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林省榆樹市農村土地歸化和房屋改造是真的嗎有育民鄉連山村。
這個要根據當地政府的政策.
具體的拆遷時間要看你們的項目規劃。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規定: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Ⅱ 榆樹的地理環境
榆樹市屬沖洪積湖積台地平原區。境內無崇山峻嶺,地勢較平坦,微有波狀起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高於西南部,而西部又高於中部,呈微凹型。平均海拔為157米~220米。最高處為土橋鎮花園山一帶,海拔302米;最低處為八號鎮坎下,海拔137.5米。地貌類型為剝蝕堆積地貌。成因形態為沖洪積湖積平原,沖湖積平原及河谷平原。
榆樹市地形分兩大類型區∶丘陵陡坡地形區
榆樹市丘陵陡坡地形區主要分布於卡岔河以東、科鐵公路以南,占榆樹市土地總面積的21%。本區地勢起伏較大,崗嶺明顯,坡度較陡,溝谷密集、分支多,地貌復雜,海拔一般在200米~220米,比平原區高出20米左右,坡面變化一般在10°~20°。微波平原地形區
榆樹市微波平原地形區主要分布於卡岔河以西,占榆樹市土地總面積的79%。本區地域廣闊,比較平坦,微波起伏。除青山、育民、大嶺一帶,南部保壽一帶起伏稍大,出現漫川漫崗,坡面變化大些,其餘大多數地貌變化不大。海拔一般在180米~200米,坡面變化一般在6°~18°。 人口總量
2011年末,榆樹市總人口1306100人。其中,男665430人;女640670人;同比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3%。
家庭戶人口
2011年末,榆樹市總戶數432635戶,其中農業戶308550戶,非農業人口206808人。
年齡構成
2011年末,榆樹市17歲以下39人;18歲~35歲331148人;36歲~60歲569294人;61歲以上194319人。 2011年榆樹市總播種面積379126公頃,比2010年增加29154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67171公頃(水稻播種面積71189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73935公頃;大豆播種面積10151公頃;馬鈴薯播種面積11896公頃),比2010年增加24046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0597公頃;瓜類播種面積694公頃;烤煙播種面積525公頃;葯材播種面積139公頃。
2011年,榆樹市糧食總產量達到3106781噸。其中,玉米2158252噸;水稻768449噸;大豆33298噸;薯類146782噸。農業總產值實現1559168萬元,同比增長14.9%。其中,種植業產值892421萬元,同比增長23.3%;林業產值4735萬元,同比增長9.5%;牧業產值617426萬元,同比增長4.9%;漁業產值7149萬元,同比增長46.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7437萬元,同比增長6.9%。2011年,園藝作物面積4.6萬公頃,總產值實現51億元。榆樹市棚膜蔬菜發展到46000棟,面積3067公頃。其中,普通大棚31500棟;溫室14500棟。棚膜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011年末,榆樹市生豬發展到2246531頭,同比增長15.5%;牛發展到1049337頭,同比增長37.4%;羊發展到144870隻,同比增長25.4%;禽發展到4723.9萬只。奶類總產量19643噸。其中牛奶19525噸。禽蛋總產量105224噸。肉類總產量217101噸。 民營經濟
2011年,榆樹市民營企業戶數發展到61915戶,同比增長9.2%,從業人員達到243092人,同比增長5.1%。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6724895萬元,同比增長20.6%。利潤總額實現532968萬元,同比增長7.9%,實交稅金69261萬元,同比增長47.6%。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2187468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0.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榆樹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3%。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榆樹市引進內資23.9億元,引進外資4560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204232萬元,同比增長32.3%。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15018萬元,同比增長14.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204232萬元,同比增長32.3%。
