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熟建國後歷任市委書記
一、常熟歷任市委書記
至2005年歷任中共常熟市(縣)委書記有:李凌、康克、韓培信、王一峰、仲國鋆、隋性初、湯西谷、嚴毅、曹子芳、府培生、朱根寶、孟金元、周福元、周德欣、江浩、徐國強、楊升華。
二、中國共產黨常熟市委員會簡介:
中共常熟市(縣)委是中國共產黨的地方領導機關。其主要任務是:宣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共江蘇省委、蘇州市委的有關指示、決議,動員和組織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完成上級黨委、政府交給的各項任務。
三、常熟市委歷史
1949年4月27日,常熟市解放。1950年6月,黨的領導機關中共常熟市委正式成立。1954年7月,又建立市委常務委員會。1956年5月3日,中共常熟市第一屆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新的第一屆市委會。1954年11月22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通知:常熟市改為省直轄市,受蘇州專員公署督導。1958年4月5日,國務院發布議習字24號文,決定:"撤銷常熟市建制,將其原轄區(除郊區)改設虞山鎮,歸常熟縣管轄。"4月25日,中共常熟市委宣布對外停止辦公。市委機關所在地開始設在縣南街,後遷至老縣場,之後又遷至縣南街,1952年遷至沖天廟前,1956年遷至山塘涇岸。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常熟撤縣建市,改稱中共常熟市委,歸中共蘇州市委領導。
❷ 蘇州和常熟的歷史哪個比較長
據1988年發掘的常熟境內最早原始文化遺址錢底巷新石器文化遺址證實,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常熟這方沃土聚居生息。
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前來投奔的楚國大臣伍子胥建吳國都城闔閭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從字面上看 常熟的歷史更悠久
❸ 江陰和常熟哪個城市歷史更悠久
江陰
【建置沿革】江陰古稱暨陽,位於長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西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屬毗陵郡,治所在今江陰市東南。南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為「江陰」名稱之開始。此後江陰分別為郡、為國、為軍、為路、為州,建置幾經變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復江陰縣建置。1949年4月23日江陰解放後,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信息來源:江陰年鑒)
常熟
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常熟這塊土地上聚居生息。商代末期,常熟為勾吳北境。秦屬會稽郡吳縣。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分吳縣之虞鄉立海虞縣。咸康七年(341年),於海虞北境南沙鄉設南沙縣。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始名常熟。清雍正年劃縣域東境設昭文縣,民國初兩縣合並,仍稱常熟沿用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幾易建置名稱。解放初期,常熟境內縣、市兩種建置並存,常熟縣城區設常熟市,至1958年4月,常熟市撤銷,市境歸常熟縣。1983年3月,撤銷常熟縣建置,以全境改設為常熟市。常熟境內區域劃分始於唐,歷經數次調整,至2010年底,全市設建置鎮9個,街道辦事處和林場各1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各1個,省級專業市場1個。
❹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常熟介紹4
常熟市位於江蘇東南部,是江蘇省轄縣級城市,常熟以悠久的人文歷史、秀麗的山川景色、豐饒的物產資源享譽江南。1986年被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又先後獲 「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成為中國獲得該殊榮的第一個縣級市;同時還獲得「遺產管理」單項競賽第一名等稱號。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常熟特色:
常熟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緩傾。虞山海拔261米,為境內最高點。年平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055毫米。礦藏有石料、煤炭、泥炭等。特產有「御米」鴨血糯、桂花板栗、虞山綠茶、長江「三鮮」(鰣魚、刀魚、鳳鱭魚)。
常熟內河:
常熟內河有望虞河、常滸河、白茆塘、耿涇塘、福山塘等水道。
常熟港:
常熟港為國家一級口岸,中國十大內河港之一,與台灣台北、高雄等城市直達通航。
