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公廟的歷史淵源 廟會是從何時開始的
陶公廟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瀕臨瀏陽河,枕靠臨湘山, 四周古木參天,風景十分優美,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陶公廟建於梁天監初年(公元502——519年)。有「 六朝遺廟,千年名山」之稱。據史書記載, 奉祀晉太尉陶侃之孫陶淡與其侄結廬臨湘山,後來叔侄偕隱於此。 士民仰其清名盛德,故立此廟祀之。 古廟由正殿,山門、戲樓、石級等組成。山門的中門門額懸有「 臨湘山」一匾。山門兩側聯雲:「山中宰相,陸地神仙」。 這副對聯說的是:南朝陶弘景初仕齊,後入梁,隱居茅山, 屢經禮聘不出。武帝時,國家每有大事,輒往咨詢,時人稱為「 山中宰相」。晉人稱陶淵明為「陸地神仙」,因其忘懷得失而得名。 此外,左右山門分別橫嵌「紫府」、「丹邱」門額, 並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則名」和「六朝遺廟,千年名山」的楹聯。 內有一棵經歷了500年風雨的老樹仍在成長, 它被譽為長生不老樹。 來到陶公廟的人都會用手來觸摸這棵古老的大樹, 希望自己也能沾點大樹的福氣,能夠如同大樹般長生不老。 據《長沙縣志》記載,陶公廟始建於南北朝梁天監三年(504年) ,距今差不多有1500年歷史了。幾經擴建、修復, 現在陶公廟佔地53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 主要由山門、戲樓、石級、正殿、偏殿等六個部分組成。 廟宇的建築,無論屋脊、爪角、照壁、照梁、吊檐、踢腳、欄桿、 藻井、斗拱、門窗都恰到好處地運用堆塑、雕刻、 彩繪等多種藝術手法,加以裝飾,顯得恢弘氣,古香古色, 鬼斧神工,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工匠的高檔技藝, 令人嘆為觀止。戲樓,原名「大觀」,後易現名,其「古樓」 兩字系光緒皇帝之師翁同龢親筆書寫。 台口這副對聯為我省著名書法家顏家龍先生手書。 廟的左側為偏殿,建於1894年, 民國初年改作長沙縣第二高級小學校舍, 1953年改作朗梨鎮完小至今。後殿和側殿正在維修。 傳說中,每年的正月十三與八月十七為陶公叔侄生日。 所以每到這兩個生日之時,陶公廟都要舉行廟會。 現在榔梨鎮陶公廟廟會已從傳統中走了出來, 融入了更多的健康文化內容。從1997年起, 長沙縣人民政府將陶公「生期廟會」定為「陶公廟文化廟會」, 引導成為傳播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的群眾性的節日。
希望採納
2. 榔犁鎮人口
榔梨集鎮始建於晉朝,鎮內有1500餘年歷史的「陶公廟」。1992年被定為長沙市、縣小城鎮重點建設示範鎮,1997年納入長沙市中心城鎮建設范疇,2001年被納入長沙縣「一區五園」的重點建設范疇,2004年被評為「長沙地區歷史文化村鎮」。6252
3. 長沙的陶公廟的有關故事
陶公廟座落湖南省長沙縣槊梨鎮臨湘山,廟中主祀晉代大司馬長沙郡公八州都督桓公陶侃的後嗣陶淡和陶垣叔侄。據《晉書·隱逸傳》載:「陶淡,夏子,字處靜,幼孤,好導養之術,謂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絕谷不婚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終日端拱,曾不營問,頗好讀易,善卜筮,結廬臨湘山中,養白鹿以自偶。州舉秀才,淡避居埤山(在今湘陰縣境),與侄烜專心修養,若將終身焉。」其說並見於《湖南省通志》和《長沙府志》,也收入《中國人名大辭典》但俱未具生卒年月。民間自古傳說:陶淡生於晉武帝太康九年戌申(288)八月十七日。陶烜則諸書未載,傳說字太仁,生於晉愍帝建興四年癸酉(313)正月十三日,精醫術,習天文。又傳,南