財政
2011年,榆樹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00500萬元,同比增長41.9%;市本級一般預算財政收入74840萬元,同比增長49.3%;財政支出總計387906萬元,同比增長21.3%。
金融
2011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80884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93225萬元,同比增長14.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18847萬元,同比增長13.3%。
保險
2011年,榆樹市保費收入26361萬元,同比增長16.2%;理賠支出13129萬元,同比增長15.9%。
Ⅲ 榆樹市行政區劃
一、榆樹市(長春市下轄市)行政區劃,參見網路:
二、榆樹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處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構成的三角區中心,東及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北及西北與黑龍江省雙城市以拉林河為界;西與扶余市接壤;西南與九台市、德惠市隔江相望;南及東南與舒蘭市毗鄰。市境南北、東西距離均為85公里,周長345公里,幅員4712平方公里。榆樹地處世界著名黃金玉米帶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耕地584.4萬畝,盛產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作物,素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美譽。
Ⅳ 榆樹市原來的鄉縝是怎麼合並的
有24個,五棵樹、劉家、閔家、先鋒、恩育、弓棚、八號、紅星、育民、太安、大嶺、新立、新莊、泗河、城發、青山、黑林、保壽、秀水、大坡、環城、土橋於家、延河。 還有四個街道辦事處:正陽、培英、華昌、城郊
Ⅳ 榆樹市育民鄉中心小學怎麼樣
簡介:榆樹市育民鄉中心小學坐落在育民鄉街道南側。學校佔地面積22000㎡,建築面積1890 ㎡,校園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37%。學校用有紅磚鋪成的甬路和活動場5000 ㎡,有單杠、雙杠、吊環、肋木、木馬、滑梯等體育設施及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二百米環形跑道等體育活動,建有校園網路、微機室、廣播音響等系統。
注冊資本:92萬人民幣
Ⅵ 育民鄉的鄉情簡介
育民鄉位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交叉的三角地帶。位於 榆樹市東北部,東鄰懷家鄉,西靠紅星鄉,北瀕拉林河與黑龍江省雙城市隔河相望,東西寬12公里,南北長17公里,土地比較瘠薄,沙土層較多。清朝為圍禁區,道光五年開發,廢圍禁,招民認墾。以「治,本,於,農,務,茲,稼,穡,」為號頭,每字15號,恭120號,叫做號荒。按此序號,招民認墾。撥荒立屯,此既是清朝伯都訥屯田。育民境內六號,九號等屯名都來自於此。中華民國時期歸大嶺四區管轄。日偽時期歸大嶺管轄,設北新村公所。屬於吉林省榆樹市,面積148.63平方千米。人口31882人。其中朝鮮族16人,蒙古族5人,滿族1人。鎮政府駐六號。轄育民、全民、愛民、繁榮、富強、保田、三義、雙發、永安、蓮山、五蓮、豐樂共12個村。1958年改稱育民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育民鄉。育民鄉地勢比較平坦,耕地面積1320847畝。
育民鄉人民政府是市管正科級單位,單位正科級領導2名,副科級領導5名,行政人員編制28名.下設四個中心,一個辦公室,一所,負責全鄉的政治、黨群、經濟、社會公益工作。
四個中心即:1、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事業編制人數1不清5不清人,負責農業、農機、畜牧、林業、水利等農村經濟工作。2、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事業編制數4人,負責全鄉計劃生育工作。3、會計核算中心,事業編制數4人,負責全鄉農村財務工作及村財鄉管工作。4、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事業編制6人,負責城鎮建設、交通、環保、勞動保障、科教文衛等工作。一室即,綜合治理辦公室,事業編制2人,負責全鄉綜合治理工作。一所即,財政所,行政編制數3人,負責鄉級財政工作,各站所財務管理。
Ⅶ 吉林省榆樹市包括下面的鎮一共有多少個初中
榆樹市共有24個鄉鎮,包括五棵樹、劉家、閔家、先鋒、恩育、弓棚、八號、紅星、育民、太安、大嶺、新立、新莊、泗河、城發、青山、黑林、保壽、秀水、大坡、環城、土橋、於家、延河。每個鄉鎮都有一所初中。
市區的初中包括榆樹二中、五中、六中、柴中(柴油機子弟中學)、再加上第二實驗中學東校和西校共30所左右中學。
希望對您有幫助。
Ⅷ 吉林省榆樹市所有鄉鎮名稱