❺ 常熟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常熟市博物館是一座建館十年、開放三年半的地方歷史文化博物館。由於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和推進社會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其在揭曉的江蘇省博物館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江蘇省優秀博物館」稱號。作為一個縣級市的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突破地方小館的發展模式,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以積極營造全市兩個文明建設的「軟環境」為己任,開展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讓常熟市博物館成為公眾流連的文化藝術殿堂。建館開放之初,常熟博物館就提出了「創建一流的環境、展示一流的文物、開設一流的展覽、提供一流的服務」的基本思路,並且圍繞4個「一流」開展了「爭創省優秀博物館,為文明城市添光彩」為主題的建文明單位、當文明職工活動。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啟動各項工作邁向新台階,使博物館以「環境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宣傳力度,使博物館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高。開館三年半來,共舉辦各類展覽110個之多,接待海內外觀眾20多萬人次。
第二,突出公益性質,逐步創造條件,為越來越多的公眾提供參觀之便。
博物館不僅對《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改革開放廿年成果》等形勢教育類展覽長期實行免費參觀,而且自去年以來實行了博物館大院和主展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圖片展對公眾的免費開放。博物館藏品展覽的免票范圍還廣及全市重要來訪領導和貴賓、離休幹部、現役軍人和退伍傷殘軍人。對團體參觀則實行大幅度優惠政策,特別是對政府陪同來訪的外來投資者、考察者給予免費優惠外,還贈送中英文對照的宣傳冊等。
第三,充分發揮並且積極拓展宣傳教育職能,千方百計宣傳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為公眾提供喜聞樂見的精神產品。常熟市博物館不僅舉辦了110個宣傳常熟文化歷史和各項建設成就的各種陳列展覽,而且開發了常熟豐富的文物資源,推出了《常熟博物館藏書畫集》、 《常熟博物館藏法書集》、《常熟博物館藏印》、《常熟博物館藏瓷》、《常熟博物館藏玉》等書籍,還增設了一批適合大中小學學生動手動腦和游戲的項目,舉行了多種層次生動有趣的活動,如與共商聯手舉辦了兩屆文博夏令營,與大中小學校簽定了德育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培訓實習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協議,為大中小學舉辦學生作品展覽,面向社會舉辦各種形式的講習班、鑒賞活動等促進了常熟的對外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較好的滿足了居民在休閑、娛樂中求知的精神需求。
第四,充分利用眾多館藏文物的優勢,以及常熟市博物館便利的展覽條件和優質服務,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比利時威特隆集團在常熟港區設有倉儲公司,1999年3月。該公司懂事在常參觀過博物館後專門送來感謝信,稱對常熟博物館的熱情接待和展品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並且為常熟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深為嘆服」,通過考察,「增加了投資信心」。羅礅遺址發現的玉龍被譽為「良渚文化第一龍」,在由博物館復制開發成為旅遊紀念品後,被定為市經貿洽談會首選禮品,並且被列為在南京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節饋贈禮品,提升了常熟的知名度。
第五,以展覽為龍頭,把常熟的影響通過博物館這個載體拓展出去。
博物館的眾多展覽在業內已屬少見,同時,其辦展質量之高、服務檔次之高,更為博物館界所稱道。開館以來,僅僅全國各地的同行來常熟參觀、考察、學習這就達到了1000餘人次。多專題的文物藏品展覽不僅使常熟人一飽眼福,外地遊人也紛至沓來。「吳王點將台」從發掘到整理到展覽的全過程,不僅是對市民進行大規模的文物知識和《文物保護法》的宣傳,而且吸引了眾多觀眾,僅僅來自南京、上海等地的文博專家就有幾百人。 《常熟畫壇百年百人展》活動,不僅為常熟畫壇留存了一份彌足珍貴的世紀檔案,而且,為「虞山派」畫藝的持續發展造了勢。為此,今冬明春還將舉辦類似的展覽,為在世的畫壇百人提供展示的舞台。形式多樣、接連不斷的展覽,帶動了常熟各界的辦展熱,推動了博物館兩個效益的同步提高。
❻ 蘇州有多少年的歷史(具體的)
1860年(庚申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再破江南大營,乘勝進攻江蘇省會蘇州。蘇州經歷一次浩劫(庚申之劫),清蘇州知府下令放火,將繁華的城西閶門商業區徹底焚毀,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難,成為後來上海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6月2日李秀成攻克蘇州,廢蘇州府,改為蘇州郡,作為太平天國蘇福省的省會,建有李秀成金碧輝煌的忠王府。
Template:太平天國蘇福省
