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乾隆登基時為什麼封那拉氏為嫻妃,請問這個問題有人知道嗎
嫻妃原型是皇後輝發那拉氏,歷史上她一共有三個孩子,兩位皇子,一位公主。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後,原本是乾隆的側福晉,乾隆登基後冊封為嫻妃,嫡皇後孝賢皇後病逝後,中宮皇後的位子出現空缺,被乾隆晉封皇貴妃,掌握六宮大權,隨後升為皇後。
歷史上的愉貴人只有一個孩子,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永琪,但是卻英年早逝了。愉貴人在乾隆六年,她生下一個兒子,是乾隆的第五子,取名為永琪。母以子貴,同年她又被進封為嬪,乾隆十年,進而被封為妃,名愉妃。
永琪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一種叫附骨瘡的疾病,乾隆三十一年(1766),永琪在疼痛的折磨中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年僅二十五歲。
愉妃則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她這一生中是在失去兒子的悲痛中度過的,如果沒有永琪,想必她連個答應都不是了。
② 《延禧攻略》嫻妃歷史原型是誰 嫻妃的結局悲劇嗎
那拉氏嫻妃原型是歷史上乾隆的第二任皇後,她是政治婚姻上的犧牲品,14歲嫁給21歲的親王弘歷,弘歷身邊有很多同齡美女,被他寵愛的大多是年齡相仿的妻妾,所以說那拉氏在年齡上不佔優勢,那拉氏進宮之後身邊更是沒有可以說話的姐妹,這個不經事的丫頭顯得格格不入。
乾隆第一任皇後離世不久後,嫻妃在皇太後的努力下成為乾隆的皇後,可她和乾隆之間的感情卻越發疏遠,成了一個只有虛名沒有恩寵的皇後。後來嫻妃在一次和皇帝出遊途中自斷青絲,無異於自毀前程,觸犯滿洲大忌,乾隆對這位皇後算是仁至義盡,從此兩人不想見,將其打入冷宮。
③ 延禧攻略所有人物的結局是什麼 妃子們的原型分別是誰
富察皇後:
秦嵐飾演的富察皇後溫文爾雅,不屑宮斗爭風吃醋。是魏瓔珞的人生導師。雖然她身處後宮,但內心卻解讀渴望宮外的自由,這也是她的悲劇,後生育兩男兩女,但兩子皆早早夭折,對其打擊極大。
後來在陪皇帝東巡的時候死去,她渴望自由,最後死在宮外也算是一種解脫。她的死對皇帝影響極大,引起風波。
嫻妃:
余詩曼飾演的嫻妃原型是輝發那拉氏皇後,就是《甄嬛傳》中的青櫻和《如懿傳》中的烏拉那拉·如懿。14歲嫁入王爺府,因娘家敗落不被重視,有著祖上的頭銜卻屢次被身份低於自己的女人折辱。
她反抗命運,甚至不惜丟掉純良。最終剪斷頭發與皇帝恩斷義絕,半年後孤死於後宮,與宜修如出一轍。讓皇帝一生覺得虧欠。
高貴妃:
慧賢皇貴妃(封號)在歷史上記載很少,許多文人都對其在後宮受寵程度大肆誇張描寫。
高氏也是當年四阿哥未登基嫁入王爺府,是跟嫻妃爭寵的重要對象,身體孱弱但心思縝密,與余詩曼宮斗落敗,正月死於後宮,有說她是舊疾復發致死。在《如懿傳》中名為高晞月。<
魏瓔珞/令妃:
被富察皇後教導安守本分,因頭腦聰明而屢次晉封。她是整個後宮的旁觀者,卻數次被捲入風波中。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令妃娘娘,是皇帝繼富察之後最重視的女子,49歲因病去世。
爾晴:
傅恆夫人被稱為滿清第一美女,但傅恆為了保護深愛的魏瓔珞才娶了爾晴。爾晴為他生下一個兒子。關於傅恆夫人在歷史上有很多風流韻事,但結局還算好。
《延禧攻略》中對其做出了改編,爾晴與皇後交好,但因始終走不到傅恆心裡而嫉恨魏瓔珞。她可恨也可憐,結局在宮中撫養孩子到老,使了那麼多的心機,卻沒得到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
容妃/ 順嬪
張嘉倪飾演的容妃和卓氏就是香妃的原型,在《延禧攻略》中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歷史上的故事很少迷人,因為她擁有後宮沒有的異域風情。
