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重要的製造基地。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自然景觀優美。
B. 西安是哪幾個朝代的首都
西安乃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
西安就是古長安,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我國古代六大古都之首。
13個王朝,歷時長達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是中國古代做為都城時間最長的城市,西安詮釋著中國的繁榮,西安印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用它的滄桑像世人講述著十三朝古都的歷史。
(2)歷史上西安多少年都城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古都學會認定的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
C. 西安是幾朝古都都是哪些朝代
西安是13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200餘年之久。
西周是第一個在西安建都的。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定都於鎬京(今西安市西南部)。西周的最後一位皇上是大家熟悉的「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歷時共約275年。
(3)歷史上西安多少年都城擴展閱讀
歷代統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這與西安的地理形勢有關。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
唐長安城所處關中平原中部,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東南有曲江池,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歷來被視為風水寶地。其具有兩個突出的地理特點:一是雄奇險峻,易守難攻;二是險峻中尚有開闊肥沃的平原地帶。
前者以軍事地理優勢呈現君臨天下的雄健壯美,後者以經濟地理優勢呈現養育蒼生的舒展優美。隋唐以前,曾有十一個王朝先後在關中立都,這里是所謂「世統屢更,累起相襲,神靈所儲」的「帝王之宅」。
不僅如此,關中地區還便於繁衍民生,養殖五穀,具有突出的經濟地理優勢,就微觀地理環境而言,關中地區也非常適宜建造都城。關中平原由北而南大體分為三個地理單元:第一個從渭濱至龍首原,第二個從龍首原至少陵原,第三個從少陵原至秦嶺。
第一與第三單元均不利於建造都城。第二單元東西近20公里,南北10餘公里,高坡窪地交錯且略有起伏,呈現出波瀾壯闊又迴旋變換的地理風貌,都城設計者有可能在平塬坡谷間尋求最大限度的拓展與縱深——唐長安城廣大的面積已充分地詮釋了這一特點。
D. 西安是幾朝古都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又為赤眉、綠林、大齊、大順等農民起義政權都城。
自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名城,與羅馬、雅典、開羅齊名,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歷史最長的一個,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幹。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
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E. 西安在歷史上究竟是哪些朝代的都城,到底有多少朝代
隋開皇二年(582),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但此地因久經戰亂,早已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朝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貞觀八年(634),大唐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當時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立大順政權。民國21年( 1932) 3月5日,國民政府明令宣布定西安為陪都,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但西京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後西京籌備委員會被撤銷。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在中華文明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西都賦》、《西京賦》傳世,大唐長安文化更是深入華夏兒女骨髓。現今的千年古都,作為中國西部中心城市,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
F. 陝西的西安是幾個朝代的首都
目前官方公認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以數量多少為序,主要有下列說法:
13朝:依照時間次序為:西周(約275年)、秦朝(15年)、西漢(210年)、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24年)、唐(273年)共計900餘年。
在傳統史學背景下,按照中國史學專家史念海、譚其驤的計算標准,西安是中國的建都時間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不過隨著當代考古學的發展,尤其是對夏、商、西周三代都城的研究不斷深入,上述說法逐漸開始值得商榷。
西安從奴隸制社會的頂峰西周王朝、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朝、中國第一個盛世王朝西漢到中國古代社會的頂峰唐朝,當中經歷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等治世,在中國歷代古都中佔有重要角色。
在中國歷史上,有21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因為人們對「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差異,對於哪些「政權」應該稱為「王朝」,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一直眾說紛紜。
(6)歷史上西安多少年都城擴展閱讀:
一、簡介
西安市,古稱長安、京兆、鎬京,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部,緊鄰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何中心,現為國家中心城市、陝西省省會,是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醫療、教育中心。
西安擁有3000餘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統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漢、唐,代表了中國帝王時期開放、外向、尚武、繁榮的頂峰。
從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禮樂;從大秦一統到漢唐盛世;西安曾經在兩千年的時間跨度中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世界歷史名城之一,以及國際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
西安目前有兩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數量居於全國前列。2011年,國務院發布《全國主體功能規劃》,西安規劃為中國唯一的「歷史文化基地」。
二、歷史
古代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從西周開始,西安成為中國的都城,當時被稱作「宗周」豐鎬,秦咸陽城舊址位於今西安市西北部與咸陽市東南部,秦阿房宮遺址位於今西安市西郊。漢都長安城建立在秦咸陽城遺址東南,別稱「鳳城」,又因城牆走向頗似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被稱作「斗城」。
唐代的長安城是當時的「天下中心」,作為唐帝國的首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雄偉和最大的城市,在中國歷史上盛極一時。唐長安城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奠定了今天西安市區的街道布局。
歷史上約有13(官方認定)/21(民間說法)個王朝在此建都,先後為周、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歷時近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李自成都在這里建立過政權。
在中唐之後,由於安史之亂對中原經濟的大規模破壞,中國的政治中心逐漸東移,但西安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地位依然不容忽視。
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代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西安後,曾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近代
1928年,國民政府將長安縣城及城關一帶劃出,設立西安市。1930年,撤銷西安市,原西安市區域復歸長安縣管理。民國21年(1933年)西安改名西京,被定為中華民國陪都。為對抗經長征抵達陝北的紅軍,1935年蔣介石在西安南院門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並自任總司令。
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張學良在多次建議不成後,同楊虎城共同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使中國的抗日統一戰線得以達成,對東亞現代史影響深遠。1943年,再次設立西安市,其行政區域為原長安縣城及城周四鄉。
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安。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賈拓夫任第一任市長。
三、西安歷代名稱
「西安城」:灃京(殷商)-鎬京(周)-長安(西漢)-常安(新莽)-長安(東漢)-長安(曹魏)-長安(西晉)-長安(前秦)-長安(後秦)-長安(北周)-大興(隋)-長安(唐)-大安(後梁)-長安(後唐)-永興(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清)-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宗周(周)-內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後梁)-京兆(後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清)-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G. 西安作為國都,歷史有多久
西安,不僅是中國四大古都,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稱長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001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唐代以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對渭河平原的過度開發等生態原因,導致西安所在的這一地區不再作為後續王朝的首都。
1001年左右
H. 西安有超過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萬年到115萬年的藍田人。西安建城於周文王時期的公元前12世紀。
藍田人遺址屬舊石器時代,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 1963年在陳家窩村厚30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和牙齒10餘枚;1964年5月,又在藍田縣城東20公里的公王嶺紅土層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舊石器等。
建城歷史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 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I. 西安多少年建都歷史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是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和隋.唐的都城。
J. 西安有多少年歷史
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自古有著「八水潤長安」之美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