1863年12月,戈登的常勝軍配合李鴻章的淮軍從太平軍手中奪取蘇州,恢復甦州府,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終於來到了他的正式駐地——江蘇省城蘇州。但戰後蘇州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已經讓位給上海。在慘烈的戰爭中,蘇州損失慘重,直到2004年底,蘇州市(范圍略大一點)的人口數仍然沒有恢復到1860年以前范圍略小一點的蘇州府的人口數。
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蘇州被辟為商埠,城南還設立了蘇州日租界,但該租界始終未繁榮起來,只是後來在界內開辦了瑞豐絲廠。1906年滬寧鐵路通車以後,閶門外石路地區一度有所恢復,1937年抗日戰爭中又受到重創。清末民初,蘇州商會總會統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直隸州各商務分會,與上海、江寧兩地商會共管江蘇商務。蘇州商會採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創辦事業,蘇州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蘇州由於保守勢力強大,發展竟不及附近的無錫等地,規模較大的有蘇州狀元陸潤庠創辦的蘇綸紗廠。
民國——天堂不再、幾近凋敝
宣統二年冬十月己卯(農歷辛亥年十月初四,公元1911年11月5日),正當武昌起義成功,辛亥革命如火如荼,全國各省紛紛起義脫離滿清統治之際,駐江蘇省城蘇州的江蘇巡撫程德全迫於形勢,宣布蘇州和江蘇獨立,自任江蘇都督。蘇州進入民國時期。
1912年,廢蘇州府,長洲、元和二縣並入吳縣。
1937年的日軍入侵使許多園林被毀。汪精衛統治時期,將江蘇省會從鎮江遷到蘇州。
新中國——天堂再現、盛世重來
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同年蘇州設市,屬於蘇南行政公署(省級)管理。1950年代初,修復了拙政園等園林。
1953年,蘇南行政公署、蘇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轄市合並,成立江蘇省。下設蘇州市(省轄)和蘇州專區,蘇州專區轄1市(常熟),9縣(常熟、吳縣、吳江、太倉、崑山、無錫、宜興、江陰、震澤),專署駐蘇州市。
1956年,將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原轄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劃入蘇州專區。
1958年8月25日,蘇州市劃歸蘇州專區領導;撤銷常熟市,並入常熟縣;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武進縣劃歸常州專區。
1960年,撤銷震澤縣,並入吳縣。
1961年,設立沙洲縣(駐楊舍鎮)。
1962年,蘇州市仍改為省轄市。原由無錫市領導的無錫縣劃入蘇州專區。
1981年2月,國務院在關於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中,將蘇州市同北京市、杭州市、桂林市一起列為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一道被放在優先位置。
1982年2月8日,蘇州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蘇州地區,蘇州市轄1市(常熟)5縣(太倉、崑山、吳縣、吳江、沙洲)4區(平江、金閶、滄浪和郊區)。
1986年,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此後崑山、吳江、太倉和吳縣陸續改設縣級市。
1992年,蘇州市開始開發河西新區(今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擁有部分立法權。
1994年,蘇州在東郊的婁葑、跨塘、斜塘、唯亭、勝浦5個鎮建立蘇州工業園區。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遺產。
2001年,撤銷縣級吳縣市,改設吳中區和相城區。
2004年6月28日-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8屆會議在蘇州舉行。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第二屆世界健康城市聯盟大會在蘇州舉行。
今天的蘇州,中心城區依託5個縣級市和發達的農村,已經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❼ 常熟話的歷史沿革
嚴格地說,常熟話屬於廣義上蘇州話的一種。習慣上蘇州話專指吳縣(舊時附郭縣)方言,更狹義時僅指通行於蘇州城區的方言,即為大家熟知的「蘇白」。歷史上常熟一直歸屬蘇州管轄(含秦漢的會稽郡、吳郡以及宋代的平江府等),因此常熟話與蘇州話的淵源最為深厚。
要想知道何為正宗的常熟話,就得先來看看古代和近代的常熟歷史。唐朝之前的常熟縣並不是設在虞山鎮的,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縣治移至海虞城即現之虞山鎮,隸於吳郡。 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常熟縣升為常熟州,隸於平江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復降為縣,隸於蘇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劃常熟縣東境置昭文縣,兩縣治同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是年11月,常熟、昭文兩縣合並為常熟縣。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縣城設常熟市,縣、市合署辦公。1951年,常熟市隸於蘇南行政區蘇州專區。1954年11月,常熟市升為江蘇省轄市。1958年撤常熟市,仍統一為常熟縣。1983年3月撤縣建市,以縣境設常熟市。
