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古羅馬廢墟多少年歷史

古羅馬廢墟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29 23:04:39

⑴ 告訴我義大利首都羅馬的介紹

義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梁24座。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萬(1989)。古代羅馬的發源地。約公元前二千年初,羅馬人從東北移居於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紀築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羅馬城。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工業有食品、紡織、機械、印刷、化工、電子和塑料等。義大利電影工業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如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科洛西姆大斗獸場、大雜技場、潘提翁神廟、戴克里先公共浴場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建於1303年)、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⑵ 《羅馬廢墟》

①真沒有想到,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
②一座座傾塌的城牆,一間間殘破的宮殿,一根根班駁脫榫的石樑,一個個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條條被毀壞得不成形狀的通道隨處可見,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豎立在草坪之上,或橫亘在街邊路旁,或緊靠著新的建築,尤其使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廢墟都在羅馬市區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凝視著這些廢墟,我忽然發現羅馬充滿著一種殘缺的美,一種古舊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築來,殘缺的廢墟更能給人以振撼,更能給人以深思,更能給人以力量,更能給人以啟迪。
③(a)於是,我不由地驚嘆和欽佩起羅馬人來。(b)他們不愧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一族。(c)因為他們深深的懂得,廢墟是歷史的遺物和文明的見證,毀掉了廢墟也就毀掉了歷史的文明。(d)這無異於民族精神的自殺。(e)只有尊重廢墟,才能超越廢墟,去創造新的輝煌。(f)正因為廢墟有著永恆的巨大的魅力,羅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嚮往的地方,每天從四面八方來廢墟游覽的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g)羅馬人把廢墟變成了寶貝,變成了無與倫比的財富。
④羅馬廢墟,一個千古流傳之絕響,一個萬世不滅之輝煌。
還有一句,我不知放哪裡,我就寫出來了啊
面對古羅馬文明的廢墟,他們沒有用推土機把它們推倒和鏟平,也沒有在廢墟上去恢復和重現古羅馬的壯麗輝煌,而是獨具匠心地將廢墟原封不動的保存起來。
我現在知道全文了,(*^__^*) 嘻嘻……
真沒有想到,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早就聽說羅馬是一件精緻的建築藝術作品,尤其是那規模宏偉金碧輝煌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高聳雲天氣勢非凡的聖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風凜凜的埃曼紐爾二世騎像紀念碑,充滿神秘色彩的許願噴泉,更是以它們獨特的建築藝術聞名於世。

在筆者的想像中,羅馬一定很美,很繁華。然而,當汽車進入市區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流光溢彩,沒有生機盎然,一切都是舊的,街道是舊的,房屋是舊的,整個羅馬就像一件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
汽車在一座殘破卻很雄偉的橢圓形建築物前停了下來,筆者的眼前頓然一亮,這不就是古羅馬斗獸場的廢墟嗎?這座於公元72年由4萬名戰俘用8年時間建起來的巨大建築,雖然毀壞嚴重,殘破不堪,但不愧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的形狀很像今天的體育場,近50米高的外圍牆是用磚石砌成的三層石柱拱廊,周圍有80個出入口,裡面的階梯式座位能同時容納5.5萬名觀眾,其規模之宏大,設計之科學,建造之精巧,不要說在兩千年前,就是在現在,也令人驚嘆不已。陪同的宋群先生告訴我們,從斗獸場建成的第一天起,裡面就浸滿了野蠻與血腥。達官貴人們為了尋求刺激和歡樂,在這里上演了長達500多年的「人獸斗」。那是怎樣一種殘酷的場面啊!奴隸、囚犯同老虎、獅子在進行血淋淋的搏殺,統治者和權貴們卻在看台上開懷大笑。最後,鮮血流盡了,獸性也滿足了。望著這座體現了人類高度文明的建築,我怎麼也無法把它和野蠻、血腥聯系在一起。在詛咒它的同時,又暗暗地為這座輝煌建築的廢墟歷經漫長的風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慶幸。要不然我們只有從史學家的筆下去尋找它的蹤跡了。
離斗獸場不遠,便是羅馬廣場廢墟。這個古羅馬的心臟地區,曾經殿堂高聳、神廟林立,如今卻雜草叢生,成了一片斷壁殘垣。華麗的埃米利亞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亂的石塊;雄偉的馬森齊奧殿堂,只剩下幾堵厚厚的破牆;高大的蒂奧斯庫雷神廟,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為氣派的薩圖爾諾農神廟,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撐的大門;為了紀念貴族與平民之間修好的和平神廟,只剩下光禿禿的廟墩基座。還有那維納斯女神廟、米利亞殿堂、羅莫洛神廟、凱撒神廟,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亂磚。徜徉在這羅馬廣場的廢墟之中,彷彿就像在古羅馬的歷史中漫步。我們不能親見古老的歷史,但廢墟卻可以告訴你昔日的輝煌。殘破的廢墟正是完整歷史的映照,而完整的歷史也正是因為殘破的廢墟才得以頑強地展示著自己。倘若沒有廢墟,人類的歷史就會變得蒼白單調,就會變得殘缺不全。
羅馬城簡直就是一個廢墟的世界。一座座傾塌的城牆,一間間殘破的宮殿,一根根斑駁脫榫的石樑,一個個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條條被毀壞得不成形狀的通道隨處可見,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豎立在草坪之上,或橫亘在街邊路旁,或緊靠著新的建築。尤其使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廢墟都在羅馬市區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凝視著這些廢墟,筆者忽然發現羅馬充滿著一種殘缺的美,一種古舊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築來,殘缺的廢墟更能給人以震撼,更能給人以深思,更能給人以力量,更能給人以啟迪。

