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什麼
1.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絕對要求。
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舞台,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後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
如評價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樣認識他殘暴的原因。如果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就會發現他的殘暴是秦統一六國後經濟迅速發展加速了統治階級腐朽的結果,是權力過分集中於君主一人的結果。
如果不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很容易把他的殘暴歸結為單純的個人品德問題,這樣的認識不僅流於浮淺而且還有很大危害,讓人們把由根本制度帶來的問題誤認為是皇帝個人的品質問題,避重就輕,從而掩蓋了歷史真像。 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背景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2.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恩格斯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慾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的」。
如評價商鞅,就需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他的主要活動,特別是變法措施逐條剖析,從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於削弱和限制奴隸主貴族勢力,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經濟和掌握政權的願望,最後得出「商鞅是新興地主階級代表」的正確結論。
3.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這是確定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最根本標准。對不同類別的歷史人物,在確定其歷史作用時應有不同側重。
4.注意把握歷史人物的總體特徵。
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如對唐太宗應看其作為一代明君的一面;對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維護統一的一面,又要從歷史轉型的角度看待他,這將有助於我們從客觀的角度看待歷史人物,從是否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來把握和評點歷史人物。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5.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點評歷史人物。
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把歷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環境中去認識,採用中外對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為古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如果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處於這一歷史轉折期的康熙,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1)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擴展閱讀:
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歷史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要明確以下四點:首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次是「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再次要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同當時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之間的聯系;最後還要確定歷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願。總之,對歷史人物的作用要恰當評價、不能任意誇大。
第二,要正確處理階級分析與個人出身的關系。不能僅依據個人出身來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因為單獨的個人並不總是以他所屬的階級為轉移(中國近現代許多革命家的經歷即為證明)。也不能以貼階級標簽的方式代替階級分析。如對剝削階級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統統加以否定就是一種典型的「貼標簽」。
第三,要正確處理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主觀動機,又要看客觀後果,尤其應把客觀後果放到評判的首位。這樣處理二者的關系是歷史的復雜性所要求的,動機和效果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是矛盾的,「好」的動機有可能帶來「壞」的後果;「壞」的動機 在特定條件下又能帶來「好」的結果。
第四,要正確處理道德評價和歷史評價的關系。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准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主要應著眼於他的歷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說成是「漢賊」,就是從封建正統的道德觀出發,用道德評價取代了歷史評價,是錯誤的。
2.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歷史人物評價五大原則:
1、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2、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3、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4、雙贏原則
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兩點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
參考資料網路-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人民網-陳雲黨史觀的鮮明特色及其當代價值
3.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試著以這些原則評價一個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1500字左右)
一、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3)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擴展閱讀
評價人物: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光輝的名字棗孫中山、黃興。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黃興是革命實幹家。他倆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長沙起義失敗後,黃興於1904年底到日本避難。 次年7月,孫中山為發動革命,亦從海外來到日本。經老友宮崎寅藏的介紹,次日,孫中山就趕到黃興寓所。黃興把孫中山領到一個名叫鳳樂園的中國餐館,短暫寒暄之後,他們就轉入革命的話題。
將近兩個小時孫黃兩人既不吃菜,又不飲酒,推心置腹地談話。最後,他們舉杯慶賀他們的愉快會晤。不久,他們共同主持了中國同盟會的正式成立,並分別被推舉為同盟會的總理和協理。
1910年6月,黃興為躲避日警搜捕,隱居在橫濱的福住旅館。中旬,孫中山從夏威夷來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國輪船剛剛靠岸,冒著危險前來迎接他的黃興就跳上船去和孫中山緊緊地握手,一直護送到孫中山下榻的旅館。兩人久別重逢;卻很少談論私事,話題很快轉入對革命形勢的討論。
他們對各種重要問題變換了意見,並對未來的若干方針大計取得了一致看法。孫中山還在美國華僑中為黃興回國發動革命募集了不少資金。
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聯合起來,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統一力量。但由於它只是各革命團體的聯盟,組織得還很鬆散,各個組織間的意見也不大一致。出於偏狹的個人成見,總是竭力攻擊孫中山,詆毀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威望,嚴重損害了革命派內部的團結。
1907年間,屬於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借口,鼓動一部分人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
黃興堅決反對,他從海外來信勸告這些同志說:孫總理德高望重,是我們的領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請不要搞出這些名堂來影響團結,而應當全心全意地擁護孫先生。在黃興的勸告下,一場風波才平息下去。
4. 評價歷史人物的三大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是否推動歷史的發展,推動既肯定為主,阻礙既否定為主。
標准主要有三條:一是看是否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既當是應該解決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三是看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的發展。這三條標準是緊密相連.的、互為一體的。一般說來,只要符合第一條其它兩條也就順理成章了。
要想對歷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必須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下,具體注意下列幾點:
1.特定的歷史背景。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
2.確定評估標准。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要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觀。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是時勢造就出來的,同時也要承認人物的個性特點對事物的一定影響力。
5.要根據具體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維定勢,將材料觀點和教材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分析。
6.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就是在佔有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歷史人物給予評價。
5. 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什麼
1、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身體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並且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
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
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
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主張學生在動態學習環境下,形成動態思維結構,達到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是在開放思維條件下,全時空發展的學習方式。
4、主流性原則
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精準把握社會焦點,堅定持股信心,每波主流性行情結束後,股指都會出現一個中等級別的市場調整,這個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判斷和等待下一波行情的到來。
5、適度性原則
事物余敗悔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的一種基本原則,而且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只有真正的認識事物的度才能准確認識事物的質,才能在實踐中掌握適度的原則,適度的意思就是把握分寸。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
具體是新聞媒介和新聞機構表達的立場、觀點、思想、主張代表某一階級或階聞的利益,新聞的階級性來自新聞記者、主持人、編輯以及新聞機構及其支持者所固有的階級性,這個概念出現於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在一些工人政黨的新聞理論中是主要的論點之一。
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
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必須參與實踐,必須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在實踐中檢驗思維成果的正確性。沒有實踐,思維的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就不會有創造性的思維。沒有實踐,創造性思維其他原則就會變形或是被誤用。
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6. 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和原則有哪些
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要客觀、公正。
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其實和他所屬的歷史時代有關,不管什麼時期的歷史人物,他都有他的歷史局限,因此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審視,必須在現代的基礎之上,加以當時歷史背景,這樣才能客觀、公正,這樣才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
7. 評價歷史人物應遵循哪些原則
(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8.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原則是什麼
(1)必須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要件
(2)必須堅持階級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們所代表那個階級的
(3)必須堅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傑出任務的歷史作用
(4)必須堅持用全面分析與評價的原則,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