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太平老街在哪裡
太平街在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太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坐落於長沙城區中部,街區以太平街為主線,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衛國街,東到三興街、三泰街;
其中重點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嘉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用地面積5.33公頃。魚骨狀街區200年未變,全長375米,寬不過7米,佔地面積約12.57公頃;交通十分便利,是「古老長沙」一縮影;
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
所屬區概述:
天心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沙市主城區南部。位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幾何中心,有著長沙「南大門」之稱,是全省重點打造的長株潭融城核心區,踞「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前沿。北臨開福區,南至湘潭市,東接雨花區,西瀕湘江。
天心區總面積141平方公里,轄14個街道;地形呈波狀起伏,地勢南北低、中部高,由東向西略斜,西部地勢平坦,中部為丘陵地帶;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夏秋多晴,嚴冬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沙太平街、網路-天心區
❷ 古代太平街是干什麼的
太平街,是一條不長不寬的老街卻承載著展示湖湘文化魅力、體現傳統商業民俗風情的重任。行走古街,除了能直觀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牆、古戲台這些標志性古建築符號所帶來的古典視覺沖擊之外,更多的是領略到一種歷史積淀所散發的文氣與韻味
❸ 廣西大新縣雷平鎮太平街歷史
查不到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❹ 湖南不應被遺忘的步行街,距今已經2000年歷史,哪條步行街呢
旅遊,到底是玩什麼呢?在筆者看來,走訪名山大川,伴著高山和流水讓自己的心情舒暢自然是旅遊,在鬧市之中走街串巷,用腳步丈量一座城市的歷史,用餘光打量著從古老的文化中孕育出來的時尚也是旅遊。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在歷史悠久的城市之中晃盪,而城市旅遊,少不得的就是逛一逛當地最著名的步行街了。
太平街其實從頭到尾只有375米,寬度也只有7米,與很多寬敞的步行街不能比。但是對於很多遊客和市民來說,吵吵嚷嚷,擠擠鬧鬧才是閑逛的最佳體驗,而且太平街整個就是坐落在長沙古城區之中,從這里溜達一圈絲毫不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行程,方便至極。對於這樣的古老街巷,筆者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發現它的美。
❺ 太平區的歷史沿革
清朝末年,太平區境內是一片農村地帶。只有孫家灣、黃家窩鋪、太平庄、不墩毛頭、米家窩鋪、塌拉廟等幾個小村子,行政屬阜新縣所轄。
宣統三年(1911年)有一部分日本人,以滿州炭礦人的名義進入阜新探礦。
民國二年(1913年)他們在孫家灣南山腳下發現礦苗,集股合資,試採煤炭。相 繼又有幾家私人開采。
民國十六年(1927年)東北軍閥張學良聞知此地煤藏量雄厚,先後收買了五龍、太平、平安、高德等私人煤窯。並在孫家灣建立了東北礦務局,實行了採煤統一管理。民國二十年(1931年),偽滿州成立,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日本侵略者籌建發電所、修鐵路佔地。日人開價,黃家窩鋪主人遷移。建發電所佔據太平庄整個村落,居民們被迫移至現煤海街道辦事處太平小街一帶。
民國二十三年初(1934年),開始往黃家窩鋪等施工地點運送修鐵路材料。4月動工,至10月新立屯鎮—義縣的鐵路通車。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到阜新來的日本人日益增多,日本侵略者建築大量社宅(洋房),開始掠奪中國的煤炭資源。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日,在海州區建立阜新煤田礦業所,並著手在太平庄遺址建阜新發電營業所。隨著礦業的發展,農村逐漸形成礦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4月1日,太平煤炭公司收買了米家煤窯,城南也成為礦區的一部分。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1日,日偽當局將阜新縣境內新邱、長營子、米家窯、海州、孫家灣和今阜新鎮等地劃出置阜新市。同時設偽阜新市公署,屬偽錦州省轄,轄十一個區,太平地區設太平區、新興區、城(內)南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初期,八路軍接管阜新市。9月中旬,中共遼西地委派幹部、軍隊接收阜新,成立阜新市政府。同年10月,太平地區設置3個區政府。即太平區、新興區和紅葉區。1945年12月30日至31日,3個區政府黨政組織先後撤退到務歡池、福興地、舊廟一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統治初期,行政屬阜新縣所轄,下行保、甲制。太平地區屬海州鎮所轄。
1948年3月18日,阜新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全市設置3個區。今太平地區為第二區,區委、區政府駐地在孫家灣,5月組建區政府。
1949年1月,撤銷區政府建制,成立街政府。設孫家灣街、太平街、高德街、平安街、西阜新街。同年8月5日,經市政府討論,取消街政府建制,太平地區3個街政府分別和本街公安派出所合並為3個分駐所。仍稱阜新市第二區政府,由孫家灣、高德、太平、平安、西阜新5個公安分駐所兼理民政。
1949年12月,中共阜新礦委和市政府撤銷3個分駐所,合並為阜新市第二區公所,區公所駐地在孫家灣。
1950年1月,根據遼西省政府意見,市政府將3個分駐所改建成阜新市第二區公所。3月23日,將西阜新劃為第一區政府所轄。
太平區轄四個城市公安分駐所兼理民事。即:孫家灣、太平、高德、平安。(勿拉毛頭、黃家窩鋪屬第一區公所管轄)。
1951年重新劃分轄區,城區轄4個街:孫家灣、五龍、太平、高德。同年10月10日,轄區內的五龍街劃為第一區,平安街劃為第二區。
1952年10月以前,仍稱阜新市第二區公所,轄四廠:總機廠、選煤廠、發電廠、火葯廠;兩礦:海州礦、平安礦;七個小街:孫家灣、平安、五龍、太平、高德東部、高德西部、阜新火車站前;七個半農半城區:塌拉廟、孫家灣西溝、平安地、五龍南溝、大夥房、黃家窩鋪、太平小街。在四廠、兩礦附近的居民地也隨之屬本區所轄。1952年10月改建為第二區人民政府。駐地均在孫家灣。
1952年10月,阜新市第二區公所改稱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城區由平安、孫家灣、高德、太平4個派出所兼理民事。
1954年1月,市政府又將阜新縣境內3個農村劃歸第二區管轄。
1954年末至1955年初,區政府先後成立5個街道辦事處,村調整為5個鄉人民政府。
1955年11月,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改稱阜新市孫家灣區人民委員會,所轄區未變。
