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刻畫唐太宗這位歷史人物

如何刻畫唐太宗這位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2-06-25 08:53:38

㈠ 從評價唐太宗看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設計思路是用已有歷史知識結合補充的歷史材料,創設歷史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確定選取評價哪個歷史人物,要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相對實力在世界上最強大的朝代,尤其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民族關系融洽,對外開放與交流活躍,文化走向繁榮。在唐朝的統治者中,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順應了時代潮流,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做為典型。理解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是理解唐朝的一把鑰匙。分析評價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既可以通過對隋唐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做總結對比,使知識系統化層次化;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其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以課標為依據,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第一步依據課標,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在教學中呈現學習過的四位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皇帝, 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第二步科學地呈現這一歷史人物。在學完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以後進行,通過歸納教材上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分析提供的必要史料,引導七年級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通過縱向的比較,了解歷史的發展趨向,通過橫向的比較,發現歷史現象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這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既梳理、鞏固已有的知識,又通過分析、思考、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更加全面地認識唐太宗和唐初的歷史。在認識中,初步掌握歷史地、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使學生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找准人物的地位、理解人物的歷史作用。在教學中概括其主要作用——由亂世到治世;列舉其治國思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列舉其治國措施,概述其成效;通過對學生問題和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逐個解決問題:1.「唐太宗經歷了隋朝的滅亡,他從中吸取了什麼教訓?他的治國思想是什麼?」2.「唐太宗是怎樣使國家從亂世走向盛世的?」他採取了哪些治國措施?3.「唐太宗治國措施有什麼成效?」他的政策對後代的影響?4.唐太宗統治後期有怎樣的變化? 第三步要科學地呈現歷史人物,首先需要全面展示他的歷史業績,幫助學生完成由形象具體的歷史故事到全面把握歷史事實,形成正確認識的方法。這也是貫穿整節課的重難點:凸顯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探索如何引導七年級學生歷史地、客觀地、全面地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在教學中這么做:以上我們從哪些方面認識了唐太宗?這是否是全面的唐太宗?認識唐太宗還有沒有其他的視角? 出示元朝人戈直對唐太宗的評價,戈直指出了唐太宗的不足,認為唐太宗主要的方面還是做得很好的,總體上給予肯定的評價。體現出古代學者的價值觀和道德標准。出示唐太宗干預史官工作的素材,在分析中邊歸納,邊板書出評價歷史人物的一般方法:歷史、客觀、全面的方法。歷史人物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有一定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認識歷史問題需要回到當時的情景中,這是「歷史地」看問題;盡量選取「真實」的材料認識歷史事物,這是「客觀地」看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既要看其優點,又看到其不足,同時又能將人物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定位,這是「全面地」看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採取三步: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科學地呈現這一歷史人物;凸顯評價人物的方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就是感受、體驗、理解,從而初步掌握這種方法的過程。 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也是學生探究歷史人物的過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能得以展現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了理解和運用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進而形成獨立的自我生成的觀點。學生之間在交流、爭論、意見綜合中,慢慢構建起對人物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思路逐漸清晰、外顯,學生在反復的交流中,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運用及思維過程進行判斷和矯正:不僅達成對問題的共同理解,而且有利於學生間、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的在探究中,歷史的學習由認知、理性的智力范疇,滲透擴展到情感、態度、人格等非智力領域,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單單是知識增長、能力發展;更是情感激發、人格健全的育人過程,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為學生正確看待他人評價他人提供良好的人生借鑒。

㈡ 唐太宗的簡要評價 他是個怎樣的人

柏楊:「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 格魯塞:「由於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在令人驚奇的亞洲出現了……現在漢族人征服了游牧部落,並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草原帝國) 柏楊: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勛業,也由於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後所有帝王的規范。——《中國人史綱》!! 李敖又說:唐太宗是歷史上最有「奇情」氣質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爭中,當然他有和人一樣的霹靂手段,但在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許多「奇情」,使江山多彩,為人類增輝。 劍橋隋唐史對唐太宗的評價:雖然太宗的統治以低調告終,但它是唐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而且在某些方面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他留給他的繼承者一筆龐大的遺產:合理和高效能的行政機構、繁榮的經濟及廣大的國土。雖然他在高麗的失敗投下了陰影,但在一定程度上全國出現了自漢朝全盛時期以來所沒有的興旺景象,一個充滿自信的、安定的和繁榮的局面。顯然,太宗時代的清平之治一定會使那些在他死後的不穩定的甚至危險的年代中繼續供職的官員們產生深沉的追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太宗的威信和榮譽也隨之增長。對後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太宗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它的成就,而且由於它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這一理想,另外還由於它表現了君臣之間水乳交融的關系。

