉祥、桂系李白黃;更小的有粵系、滇系……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卻維系著表面上的統一,也繼續著內戰不斷的傳統。
然而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的領導者不是過去的農民或者小資產階級,而是中國共產黨。
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兩支起義失敗後的只有數千人的隊伍,22年後奪取政權。這其中的曲折、艱苦、磨難、犧牲是何其巨大。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韌的意志,如何能在這樣的斗爭中堅持下來。
5.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8月)
開始的時間真的沒法定出,不是1937年7月,也不是1931年9月,更不是1894年7月,日本從它開始變得強大就始終不忘侵略中國,即使當權者定出不抵抗政策,蘊藏於民眾之中的抗日情緒卻愈來愈烈,終成燎原之勢。從台灣「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到東北的抗日民主聯軍,從一二八上海第十九路軍到七七事變的第29軍,從堅持敵後的共產黨八路軍到下面戰場上浴血的國民黨軍隊,中國與日本半個多世紀的侵略與反侵略的對抗,終以中國的全勝而結束。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宣布中國人民歷經百年的反帝斗爭的全勝。
可以想像1945年8月中旬的那個夜晚,中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徹夜狂歡,歌聲、笑聲、哭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渲泄著一種情緒,一種被壓抑了一百年的情緒。
I. 中國歷史發生過幾次戰爭
《中國軍事史》所集《歷代戰爭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紀傳說中的神農時代,止於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滅亡。據《年表》統計,在大約4500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共3791次:
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公元前26世紀至前22世紀)5次
夏、商、西周時代(公元前22世紀至前770年)38次
春秋時代(公元前769年至前476年)384次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年)9次
西漢時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124次
東漢時代(公元25~220年)278次
三國時代(公元220~265年)71次
西晉時代(公元265~316年)84次
東晉時代(公元317~420年)272次
南北朝時代(公元421~580年)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192次
五代十國時代(公元907~959年)73次
北宋、遼、金、西夏時代(公元960~1127年)256次
南宋、金、蒙時代(公元1127~1279年)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年)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427次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戰爭的歷史。中華民族自炎黃以來至今4500年,期間發生過無數戰爭,其原因有:利益的爭奪,階級的矛盾,領土的擴張,個人慾望等等,根本原因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作用。古代的戰爭雖然帶來經濟的損耗,人員的傷亡,但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階級的更替,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