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南昌市有什麼歷史

南昌市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30 14:19:17

『壹』 南昌的歷史

南昌,簡稱洪,又稱洪城、英雄城[1] ,是江西省省會,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瀕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之稱。[2]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兩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榮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義,在此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3]

『貳』 南昌市的歷史

距今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在南昌繁衍生息。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南昌,人類活動更加頻繁,人口增加,生產得到發展。約在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奴隸制王國——夏朝,南昌當時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稱,三苗為炎帝神農氏後裔,即後來的古越族。在唐、虞、夏、商、周時期,南昌地域屬古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南昌地域先後為吳、越、楚勢力范圍。戰國時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鐵、鑄鐵技術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進工藝。秦代南昌地屬九江郡。秦代廣修馳道,南征北越時,修築從京師咸陽經南昌直達嶺南的馳道,溝通中國南北的聯系。 漢興,高祖劉邦在南昌地置豫章郡,郡地面積相當於今江西全境,約16萬平方公里,人口為35196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人。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垓下打敗項羽之後,派大將灌嬰率兵平定江南「吳、豫章、會稽郡」。灌嬰平定豫章後,立即設官置縣,首立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為縣名,從西漢至三國歸晉,前後歷500餘年,南昌一直為豫章郡治。三國時,南昌屬吳,吳主孫策、孫權等先後在豫章郡內分立廬陵、鄱陽、安成、臨川等郡。漢代以來,南昌地區經濟繁榮,水陸交通發達。東晉時,南昌既是江州州治,又是豫章郡治,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築新城(即今舊城區)。隋唐時期將豫章郡改為洪州,設總管府,唐朝中後期又先後改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為江南一大都會,尤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製造較突出。洪州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制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宋建隆二年(961)將都城從建康遷往南昌,號「南都」,李璟死後又遷回建康。北宋時南昌仍為洪州,洪州已成為全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區面積達14~16平方公里,設16個城門,是歷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時期。宋徽宗時期,南昌行政區轄地2.5萬平方公里,人口561730人,每平方公里達21人。南宋孝宗將洪州改為隆興府。元代稱南昌為隆興路,後改龍興路,是江西行中書省和布Politics所。明代先後稱南昌為洪都府、南昌府。民國初年立豫章道,1926年設南昌市,古城牆因修築環城馬路於1928年拆毀。

『叄』 南昌市的歷史是

南昌是江西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南昌市內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市區錯落著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個人工湖,象四面明鏡鑲嵌在市中心,構成了美麗的城市風光。
南昌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已發掘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古文化遺址近60處之多,最早有關南昌的文字記載見之於《禹貢》。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元、明、清歷代皆為江西省治。歷代冠蓋雲集,車馬如流,人文薈萃,商賈絡繹,樓台相望。「八一南昌起義 」,使她成 為「軍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馳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內地八大重點開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勝交融於奇妙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裝點著江南文化古城的獨特風貌,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建設、城建、交通、科教發展迅速,處處舊貌換新顏。改革開放後,南昌旅遊業發展迅猛,許多古跡文物修復一新,江南名樓滕王閣又重建屹立於贛江之濱,給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近年來,梅嶺、青山湖風景區等旅遊場所相繼開發,南昌成為中外旅遊者參觀、學習、游覽的熱點城市。