據悉容妃是53歲的時候死在了後宮,地位了和殊榮都是頂峰。但也有說,她因為始終不從乾隆而被太後賜死。在《延禧攻略》中的順嬪更是具有黑化的戲份,但結局都是一樣的。
明玉
魏瓔珞的閨蜜,是後宮的一縷暖光,是富察皇後生前的大宮女,結局跟海蘭察在一起了。她是《延禧攻略》中為數不多結局幸福的女人。
愉妃
五阿哥生母,母憑子貴。為了兒子在後宮謹小慎微,但五阿哥命薄,死後愉妃備受皇帝冷落,但她在後宮活的很久,在一定的高壽之後死在後宮,葬禮並不是妃制,委曲求全的一生令人心酸。
納蘭淳雪
在後宮為了家族榮耀而選擇抗爭,一步步變的腹黑且不擇手段。納蘭家族是大戶,出生高是她的幸運也是她的不幸。與令妃晉封的時候差不多,後在與令妃宮斗中落敗。
④ 延禧攻略嫻妃是不是反派 嫻妃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結局
延禧攻略嫻妃原本是一個善良的女子,後來因為種種變故,她開始黑化了。
因是廢後烏拉那拉·宜修的侄女,在嫻妃的心裡,總是有一個過不去的坎,她愛皇上,卻又不敢愛,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那份愛。
嫻妃其實也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曾經有過溫良恭順的時候,她也曾是個與世無爭沒有什麼心機的人。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的變故,讓嫻妃漸漸的認清了自己的處境,她為了扭轉自己的命運一步步的黑化,變得狠厲又冷血。
在滿洲風俗中,女子最忌諱的就是剪發。
母儀天下的堂堂大清皇後剪掉自己的頭發,無疑是在帶頭敗壞「國俗」,龍顏大怒。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乾隆派人打發她提前回京。
兩個月後,乾隆回朝後雖然沒有公開廢後,但還是將其打入冷宮。半年後,憂郁成疾的烏喇那拉氏含恨而終。
至於嫻妃斬斷青絲的原因:有史學家認為乾隆在南巡杭州期間經常微服私游、縱情聲色,烏喇那拉氏苦諫無效反而倍受斥辱,一氣之下自行剪發。
《清鑒輯覽》也持相同觀點:「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游,後為諫止,至於淚下。」
也有人認為,乾隆是風流皇帝,南巡期間外出「放鬆」一下算不了什麼,皇後不至於如此。
在《延禧攻略》中嫻妃做壞事也是被愛沖昏頭腦,她深愛著乾隆,自然嫉妒心會強一些,但也不至於太壞。嫻妃的歷史原型是純帝繼皇後。
她比乾隆小七歲,先是被封為側福晉,在乾隆登基後成為嫻妃,富察皇後崩逝後,後宮無人掌管,純帝繼皇後被封為皇貴妃,三年後正式成為皇後。
余詩曼飾演的這個角色是很悲劇的,嫻妃就是烏拉那拉氏的後裔,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包辦婚姻犧牲品,在懵懵懂懂的年紀,只有14歲的她被指婚嫁給四阿哥。
嫻貴妃那拉氏,簡直就是一個為繼後身份而生的人,在出身上,她毫不遜色,雖然家中無財無官,但是卻是滿洲國主的嫡系後代,最為根正苗紅;在資歷上,她是雍正皇帝親賜給乾隆,本來就該是僅次於孝賢皇後的,只是因為乾隆的任性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排在了多名漢女之下。
⑤ 《延禧攻略》中的嫻妃心狠手辣,歷史上的嫻妃又是什麼樣
歷史上關於真實的嫻妃的記載,其家學淵源有很高的文化素養,這一點在影視劇中也有體現,為人寬厚忠誠,乾隆皇帝也對她頗為重視,還打破了雙貴妃並立的先例,封她為皇貴妃,乾隆也曾多次帶她相伴出巡,還帶她回老家祭祀,這些在史書中都能佐證。《清史稿》中有記載,嫻妃因家中變故後性情大變,當上皇後後在陪伴乾隆南巡在杭州與乾隆因故反目,導致乾隆與其心生嫌隙收回皇後寶冊,並且在嫻妃死後乾隆皇帝不肯將她以皇後規格下葬,更是沒有為其修建陵墓。那到底是因何原因讓乾隆跟嫻妃反目,稿中並無記載,到底是否真像影視劇中所寫刺殺乾隆失敗讓乾隆懷恨在心,最後才不得善終。這其中真假也無從考究,但可以看出不論是影視劇還是《清史稿》的記載,嫻妃到最後都沒有好的結局,也是清朝唯一一個廢而不廢的皇後!
