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聊城歷史上都叫什麼名字

聊城歷史上都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06-25 23:19:54

⑴ 有誰知道聊城的別稱

獨具特色的中國江北「水城」——聊城
地處山東省西部的聊城市,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她的魅力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水」。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條。黃河在東部奔騰咆哮百餘里;運河從中部蜿蜒曲折過市區;衛河從西部攜水弄潮冀魯豫;還有馬頰河、徒駭河等縱橫交錯,東昌湖、魚丘湖相互輝映。僅聊城市區,湖、河水域面積就多達1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的1/3。眾多的河流,美麗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連,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水城風貌。這一優勢是中國江北許多城市無法比擬的。
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明清時期,聊城因水而興盛四百餘年。當時聊城運河漕運發達,經濟昌盛,文化繁榮。 這里「舟輯如雲,帆檣蔽日」,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黃河文化和運河文化在此交匯,人文資源獨具特色,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跡有400多處。景陽岡龍山文化遺址、臨清運河鈔關、明代的光岳樓、清代的山陝會館和三國時期的曹植墓等,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創辦的海源閣,藏書之珍貴豐富名聞天下。中外讀者比較熟悉的《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游記》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許多故事都發生在聊城。優秀的人文環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志士,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唐初名相馬周、哲學家呂才、宋代醫學家成無己、明代文學家謝榛、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義學正」武訓、抗日名將張自忠、國畫大師李苦禪、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國學泰斗季羨林等,都是聊城人。
聊城市為充分發揮水的優勢塑造城市個性,把城市形象定位在園林式、生態型、卓越秀美的「中國江北水城」上,著力打造融南方水韻和北方風情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風格獨特的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使之成為濟南的西花園、京津的度假村。
聊城市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突出「水城」特色,規劃將城區內的東昌湖、古運河、徒駭河等水系連通,確定統一的水位標高,進行兩岸綠化,形成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城市布局,乘船可以瀏覽整個城市,岸邊楊柳依依,景點相連,營造「船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
近幾年,聊城大力提高城市品位,精心打造「江北水城」城市品牌。他們全方位加大了城市建設、旅遊景點和景區開發力度,集中力量實施了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靚點工程、綠化美化工程、提高市民素質「四大工程」,特別是重點抓了東昌湖、京杭運河、徒駭河三大景區的建設。水城,在聊城人的精雕細刻中靚麗起來。
運河開發是「江北水城」的重點工程之一。繼去年「五一」完成了一期工程後,如今,二期工程已竣工。擴挖河道4公里,河面寬30米至60米,青石砌岸,白玉護欄。岸邊槐花飄香,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見底,細浪拍岸。泛舟其上,好像進入巨幅畫廊。南行十餘公里,由河入湖,但見今年新落成的21孔玉帶橋和北關橋、南關橋,如長虹卧波,貫通河道湖泊。佔地1600畝的湖濱公園小橋流水,綠草如茵,大大小小的雕塑和建築小品點綴其間,騰龍廣場、生肖廣場、噴泉廣場、湖濱浴場、江北水寨、水幕電影放映樓……如同一顆顆珍珠,散落在湖泊周圍。
市區東側的徒駭河,過去是條行洪河,去年以來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了長100米、高5米的單體橡膠壩,儲水百萬余立方米,水波浩淼的兩岸,建成了1000多畝的綠色生態風景區,碧草叢中鮮花笑,綠蔭樹下草如毯。
「為後人留下遺產,不能留下遺憾。」聰慧的聊城人,對年久失修的文物古跡整理、修葺,在恢復原有規模和特徵的基礎上,豐富強化文物景點的旅遊內容,活化了歷史文物。新建工程體現古建築風格,處處顯示出水城的文化底蘊。河如玉帶,把各個文物景點有機地連在一起:山陝會館、光岳樓、宋代鐵塔、海源閣等名勝古跡和新景點孔繁森紀念館、鳳凰苑科技園、姜堤民俗游樂園,在兩岸遙相輝映;湖若明鏡,樓樹橋船倒映其中,如詩如畫。市區周圍三四十公里之內還分布著武松打虎的景陽岡、斗殺西門慶的獅子樓;臨清的舍利塔、清真寺;東阿的曹植墓;高唐的柴進花園等景點。水韻和著古韻,共同構造了「江北水城」獨具特色的魅力。

⑵ 聊城古代的時候叫做什麼呀

東昌

⑶ 聊城的由來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說因春秋時期曾稱聊國故名)。明代稱東昌府,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1914年改為東臨道,1949年8月改設聊城專區,1967年改稱聊城地區,1997年8月撤地設市,後沿襲至今。

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溫泉之城、雙擁模範城,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隸屬於山東省。
聊城市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和河南省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景點有東昌湖、光岳樓等。
聊城市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輻射強;夏季濕熱多雨,雨熱同步;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快,輻射減弱;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常有寒流侵襲。四季的基本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