羅馬人不愧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一族。面對古羅馬文明的廢墟,他們沒有用推土機去把它們推倒和鏟平,也沒有在廢墟上去恢復和重現古羅馬的壯麗輝煌,而是獨具匠心地將廢墟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廢墟是歷史的遺物和文明的見證,毀掉了廢墟也就毀掉了歷史和文明。這無異於民族精神的自殺。只有尊重廢墟,才能超越廢墟,去創造新的輝煌。正因為如此,羅馬人才以巨大的勇氣和膽識精心地保護著每一處廢墟,羅馬也因此成為全世界人都嚮往的地方。每天從四面八方來廢墟游覽的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旅遊業成為羅馬空前興旺的朝陽產業。羅馬人把廢墟變成了寶貝,變成了無以倫比的財富。

羅馬廢墟,一個千古的絕響,一個永恆的魅力,一個不滅的輝煌。

⑶ 急需古羅馬的資料!!!!!(廢墟的輝煌)

在羅馬城內,古羅馬時期的建築遺跡眾多,隨處可見,因此,有人把古羅馬城比喻成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館。在羅馬城內參觀,經常能見到古羅馬時期的水槽、城牆和成片的古羅馬廢墟,一根根的斷柱,一段段的石雕殘牆,都按其出土的殘狀進行保護和向遊人展示。

世界古代史中有名的古羅馬公所遺址,經過考古發掘和清理,在原地保護和展示著這組建於公元前後的各類建築殘跡。其中著名的塞帕蒂斯·塞威律斯凱旋門,目前僅存四個石柱和方形的大門,巨型的長方形門楣上刻有古羅馬文字和浮雕,由於千百年來的風蝕雨侵,殘存的拱門和石柱已呈黑色。在其南側,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特尼神廟,這組建於公元前6世紀典型的希臘神廟式建築,在經過幾千年歲月後,當年高大的建築已盪然無存,目前,在遺址中保存下來的只有幾個石柱和與之相連接的石樑。古羅馬時期另一座十分著名的卡斯特爾神廟,現也僅存三根被歲月侵蝕成黑色的巨大石柱和一段斷梁,在遺址「廢墟」中巍然挺立,其保存狀況,如同中國圓明園遺址中的殘柱。

舉世聞名的古羅馬斗獸場——科洛塞·奧大斗獸場遺跡,這座建於公元72——80年古羅馬鼎盛時期的建築,目前,也是保存至今的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個體建築遺存,被稱為古羅馬城的象徵。因時代久遠,斗獸場的大部分建築已坍塌,但現今保存下來的建築遺跡,仍不減其當年宏偉氣勢。殘存的外圍建築仍高達57米,其外立面都由大塊岩石砌成,建築遺跡周長527米,外軸線長達188米,高聳的殘牆仍保留了當年的建築結構——自下而上的四層建築:第一層為拱門,第二、三層為落地拱窗,第四層是小方窗,整座建築外立面全部為岩石砌築,當年的浮雕裝飾依稀可見。我們注意到,在整個遺跡的保護上,其目的是展示建築的殘跡,其所做的工作只是對坍塌的牆體石塊做簡單的位置復原擺放,尤其是不對建築遺跡做任何修復工作。如斗獸場內部建築已風化殘損十分嚴重,僅存石砌方柱和斷壁,但並不加以修復,而是保存和展示遺跡的原狀,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歷史建築遺跡的真實性。
羅馬城的兩座文物建築具有典型意義:�

著名的羅馬萬神廟,這座建於公元前27年古羅馬初期的神廟建築,歷經近兩千年的風雨歲月,其外表已風蝕斑駁十分嚴重,但其主體建築至今依然十分宏偉。廟門是由數根十幾米高的粗大石柱,托起一個巨大的三角門楣,兩扇高達7米的青銅大門,仍是兩千年前的原物,殿堂的大廳面積達1500餘平方米,殿堂穹頂高大沒有中柱,只藉助邊牆和邊柱支撐而歷經兩千年而不倒,充分反映了兩千年前古羅馬時期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殿堂的祭台上仍安置著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丘比特、阿波羅等宇宙7神,如此巨大的穹頂外周石刻因風化侵蝕已全部剝落;大門一側的建築已毀壞,遺址上殘存著巨大的石柱。可以清楚的看到,對這座珍貴的歷史建築,羅馬市是採取了保持歷史建築殘跡的方式,對建築本身不添加任何後人修復的內容,因此,能使今天的遊人有幸看到兩千年前的建築原貌。

與萬神廟同時代的羅馬聖天使城堡,是一座圓柱型的堡壘式建築。城堡全部用黃色沙岩建成,高大堅固,內部建有四層結構,因時代久遠,城堡外牆的石塊和部分雕像已經剝落,牆體已是殘跡斑駁。從建築的整體外觀看,顯然沒有後人修復的跡象。採取這種維護的方式,其所保護的正是文物建築的殘損原狀,展示的是歷史建築的真實性。

⑷ 古羅馬帝國的歷史

羅馬誕生在近千年的西方歷史中,羅馬帝國都享有盛譽。羅馬人征服了西起蘇格蘭高地,東至阿拉伯沙漠的龐大帝國。不過,羅馬帝國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漫長的歷史中,羅馬人以其堅毅,在長期的戰爭中才脫穎而出的。

關於羅馬的誕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羅穆路斯和瑞摩斯是亞爾巴龍加國王的外孫。國王的弟弟篡奪了王位並放逐了國王。為了不讓哥哥的後代復仇,他把還是嬰兒的羅穆路斯兄弟扔進河裡,但嬰兒藍並沒有沉沒,兩兄弟被一隻母狼發現並養大。在兩兄弟長大之後,重奪王位,並把王位還給了他們外公,遠走異地去尋找自己的夢想。最後,兄弟兩人在帕拉帝諾山旁邊建立一座新城並以羅穆路斯的名字命名,叫做羅馬。古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建國日,即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不過這只是傳說,事實上經考古學家考證,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帕拉帝諾山地區就有人居住了,而羅馬城則是通過不斷吞並周圍部落形成,直到公元前4至5世紀才成為一個較大聚居地,並修築城牆,逐漸形成早期的羅馬。羅馬在建成之初就有自己的武裝力量,17~60歲的公民在緊急時期都必須參戰,雖然此時的羅馬軍隊與日後的威震天下的羅馬軍團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兩者之間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即民族精神。羅馬自誕生起就是一個擁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在這一點上,羅馬是一個絲毫不遜於斯巴達的民族。羅馬的男子都以在軍隊中服役為榮,把身上的傷疤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

