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你對近代歷史有多少了解

你對近代歷史有多少了解

發布時間:2022-06-30 05:19:08

A. 你對中國近代史有什樣的看法。說詳細點。

中國近現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B.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課程,你對中國歷史了解多少對於大學開設這門課程的認識及如何學習這門課程

中國近代史幾乎是初中高中所學的內容,大部分近現代史內容,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內容較多,其實高中都有學過,大學更深的講解某件事的歷史意義和深刻含義,好好學就可以,沒有難點。

C. 你所了解的中國近現代史從何時開始 為什麼

中國近代史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

因為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的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3)你對近代歷史有多少了解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中國近代史起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為止,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晚清王朝統治者為了防範外國侵略和鎮壓國內革命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名,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了洋務運動。

3、甲午中日戰爭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世界資本主義逐漸向帝國主義過渡。日、俄、英、法、美等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邊疆和中國的鄰國。十九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灣,俄、英夥同阿古柏侵略新疆,英國侵略雲南和西藏。同時,帝國主義國家還加緊侵略中國的鄰國,企圖把它們變為殖民地,作為侵略中國的基地。

4、義和團運動

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人們逐步覺醒。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維新變法。他們以著書、講學、辦報、組織學會等活動宣傳變法,並多次上書要求光緒帝變法。

5、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這次革命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高潮。它推翻了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

6、革命時期

中國現代史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又分為四個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又稱國民大革命時期或者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又稱國共十年對峙或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1937-1945年)和全國解放戰爭(1945-1949年)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四個歷史階段。

D. 我對中國近代史綱要的認識

很多人認為,大學不需要學近現代史,因為我們中學已經學過了所有年代的歷史。但是,我想說的是,無論是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還是對自己人生道路,我們都應該學習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深刻領悟歷史發生的原因和自然規律,才能吸取教訓,為未來更好地發展。幸好,大二的這個學期我們迎來了中國近現代史這門課程,我一定會重溫歷史的畫面,加進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更好地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為未來服務。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自從英國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以及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就漸漸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的簽,領土被不斷的瓜分,主權被不斷的侵犯,淪為帝國主義列強覬覦的獵物。但同時許多的仁人志士不斷地為中華民族的出路出計獻策,前仆後繼,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使我們這些後輩們不得不被他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而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視死如歸的精神而感動。
不過,中國的百年屈辱史是必然的,中國落後的封建統治和領導人的愚昧無知深深地在自己的心臟上插了一刀。其中有幾個例子我感到非常憤慨,甲午中日戰爭,雖然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了很多,但是當時中國的海軍實力在日本之上,中國的軍艦噸位和航速都比日本的先進,但是慈禧太後竟然那國庫的銀子去修圓明園和頤和園,拿軍費去辦生日宴會,導致中國軍事演習連炮彈都沒有,甲午戰爭發生中國更是倉促應戰,武器裝備只是一個空殼。
1949年以後,直到2013年,中國獨立從貧窮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迂迴曲折,中共中央也犯了很多錯誤,不過總體上有改革開放和黨的指導思想,中國走向了繁榮昌盛。
我相信,還有很多歷史內幕,特別是統治內幕,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要盡力保證領導透明、民主,才能真正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對我們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又很大的影響,我認為在今天的和諧社會里,我們同樣要發揚革命仁人志士們的這種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居安思危,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訂立長遠的人生目標,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為祖國出謀劃策,為我們更和諧的明天出一份力量,這樣我們才能為自己更好地發展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
同樣,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我們平時的知識的擴充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如今的近現代史的學習中,老師補充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學到了高中時沒有學到和了解的東西,大大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使我們對中國的歷史發展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好好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相信在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終身受益的!