⑥ 延禧攻略嫻妃地位出身如何 歷史上烏拉那拉氏出了幾位
《延禧攻略》中嫻妃的原型為高宗繼皇後,比乾隆帝小七歲。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入高宗潛邸,為側福晉。 乾隆二年封嫻妃,乾隆十年進嫻貴妃,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後崩,晉皇貴妃,攝六宮事。
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失寵,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貴妃禮葬。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
從歷史資料上來看,當時嫻妃的身份地位是很厲害的。 烏拉那拉氏又名輝發那拉氏,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輝發部的氏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
輝發部原系薩哈連烏拉江尼馬家部人.始祖星古禮(星古力),傳至旺吉努(王機努),征服鄰近諸部,於輝發河畔呼爾奇山「築城以居」,即輝發古城.旺吉努死,孫拜吉達里「殺其叔七人」,自立為貝勒。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拜音達里參加葉赫等九部攻擊以努爾哈赤為首領的建州部,大敗,為努爾哈赤所滅。
在滿族中,烏拉那拉氏的地位是很厲害的。
(1718—1766),烏拉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佐領那爾布之女。雍正時,封為皇子弘歷之側福晉。弘歷即位後,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晉嫻皇貴妃,攝六宮事。 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失寵,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把皇後由水路送回京師,五月十四日即下令收繳歷次冊寶夾紙皇後手中四份冊寶,即皇後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
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後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常在才有兩名宮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薨,終年四十九歲;以皇貴妃禮葬,因朝中大臣上書阻攔,所以並未廢後。
於1766年九月二十八日葬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且不設神牌、無祭享,關於那拉皇後的畫像,乾隆也讓一一毀掉。
⑦ 《如懿傳》如懿是嫻妃嗎
《如懿傳》的如懿是以嫻妃為原型改編的,事實上嫻妃就是純帝繼皇後輝發那拉氏。
皇後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
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
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八日,16歲的那拉氏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九個月後,雍正帝駕崩,乾隆登基。
弘歷即位後一個月,即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將她封為嫻妃,其封號「嫻」在內務府《鴻稱通用》中記載的滿語為「elehun」,意為「安和的、恬靜的」。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行嫻妃冊封禮;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為嫻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嫻貴妃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日,弘歷的嫡皇後孝賢皇後病逝,中宮皇後的位子出現空缺,後嫻貴妃被皇太後和乾隆帝定為新後的人選。
乾隆十三年(1748)七月初一日,晉封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五日,正式冊封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日,舉行了冊立皇後之禮。從此,那拉氏登上了皇後寶座。
那拉氏自正位坤寧以後,皇帝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都令皇後伴駕同行。她被立為皇後剛一年半,就於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第二年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
⑧ 嫻妃結局是好是壞黑化後當上皇後了嗎歷史原型是誰
結局是被廢寂寞終老。
原型
輝發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⑨ 延禧攻略嫻妃為什麼變壞 嫻妃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延禧攻略》的嫻妃因為被高貴妃等人害得家破人亡為了報復所以變壞。
《延禧攻略》嫻妃的歷史原型是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她也就是還珠格格中的皇後。
皇後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