『肆』 南昌的歷史沿革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於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盪伐吳師於豫章。
秦屬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據《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穎陰侯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 開創了南昌的建城歷史,並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後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589年(隋開皇九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865年(咸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
975年(宋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屬江南西路。1030年(天聖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1163年(隆興元年),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於此地,故升隆興府。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元稱隆興路,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國二年)為豫章道。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蔣中正)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南昌成為了中華民國軍事首都、民國第二首都。1939年南昌會戰失敗後日本佔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註:今天在當時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歸南昌來屬。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青山湖區,並正式掛牌。
2004年,南昌市區劃調整,桃花鎮、湖坊鎮同盟水產場劃入西湖區,塘山鎮永和村、公園村、賢湖村、永溪村、長巷村、七里村六個村劃入東湖區,湖坊鎮楞上村、太和村、熱心村劃入青雲譜區,東湖區青山路街辦潘坊等七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辦洪鋼等二十八個居委會劃入青山湖區。
2015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灣里6個區組成。 名稱由來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伍』 南昌在歷史上有過哪些輝煌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恐怕是詩人王勃留在南昌地界上最出名,也最美的一句詩了。
初唐時,探親路過南昌的王勃,正趕上當時洪州都督閻伯嶼剛重修完滕王閣,大宴賓客。席間王勃寫下了這《滕王閣序》。它成了流傳千古的駢文名篇,也讓南昌的滕王閣名聲在外。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傳說中開頭這幾句被閻伯嶼評價得「無非是些舊事罷了」,卻還是精煉總結了南昌所在的地理位置。夾在兩大地理文化區之間,東連吳越,西通荊楚。
在這個中國經濟政治中心南移的過程中,整個長江中下游都跟著在中國東部的版圖上崛起。江西是串在這條長江線上一條溝通東西、南北的通道。東西走向的淥水與瀏陽河、湘江相連,最西可走到雲貴。南北走向的贛江往南直達廣州,最北連通長江。
長江,連著富庶的江浙。而南昌剛好被那條贛江穿城而過,憑著這個相對位置它短暫地輝煌過。
唐朝之後是混亂的五代十國,南唐成了各方割據勢力中一支重要的割據政權。所轄范圍包括江西全境,東至蘇、皖、閩大部分及湘鄂部分地區。在南唐 39 年的壽命里,南昌做了它 3 個月的國都。
決定把都城從金陵(南京)遷往洪州(南昌)的是它的第二代帝王,李璟。由於南唐在跟後周之間的戰爭中連連失敗,它不得不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給後周,俯首稱臣。這不僅消耗了南唐國力,也讓金陵作為都城的弊端露了出來。
僅與敵國只有一江之隔的金陵無論怎麼防禦都很難抵禦外敵的入侵。於是李璟決定把都城遷往地處南唐腹地的南昌。它四周不僅有天然的屏障,而且由於地處鄱陽湖平原,這里也是糧產地。它能為滿足作為都城所需要的後勤和防務的需求。
作為國都的南昌沒有興旺太久。因為跟金陵差距太大,積郁的李璟暴斃,他的兒子李煜最後還是把都城遷回了金陵。隨著南唐的覆滅,南昌在歷史中閃出的那點光芒也被埋沒在時光里了。
直到現代,南昌起義那聲著名的「第一槍」,讓現代中國人隱約還記得起這座城。
孫中山死後的國民政府內部分裂成「容共」和「清共」兩股勢力。國民黨內部也成了武漢的汪精衛和南京的蔣介石兩家。
1927 年分裂成兩派的國民政府都開始了清共,留在這兩股勢力中的左派軍人在夾縫中掙扎,南昌成了夾在寧漢之間的空隙。起義的「第一聲」槍響過後,面對國民黨的封鎖,中共很快又從南昌撤走了。
因為這段歷史,南昌有了「英雄城」的名字。
對於南京、上海來說,南昌是後方。
它不像前兩座城市那樣頂在中國的東方,接受著外來的新鮮文化和信息。但順著長江而上,它也是一座很容易到達的城市。如今已經很難數清楚到底有多少文人墨客從這里走過。

『陸』 南昌歷史上曾被稱為什麼

古稱豫章、洪都。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 ,是江西省省會。南昌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南昌是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世界重要的光伏、光電和VR產業基地。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

「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曾是中華民國軍事首都。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

(6)南昌市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南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大一統王朝統治下的。在先秦時期,南昌地一直處吳、楚交界。春秋時期,南昌地屬吳國。戰國時期,後占據吳地的越被楚滅後,南昌地歸屬楚國。