北朝梁天監三年甲申(504)陶公叔侄同時屍解,遺蛻如生。
據此,陶淡存世216歲,陶烜存世191歲,這即使在早婚的古代,也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陶侃是陶淡的祖父,據《辭海》,陶侃生於公元259年,歿於公元334年(魏甘露四年至晉成帝咸和九年),享年76歲,據此推算,陶侃29歲時就做了祖父(姑不論陶淡是否長孫),未滿花甲(54歲)就做了曾祖父,這似乎難以理解。總之時代久遠,手頭又無陶氏族譜,因此還待繼續考證。
陶公叔侄,以簪纓世胄,翩翩濁世佳公子,為什麼能舍卻功名富貴,辭榮耽寂,隱逸山林呢?前人認為「跡其用心,無非國運之弱,欲盡忠而君已非;傷家道之衰,欲盡孝而親已歿。忠孝之心莫能達,悲憤之念所由生。古往今來,棄家修道,皆士大夫不得已之所為。」(黃德溥引臨湘山記》)又李光寶《陶公真人廟碑記》雲「當晉室兆亂,銅駝荊棘,朝士相率掛冠,至草澤俊民,沿東京激詭之氣,遁為清談,清談既悔,而幽岩孤特輩,遂蹈長生退著,是皆大不得於君臣朋友間……。」這些根據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的分析,絕非妄自揣測。
陶公廟屬道?抑或屬佛?至今猶存異議。然考其究竟,應屬道教無疑。陶公廟山門門額歷為「臨湘山」,稱「山」也是道家獨有的稱謂。陶公廟則為民間俗稱,1947年出版的廟志,也叫《臨湘山志》而不作陶公廟志,也即本此,考該廟始建於南北朝梁天監六年,當初僅茅庵一椽,此距佛教人長沙,早300餘年,民間祭祀,純為紀念性質。再考現存之後殿大梁,重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梁的中心,繪一太極圖,太極圖為中國道教之特有標志,又清咸豐二年(1852)清廷初封陶淡為孚佑真人,陶烜為福佑真人。同治十一年(1872)又分別加封「昭顯」和「靈應」,真人之稱,據《辭海》解釋,系道家稱「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可見陶公是修道而非學佛,又山門左右門額,分別為「紫府」、「丹邱」也都是道家指仙人所居,據此種種,陶公廟(正名應作臨湘山)無疑應屬道教宮觀。
陶公叔侄,都是「屍解後,肉軀不朽,遺蛻如生」而「肉身成聖」。此事解放初期經長沙縣文化館取樣鑒定,1958年被毀後骨殖拋殘,認定確為「肉身」無疑。對陶公肉身的存廢,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據曹孟其《述臨湘山》一文介紹:「(辛亥)革命之初,諸新貴頗倡破除迷信之說,以告文經緯、吳作霖,至欲毀二真人,持議未決,且以召余,時方洶洶,以為必如是乃可,余謂日本游就館(按即博物館)得埃及木乃伊,費至數十萬 金,今二陶為晉代高士,名列史冊,歷年一千八百,曹豁衣缽, 寧是比擬,公等乃欲毀之,何其迕也。於是相對默然,事遂中止……。」
談到肉身,即死而不朽者,在瀏陽河流域似乎是一種費解的特殊現象,不僅陶公是肉身成聖,還有多處如此,如石灰咀的李 公真人、星沙杉仙廟的陳公真人,跳馬澗的闞公真人、黃花市的 王公真人……等等,這種現象,在別處幾乎沒有,這需專家們從自然環境與歷史根源上去查找原因。
榔梨鎮與陶公廟的關系,歷來推斷是「因廟成集,因集成 市」。也就是一種市場經濟依託的關系。一年兩次春秋廟會,歷來官府提倡,商戶重視,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廟會搭台,經貿唱戲」。歷史上清、民兩代的地方官吏,包括巡撫、督軍、省長、知府、知縣每逢水旱蟲災,迎請陶公進省求晴、求雨、驅蝗,有史可查的自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就有十一次,每次迎送,都是摩肩接踵,道為之塞,因而名氣也就無遠勿蓋,香火綿延,這對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4. 長沙的道觀有哪些在什麼地方詳細!