㈢ 唐太宗吞蝗作者通過什麼方式刻畫唐太宗

唐太宗吞蝗蟲是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故事,其中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形象描寫來表現了唐太宗的愛民如子

㈣ 如何評價這位歷史人物(唐太宗)

①、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過入了鼎盛時期。

③、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④、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太宗是一位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他不平凡的一生,創建了一個不平凡的國家,但是他始終是一個平凡的人,在他一生中有功也有過。
一、 愛才如命,心胸寬廣,具有宰相心中能撐船的風范。
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魏徵,魏徵對國家十分忠誠,直言諍諫,補救缺政,是輔佐唐太宗成為「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當魏徵向唐太宗批評建議時,把唐太宗比做桀、紂……但唐太宗並沒有阻止他,因為他並沒有顧自己卻放棄了自己的尊嚴為了人們生活更加美好並接受意見,隨即改正,當魏徵死後,自己痛不欲生流淚嘆息。
二、 對國家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濃厚的負機意識。
唐太宗曾說過一句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順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治理好天下,所以他一心為民,一心為國,為了心中的百姓,他放棄了自己的慾望,用強烈的自製力克服自己,經常批奏摺到深夜,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因此人們對他非常擁戴。
三、 具有領導力,社會安定。
在唐朝出現了鼎盛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口大增,採用隋朝制度,人人安居樂業,社會治安好,家家睡覺不關門,監獄經常空無一人,對人民加強了思想教育,同時是唯一沒有貪污的國家,不管官大或小都盡心竭力的為人民服務,可見唐太宗的領導能力有多強。
四、野心大,晚年奢侈。
唐太宗發兵攻打東突厥後,還要接連不斷地攻打其他國家,擴大自己的領土,來滿足自己的慾望與虛榮心。當時唐朝正處在繁榮時期,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他變得漸漸奢侈起來,貪圖享受,最終犯下錯誤,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㈤ 怎樣評價唐太宗

其實唐太宗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主,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使一個朝代有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同時也收到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乃至後代千萬人的敬仰,他是一個偉大的人。唯一可惜的是,這么偉大的人為沒有逃過長生不了的魔咒。


唐太宗還鼓勵我們國家對外交流,走出去。所以那個年代和外國交流的機會也很多,和國外交流的例子也很多,各行各業的國外的僧侶和商人遍布中國,即使是今天,西方人還習慣稱呼我們為「唐人」,國外還設有「唐人街」,這也是唐太宗留給後世的影響。

㈥ 如何評價唐太宗 (300字左右)

1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採納;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全國叛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在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蓽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㈦ 如何客觀的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②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敢於直言的魏徵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避免宰相專權。
④合並州縣,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⑤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中央設國子學、太學等,學校還有了專業分科,如醫學、算學、天文學等。
⑥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唐太宗還設立安西都護符作為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加強了唐蕃友好關系,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發展。⑧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學習熬制砂糖的技術。
唐太宗實行一些比較開明的政策,既維護了統治,又使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貞觀22年,太宗對自己的功過作了總結: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綉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
太宗能在晚年對自己作出客觀的評價,指出自己的過失,並不以為自己盡美盡善,實屬難能可貴.
"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用來形容太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唐太宗晚年錯誤與反省

貞觀後期,唐太宗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一是征伐高麗,前後兩次,不聽大臣們的勸告,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為要大量造船,結果引起農民起義,激化了國內矛盾。

還有奢侈現象增多了。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看史官所寫的起居注,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大的歷史錯誤,他看起居注給唐朝後來的皇帝開了個壞先例,破壞了這個制度。

不過,唐太宗畢竟是個名君,在晚年他還能反省自己的錯誤,很難能可貴。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綉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

在636年(貞觀十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了癰瘡,此後一直調養,開始服用金石丹葯。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始皇和漢武帝用丹葯,現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吃了這個外國騙子的「延年之葯」,結果使病情惡化。649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丹葯的毒性發作,終於不治身亡。享年僅五十歲。