1956年,太平區轄區內的5個鄉即11個行政村全部劃為第四區(即六家子區)所轄,從此太平區只轄五個城區街道辦事處。1956年7月,更名為太平區。
1959年2月,東山街道辦事處從高德街道辦事處劃出。1959年12月,東山街道辦事處撤銷,轄區並入高德街道辦事處。
1960年5月,由於城市實行公社化,太平區人民委員會改為太平區人民公社委員會。同時將5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5個分社。即火電、煤海、建材、鋼鐵、躍進分社。1961年5月,撤銷太平區人民公社委員會,恢復太平區人民委員會。同時,撤銷5個人民公社分社,恢復5個人民公社。即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人民公社。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太平區一度改稱東風區,因不符合民意,又恢復稱太平區。
1967年4月,太平區成立「抓革命促生產第一線指揮部」這一臨時權力機構取代了區人民委員會。
1968年2月,太平區下轄5個人民公社分別成立了革命委員會。3月18日,成立太平區革命委員會,所轄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5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銷太平區革命委員會,恢復太平區人民政府職能,下轄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5個街道辦事處。到1987年12月,行政區劃分未變。
2002年4月27日,調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區劃,將阜新市細河區的水泉鎮劃歸太平區管轄。調整後,太平區轄5個街道、1個鎮:紅樹街道、煤海街道、高德街道、城南街道、孫家灣街道、水泉鎮。
❻ 江漢路有多少年歷史
江漢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樓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於1890年繪制的《武漢城鎮合圖》上,此段以東為廣利巷。清末,隨著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此段興建了不少銀行大樓,街道也拓寬至12米,主權為英租界侵佔並改名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劉歆生首先從江漢路一帶湖塘填起,逐漸填成江漢路後花樓至鐵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後,華人資本家迅速興起,不到10年時間,江漢路一帶變為漢口繁
華的商業街。民國初年的《漢口竹枝詞·歆生路》中描繪當年江漢路的繁華景象:「前花樓接後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 歷史上,江漢路實際上是華人與洋人的分界線。江漢路西面的花樓街、黃陂街以及毗鄰的大興路一帶是民族工商業者開設的店鋪、作坊、前店後廠型的食品店。而其臨街基本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和官僚、民族資本家開設的銀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漢關輪渡碼頭迎送客源,營造了江漢路的商業氛圍。 1927年,我國收回漢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現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 繼1999年9月北京具有700多年歷史的王府井和擁有150年歷史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繼開街一年後,在2000年9月22日一個黃花滿地的季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武漢江漢路也以風姿綽約的鶴發童顏邁進了都市步行街的華爾茲。至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武漢江漢路成為中國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❼ 長沙太平街的介紹
太平街坐落於長沙市老城區南部,街區以太平街為主線,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衛國街,東到三興街、三泰街;其中重點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嘉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用地面積5。33公頃。魚骨狀街區200年未變,全長375米,寬不過7米,佔地面積約12.57公頃;交通十分便利。
❽ 長沙太平街怎麼命名的
太平街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太平門,太平街也由此得名。而在民間還有另外一說,「太平」二字寓意皇恩浩盪,天下昌盛平安,寄託了人們對太平盛世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❾ 湖南長沙太平街
太平街只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而已,整治後的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不僅保留了賈誼故居、長懷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文物古跡和近代歷史遺跡,也給乾益升糧棧、利生鹽號、洞庭春茶館、宜春園茶樓等歷史悠久的老字型大小注入生機。街區沿主街有門店87個,經營面積近3萬平方米,以名老字型大小、字畫、民族工藝品、文化休閑產業、特色旅遊產品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書法篆刻大師李伏雨、李早父子、臉譜藝術大師曾金貴、書畫家陳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駐設立工作室。 搞字畫比較集中的以前是清水塘古玩街 現在搬到
韭菜園 古玩城了
❿ 長沙太平街的歷史文化
西漢傑出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的故居也位於太平街太傅里。因後人敬仰這位高賢,故保存他的故宅及宅內文物用品至今。宅內雕一木像,宿存至今。賈誼故宅為西漢賈誼之宅,賈誼故居則被稱為湖湘文化的源頭,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了,是長沙最古老的古跡賈誼是當時的長沙王太傅,當時只有27歲。當時,整個湖南均是長沙國的范圍,賈誼是中央政府派到長沙國的最高行政長官。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以來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現在的祠匾是趙朴初先生最後的墨跡,祠兩邊均是清朝時湖南巡撫所寫。湖湘人民在多年歷史中,對賈誼故居維修和重建了100餘次。
太平街,這樣一條不長不寬的老街卻承載著展示湖湘文化魅力、體現傳統商業民俗風情的重任。行走古街,除了能直觀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牆、古戲台這些標志性古建築符號所帶來的古典視覺沖擊之外,更多的是領略到一種歷史積淀所散發的文氣與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