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秦始皇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代帝王秦始皇,這個統一中原、為中國作出巨大貢獻的皇帝,他的王朝卻僅僅只短暫的存在了十五年,真是曇花一現,就在也無法稱霸了。在他執政的時間里,他做了許多事,有功有過,他有哪些功與過呢?
盤旋在我們祖國江山上的萬里長城,就是秦始皇為了抵抗北方匈奴,而建造的奇跡,這條長龍永遠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偉大的中國漢字由倉頡所創造,經過春秋戰國250年戰火,已經變的十分得蕭條。秦始皇重新統一了文字,這可以說是鞏固了中國的文字文化。周朝之前,人們一直用貝殼做貨幣。在春秋戰國,因為人們對鐵、銅的不斷研究,開始用銅器做貨幣。中國統一之後,因為有多種貨幣、而且各種貨幣之間的換算比率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造成了混亂。秦始皇有制定了貨幣兌換的比率的制度,重新讓市場恢復了正常。那時,度量衡沒有準確的定律。有的國家一尺是10厘米、有的國家一尺卻是20厘米。這給數學研究和商貿交易上都帶來了很大的混亂。秦始皇再次統一了度量衡,促使貿易發展和科學發展加快了速度。可以說,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文化,是秦始皇促進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速度。
但是他也有許多不應該的地方,他為了讓老百姓不信其他的文化,只奉承秦朝,所以燒掉了許多我國著名的史書、經書……並且活埋了很多反對他的書生,這就是有名的焚書坑儒。再說他不停的搜羅美女、建造豪華的宮殿,累死了數以萬計的民眾。
雖然他殘暴,但是他統一中國,並且把中國帶入了鼎盛的時期,也為後來的漢朝打好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是7分功3分過。
⑵ 歷史上的秦王贏政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沒有一個帝王能像他一樣這么深刻地影響後世中國的發展,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實行他大部分的政策,影響著我們國家的發展,他是一個空前而絕後的人。秦始皇無論是做什麼事都要做到極限,遇到困難絕不後退,他決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在他的帝王之路上,即使是布滿了屍骸和鮮血,他也會勇往直前,一無反顧,願意為了他的事業奮斗至死的人。被後人「千古一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被稱為始皇帝。
⑶ 秦王是一個怎樣的一個人
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准,長目,摯鳥膺,摯,豺聲。」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
而史學界大部分專家認為,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贊先生曾推斷,秦始皇的相貌應是相當漂亮的。
那麼,秦始皇到底是英武瀟灑還是身形猥瑣呢?北京大學歷史系、秦漢史專家劉華祝認為,關於秦始皇的長相,歷來文獻記載較少,但在《緯書》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緯書》相當於漢代的經書,早年我國沒有發現,八十年代末期才從日本運回。
《緯書》中的《易緯》、《春秋緯》和《禮緯》中都有關於秦始皇的記載。從這些書中,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出秦始皇長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準」、「長目」、「鷙鳥膺」。虎口,就是說他的嘴巴張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說在他的兩眉之間有一塊鼓起來的骨頭,史書上的漢光武也是這樣;隆準,就是鼻子很高;長目,就是說他的眼睛細而長,很像我們現在西北一帶的人;鷙鳥膺,是指胸骨突了出來,應該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雞胸。
性格之謎:兇狠殘暴還是雄才大略
歷代一直都對秦始皇持否定態度,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弒父驅母」、「焚書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兇狠殘暴」的有力證據。但也有專家認為,秦始皇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殘暴。有些事情的確另有隱情。「弒父驅母」,並非出自他的本意,顧惜骨肉親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脅。在這件事情上恰恰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我認為,秦始皇的性格中確實有殘暴的一面,但如果只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面,顯然也是不對。因為處在當時那麼一個動亂的年代,他不那麼做恐怕也不行。
比如說「弒父驅母」,贏政做了秦王之後,呂不韋的權勢非常大。而他的母親趙姬又有一個情人。這樣,秦始皇的身邊有了兩個對他政權構成威脅的人。他不除掉這兩個人,那時顯然也不行。驅逐趙太後也顯然是因為和他情人的叛亂有關,和趙太後本身的污點有關。
⑷ 秦王是誰
秦王是指秦國(秦朝)或者十六國時前秦、後秦、西秦的君主或一個封號。曾經當過的「秦王」著名歷史人物有秦王政(即秦始皇)、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
⑸ 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5)歷史上秦王什麼人擴展閱讀: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系,曾由常頞主持開辟一條五尺寬的棧道貫通南北。
