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和技巧
學好高中歷史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一)
1、以史為論據,理清線索。
歷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誤差也在所難免,但是我們要以我們書本上講述的為依據,雖然有的時候會出現錯誤,但是這種情況不是很多,應該是少之又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以史為論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們需要的線索,不要斷章取義 。
2、唯物的歷史觀,辯證的思維方式。
①首先以史實為依據是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更加應該掌握史實,尊重史實,這些才是我們解答歷史學科問題、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②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當養成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去出發,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評價歷史的問題思維習慣。
此外,歷史也是一門內容比較豐富的社會學科,涉及我們人類的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外交等重大活動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關內容,所以在學習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中西的結合比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學科的結合比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脫離具體歷史背景和世界歷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問題。
3、加強訓練,注重總結。
歷史學習注重理解和記憶,更注重看待和分析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過適當的練習強化對基本史實、概念和觀點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4、多背誦,多記憶,多做題,多思考。
歷史,我們記憶中,我們理解的,首先就是背誦,接著是記憶,在接著就是多做題,從題海中積累經驗,最後在總結思考下,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學好歷史就該這樣做。
2. 怎樣學好歷史高中的方法
要讓歷史得高分,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這是前提條件。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空談做題,那是無本之木,不可能真正有效。要打下扎實基礎,需要認真去領悟教材,也要能熟記各個知識點,不能認為背記就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也要背記。熟記了知識點,我們才能在做題和考試時做到有底氣。第二,要在課堂中多跟老師學分析問題的思路。高中歷史老師現在一般都是科班出身,在歷史教材的研究,高考考綱的研究以及本身這個科目的知識分析和考題的分析上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課堂上多跟隨老師的思路去學習,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三,多做題尤其是高考真題。做題有三方面的好處。它可以讓我們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它可以讓我們補充教材沒有涉及的知識,拓展歷史知識面。它還可以讓我們了解考試到底考些什麼,怎麼考的問題,幫助我們了解哪些地方經常考,哪些地方是重點等等。第四,多總結。總結主要也有三個方面,一是總結整體結構,單元結構和模塊結構,按照通史體例進行知識綜合等。二是總結考點,哪些是高頻考點哪些是基本不涉及的內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三是總結做題的經驗教訓和做題基本思路技巧,做題很多時候都是有技巧的,抓住了做題的技巧,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排除法,通過時間定位,很多題可以直接選出答案來。最後,要有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史及做題意識。現在的考題基本都是材料型的題目,始終需要記住的是,你要選的答案或者答的問題,都是源於該史料的,所以,有時候這個史料可能會出現與教材不同的觀點,那麼我們要尊重史料而不能生搬硬套教材。然後,史論結合,是我們做材料論述題的時候特別要重視的,你提出的觀點必須有相應的史實來支撐,不能跟寫空洞的作文一樣。我這里就不舉例了。
3. 高中的歷史該如何學習才能取得高分呢
引言:很多人不知道高中的歷史應該如何學習才能獲得高分。
三、總結
如果在高中學習的是文科的話,那麼對於歷史一定要格外重視一些。平時一定要重視於積累,不要想著去臨時抱佛腳,臨時抱佛腳的話,雖然說自己可以掌握一些知識,但是也不可能會快速的提高分數。老師講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聽在課堂上,不懂的也可以舉手提問,讓老師給自己解答。如果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學習歷史的興趣,一定要幫自己找到興趣,幫助自己慢慢的提高分數,這樣的話自己的歷史成績就會慢慢的提高了。平時可以讓自己的同學來提問自己,掌握一些知識。
4. 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
1、上課好好聽講。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歷史這門課,多麼不喜歡這個老師,多麼想睡覺,都請認真聽講,不發呆不神遊。
2、現在很多老師上課都有PPT課件,可以把特別重要的課件拷回家,列印進行復習。
3、認真完成歷史作業,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錯題,要及時訂正,不懂要問,在書上把相關內容勾畫出來考前復習。不建議一邊做作業一邊看書,考試你又看不了。不會的忘記的,先跳過去,做完後去歷史書上找,劃出來。
4、有適當的課外練習,不用很多,忙的時候幾道也可以。但要保證每天都要做一定時間的歷史題(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覺。歷史的錯題要及時解決,不要積累起來。
5、重視歷史課本。老師可能出錯,作業可能出錯,網路可能出錯。但課本絕對是對的(起碼對於考試來說是這樣),一切依據都要去課本上尋找。考前一定要看書。看書要仔細,不要放過任何細節,但又要著眼於宏觀。
6、關於歷史錯題本有沒有必要,我是這樣認為的:不同人適合不同的方法,沒必要千篇一律。有些錯題和年代和人物有關(也就是標准答案可以在書上找到,毫無爭議的)值得記下來反復復習,但一些理解題,存在爭議的就沒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錯題本一定要去看去復習。
7、學會利用歷史大事年表。時間對於歷史這門課非常重要,雖然大事年表書店裡可能有,但建議自己製作,即摘錄上書本上每一個時間和對應的事件人物,再按順序排列。著有助於理清思路。
5. 高二學生怎樣學好高中歷史 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閱讀,大量的閱讀對於可以提高歷史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詩詞歌賦,歷史小說,歷史課本,都可以,他會讓你對歷史有自己的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力,對於做歷史選擇題有相當大幫助。
試題,其實我是很反對題海戰術的。不過對於歷史大題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去做大量的試卷題,反復的去做,去對答案,目的是學習它的表達方式,學會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復習,其實所謂的復習就是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在回顧一遍。正所謂溫固而知新。歷史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復的。你今天復習是帝王將相,明天復習是將相王侯,就這點東西,翻來覆去。