E. 作文 我所了解的中國近代史

我所了解的中國近代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
經歷了五帝,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明,清這些朝代的更替,其中不乏對後世做出貢獻的帝王。五帝時期的皇帝,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朝的乾隆,康熙,雍正……
中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最古老的生產方式。
漢代和宋代的四書五經,春秋時期的儒家,法家,道家學派和《詩經》,戰國詩人屈原的《離騷》,漢朝的賦,唐朝的詩歌,宋朝的詞,元朝的區,明清小說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商周時代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剛技術,南北朝的灌剛法,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彩瓷,琺琅彩;還有最著名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逐漸走向世界,推動世界的發展……
中國,擁有眾多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城市中國明祖文化精神的載體。北京,西安,洛陽,南京,杭州,承德,拉薩,延安等,它們都凝結著古代帝王赫赫戰功和榮華富貴,體現著曾經的輝煌以及幾代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總之,我認識的中國是最美的。因為,它是我的祖國。

F. 談談你對近代史的認識,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在我看來,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侵略與反侵略、壓迫與反壓迫,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屈辱
與斗爭的歷史。是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從而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轉變為一個繁
榮、富強、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這部歷史是屈辱與光榮並存的歷史;這部歷史是
挫折和成功並舉的歷史;同時,這部歷史又是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
都在講,都在思考的一部歷史。
那麼,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還學真門課有什麼必要又有什麼意義呢?從我自己個人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意義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一、「讀史使人明智。」英國思想家培根就曾說過這樣的名言。無獨有偶,我國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說「以史為鑒,可以名得失。」是的,無論是西方史、中國史,古代史、近代史無一不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教訓的反思,對於一個歷史問題的深入研究和 深刻思考可以使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為人、處事有個更加正確的了解和認識。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備的一本書就是《資治通鑒》,這當然是學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證。我們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現代中國的落後的真實情況和具體原因,
從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例如,我們知道落後就要挨打,那就要奮發圖強,就不能閉關自守。
二、增強理論分析能力。記得第一節上課的時候,您就跟我們說過:「這一門課,絕不是像歷史系或者你們高中初中那樣,識記史實的一門課。這是側重於理論分析的一門課,是要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去看待,去思考,去學習,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門課。」事實上,我們學了這么
長時間的歷史已經完全能夠把這一段歷史的一些史實侃侃而談,現在再讓我們去記憶,意義當然不大。就像您上課常講的那樣:新時代的大學生當然不能死記硬背,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把我們學的,知道的用起來!通過每個星期天寶貴的三個課時的課堂學習上,在您的講解、
引導和鼓勵下,我們已經能夠初步的把學習過的馬克思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近現代史的具體學習和分析當中。例如,對於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有人說這是合理的政策,因為內部團結才能一致對外。但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難發現政策的荒謬性和理由的錯誤性。
我們知道,在日本侵華戰爭的時候,中華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由此,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極!這不能不說是我自己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一大收獲!像這樣的學習收獲真是不勝枚舉。
三、對於自己專業學習的幫助。
1、作為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由於以後從事職業的特殊性,我們難免會在大庭廣眾之
下講話,膽怯、害羞是不行的。在課堂上,您經常鼓勵我們敢說、多說、會說。這對於我們
的口頭表達能力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鍛煉。
2、理論分析能力的提升對於我們本專業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對於一些法律問題,法律現象我們無一例外的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和思考。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學習獲得。最後,像拿學分、綜合測評成績等等方面的獲得不值一提,如果一個人因為這些東西而去學習,豈不可笑?以上幾點,
便是我個人認為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學習的意義。
然而,可以預見,在整整一個學期的學習結束後,我能獲得的必將遠遠不止這些。

G. 大學生對近代史的認識

如果我們和中外國家一起來看,最終的結果是不盲目地相信書籍,歷史是一個被人們隨意裝扮的小女孩,其中很多是不真實的,最重要的是放棄舊革命的歷史觀和階級斗爭的歷史觀,這一切都是關於政治,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歷史觀,一個人類文明的歷史唯物主義

H. 對於歷史的認識 中國近代史

對於中國近代史的認識: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為實現現代化而斗爭的歷史。

基本簡概: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是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獲得經濟效益 。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參考圖片集(全套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祈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忻為首(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創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因為政治上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巴黎和會」。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五四運動和會」。但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消息傳至國內,群情激憤。5月4日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北京學生們喊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湧上街頭,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華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閱讀全文

與你對近代歷史有多少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