雲麓宮 是道觀。嶽麓山的雲麓峰頂,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建於明代。另外還有
東岳宮 東岳宮乃是祭祀東岳聖帝的。此地正因東岳宮,故名東岳宮巷。據我深入了解,此宮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也就是和楊貴妃在華清池洗澡的唐玄宗隆基在位期間,公元725年創立,距今已經有1284年了。清同治(1862-1874)年間,由主持侯現年募化重修。宮分三進,前為靈官殿,中為祖師殿,後為三清殿,佔地600餘乎方米。1913年,中國道教協會湘支部曾設此。1938年毀於「文夕」大火。火後重建。1950年東岳宮幾位道長響應政府號召,先後將宮中房屋讓出,開辦積福堂小學和仁勝小學。1953年宮中道士相繼被趕走,東岳宮全部成為學校。1966年,兩所學校遷出後,市政府將東岳宮劃撥給長沙醫用設備廠作廠房。1988年鑒定為危房。到20世紀末,東岳宮大部分已經坍塌,成為一個大垃圾場。今存宮側門,門旁有同治十二年《重修碑記》的殘斷碑。宮旁小巷內尚存石獅一對。2001年12月14日,馬勇奇等5位市政協委員投書《長沙晚報》:「建議盡快恢復東岳宮,以保留長沙城區惟一一處道教活動場所。」
陶公廟 長沙最早的道觀。長沙縣梨鎮臨湘山。被稱作「六朝遺廟」的臨湘山陶公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廟中主祀為晉代名臣陶侃之嫡孫陶淡和陶亘叔侄。陶公廟是長沙地區最早建立的道教宮觀。陶公廟殿依山營造,沿中軸線,前為山門,高20餘米,建築雄偉。古戲樓緊接山門,黃色琉璃筒瓦屋面,飛檐爪角,屬我國南方現存極少的明清建築風格。由於歷史原因,1958年以後,陶公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屢遭破壞,塑像、壁畫、匾額均遭破壞,特別是陶公的肉身被毀,棄之瀏陽河。近20年來,陶公廟逐步進行了修復,1993年被長沙市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湖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誰知道關於長沙省榔梨鎮的一些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我很急. 知道的快告訴啊~!!!!!!!
小屁股,哥哥恰點虧。 在長沙縣朗梨鎮臨湘山,有處神奇的「丹丘紫府」,這就是歷經十朝的陶公廟。史載,陶公廟始建於505年(梁天監四年),因東晉太尉陶侃之孫陶淡、孫侄陶桓結廬在此修練,後羽化成仙,眾人念其誠建廟以祀之。後世屢毀屢建。現存建築基本為清代遺構。整座建築循中軸線分別為山門、戲樓、廟坪、48級麻石台階、前殿和後殿。號稱「長沙第一樓」的廟中戲樓重建於1932年,是陶公廟整座建築群之精華。戲樓平面為方形,單檐歇山頂,出檐深遠,翼角高翹。檐下如意斗拱,飾以龍鳳,額枋與矮欄均鏤雕山水人物故事,甚為精美。每逢兩個陶公菩薩生日——農歷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每次10天左右。前來趕廟會、朝拜的成千上萬,其中有來自川、鄂、豫、浙、閩、贛、粵、桂等地的香客。他們對陶公菩薩虔誠至極,將小香爐用線吊在手肘皮下,用「朝肉香」形式頂禮膜拜。每次廟會,古戲樓上照例是好戲連台,長沙城裡的戲曲名角都登台演出。有湘劇,也有京戲,整天整夜,連演連唱,唱到掛彩處,有錢人給台上爭拋賞錢,窮人家則為之喝彩叫好。廟坪里,玩龍、舞龍、羅漢舞、竹馬燈,十日廟會,百藝匯集,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