之後的一段時間南昌歸秦漢這倆個統一的王朝所管轄。三國時期,南昌歸孫權所建立的吳國豫章郡管轄。南北朝時期,南昌則是依次歸屬南朝的東晉、宋、齊、梁、陳。

南北朝之後,南昌歸大一統的隋朝。隋末時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江西地區也出現了以林士弘為首的農民起義。

並幾乎佔領了整個江西地區,南昌也在其統治境內,後其稱帝,國號楚,年號太平。所以隋末時期,南昌還歸屬過林士弘的楚國。

林士弘被唐所滅後,南昌又歸屬了大一統的唐朝。唐末出現五代十國,南昌先是歸屬楊行密的吳國,後來吳被權臣徐知誥取代,徐知誥開始改國號為齊,後其自稱唐室之後。

因此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所以南昌又歸屬南唐。而在這段時間,南唐中主李璟甚至曾有過一段時間把都城定於南昌,史稱南都。

南唐被趙匡胤所滅後,南昌地屬北宋,靖康之變後,又屬南宋。元滅宋後,南昌歸大一統的元朝。元末時期,此地為陳友諒所佔。

因其登基稱帝,定國為漢,所以南昌這時歸陳友諒的漢國所有。朱元璋滅陳友諒後,歸大一統明朝。清軍入關後,又屬南明,南明被滅後,則最後歸屬大一統的清朝。

『柒』 南昌有多少年歷史了以前的名字叫什麼

南昌,始建於西漢,意為「南方昌盛」之地,已有2200多年歷史
以前有洪都,洪州,豫章之稱

『捌』 南昌歷史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為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鄱陽湖。南昌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總面積7402平方公里,人口497萬(2009年)。全市通行贛語。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3000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潁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史稱「灌嬰築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嬰率部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四公里的皇城(黃安)寺附近修建了一個方圓10里84步、辟有6門的土城,時人稱之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開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復故。晉屬江州。南朝梁稱豫章王國,陳復為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隆興元年(1163年)為隆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二縣同城而治。
編輯本段民國近代
1914年民國2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1926年北伐後,蔣介石曾定位中華民國首都在南昌,南昌一度成為當時全國的軍政中心,並在此設立南昌國民政府和南昌行營,之後蔣介石在南昌推出新一輪國民教育運動號召全國,這就是著名的新生活運動。 1949年5月22日,內戰使中華民國政府敗守於南昌這座城市,因此南昌的政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的省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一度轉其為省會。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二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二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二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二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玖』 南昌的歷史文化

南昌的歷史文化: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曾是中華民國軍事首都。

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

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9)南昌市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南昌之名始於西漢,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定名南昌,取南方昌盛之意。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前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南昌的旅遊區包括其市區和附近的梅嶺、靖安三爪侖、樟樹等地,名勝古跡交融於優美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襯托出南昌這座古城的獨特風貌。

在當今如火如荼的產業大轉移、資源大重組、發展大聯合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南昌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海內外廣大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積極參與下,英雄城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

南昌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市場景氣度持續上升,尤其是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走強,這充分表明南昌所蘊涵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投資機遇。

南昌城區現在非常繁華,位於市中心的八一廣場綠草如茵,可容納10萬人。屹立在廣場南端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高聳入雲,成為南昌革命歷史的豐碑。

改革開放後,南昌的旅遊事業發展迅速,許多的文物 古跡修復一新,自然景觀26處人文景觀已達78處,南昌臨近周邊地區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廬山風景名勝區。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龍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井岡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三清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形成了以南昌為中心,沿京九鐵路風景帶為重點,輻射江西全省的旅遊、觀光體系。

『拾』 江西南昌的歷史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3000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潁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史稱「灌嬰築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嬰率部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四公里的皇城(黃安)寺附近修建了一個方圓10里84步、辟有6門的土城,時人稱之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開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復故。晉屬江州。南朝梁稱豫章王國,陳復為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隆興元年(1163年)為隆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

1914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1949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南昌政權,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閱讀全文

與南昌市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