近代常熟話的發展應該是從清朝分治兩縣開始的,常熟、昭文兩縣以琴川為界,方塔這邊為常熟縣,另一邊為昭文縣。常熟話的發展就以環城路以內的一小塊地方慢慢發展演變。
常熟縣、昭文縣也由此被稱作西鄉和東鄉。東鄉地勢偏高,西鄉地勢偏低,所以在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時代,地勢偏低的西鄉因為種植價值高的水稻、油菜等而遠遠比種植棉花等農作物的地勢偏高的東鄉來的發達。東鄉、西鄉的方言分化越來越明顯。彼時,東鄉的女子以吃白米飯、說西鄉話為榮。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常熟重新合並為一個縣,但東鄉和西鄉的經濟依然差距頗大,經濟的不平衡導致了人員流動。合並後人員流動促使方言又慢慢融合,由原來的差別很大,變成差別很小。
解放後,常熟話的方言結構變化不大,到了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常熟的人員流動更大了,外地人來常熟,常熟人去外地,東鄉經濟的發展(已遠遠超過西鄉),媒體的豐富。越來越多的方言、普通話,越來越多的形式、進化,常熟話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變得更多樣化,新詞彙在變多、外來影響詞彙在變多,老的不用的詞彙在慢慢消失。
常熟話是新的常熟話,只要是常熟人能聽懂的常熟方言,那都是常熟話。沒有一成不變的方言,就像沒有一成不變的虞山。何必在意這是東鄉話還是西鄉話,鄉下話還是市裡話,都是古常熟話的枝枝蔓蔓而已。
生活在常熟這片土地上的都是常熟人——老常熟人、新常熟人,說的自然都是常熟話。
❽ 常熟歷史
常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水網密布的土地上從事家耕漁牧和生息繁衍。良渚文化遺址遍布整個常熟地區。五千多個的歷史,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並在城區內外留下了無數勝跡:商代的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南齊興福寺、南梁昭明太子讀書台、宋代方塔、元大畫家黃公望墓、清宰相翁同和故居綵衣堂及清代江南著名園林燕園、曾園、趙園等,還有虞山劍門奇石、維摩山莊等勝景,使常熟成為江南有名的勝地。
❾ 常熟的歷史由來是怎麼樣的
常熟,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蘇州市代管縣級市。
常熟市東北瀕長江,東南鄰太倉,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
❿ 常熟市簡介
常熟市是屬於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面積126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56.8平方公里,人口124萬人,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常熟已有5千多年文明史,邑內有崧澤、良渚等文化遺址多處。3千多年前的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仲雍讓國南下建勾吳,定居常熟。自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建城以來,古城已有1700多年歷史,至唐代,已成為商業發達、街市繁榮的江南名城。 常熟依山傍水,古城坐落於虞山東南山麓,城外湖泊環抱,城內琴川古運河縱貫南北,民居枕河而築,小橋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靜謐,至今仍保持明清時的格局,古典園林點綴其中,山水城園有機地融為一體,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傑作。 常熟是一座風景旅遊城市。虞山風景區是國家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之一。虞山,古稱烏目山,因紀念吳文化始祖虞仲而更名。山高海拔261米,綿亘9公里,峰巒回環,林木蔥郁,自然及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現有辛峰、維摩、興福、劍門、石洞五個游覽區。山前尚湖位於城西,相傳姜太公(名尚)曾垂釣於此而得名,湖面寬廣,山光水色,自然景觀奇美,舊有「湖甸煙雨」等名勝,現有荷香洲等佳處。沙家浜旅遊區位於城南昆承湖畔,因京劇《沙家浜》而聞名全國。 常熟自古以來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邦」美稱。商初賢相、中國第一位天文學家巫咸,商末仲雍及春秋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均為吳文化的先驅者。自唐以來,在文學、繪畫、書法、藏書、古琴、篆刻、醫學、建築等領域名人輩出。歷代涌現宰相9名、狀元8名、進士483名、舉人和秀才6200餘名。 常熟素有「錦綉江南魚米鄉」之美譽,經濟繁榮,物產豐富,商貿發達。大閘蟹、桂花酒、鴨血糯、叫化雞、桂花栗、虞山綠茶、寶岩楊梅名聞遐邇,手綉花邊、紅木雕刻、綉衣服裝暢銷國內外。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水平始終居全國縣級城市前列。跨入新的世紀,常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朝著繁榮的商貿旅遊城市、山水一體的生態城市、開放的港口城市和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邁進。 「常來常熟」--國內外嘉賓與常熟人的共同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