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宋元時期的階段特徵歷史
一、政治方面:
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很尖銳。
二、經濟方面:
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農業:北方出現中耕農具耬鋤;宋朝出現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外來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南北作物相互推廣、種植區域擴大、蘇湖熟,天下足。
手工業:出現了新興的棉織業,棉花種植到閩粵地區,元代黃道婆改進技術,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宋朝時出現了五大名窯,景德鎮著名瓷都,吸收寫實風格;元代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元代燒制出青花瓷。
三、文化方面:
文化達到高度繁榮,形成新儒學即理學。科技外於世界領先地位,教育事業發達,繪畫藝術有很高的成就。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用於航海和火葯廣泛應用在軍事上,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歷》在當時世界也是最先進的。
王禎的《農書》是四大農書之一。
(1)宋元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宋代玉器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拋棄了前代依據理念憑空設想製作的傳統,轉而追隨普遍的社會心理,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題材進行創作,使玉器具有強烈的世俗化傾向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特點和標志便是玉雕童子等作品在各種藝術品中的廣泛出現。
宋代玉器以和田白玉、青玉為主,很少一部分是獨山玉。這件 「宋代玉雕雙人小擺件」為和田青白玉,玉泛青灰之色,質地柔潤,有滄舊感。上有淡淡的紅褐色沁,沁色深淺不等、自然生動。
宋玉如同宋畫,好似寫生作品,刀工往往繁簡得當,既簡練又傳神。這件宋代人物紋玉擺件形體概括性極強,對人物具體動作的描述非常的生動,使整體造型看起來相當具有傳神效果。
『貳』 宋元時期我國發展呈什麼趨勢
宋元時期,我們國家就已經開始慢慢的由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社會,資本運作的萌芽已經出現。宋朝是版圖比較小,軍力比較弱的,但是,宋朝的文化、小商品經濟、城市,高度發達。宋朝的城市很多,據說,現在咱們中國的城市數目,都沒有宋朝的時候多。宋朝時候發現、發明了很多的科學的東西,比如: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葯,科學刊物夢溪筆談;和平的生活是宋朝涌現了大批的詩人、詞人,宋詞、書法藝術、繪畫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個繁榮的場景。軍力與國力、民富,是一個翹翹桿的關系,軍力強,國力就弱,老百姓就窮,因為財富,都去發展軍力了,沒有用於發展國家、民生。這根趙匡胤陳橋兵變,巧取國家,對軍人有很大的戒心有關。所以宋朝的軍力比較弱,朝廷對軍人控製得很嚴。因此,宋朝對外就採取拿錢、拿東西的息事寧人的辦法鏟事,最後還是失敗。
一提到元,就是殘酷、暴戾,等等。但是,元朝對商品經濟的發展,還是很保護的。元的統治者發現到,商業可以帶來很多財富,比努力的種地,要來得快,來得多。元採取保護商業的辦法來體現他的想法和看法。比如,元規定商販長途販運貨物,可以住沿途的館驛。館驛是官員使用的招待所,是不讓普通人進駐的,但是元就可以。後來,元還頒布措施,允許販運貨物的商販,把貨物存放在館驛里,並且,如發生意外,由館驛賠償,等等。
只是後來,朱元璋把商人打壓的很厲害,是商人幾乎絕跡。
『叄』 試從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等方面,概述宋元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
趙匡胤得意於諸侯割據,他深深的知道諸侯割據對國家人民的種種壞處。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吸取了唐朝諸侯割據[實質上是國家四分武裂]的經驗教訓。是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祖國統一的深謀遠略。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沒有殺害有功大臣,還用法律形式規定以後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宋太祖傳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歷代皇帝都嚴格執行這一祖訓。即使是因戰亂得位的殺害岳飛的宋高宗趙構,也只開三回殺戒。這在其他歷朝歷代都是極其罕見的。宋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吸取中國過去的歷史教訓。司馬光編著了著名的《資治通鑒》。以參知政事的設立為標志,宋朝實行宰輔集體領導制,是中央集權更理性化運轉的一種標志。在相當程度上皇帝也必須聽取宰輔集體的意見,應該說最高統治者不能憑一己之喜怒哀樂隨意處置朝政或決定大臣的去留乃至生死命運。