榆樹,隸屬長春市轄區,地處吉林省中北部,位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圍成的「品」字形經濟區域中心,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鈣土質賦予了它「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全市幅員面積4722平方公里,耕地31萬公頃。截止2008年底,全市總人口達126.6萬,農業人口104.9萬,轄28個鄉(鎮、街),388個行政村,2711個村民小組,27萬農戶,並已建成一個省級開發區和一個省級工業集中區。
郵編:130400區號:0431
【行政區劃】
</B>
全市轄4個街道、15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華昌街道、正陽街道、培英街道、城郊街道、五棵樹鎮、弓棚鎮、閔家鎮、大坡鎮、黑林鎮、土橋鎮、新立鎮、大嶺鎮、向陽鎮、泗河鎮、八號鎮、劉家鎮、秀水鎮、保壽鎮、新莊鎮、育民鄉、紅星鄉、太安鄉、先鋒鄉、青山鄉、延和朝鮮族鄉、恩育鄉、城發鄉、環城鄉。其中,五棵樹鎮、劉家鎮、先鋒鄉委託長春五棵樹現代農業產業開發區管理。
【歷史沿革】
榆樹境內四萬多年前即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
1951年在大於鄉周家油坊屯,發現古人類化石、原始哺乳類動物化石、打制石器。1977年又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打制石器和骨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定稱為「榆樹人」,命名為「榆樹文化」。
西漢榆樹屬穢貊族夫余國。東漢先隸於元菟郡,後歸遼東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勿吉族滅夫余國,榆樹為勿吉族伯咄部。隋屬伯咄??。唐初為室韋達?部地,隸於室韋都督府。先天二年(713年),唐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榆樹屬渤海國扶余府。遼屬東京道寧江州。金屬上京肇州路。元屬開原路屯田萬戶府。明為努兒干都司撒叉河衛。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榆樹隸屬於吉林將軍。康熙三十一年()692年),移吉林副都統於伯都訥,榆樹為伯都訥屬境。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727年1月12日),添設長寧縣,隸於奉天府尹,榆樹為其屬境。乾隆元年七月五日(1736年8月11日)撤縣,所屬民人、民地撥歸永吉州管理。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1747年3月12日),裁永吉州添設吉林廳,同時添設伯都訥巡檢,隸於吉林廳,管理境內獄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伯都訥巡檢,改設理藩院委署主事,駐伯都訥,管理蒙務。嘉慶十六年(1811年),裁理藩院委署主事,置伯都訥廳理事同知。同時添設分防巡檢兩員,分駐伯都訥和孤榆樹屯,「管理監獄捕務,彈壓私采開荒等事」。光緒八年正月二十八日(1882年3月17日),伯都訥廳衙門遷至孤榆樹屯,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原孤榆樹屯分防巡檢改為廳衙門司獄。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906年2月15日),伯都訥廳升府,移府衙門於新城(今扶余),在孤榆樹屯地方設榆樹縣。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2日),榆樹縣改為榆樹直隸廳,隸於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1913年3月改稱榆樹縣,隸於吉林省濱江道。
東北淪陷時期榆樹縣隸於吉林省。
1946年1月1日成立榆樹縣民主政府。5月22日改稱榆樹縣人民政府,隸於吉北專署。1947年2月,劃出黑林、秀水區和大坡村,舒蘭縣劃出法特區成立榆南縣,隸於吉北專署。1947年11月撤銷榆南縣,黑林、秀水、大坡復歸榆樹縣。1948年6月22日,撤銷吉北專署,榆樹為吉林省直轄縣。1955年北月,榆樹縣人民政府改稱榆樹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3日,榆樹縣隸於吉林省懷德專署,10月6日,懷德專署改為公主嶺專署。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署,榆樹縣劃歸長春市轄。1966年1月10日,劃歸德惠專署。1968年7月26日,成立榆樹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署,改歸長春市轄。1980年9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1990年12月26日,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縣級),由長春市代管。
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