㈧ 如何全面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
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但是,唐太宗——這位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君主,也有他的過失之處:如殺兄奪位,看《起居記》,崇尚迷信,出征高麗,貞觀後期,「漸惡直言」,奢侈現象增多了。但人無完人,唐太宗晚年的驕奢,和他流芳千古的貞觀政績相比,那又渺小多了!因為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㈨ 如何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國泰民安」。李世民即位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是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並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是唐朝時的頂峰。

李世民除了具備歷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優勢外,下面的幾個優勢還是李世民獨有的:對國家民族的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危機意識;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的執政風范;胸懷寬闊,愛惜人才,有海納百川的容人之量;超強的自製力,對人性的弱點有深刻的認識,對「好話」保持高度的警惕。

李世民的愛才在史書上有不少的記述,最為典型的事例是對魏徵的信任和重用。魏徵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舊臣,兩兄弟曾經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對手。魏徵曾不止一次地勸說李建成先發制人殺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應該對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這場權力角逐中獲勝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李世民會殺掉魏徵泄憤或嫁禍於人地把他殺掉。但令誰也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對魏徵的最大懲罰竟然是任命他當帝國宰相,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這一戲劇性結局的果實是:魏徵為唐帝國的強盛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李世民執掌的貞觀王朝可謂人才濟濟,文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遲敬德。

李世民

㈩ 《步輦圖》是怎樣突出唐太宗的形象的

唐太宗的形象是《步輦圖》全圖的焦點。唐太宗是唐代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帝,他安詳自若,威嚴的神情中流露出對使者的盛情和嘉許,而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氣質在畫面中也是表露無遺。祿東贊臉頰豐滿,高鼻,黑黑的絡腮胡,體現了藏族同胞矯健中略帶粗獷的性格特徵,特別是額頭上幾條長長的皺紋,與質朴的顏面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他的才智和豐富的閱歷。祿東贊舉止謙恭,敬畏且沉穩,憨厚可信。

畫家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豐腴英俊,目光深邃,神態莊重,雙目上挑,透著睿智,似在思慮著漢藏和親、穩定邊陲的國家大事。長長的耳垂、瀟灑的胡須,無疑都增加了李世民的王者風范。

同時,在紅綠相間的宮服掩映中,太宗的褐黃色衣衫、黑色靴帽,更具庄嚴肅穆的帝王氣概。所有的一切都充分展露出了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

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

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

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步輦圖》左側的3個人物當中,為首執笏的人是朝中引班的禮官,他紅袍虯須,神態沉著干練,引導吐蕃使者祿東贊前來晉見。其後發飾與衣著都與其他人不同的就是吐蕃使者祿東贊。在我國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中有記載:吐蕃贊普遣其相祿東贊獻金五千兩及珍玩數百以請婚。

上許以文成公主妻之。

畫中的祿東贊身形瘦小,頭戴平頂小帽,身穿團花窄袖長袍,他眉頭微顰,舉止謙恭,細部的刻畫表現出一臉的敬畏,又不失使節的持重儀表。最後一位著白衣者可能是翻譯官,著白衣,執笏板,謹慎惶恐。

3個人畢恭畢敬地站侍一旁,唐太宗手裡拿著一個盒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呢?祿東贊為什麼會那麼緊張呢?他是不是在等待唐太宗給他最後的答復?也許答案就裝在唐太宗手中的那個盒子里。

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從畫幅本身感受到畫家用心良苦,讓畫中資源一點兒也不浪費地用於對唐太宗這個人物的烘托,也許畫家對選擇接見的場面來表現這個事件是有一番用心的。

一個過於宏大的像公主婚嫁的場面不是早期的畫家所擅長表現的,而且不宜於其中某一個特定人物的突顯,觀者的注意力太容易讓場面中過多的其他細節所吸引。

祿東贊雖然身為一國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還是無法與帝王相媲美,於是人物的選擇又已經決定了畫面中最有權威、無人與之匹敵的唐太宗的地位。

畫家不僅描繪太宗本身舉重若輕的神態,還用身旁女性的溫柔襯托他的穩健持重,用祿東贊的體形與表情來襯託大唐的泱泱大國氣勢。更是一種大唐氣魄強有力的抒發。

《步輦圖》的表現技巧已相當純熟。衣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婉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

圖像局部配以暈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皺等處,顯得極具立體感;全卷設色濃重淳凈,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於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此圖一說為宋摹本,但摹繪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書有關故事,還錄有唐代李道志、李德裕「重裝背」時題記兩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刻畫唐太宗這位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