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還是元謀人
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
北京猿人是生活在遠古北京周口店,屬於直立人,會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們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打制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難的斗爭。
在這樣險惡的環境里,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1)人類用火歷史最早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今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100周年。
為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用將近3年時間完成了周口店遺址第1號地點「猿人洞」的保護工程,並將於今年6月初亮相。「北京人」遺址將以嶄新的容貌,向人們講述百年滄桑。
1918年2月,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帶著紅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這份禮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化學家。他饒有興味地告訴安特生,這些化石出自周口店雞骨山的山崖,那座山因為紅土中藏著大量鳥類骨骼而得名。
安特生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地質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探險家。周口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興趣。雞骨山所在的位置,正暗合了當時西方學者對中國「龍骨」的爭論。
20世紀初,一位德國醫生在北京買到了不少被作為中醫葯材使用的「龍骨」和「龍齒」,這些東西輾轉到了德國古脊椎學家施洛塞爾教授的手裡。
經過鑒定,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龍骨」「龍齒」中竟然有兩顆符合人類特徵的牙齒,這是古人類學在整個亞洲大陸破天荒的發現。他們追查到「龍骨」的出處,便是當時的中國直隸地區,而雞骨山所在周口店,正是直隸地界。
『貳』 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能
人類的進化通常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個階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製造工具;能人能製造簡單的工具;直立人會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學會了用火,是人類進化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智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會製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
故選c.
『叄』 誰是第一個發現火的人
遠古人類舊石器時代就發現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別是摩擦生火的發明,對遠古人類的生產了重大影響。
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的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對於火的使用,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長過程。即恐懼—認識|—使用。火山爆發、電閃雷擊引起森林起火,對於原始人來說,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們在同險惡的自然條件做斗爭中,逐漸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較暖和,被燒死的野獸可以充飢 。於是,他們便試著取回火種,把燃燒的樹枝帶到山洞裡去,用火作為戰勝寒冷防止野侵襲的武器。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摩擦生火的現象。例如,打擊燧石或石器相碰會產生火花;刮木、鑽木時會生熱,甚至冒煙起火。經過若干萬年的摸索、嘗試,他們終於實踐中掌握了打擊、磨、鑽等人工取火的方法。這些,他們就從利用自然過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發現和利用,對於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意義。人類認識並掌握了火,就增強了同寒冷氣候做斗爭的能力。火可以燒烤食物,可以用來圍獵和防禦野獸,可以照明,烘乾潮濕的物件以及化冰塊為飲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肆』 最早使用火的是什麼人是元謀人還是山頂洞人
答案是元謀人,他們都會使用火,但是元謀人顯然比山頂洞人早幾十萬年。
山頂洞人
晚期智人階段(或新人階段) 學會使用火
晚期智人或新人階段包括5萬年前的人類一直到現代的人類。他們的體質形態完全與現代人相似,而且他們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了裝飾品。我國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可作為晚期智人的代表。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具有黃種人的特徵,他們不僅有加工精細的石器和骨器,還會製造骨針縫制衣服,並能把獸牙、石珠和魚骨製成裝飾品。他們已知利用地形或設立陷阱捕捉大獸,還會用大獸皮修建簡單的房屋。他們會摩擦生火,也有埋葬死者的習俗,原始宗教已經產生,這個時期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