國家治理的"文臣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宋朝仁義立國,政局清明。宋朝的沒有地方勢力的割據,也沒有宦官、後妃、外戚的專權干政亂國。宋朝沒有文字獄,官員們不會因為說錯話寫錯字而掉腦袋、全家抄斬、滅門九族。宋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時近一步增加台諫力量,和庭辯力度。以文治國是中國從野蠻社會走向現代文明進程的標志。開明寬厚的政治氛圍,使官員們敢於抨擊朝政,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致使宋朝涌現出大批中國歷史上敢於直諫的官員,如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蘇軾等等偉大的名字。中國歷史上只有宋代才能出現像包拯這樣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當面爭吵,包拯的唾液都飛濺到宋仁宗皇帝的臉上的事。宋仁宗即使再生氣也沒把包拯怎麼樣。包拯照樣勇於直諫、照樣升職為官。"終仁宗之世,疑獄一從於輕"。宋仁宗對疑難案例都是從輕發落。可見宋代皇帝的開明與民主。整個社會尊重知識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歷代都特別愛惜人才,優待官員。即使是盧多遜和丁謂圖謀皇位,這樣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並沒有形成所謂的官場,下級官員可以告上級官員。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也難倖免。其中包拯就把他頂頭上司及幾位比他職位高的官員彈劾倒了。包拯這樣的人物只有在開明的大宋王朝才能產生。宋朝民告官的事也屢見不鮮,各級衙門門口都貼著反腐規訓,人民可以上訴、告官,直至勝訴。
宋太祖招令300人去天竺求取經書與舍利。宋太宗曾親自接見古印度婆羅門僧人和伊斯蘭教徒。在宋朝有大量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及其它教徒擁有自己的屋舍、教堂、寺廟。加上宋的儒教、道教的繁榮昌盛。可見宋朝的中國以是多宗教並存開放的國度了。只是在宋朝基督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根本競爭不過儒教、道教、佛教。早在馬克菠羅到達中國之前就有大量的歐洲商人到達中國經商。現西方又發現有義大利商人兼學者雅各.德安科納早在1271年就到達中國的泉洲並記下了傳記。那時只是在泉州生活經商的就有大批威尼斯人、猶太人、英國人、薩拉森人、法蘭克人、錫蘭人、印度人、小爪哇人、比薩人及一些黑人,還有來自亞力山大里亞、布魯格等地的人。大批歐洲及亞洲人在中國經商或定居,那時泉洲已有大量混血兒。其中宋朝更是同化了大批猶太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只是有記載的在宋朝首都開封就有猶太人的17個大家族,接受"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約法三章之後,定居中國。同化猶太人足見宋朝各個方面的強盛。可見中國文明及科技技術在宋朝時就傳播、影響到西方。各種信仰的各種人一同和睦相處的生活在開明富強的大宋社會里。合而不同是大宋王朝的整體寫照。
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宋朝聞名的四大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嵩陽書院)成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聖地,"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宋仁宗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趙禎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四書五經為太學規定的必修課程。軍事方面的最高學府稱武學,相當於軍事大學。宋還有科技一類專門學校,如算術、醫學等。此外宋還有大量的家塾、舍館、書會等學習場所。"每里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遇大比之歲,間有登第補中舍選者。"南宋設在曾是岳飛府地的太學院最多有太學生一千七百餘人。太學有學生宿舍還有體育場。太學考生來自四面八方。錄取比例在3%--6%。太學實行五年制的三舍法。初進太學在外舍學習,一年以後學習合格者進入內舍在學習兩年,合格者升入上舍學習。在上舍再學習深造兩年,考試合格者畢業。太學生伙食費完全由政府包辦,每人每年要花費三千貫左右。宋政府只是給太學院太學生的伙食費一項,每年就投入花費五百多萬貫。科教興國不僅促進了科技、商業、文藝的繁榮,也推動了政治的多元化思維,民主開明的政治報復思想的派系建立等。
宋朝的政壇並非一灘死水,宋有民主的黨派之爭,宋有改革派、保守派、主戰派、主和派等等。改革派,保守派並不是簡單的兩個派別。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公元1042年范仲淹、歐陽修變法實行"慶歷新政"。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變法,歐陽修也反對,蘇軾也反對。但反對和反對的觀點也不同。蘇軾在變法派執政時反對變法過急,又在保守派執政時發對對新法全都拋棄。司馬光與王安石彼此相互尊重,只是政見不同。兩派人士雖然觀點立場不同,都不是為私利而是以國家利益、人民為重。宋的黨派之爭是民主政治的典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以前、以後,中國一直到現在還實行的是強制性徵兵政策。募兵制就是國家不強制你當兵,你當不當兵靠自願。當然你當兵國家是給你錢的。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傭兵,而這些雇傭兵都有非常厚重的薪金,國家為此所付的軍費是驚人的。