⑷ 聊城為什麼叫"聊城",這個名字有什麼來歷

歷史告訴你,聊城為什麼叫「聊城」

⑸ 宋仁宗時聊城叫什麼

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東阿、陽谷屬京東西路東平府。遼、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軍)、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山東西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陽谷、東阿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⑹ 聊城縣的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齊國西境聊、攝、清邑地 。戰國為齊國聊城邑(今市區西北7.5公里聊古廟)。秦置聊城縣,屬東郡。西漢於縣西境置清、發干2縣,與聊城縣同屬東郡。東漢因之,章帝時改清縣為樂平縣。三國魏聊城縣屬平原郡,樂平縣改屬陽平郡。西晉聊城縣屬平原國,樂平縣仍屬陽平郡。北魏泰常七年(422年)於縣東40里築城置平原鎮,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廢鎮,平原郡及聊城縣並移治於此,孝昌年間於縣西境分置西聊縣,治所在原聊城縣治,與聊城縣同屬平原郡。北齊樂平縣、發干縣俱廢。
隋初廢平原郡及西聊縣,開皇3年(586年)於聊城縣西境分置堂邑縣,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博州,治聊城縣,大業初年,廢博州,聊城縣屬武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博州,聊城縣仍為州治。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年)聊城縣徙治於巢陵城(今市區東南7.5公里)。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因黃河決堤,聊城縣移治孝武渡西(即今城),仍為博州治所。金聊城、堂邑2縣仍屬博州。元初聊城縣屬東平路,至元四年(1267年)由東平路析置博州,治聊城縣,十三年改博州為東昌路,聊城縣為路治所。明、清聊城縣均為東昌府治,其縣西境仍為堂邑縣。
入民國後,歷為濟西道(1913年)、東臨道(1914年)、東昌道(1925年)治所。1928年廢道制,直屬於省。1937年1月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區,並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
1949年8月,聊城縣屬新設的平原省聊城專區,聊城縣為專員公署駐地。
1951年3月撤銷聊城城關區, 劃歸聊城縣。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縣、堂邑縣均隨聊城專區還屬山東省。 1956年3月撤銷堂邑縣,該縣東部原轄之城關區、八甲劉、垢土固、斗虎屯、梁水鎮、閻寺、道口鋪、張爐集、鄭家等區劃入聊城縣。1958年12月聊城縣改置聊城市。 1963年3月16日聊城市復改為聊城縣。1983年再度置聊城市,由聊城地區(1967年由聊城專區改稱)代管。1997年8月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被撤銷,設立地級聊城市,原縣級聊城市改置為東昌府區。

⑺ 聊城的歷史

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聊城(今東昌府區,下同)、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莘縣、臨清屬衛國,冠縣屬晉國。

2、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聊城、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臨清、冠縣屬趙國,莘縣屬魏國。

3、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郡、縣兩級制,境域屬東郡。

4、西漢(前206年-24年)

郡、縣兩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兗州東郡,臨清、冠縣屬冀州魏郡,茌平分屬兗州東郡與青州平原郡,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5、東漢(25年-220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兗州東郡,臨清屬冀州魏郡,冠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今冠縣東古城鎮),茌平屬兗州濟北國,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6、三國(220年-265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屬魏國,聊城、茌平屬青州平原郡,臨清、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治館陶),陽谷為縣王國,東阿屬兗州東郡,高唐屬冀州部清河郡。

7、西晉(266—316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冀州部平原郡,臨清(曾為清河國,治清河,今臨清市)、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陽谷、東阿屬濟北國及東平國。

8、東晉十六國(319年-420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劉宋6國。前秦清河郡治臨清。後趙、前燕、後燕時陽平郡治館陶。劉宋時濟州治茌平。

9、南北朝(420年-581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4國。

10、隋朝(581—618年)

初為州、縣二級制,後為郡、縣二級制。聊城、冠縣、莘縣屬魏州武陽郡,臨清、高唐、茌平屬貝州清河郡,陽谷屬濟州濟北郡(治盧縣,今茌平縣韓集鄉高垣牆村),東阿屬兗州濟北郡。

11、唐朝(618—907年)

初為道、府(州、郡)、縣三級制,後為藩鎮節度使(道)、州、縣三級制。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屬河北道貝州;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陽谷、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治盧縣),後屬鄆州;茌平屬河南道鄆州。

12、北宋(960—1126年)

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制。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東阿、陽谷屬京東西路東平府。

遼、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軍)、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山東西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陽谷、東阿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冠縣、莘縣屬大名路大名府。

13、元朝(1206—1368年)

省(行省)、路(府、州)、縣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治聊城)總管府(治聊城);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治冠氏縣,今冠縣);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治高唐);臨清屬濮州;陽谷、東阿屬東平路。

14、明朝(1268—1644年)

省、府(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省、府州縣之間設道。境域屬山東布政使司,聊城、臨清、冠縣、莘縣、茌平、高唐(曾為高唐州,治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陽谷、東阿屬兗州府東平州。

15、清朝(1644—1911年)

省、(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冠縣、莘縣、茌平、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陽谷屬兗州府,東阿初屬兗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

16、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東臨道。民國十四年(1928年)廢道,境域屬山東省。

17、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轄16個縣,1個鎮、86個區、1153個鄉。

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84年6月,縣市所轄人民公社逐漸改建為鄉、鎮和街道,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2010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5個鄉(鎮、街道)。

閱讀全文

與聊城歷史上都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