元謀人也會使用火 在他們洞里發現了炭屑
元謀人,學名元謀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稱元謀猿人,是在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發現於雲南元謀上那蚌村附近,共計左右門齒兩顆。後來還發現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跡的動物肢骨等。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有爭議,或為約60萬年~50萬年前左右)。其可能生活在亞熱帶草原—森林環境中。
『伍』 最早用火的是什麼人
元謀人是世界上燒烤的發明者 錢方在學術研討會上說,火對人類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和重要作用。最早的古人類看見火後,也和其它動物一樣,總是驚慌、恐怖,到處躲藏,惟恐自己葬身在熊熊烈火之中。但在一場大火之後,他們又會回到余火之邊,尋找夥伴,搜尋被火燒死的動物,品嘗鮮美的肉味。在燒過的樹林邊上感到溫暖和安全,久而久之,古人就從開始怕火到逐漸和火接近,最後由保存火到製取火種,如鑽木取火,用打火石點火等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 錢方提出元謀人是最早用火的人類一說的主要證據一是1973年冬,袁振新等考古研究者在發掘元謀人化石產地時,在地層中找到大量炭屑,這些炭屑多參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夾在礫石透鏡體內,炭屑分布不均勻,呈雞窩狀或透鏡狀,從上到下大致可分為三層,層與層之間相距約50厘米。二是在有動物化石的地方就有炭屑,有炭屑的地方總是伴隨著動物化石。這些炭屑的出現是否意味著元謀人已會用火?其三是1975年在元謀人化石產地過去發掘出的土堆中還找到了兩小塊黑色的動物肢骨碎片,經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所鑒定,可能是燒骨。就此種種,錢方認為,這些事實增加了元謀人用火的可能性。用火,證據不足 最早提出元謀人會用火的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人類學、史前考古學教授周國興說:「絕對不能提燒烤文化,這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元謀人遺址內的炭屑沒有形成火堆,用火一說在中國推得太前是不行的。但元謀人很可能成為人類走出非洲的一個證據。 「元謀地層炭屑不是用火的痕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肯定地說。 他認為,人工用火有別於天然火,人工用火的火塘比較集中,也就是說炭相對密集,火塘旁應有大量燒骨。不能說有了炭屑就是人工燒的,地層里有炭屑可能有幾種情況,比如:被埋在地下的植物炭化,天然的火災等情況都會留下炭屑。他說,元謀發現的炭屑很散,缺乏人工用火證據。也就是說,人工用火證據不足,還需要大量的工作。 談及元謀人的用火問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說,關於元謀人用火,當時是周國興提出來的,但後來用火的證據不充分,說服力不強,也就再未提及。 黃慰文認為,用火一說應該慎重,還應該進一步科學的發掘。他說,到目前為止沒有找到當時元謀人生活的古地面,所有的東西在地層內都是零散的,沒有集中在一個地方,所以用火的證據不充分。火,從何而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研究員說,元謀人地點確實發現過一些炭粒和燒骨,這是在上世紀70年代發掘的時候就發現的一些現象,而且當時的一些研究者,包括周國興先生等也提出了元謀人會用火。但是,以後隨著工作的深入,更多的材料被發現和研究,對用火證據的確認變得更加審慎,學術界逐漸就不再提及元謀人用火問題。 高星說,人類有控制的用火遺跡的確認要有一定的證據,要有一定的條件。在考古遺址里發現木炭、燒骨、燒石並不能完全跟人類有意識、有控制的用火聯系起來,必須要有一些標准將自然的火與人類有意識、有控制的用火區別開來。 高星認為,人類用火肯定是有目的的,比如,把居住的環境改造得乾燥、溫暖,這一般是在比較潮濕的洞穴里發生的現象;用火驅避一些猛獸(過去很多猛獸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另外就是用火熟食,以令食物變得更加美味、更容易消化吸收。究此種種,用火肯定有一個分布范圍,有一定的厚度,再就是火堆的周圍會有相關的遺物和遺跡———大量的燒骨、木炭,有時還有用以將火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石頭。在考古遺址里,只有發現這些證據,才能確切無疑地來認定這個遺址是有人類用火的遺址。否則的話就不能區分人類的用火跟自然火之間的關系。 從這個角度來說,元謀人遺址發現的炭粒、燒骨都是比較零散、零星的,沒有一定的分布范圍,也沒有呈一定厚度的成層的分布狀況,所以看不出是真正的人類用火的證據,也就是說,元謀人遺址發現的這種炭粒、燒骨不足以證明人類在這個遺址確實使用過火,但我們也無法排除元謀人偶爾使用火的可能性,問題出在證據的確鑿性上。解決這個問題,依賴於未來更科學、更精細、更系統的考古發掘,依賴於遺址埋藏學研究。
希望採納
『陸』 迄今為止考古證明,我國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類是( )
迄今為止考古證明,我國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類是北京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遠古北京周口店,屬於直立人,會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北京人是用天然火,所謂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擊中乾燥的木頭,點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晚上輪流看火,他們是用灰來保存火種的。那一時期他們用火烤著東西吃,晚上睡火邊,這樣可以取暖,還可以趕走野獸,因為野獸怕火。