宋代在軍制上有進步之處,把軍政機關與指揮系統分離,將動員系統與指揮系統分離,這些都是現代軍事的特徵。
蒙古人的來到,殺死了一半的中國人,剩下的另一半為他們種地,做工,提供奢侈品. 處於種族隔離的藩籬之下,成為蒙元帝國治下最下等的一類人,帝國的統治階層在九十五年的統治中,基本上沒有接受漢文化,帝國上層的官方語言顯然不是漢語,帝國上層內部對於大量接受漢族中國人進入政府的前景顯然是恐懼的,所以後來又取消了這種中國式的文官選拔制度.
帝國對數量眾多的中國人始終是持懷疑,排斥的態度,定期屠戮中國人.
蒙古統治中國,從基層起就有嚴密而徹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編為一「甲」,首長稱「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當。這蒙古人就是這二十家的總管,這二十家就是這蒙古總管的奴隸,衣服飲食,他可以隨心索取,女子和財產,他更可以隨心所欲。元政府有嚴厲規定:禁止漢人打獵,禁止漢人學習拳擊武術,禁止漢人持有兵器,禁止漢人集會拜神,禁止漢人趕集趕場作買賣,禁止漢人夜間走路。
「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長,全由蒙古人擔任。當蒙古人不夠分配,或中亞人賄賂夠多時,則由中亞人擔任。蒙古官員大多數是世襲的,每一個蒙古首長,如州長、縣長,他所管轄的一州或一縣,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漢人則是他的農奴,他們對漢人沒有政治責任,更沒有法律責任。蒙古嬰兒和幼童,往往很早地就繼承了州長縣長的位置,他的家人和侍奉他的奴僕,構成一個小型的宮廷。蒙古人都不會漢話,不識漢字,地方官員如此,中央官員也如此,蒙古大汗更很少會漢話和漢字。一百年間的政權,也只有兩個漢人出任過宰相。正因為這種緣故,蒙古大汗是以奴隸總管的身分,控制中國,所以對漢人毫無感情,對中國文化,自尊心也不允許接受。
然而,僅只上述的這些壓榨,痛苦還是輕微的。更大的迫害是賜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漢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賞賜給皇親國戚——親王公主或功臣之類。漢人忽然間失去他祖宗傳留下來的農田,而自己也忽然間從自由農民淪為農奴,沒有地方可以申訴。除了大汗的威力無法抗拒外,任何一個蒙古人,都可以隨意侵佔,他們經常突然間把漢人從肥沃的農田上逐走,任憑農田荒蕪,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像江南佛教總督楊璉真伽,駐扎杭州,把宋帝國皇帝和大臣所有的墳墓,全都發掘,挖取陪葬的金銀珠寶;並且至少有五十萬戶農民(約二百五十萬人)被他編為寺院的農奴。喇嘛所過之處,隨從如雲,強住漢人住宅,把男子逐走,留下婦女陪宿。他們在街上很少買東西,只徑行奪取。
元朝統治實行領主分封制、工奴制這些都是典型的奴隸社會特徵。元朝大量「驅口」(奴隸)極其普遍的存在,證明元朝是奴隸社會。在開設的「人市」可以任意買賣驅口。在元朝一個中等官員就可能有人上百個驅口,一個大使長(奴隸主)的驅口往往成千上萬,忽必烈寵臣阿合馬就有七千多個驅口。
驅口就是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主人的私有財產。驅口既要向使長繳租,也要向政府納賦。元朝法律規定「驅口與錢物同」。主人可以隨意買賣或饋贈。主人殺死無罪驅口杖八十七,良人打殺他人驅口杖一百七。殺一個「驅口」與私宰牛馬的刑罰幾乎相等。元朝佃戶地位也極其低下,元朝法律規定:主人打死佃戶只杖一百七。在元朝曾是自由之身的農民再度淪於農奴的命運。
元朝不止用法律的形式赤裸裸的宣布各族人的不平等,也赤裸裸的宣布同種人的極度不平等。元朝這個由低級原始民族游牧部落建立的朝代使中國又回到了奴隸社會。
『肆』 為什麼宋元時期是我國歷史文明的巔峰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達到高度發展階段的又一高潮時期。
我國的科學技術自兩漢而後,經魏晉南北朝的充實和提高,到隋唐五代技術發展,並呈現一股繼續高漲的趨勢。前者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貢獻,可以劉徽與祖沖之的數學、裴秀與酈道元的地學、賈思勰的農學、王叔和、皇甫謐與陶宏景等的醫葯學、葛洪的化學等為標志;後者主要有李淳風、一行等的天文學、李淳風與王孝通的數學,孫思邈的醫葯學以及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的天人論與宇宙觀等。這種趨勢困宋元時期經濟發展、文化昌盛、理學形成、戰爭和其他需要而得到強化。統治階級為滿足自身、政權和社會對科學技術的多方面需要,通過完善教育體系,舉行多元化考試,獎勵發明創造和培養扶植科技人才等措施,助長、推動和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而安定與富裕的社會環境和發達的出版業則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條件。求索物理,格物致知,懷疑、探索、創新的學風催促知識分子中具有務實思想的人考察和研究自然事物以及如何使之有利於國計民生。國內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國外的文化交流,也加速著科技的發展。這一切使宋元時期成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不論天文、地學、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均有突出成就。