早期的羅馬軍隊在作戰時採用希臘式的方陣,一個軍團有3至4千人不等,分為8列,由於當時羅馬軍隊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士兵的武器、鎧甲甚至糧食都要自帶,因此羅馬的軍團整體上參差不齊,一般來說,能裝備的起鎧甲的重步兵派在前6列,而家裡較窮裝備不起鎧甲的輕步兵派在後兩列,後排士兵把長矛擱在前排士兵肩上,形成一種密集陣形。在當時這種陣形可以說毫無機動性可言,更不要說是使用戰術了,他們只依靠自己的勇猛去壓倒別人,又無後備隊,一旦陣形被擊破,那他就無法繼續作戰,加之有無騎兵即使打敗敵人也無法追擊。在公元前396年,羅馬打敗了比他們更無軍事組織的埃特魯斯人控制了義大利中部地區。不過羅馬人很快就吃到了苦頭,來自法蘭西地區的高盧人於公元前390年進攻克魯新城。由於羅馬與這個城邦訂有盟約,於是便派遣了3個使節前去議和,希望高盧人退兵,而高盧首領卻對羅馬使者出言不遜,說:「還是擔心你們自己吧,再過百日,我們就會攻入羅馬城。快滾!」3位羅馬使者認為受到了侮辱,於是就幫助克魯新與高盧人作戰,其中一人還射死了來偵察的高盧的一名酋長。這就激怒了高盧首領布林,他派出使節向羅馬元老院要求交出這3人,而羅馬人又怎麼會交出他們的英雄呢,元老院當即否定了這一決議,還把這三人選為軍事保民官,這是一種極為尊貴的官職,擔任此官職的人受到人身保護,還可以否定執政官和元老院的決議。這一舉動使原本已憤怒的高盧首領更為光火,他不顧一切的帶領7萬大軍向羅馬進攻。很快就打到羅馬城下的阿里河,在這里兩軍展開激戰,羅馬軍團的弱點暴露無遺,機動靈活的高盧軍隊很快繞到羅馬人的側翼及後方,羅馬軍團被團團包圍,在高盧人如潮水般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下完全潰敗,逃進城裡的羅馬士兵甚至連城門都忘記關,這一天後來被羅馬人定為國恥日――公元前390年7月18日。

高盧人在羅馬城內大肆掠奪、焚燒,把羅馬變成了廢墟。而堅強的羅馬人並沒有就此屈服,他們一部分軍隊和年輕的元老退入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固守待援,而另一部分人突圍出去尋找援軍。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易守難攻,高盧人屢攻不下,最後也只能在圍困7個月,在得到1000斤黃金的贖金後撤退。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在一天夜裡,高盧人從小道上山准備夜襲羅馬人。由於連日作戰,守夜的士兵疲憊不堪,竟已睡著。而突然「嘎」的叫聲驚醒了羅馬士兵,他們迅速投入戰斗把高盧人趕下了山崖。為什麼山上會有白鵝的叫聲?原來,那是羅馬人帶上山的獻給女神的祭品,正是因為它們羅馬人才避免了一場災難,「白鵝拯救了羅馬」,在這之後白鵝就成了羅馬的聖物,每年人門都要抬著白鵝遊行以示敬意。高盧人的進攻使驕傲的羅馬人清醒過來,他們深刻的體會到落後就要挨打,於是他們痛下決心一定要建立一隻強大的軍隊。

蓄勢待發

在與高盧人作戰失利後,羅馬人逐漸認識到自己軍事體系的落後,由於一場改革也就隨之而來。這場改革起於卡米魯斯,一名優秀的羅馬統帥。又經過多年的實戰考驗後,羅馬人終於建立了一套在當時行之有效的軍事體系。他們改變了一直以來的裝備和給養自備制,轉而由國家統一配給制,定期在發放軍餉,並提供武器和給養,實現了軍隊的職業化和裝備的標准話。