(6)人類用火歷史最早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質疑: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一直被西方部分學者質疑了30年,由於用火證據不足,周口店猿人洞被質疑為只是一個天然「陷阱」,而不是古人類生活場所。周口店遺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發現的大量「北京人」控制用火證據,有力回擊了質疑。
大量遺跡表明,「北京人」在40至50萬年以前,已經學會用火。猿人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硅質體,即找到了證明「北京人」用火的一種證據,說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層位所處的年代(距今40萬-50萬年)已經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柒』 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是什麼人
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是元謀人。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發現: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發現森林古猿牙齒化石以來,先後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這些古猿在演化上的分類地位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
將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與已發表的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測量數據進行了對比,試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些牙齒尺寸方面的證據。
從元謀與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面積數據的分布對比看,在雲南這三處地點發現的古猿的牙齒尺寸非常接近,其中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彼此之間在牙齒數據上更為接近。祿豐古猿的牙齒尺寸較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的牙齒尺寸稍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謀人
『捌』 人類用火最早的歷史是距今大約170到180萬年前我國的
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雲南的元謀人
,
這個古人類是目前為止已知的國內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古人類,
距今大約170萬年前了。
『玖』 最早用火的原始人是什麼人
根據古代文物的考古發現的資料顯示,人類用火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萬年之前。在雲南省的元謀人生活過的洞穴里,我們的考古學家就曾經發現有碳屑和灰燼以及燃燒過的野獸的骨頭化石。
比元謀人在晚一些的陝西藍田、遼寧的鴿子洞還有北京的周口店等許多地方猿人的遺跡中,也都發現過原始人用火的痕跡。大約從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中期開始,人類就已經掌握了用火石的互相撞擊以及我們所熟悉的鑽木取火的生火的方法了。
《韓非子·五蠹》中關於遠古時期人們「鑽燧取火(鑽即火燫,燧即火石;鑽燧取火即是用火燫與火石摩擦或撞擊而取火),以化腥臊」的記載,《莊子·外物》中「木與木相摩則燃」的描述,都反映了早期人工取火的情形。 掌握人工取火技術,意味著人類第一次控制了這種變革物質的、強大的自然力。掌握人工取火技術,是人類技術史上一項偉大發明,它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稱贊說: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拾』 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是什麼人 A:元謀人 B:北京人 C:藍田人 D:山頂洞人
D.山頂洞人。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已經發現了火的用途。周口洞北京人遺址中厚達幾米的石化了的灰燼和燃渣層說明,至少在四五十萬年前人類就學會了用火。
到了舊石器時代後期,人類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中已經發現了用敲擊燧石的方法進行人工取火的遺跡。
(10)人類用火歷史最早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1972—1976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對在內蒙古自治區額齊納族和甘肅省金塔縣境的漢朝張掖郡居延、肩水兩都尉所轄邊塞上的烽燧、塞牆遺址進行考查。這個遺址是始建於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廢棄於東漢末年的邊防設施,全長200餘公里。
他們在這里發掘了甲渠侯官治所、甲渠四燧和肩水金關三處遺址,出土漢簡2萬余枚。同時出土點燃烽火用的草苣和取火工具——木燧。木燧由一根木桿和一塊有孔的木板組成。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也是在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鑽木取火工具。
進入鐵器時代後,出現了一種稱為「燧火」,即鐵片擊石的取火方法,是在上述摩擦等取火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取火方法在我國各民族中世代流傳,流行很廣,直到火柴問世,此法才逐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