作為世界古代文明標志的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三大發明的出現或大規模使用均始於北宋,以沈括、蘇頌、郭守敬、李冶、秦九韻、楊輝、朱世傑、趙友欽、畢升、陳@①、王禎、李杲、李誡、曾公亮等為代表的科技名家輩出,碩果累累,以《夢溪筆談》、《營造法式》、《四元玉鑒》、《武經總要》、《王禎農書》、陳@①農書》、《革象新書》等為代表的科技著作紛紛面世,正是諸多尊敬的科技前輩先後在各方面的努力,不斷將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宋元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數學四大家為代表,使宋元數學在中國古代以籌算為主要計算工具的傳統數學的發展達到登峰造極的階段。大規模的恆星觀測,各種天文觀測儀器的研製成功把我國古代天文學推向它的發展高峰。沈括在磁學方面的成就在當時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金元時期的四大醫學學派和相應的醫學流派使中國醫葯學得到全面發展。以陳@①《農書》與王禎《農書》為代表,先後總結了宋元時期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後者所附錄的「農器圖譜」展示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器具方面的重要成就,成為後世記述農具圖書的範本,反映了當時農學的高度發展。宋代動植物志、譜錄的大量出現並形成出書高潮,和宋景《歐希范五臟圖》、楊介《存真圖》所顯示的解剖學上的發展,應該說這時的生物學也是成就不小的。在這一時期,地學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元代朱思本的《輿地圖》不僅總結了唐宋以來的地理學成就,還根據實地調查,在制圖方面取得成績,其精確度已達至較高水平,成為明清時期我國輿圖的範本。杜綰著《雲林石譜》的出現,反映了礦物學在宋代已較前有了很大進展。在這些學科發展的同時,諸如水利、冶金、印刷、瓷器、機械製造、建築、紡織、交通工具、兵器等方面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以張載為代表的唯物主義的氣一元論自然觀和以沈括為代表「驗跡原理」和科學方法與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科學方法,無疑是哲學和科學發展到北宋時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對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當然,朱熹的理一元論的自然觀對當時科技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伍』 宋元時期的,朝代變遷歷程
宋元時期(960—1368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
907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定都上京。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北宋建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了西夏。
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
1127年金軍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南宋的統治開始。
南宋與金對峙,南北經濟都有新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領鐵木真於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統一了全國。元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轄了全國。
『陸』 宋元時期的社會特徵是什麼
宋元時期的歷史特徵可概括如下:
(1)從分裂割據,幾個民族政權並立到走向大統一;
(2)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是我國古代又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時期;
(3)經濟重心南移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
(4)科技文化高度繁榮。
『柒』 宋元時期呈現出哪些歷史發展趨勢
宋元時期是古代歷史發展趨勢上出現變化較多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主要要以下幾個方面:
1、外族武力奪取中原王朝政權頻繁,政權更迭頻繁,間隔短。北宋被金所滅,南宋被蒙元所滅。
2、中國大地上多個政權鼎立,宋、遼、金、西夏等,遼滅亡後,北方又迅速的崛起了蒙古。
3、出現了空前的民族融合,由於戰亂,人民被迫遷徙,大量的中原漢人遷徙到南方和其它少數民族政權的地方,同時,隨著少數民族政權向中原地區的擴展,大量的少數民族也隨之而來,和當地的中原人民雜居、融合。
4、我國的經濟中心由北向南轉移,且特別明顯。北方戰亂頻繁,大量的氏族上層、名商巨賈紛紛前往南方,不僅帶去了人口,財富,還帶去了農業社會的大量生產技術,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宋元時期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在今天的泉州,是南方地區的,就是最好的證明。