此時,羅馬軍團中已經有輕、重步兵和少量騎兵,以後還出現了使用標槍投擲的遠程兵種。他們通常把5000人左右的部隊編成一個軍團,下轄三個師,每個師又分為10個中隊,每個中隊為200人左右。大致是一個軍團中有3000重步兵,1200輕步兵,以及300騎兵。重步兵為軍團主力,在戰斗中他們排成3列,第一列為青年兵,以標槍為武器,在戰斗中用以襲擾敵人,打亂敵人陣形;第二列為壯年士兵,以短劍與敵人進行肉搏戰;最後一列是有戰斗經驗的老兵,為預備隊,在戰斗關鍵時投入戰場,用來決定勝負。在重步兵方陣前,用輕步兵散開,用遠程武器盡可能的殺傷敵人。兩翼和後方是騎兵,用以對付敵人的迂迴包抄,並在敵人潰敗時進行追擊。此時羅馬軍隊的裝備已有了較大的改進。他們的頭盔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頭部護具了,盔頂成圓形,能在受到攻擊時,較好的分散受力;護面完全遮住了面頰兩側,只露出眼、耳、鼻;而後面的護頸,能有效的保護脖子和肩部。而且羅馬人的護甲也很特別:在最早時期,羅馬人的鎧甲是一種用許多的小金屬片連成的鎖子甲,它能有效防禦辟砍的攻擊,而對於以刺殺為主的武器防禦效果相當的差。到公元元世紀時,羅馬人又開始使用一種類似圓筒狀的鎧甲,《角鬥士》和《埃及艷後》里的羅馬士兵就是使用這種鎧甲,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鎧甲只能保護士兵的上半身,他們的腿部是暴露的。不過,限於當時的作戰方式,這種鎧甲是十分實用的,而且這使士兵的機動性大大增加。(PS:當時西方人作戰時,多是集中攻擊對手上半身。)至於羅馬軍隊的盾牌是一種向外凸出的大盾,長1。2米,寬75厘米,能有效的防禦前方的箭石和標槍,此外,巨大的盾牌在沖鋒時,可以把敵人撞倒,然後在殺死敵人。而羅馬的騎兵卻不是很出色,因為當時在西方還沒有使用馬鐙,這就大大限制了騎兵的發展,此時的羅馬騎兵在戰斗中只做兩件事:其一,騎兵在沖過敵人身邊時向敵人投擲標槍,以騷擾對手,便於步兵突破;其二,在敵人潰敗時追上去砍殺敵人。不過,由於羅馬人對騎兵的不重視,常常從「蠻族」僱傭。此外,在防禦時,羅馬人已經改進了他們的方陣,用10隊人組成一個方陣軍團,3隊向前,3隊向後,兩翼個兩隊,使敵人無法下手,同時這種方陣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首尾相繞變為圓陣,使敵人騎兵無法突破。

有以上的軍事組織、武器裝備,在加上先進的戰術思想,羅馬軍隊的強大就順理成章了。更為重要的是,羅馬軍團有著鐵一般的紀律。在服役期間,羅馬軍人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使每名羅馬士兵都變成戰場上的獅子。而對違反軍紀的士兵一般都是處以極刑。曾經在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的時候,有兩個軍團出現了逃兵,他們的執政官就對這兩個軍團執行「十一律」,所謂「十一律」就是在出現逃兵的部隊中每十人中以抽簽的方式選出一人,被選出的人要被其他戰友用石頭砸死。結果有一名作戰最勇猛的士兵抽到了死簽,許多人都為他求情,願代替他一死,但那位士兵卻說:「假如你們為我難過,那麼在下次作戰中就不要讓敵人看到你們的後退。」從那之後,這兩個軍團再也沒有出現過逃兵了。

帝國建立

在羅馬的貴族共和制初期,軍權由執政官掌握,執政官是每年輪換制,由公民選出,因此,在這一時期羅馬處於「兵無常將,將無專兵」。此時的羅馬軍隊主要由下級軍官來管理,每百人中選出一位百夫長,他們不必退役,這樣有助於在國內建立統一的軍事制度。有了軍事實力,當然就要開疆闊土。此時的羅馬首要目標就是統一義大利半島,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無法避免的要與希臘城邦伊比魯斯的國王皮洛斯交戰。皮洛斯其實是一位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他希望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在公元前280年,皮洛斯率領20000重步兵、2000弓兵和3000騎兵,20頭戰象,向義大利南部進攻。羅馬立即派出了軍隊,在赫拉克瑞拉城下與希臘軍展開激戰。此時羅馬軍團與當時地中海最精銳的希臘槍兵交戰已是勢均力敵。雖然在開始階段,由於希臘軍隊出動戰象打敗羅馬,但羅馬人在退回羅馬城後,用火攻戰術抵禦住了希臘人的戰象沖擊,於是,雙方打了個平手。終於在公元前275年,兩軍在貝尼城展開決戰,羅馬士兵向大象射出密集的火箭,受驚的大象轉身逃跑,反而沖亂了希臘軍的陣形,羅馬軍團大獲全勝,皮洛斯只好撤回希臘。羅馬人乘勝追擊,很快佔領了義大利南部,到公元前270年,羅馬人的領地已從最初的350平方英里變成1萬多平方英里。此後不久,羅馬人又通過外交手段使他們的統治范圍增加了5萬多平方英里,義大利半島已經完全被羅馬人征服。