1991年9月,榆樹撤縣設市後,組建4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榆樹市轄4個街道、16個鎮、2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155670人,其中:華昌街道 38942人、正陽街道 46746人、培英街道 22448人、城郊街道 29364人、五棵樹鎮 45244人、弓棚鎮 35475人、閔家鎮 33534人、大坡鎮 32692人、黑林鎮 28377人、土橋鎮 23507人、新立鎮 29803人、大嶺鎮 32312人、向陽鎮 29316人、泗河鎮 31617人、八號鎮 29803人、劉家鎮 29984人、秀水鎮 26908人、保壽鎮 35564人、懷家鎮 24159人、新莊鎮 37963人、育民鄉 29840人、紅星鄉 32396人、大崗鄉 23318人、武龍鄉 27255人、太安鄉 28121人、先峰鄉 27609人、前進鄉 19907人、大於鄉 21843人、謝家鄉 20482人、光明鄉 22172人、十四戶鄉 18741人、青頂鄉 20888人、於家鄉 18604人、青山鄉 27307人、延和朝鮮族鄉 1356人、雙井鄉 32057人、恩育鄉 32320人、城發鄉 22750人、李合鄉 23575人、福安鄉 26960人、環城鄉 34411人。
2002年,榆樹市轄4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總人口12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
2003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培英街道、華昌街道、城郊街道、向陽鎮、泗河鎮、土橋鎮、新立鎮、黑林鎮、大坡鎮、閔家鎮、五棵樹鎮、弓棚鎮、大嶺鎮、保壽鎮、秀水鎮、劉家鎮、八號鎮、懷家鎮、新莊鎮、環城鄉、城發鄉、於家鄉、光明鄉、謝家鄉、福安鄉、先鋒鄉、大崗鄉、恩育鄉、太安鄉、紅星鄉、育民鄉、青山鄉、延和朝鮮族鄉。
2004年,榆樹市轄:正陽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培英街道(辦事處駐榆樹大街)、華昌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城郊街道(辦事處駐三盛路)、八號鎮(鎮政府駐大八號)、大坡鎮(鎮政府駐大坡)、弓棚鎮(鎮政府駐弓棚子)、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五棵樹鎮(鎮政府駐人民路)、劉家鎮(鎮政府駐劉家店)、閔家鎮(鎮政府駐閔家屯)、秀水鎮(鎮政府駐秀水)、保壽鎮(鎮政府駐保壽屯)、黑林鎮(鎮政府駐黑林子)、新立鎮(鎮政府駐新立屯)、土橋鎮(鎮政府駐土橋屯)、懷家鎮(鎮政府駐三家子)、大嶺鎮(鎮政府駐大嶺)、新莊鎮(鎮政府駐大房身)、向陽鎮(鎮政府駐東中央堡)、泗河鎮(鎮政府駐泗河城)、大崗鄉(鄉政府駐東大崗)、育民鄉(鄉政府駐六號)、紅星鄉(鄉政府駐西三號)、太安鄉(鄉政府駐復州崗)、先鋒鄉(鄉政府駐三道街)、光明鄉(鄉政府駐孟家崗)、謝家鄉(鄉政府駐范家店)、於家鄉(鄉政府駐雙窩堡)、青山鄉(鄉政府駐青山)、延河朝鮮族鄉(鄉政府駐明新)、恩育鄉(鄉政府駐恩育)、城發鄉(鄉政府駐雙河屯)、福安鄉(鄉政府駐六合屯)、環城鄉(鄉政府駐榆樹大街)。
2005年,將城郊街道的榆樹村,環城鄉的靳家、興隆2村劃歸正陽街道管轄;將城郊街道的東門村,環城鄉的東溝、王家村劃歸培英街道管轄;將城郊街道的南門村,原雙井鄉的新民、南崗村,正陽街道的榆西、鐵西社區劃歸華昌街道管轄;將雙井鄉立新、歡洞村,華昌街道的昌盛、健康、中興社區劃歸城郊街道管轄。
截至2006年底,榆樹市轄4個街道、15個鎮、9個鄉,12個社區、388個村。
【經濟發展】
</B>
近年來,榆樹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8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3億元,本級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0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660元(非純收入)。榆樹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創業基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連續三年榮獲「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榆樹市堅持工農並重,深入實施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產品加工及集散基地、中國北方酒業基地「三大基地」戰略,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一個民富市強、城鄉一體、民主文明、社會和諧的吉林省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強力崛起。
【農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