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五四的火炬是哪個歷史事件

五四的火炬是哪個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2-06-24 21:31:49

❶ 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1、五四青年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五四運動。

2、七一建黨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八一建軍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❷ 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和歷史特點是什麼

導火索: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

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歷史特點: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典型地表現為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❸ 為什麼說五四的火炬喚起民族的崛起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① 五四運動的背景:經濟基礎:辛亥革命後,中國近代工業迅速發展;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政治基礎:北洋軍閥的封建專制統治促使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思想基礎:十月革命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直接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② 五四運動的過程:5月4日~6月初:運動的中心在北京,學生為先鋒;6月5日後:運動的中心在上海並迅速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為主力;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簽和約)。

③ 五四運動的意義: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特點(各階層作用):青年學生—先鋒,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看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工人中辦學校、建工會;影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①五四愛國運動的斗爭目標。這從運動中學生提出的口號和第122頁《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等資料都可以看出,五四運動的目標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實質是愛國。這同以前各種運動顯然是有區別的。②五四運動的力量。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工人階級在運動的後期成了運動的主力軍,李大釗、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展,並起了領導作用。正是由於運動的力量區別於以往一切運動,才使這場運動具有堅決性,並取得了初步勝利。

五四運動不但迫使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首先,它「啟導廣大人民的覺悟,准備革命力量的團結」。五四運動影響面大,它波及全國二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從群眾發動的廣度和深度上看,辛亥革命雖在一定程度上發動和依靠了群眾的力量,但由於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綱領,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五四運動具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參加的有學生、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實際上它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運動。為革命力量的團結作了一次成功的准備和預演。同時,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的開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准備了思想條件,而五四運動又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開辟了道路,熱愛祖國、追求進步的青年和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鑒別中認真思考。一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經過歷史比較和實踐的選擇,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使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五四運動後二年,1921年,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此外,由於它發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也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客觀上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因此五四愛國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具有偉大的功績,它標志著中國革命將揭開新的一頁,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❹ 五四的歷史事件

解釋: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起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各大國根據中國在戰爭中的貢獻,以及中國與日本的要求相沖突,部分拒絕中國的請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經濟利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被居心叵測者過度渲染篡改後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理條件,由於日本同是戰勝國,此要求遭到拒絕,但中國作為戰勝國的其餘利益基本被承認,民國政府認為利極大,弊甚小,決定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經濟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沒有取得所有的預定目標,竟被居心叵測者污衊成一次徹底的失敗,挑動了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國家為此蒙受了極大的損失。

事件: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意義: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相關鏈接:http://ke..com/link?url=Bpq56zK1YTbEe6IpNs3cjIVWV2T-xSWtWUFovHKvUn7n2S1cm9RYi-#2

❺ 青島五四廣場那個紅火炬的由來

火炬的名字是:五月的風
為紀念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

❻ 與共青團團歌聯系最密切的歷史事件是這一壯麗的事業指的是什�

1、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實際斗爭的鍛煉,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產主義者。

他們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罷工斗爭,促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工人罷工堅持了3個多月,最後為了保存力量和鞏固已取得的勝利,到8月中旬才開始復工。

這一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政治覺悟,密切了青年知識分子同工人階級及廣大群眾的聯系,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同時在組織領導運動過程中,各地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3、1926年三一八慘案

1926年北京段祺瑞政府鎮壓愛國學生的暴行。

五卅運動以後,北方革命形勢迅猛發展,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受群眾革命運動的影響,進一步傾向革命。

4、1935年一二九運動

杭州、廣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學生相繼舉行示威遊行,各地愛國人士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實現抗日,形成全國人民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成了推動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漲的起點。

5、1945一二一運動

全國各地學生紛紛舉行集會遊行,聲援昆明學生的正義斗爭。

全國學生和昆明市民對昆明學生的支持和聲援,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氣焰,迫使國民黨「公審」並槍決了殺害學生的兇手,並免去了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代理省主席李宗黃的職務。

這次運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陰謀,對以後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6、1946青年團的試建

1946年8、9月間,分管青年工作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主持召開了兩次中央會議,討論重新建團問題。

到1948年底,試建青年團的工作在各解放區普遍展開,並獲得很大成功,為中共中央決定正式建團提供了依據,為青年團從試建到在全國普遍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1970整團建團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共青團的系統領導完全中斷,基層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化大革命」轉入「斗、批、改」階段。

這一時期的整團建團工作是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左"傾方針指導下進行的,所以雖然恢復了團的組織生活,但是共青團的性質和形象受到嚴重的扭曲;由於強調發展「造反派」入團,也造成了共青團組織的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以致共青團組織受到嚴重的內傷,加重了後來撥亂反正的工作難度。

8、1989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30日,經團中央批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宣布設立一項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開始實施這項事業。

9、1990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由全國青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首都10家新聞單位共同舉辦的評選全國傑出青年的活動。

評選出的十大傑出青年是在中國科學、教育、體育、工業、農業、國防等各條戰線上,為振興中華奮力拚搏、甘願奉獻的新一代楷模。

首屆評選於1990年8月舉行,第二屆評選於1991年4月至10月舉行。

10、1993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是伴隨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而誕生的,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這項活動發展十分迅速,在服務社會、教育青年、促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動員廣大青年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

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2、1925年五卅運動

閱讀全文

與五四的火炬是哪個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