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被封為「秦王」
一、秦朝以後,各個朝代被封為秦王的親王有:
秦獻王司馬柬:晉武帝司馬炎第三子。
秦明王拓跋翰: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健之子。
秦愍王拓跋觚:秦明王拓跋翰之子。
秦王宇文贄: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
秦孝王楊俊:隋文帝楊堅第三子。
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
秦王李從榮: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子。
秦王石萬友:五代後晉高祖石敬瑭之叔。
秦國王耶律重元:遼聖宗耶律隆緒次子。
秦王耶律定: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第五子。
秦王趙廷美:宋太祖趙匡義之弟。
秦王趙德芳:宋太祖趙匡義第四子。
秦王完顏宗翰:金國相完顏撒改長子。
秦愍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次子。
秦隱王朱尚炳:秦愍王長子。
秦僖王朱志堩:秦隱王長子。
秦懷王朱志均:秦隱王次子。
秦康王朱志(土絜):秦隱王三子。
秦惠王朱公錫:秦康王長子。
秦簡王朱誠泳:秦惠王長子。
秦昭王朱秉欆:秦,臨潼王朱誠澯長子。
秦定王朱惟焯:秦昭王長子。
秦宣王朱懷埢:追贈秦端王惟燫次子。
秦靖王朱敬鎔:秦宣王長子。
秦敬王朱誼(氵喦):秦靖王長子。
秦王朱誼漶:秦靖王三子。
秦王朱存樞:秦王朱誼漶之子。
二、秦以後以秦為國號的有:
公元351年——394年,建都長安(今西安),疆域曾一度統一北方,亡於西秦。帝王有:
太祖武惠皇帝苻洪(追贈)——高祖景明皇帝苻健(太祖之子,前秦開國皇帝)——厲王苻生(高祖之子)——文桓皇帝苻雄(太祖之子,高祖之弟,追贈)——世祖宣昭皇帝苻堅(文桓帝之子)——哀平皇帝苻丕(世祖之子)——太宗高皇帝苻登(世祖族孫,苻敞之子)——苻崇。
公元384年——417年,建都長安,疆域在今陝西、甘肅,亡於東晉。帝王有: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開國皇帝)——高祖文桓皇帝姚興(太祖之子)——姚泓。
公元385年——400年,409年——431年。建都蘭州,疆域在今甘肅西南部。國君有:
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開國君)——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烈祖之弟)——太祖文昭王乞伏熾磐(高祖之子)——乞伏暮末(太祖之子)。
⑺ 歷史上有哪些人被封為秦王
唐高祖次子李世民(唐太宗),封秦王,
隋文帝次子楊廣(隋煬帝),封秦王,
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前秦苻堅338-385.唐李世民559-649稱帝前.嬴政前259-前210
⑻ 秦始皇 是什麼樣的人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擁有的成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有很多的頭銜,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建立了首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組成了自己的稱號,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自己為皇帝的人。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於趙國,又稱趙政,也有人說其是呂不韋的兒子,故而稱為呂政,秦莊襄王之子(有人說為呂不韋之子)。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十幾年之後也就是在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之位。但是由於年齡尚小無法把持朝政,只好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後的男寵嫪毐專權。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開始親政,他無法忍受呂不韋和嫪毐在自己的手下,將自己的勢力發展得越來越大,對於嬴政來說,呂不韋和嫪毐已經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了,而且甚至逐漸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尤其是兩人還仗勢欺人,嫪毐趁秦始皇外出之機,舉兵叛亂,被秦始皇一舉粉碎叛亂,殺死了嫪毐和趙姬的兩個孩子,誅殺嫪毐,幽禁太後趙姬。
第二年,他開始解決呂不韋這個障礙,呂不韋一向仗著趙姬和嬴政的勢力,不把他人放在眼裡,秦始皇稱其為「仲父」更是讓其勢頭囂張,秦始皇意識到呂不韋不可不除之後,迅速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後親自寫信給呂不韋,揚言自己並不是他的兒子,讓他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呂不韋看完信後羞愧萬分,且自知無法逃離被殺的境地,最好呂不韋自殺。秦始皇逼殺呂不韋後,重新任用了一批人,他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及至始皇奮二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而且他任用大批優秀的人才來管理國家,特別是採取了李斯等人的建議。他實行三公九卿,僱傭大量的優秀的人才管理國家大事,他的主要成就有,首次統一了整個中國,南取百越,北擊匈奴,掃除了國家統一的道路。其後,再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建萬里長城,打通西南,構建起了一個國家的模型。在他的手下手下有眾多優秀的將領,完善的軍事、生產、經濟貿易體系,他統一中國的工作,擁有著這樣長遠的眼光,又用這樣精到的手腕完成,實在是不得不令人佩服。