背熟教材。歷史屬於文科性質,那麼背書是前提條件,如果最基礎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歷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別難的。高中歷史復習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細背背,把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記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們串聯起來,這樣既記得快又記得牢。
6. 怎樣學習高二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7. 高二歷史怎麼學
高中真正開始實在高二啊。2年的時間絕對能考上2本啊。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時在50多人的班裡排在倒數七八名上,高二學文,非常努力排在班裡十幾名,高三穩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級第一,達到了廈大的分數。兩年的時間上一本都夠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於量的積累,法方決定效率的高低。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你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文科的特點在文綜,我的經驗是這樣的: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
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還有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1、有興趣2、記憶力強3、才是理解。前兩點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而你解決了前兩點,第三點自然就解決了。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或中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
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建議:1、按章節進行知識歸納整理並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進行區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3、多做區域分析題。
對於數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
語文和英語怎麼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片語固定搭配等。
8. 高中歷史怎麼學好
高中歷史考試特點是史論結合、知識點多而交叉,這也使得高中歷史不光靠背一背就可以了。
1、聽課方法
高中歷史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必須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聽課效率往往決定你對基礎知識掌握效果。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內容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2、閱讀歷史資料方法
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閱讀高中歷史書以外的課外閱讀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知識印象。比如一些資料中的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建築等形象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閱讀課外書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而且要能夠與課本上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3、建立知識系統方法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按照朝代建立、鞏固、繁榮、衰敗等記錄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記錄為具體內容。
9. 高中歷史怎樣學好有什麼方法和技巧嗎
樹立正確感。讓我們明確一點,歷史不是一門你認為通過死記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績的課程。當然,不排除你從頭到尾花大量時間背所有的歷史書,但高中的時間已經很緊了。要學的科目太多了。如果你這樣背,你要背多少本書?擴散思維能力,這是你在一段時間內或一段時間左右能想到多少。這些都是在同一個時期,發生在中國和世界上的事情,應該被相應地聯系和記住。沒有工業革命,就不會有對原材料的掠奪。如果不掠奪原材料,中國就不會打破孤立。這就是歷史上事物之間的聯系。
然後我們讀書,當我們對此有了清晰的認識時,學習歷史就會從內心感到簡單,盡量減少對困難的恐懼。其次,掌握歷史問題的分布。它主要分為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選擇題的正確率非常重要!只有當多項選擇題的正確率很高時,我們才有希望獲得高分。
重要問題的答案模板、答案想法以及如何抓住要點非常重要。如何學好歷史其實很簡單,你需要一個筆記本,兩支不同顏色的鋼筆,永遠記住一句話,好的記憶力比糟糕的寫作更糟糕。是的,我說過歷史不需要記住,但是!歷史必須被寫下來!學會自己理解知識。
歷史意象的思維能力,這聽起來可能很抽象,但這是一個將抽象事物形象化的過程。我們的老師通常用PPT講課,或者看一些歷史紀錄片就是其中的意思。例如,最近學習秦漢歷史,你可以不自覺地想起一些相關的影視形象,或者通過知識,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人物或事件的形象。這些都有利於記憶,比如說,我喜歡隋唐的歷史,我讀過很多相關的書籍和影視作品,每次談到隋唐,我都會聯想到一些東西,有興趣的話,記憶很容易。
10. 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我
1、上課好好聽講。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歷史這門課,多麼不喜歡這個老師,多麼想睡覺,都請認真聽講,不發呆不神遊。
2、現在很多老師上課都有PPT課件,可以把特別重要的課件拷回家,列印進行復習。
3、認真完成歷史作業,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錯題,要及時訂正,不懂要問,在書上把相關內容勾畫出來考前復習。不建議一邊做作業一邊看書,考試你又看不了。不會的忘記的,先跳過去,做完後去歷史書上找,劃出來。
4、有適當的課外練習,不用很多,忙的時候幾道也可以。但要保證每天都要做一定時間的歷史題(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覺。歷史的錯題要及時解決,不要積累起來。
5、重視歷史課本。老師可能出錯,作業可能出錯,網路可能出錯。但課本絕對是對的(起碼對於考試來說是這樣),一切依據都要去課本上尋找。考前一定要看書。看書要仔細,不要放過任何細節,但又要著眼於宏觀。
6、關於歷史錯題本有沒有必要,我是這樣認為的:不同人適合不同的方法,沒必要千篇一律。有些錯題和年代和人物有關(也就是標准答案可以在書上找到,毫無爭議的)值得記下來反復復習,但一些理解題,存在爭議的就沒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錯題本一定要去看去復習。
7、學會利用歷史大事年表。時間對於歷史這門課非常重要,雖然大事年表書店裡可能有,但建議自己製作,即摘錄上書本上每一個時間和對應的事件人物,再按順序排列。著有助於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