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鴻雁傳書」源自哪個歷史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漢朝蘇武北海牧羊的故事,當時蘇武自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帶牧羊,一直到漢昭帝之時,由常惠想出“大雁腳綁帛書”的計策把他救出,後世稱這個為“鴻雁傳書”。
蘇武終天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都,後世之人把這個故事加以潤色,最後就有了“鴻雁傳書”的成語,天知道,白雪漫漫沒人煙的二十年,蘇武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貳』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是源自蘇武牧羊這個歷史故事。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叄』 我們常說的鴻䧹傳書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失故事
鴻雁傳書,又名鴿子傳書。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選自網路)
這是鴻雁傳書的來源,源自《漢書》中的蘇武篇。
『肆』 鴻鵠傳書源自哪個歷史故事
鴻鵠傳書的出處:鴻鵠傳書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在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後被單於扣留,蘇武不肯就範,於是流放到北海放羊數十年;漢昭帝繼位時,漢匈和親,漢朝使者要求釋放蘇武,而單於謊稱蘇武已死;同蘇武一起被扣留的副使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讓漢使對單於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大雁,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蘇武未死。單於聽後十分驚奇,又無法抵賴,只得把蘇武放回漢朝。
鴻雁傳書的意思
鴻雁傳書又叫做飛鴿傳書。鴻雁傳書一般用來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鵠飛得很高,也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鴻雁原本是大型候鳥,每年在秋季時就會南遷,因此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鴻雁傳書的典源
《漢書》卷五十四: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