5、封建統治階級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管控,自唐安史之亂後,到唐滅,到五代十國這一期間,中國大地狼煙四起,戰亂不斷,中央集權被地方勢力架空,各個節度使爭權奪利,互相殺伐,人民困苦不堪,宋統一後,收回了地方勢力的權利,強化了中央集權。蒙元時也基本是這樣的特點。
6、宋元時期的王位繼承並沒有按照前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開國的皇帝死後,其繼任者都是通過家庭的政變和血性殺戮取得繼承權利。就是說通過非和平的方式來接班。
7、文化事業發展繁榮,宋詞、元曲空前發展,成為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捌』 宋元時期的文學藝術出現了什麼趨勢
宋元文學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表明這四位作家得到過蘇軾的垂青和指導,接受過他的文學影響。)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是歐陽修。
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明清的白話小說主要是在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西遊記》等文學名著都是宋元話本繼續發展的產物。
『玖』 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什麼
以下是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徵:
政治:國家由分裂到統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和新發展。
經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經濟重心最終移至南方。
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榮,居世界領先地位。如印刷術、指南針、書法強調有意無法等。
民族關系:民族政權林立,有戰有和;各族交流、聯系密切,出現民族大融合局面。
對外關系: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眾多國家、地區進行頻繁政治交往和經濟文化交流。
宋元時期(960—1368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907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定都上京。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北宋建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北宋中期,出現了財政困難等危機,為了克服統治危機,王安石實行了變法。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1127年金軍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南宋的統治開始。南宋與金對峙,南北經濟都有新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領鐵木真於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統一了全國。元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轄了全國。
『拾』 宋元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主流是
D
(1)排除法: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政權割據局面,元朝的建立統一了全中國,雖戰事較多,但那是歷史發展趨勢,並沒有引起嚴重的社會動亂;另一方面,此時期是中國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並非民族仇殺,排除A;同前面的分析,此時恰是政權的統一和歷史的進步,排除B;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宋王朝都沒有完全喪失給中原的行政權力;雖此時期先後出現契丹、女真、黨項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遼、金、夏,但蒙古孛爾子斤氏建立的元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握中原政權,排除C。
(2)直接法:南宋是中國經濟重心的分水嶺,南宋以前,北方黃河流域是中國經濟的重心,長安、洛陽等是國際大都市;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在魏晉末期,中國經濟重心逐步開始南移,南宋時期中國達到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頂峰;宋元時期,先後出現契丹、女真、黨項、蒙古建立的遼、金、夏、元民族政權,政權間的交流及更迭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的進程,推動了民族關系的發展,故選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