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改革者,他所建立的歷史功績是具有開創意義的,秦處在2200多年前,在當時那個生產力並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國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秦始皇陵、阿房宮、秦直道、靈渠,都是他在位期間的功績。由此可見,可以看到秦國強大的財政、軍事和政治力量。
但是,他又是無可否認的暴君,「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進程是殘酷的,而一個新國的建立必然是有流血犧牲的,他暴虐對民眾施以法,使得民眾有口不敢言,還徵召民夫70萬修建宮殿,還有修萬里長城。焚書坑儒,燒毀了大量的古籍,連帶著一些迂腐的儒生也葬身與此次事件中。且歷史記載中的始皇,說他虛榮心重,有時行止古怪。
曾經有一次出遊,因為大風的原因,不得渡湘水,此人又是暴脾氣,因此怪罪於湘君女神。讓囚徒上山上砍伐樹木,來報復湘君。還曾經將山上的竹子都砍光,再在光禿的樹樁上塗上紅色的顏料,這些行為尚且古怪,說明秦始皇是個十分復雜的人。
不管怎樣荒謬、怪誕、離奇,這個叫做嬴政的人,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秦國近半年的努力下,到了秦始皇的時候,正是秦國果實豐收的時候,秦始皇是最後的收割者。秦始皇做了那個年代無數人想不到又做不到的事情,他是一個造夢者,也是一個實踐者。
⑼ 秦王和秦始皇分別是誰什麼關系
秦王:是指秦國君主或一個封號,指戰國時期秦國的君主。比如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秦孝文王、秦武王、秦莊襄王、秦王子嬰等。
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關系:秦王是個稱號,而秦始皇是一個人,兩者之間沒有關系。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台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帶。是秦莊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趙氏,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當時呂不韋為秦相,獨擅大權。秦王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即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爭。
當初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後見秦王政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太後,又怕太後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門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須、眉毛就獻給太後,供其淫樂。
秦王政漸長,嫪毐他們說太後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里。秦王政准許,於是他們搬到雍縣的離宮,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嫪毐也以秦王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後對一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
這個大臣聽後很生氣,並且暗中找了個機會把嫪毐和太後的關系告訴秦王政,秦王政得知後非常生氣,嫪毐慌了,准備叛亂。而當時嫪毐在太後的幫助下被封為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秦國中僅次於呂不韋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後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王政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
秦王政將嫪毐車裂,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後所生的兩個私生子。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系無法挽回,飲毒酒自殺。其後,雖然秦王政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書》,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還是重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⑽ 秦始皇是什麼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與李世民、康熙齊名的大帝。
總體評價:秦始皇,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一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
(1)滅六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加強皇權,設丞相,實行三公九卿組織機構,歷代王朝的機構都基本沿用了這個制度。
(3)統一度量衡,加強了各地的經濟聯系。
(4)實行郡縣制,阻止了儒家分封制的復活,鞏固了封建統治。
(5)開通靈渠,修長城,南征閩越
種種功績,使秦始皇在世界史上都是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秦始皇大帝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