⑸ 古羅馬廢墟的介紹

早就聽說羅馬是一件精緻的建築藝術作品,尤其是那規模宏偉金碧輝煌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高聳雲天氣勢非凡的聖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風凜凜的埃曼紐爾二世騎像紀念碑,充滿神秘色彩的許願噴泉,更是以它們獨特的建築藝術聞名於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羅馬一定很美,很繁華。然而,當汽車進入市區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流光溢彩,沒有生機盎然,一切都是舊的,街道是舊的,房屋是舊的,整個羅馬就像一件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

⑹ 廢墟的輝煌對古羅馬斗獸場的描述是怎樣的請簡述一下。 為什麼說羅馬是個廢墟的世界

廢墟能保存,地理條件也很重要,有些東西不是你有意識去保護就能保護得下來的。順便說一下,阿房從未建成過,司馬遷和杜牧的描述都是意淫。

⑺ 古羅馬廢墟的概述

義大利的古羅馬廢墟,位於斗獸場之旁,是昔日古羅馬帝國的中心,是現存世界最大面積的古羅馬廢墟,建有無數的宮殿和建築群,卻只剩下頹垣敗瓦,一片荒涼。附近還有一 座君士坦丁大帝的凱旋門,巴黎的凱旋門即按此仿製,其雕刻工藝十分精巧。

⑻ 羅馬是義大利的嗎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

羅馬(Roma)隸屬義大利,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海拔20米,座落在台伯河畔,佔地面積1507平方公里,人口378.2萬,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該地區屬丘陵地帶,台伯河流經本市。

羅馬人習慣在夏日離開炎熱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這種習俗正在慢慢被改變,整個夏季羅馬市仍舊正常運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和羅馬人自己工作習慣的改變;9月中旬至10月是最為晴朗的季節,被稱為「羅馬的美麗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濕的季節,降水量可達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約為14℃,1月最寒冷,平均氣溫為6.9℃。屬於典型的冬季多雨區,夏季則高溫少雨。

⑼ 羅馬在西班牙嗎千年古都羅馬是在西班牙嗎

羅馬不在西班牙,羅馬隸屬義大利,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海拔20米,座落在台伯河畔,佔地面積1507平方公里,人口378.2萬,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該地區屬丘陵地帶,台伯河流經本市。 該城歷史悠久,有近3000年的歷史,於公元前753年建立,古羅馬的發祥地。公元一世紀為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羅馬現在城市的建築規模基本上是1861義大利統一後建成的。當時以圓柱廣場為中心擴建羅馬,稱之為羅馬老區,古城外有一個叫「新羅馬」的新城區。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羅馬名勝古跡眾多,有世界八大古建築之一的斗獸場,古羅馬廢墟、少女噴泉、萬神廟、天使古堡和威尼斯廣場等。加上羅馬是鐵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方便,旅遊事業非常的發達。 羅馬是政府各行政部門、銀行、旅遊、保險、科研機構及大財團的所在地。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羅馬入選Alpha-級城市。

⑽ 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歐洲,為什麼直到15世紀才崛起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這是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愛倫·坡的一句名言。

歐美都認為它們的文化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正是因為繼承了古希臘的民主、科學和自由精神,繼承了羅馬的共和制和羅馬法,歐美才開創了世界近現代史上的輝煌成就。所以,歐美歷代文人墨客都對古希臘羅馬不吝贊美之詞。



蒙古人西征後,遭受蒙古人侵略的義大利地區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兩者至少是有一些關聯的。

四,歐洲人學習了古希臘和古羅馬依然十分落後。

剛開始連文字都沒有,在中世紀末期才仿照拉丁文創造了本民族文字。文字都不成熟就更別提其他文化和制度了。

總結:由於古羅馬古希臘被高估,所以西歐人學習了它們的科學與民主也沒能建立先進的民主政體,而是建立了落後的奴隸制部落和國家。西歐向東方各文明學習,並加以消化創新,才有了較為先進的文化和制度。地理大發現後,西歐靠掠奪殖民地實現了經濟騰飛,進而實現了國家崛起。

閱讀全文

與古羅馬廢墟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