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都勻劍江中學是不是都勻一中的分校
摘要 都勻劍江中學於2000年9月在黔南州糧校的基礎之上建立隸屬於黔南州教育局管理的學校。辦學許可證為:0078003。劍江中學是黔南州第一個成立歷史最悠久在黔南州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辦高級中學。
Ⅱ 母校找到任正非,希望捐款100萬,任正非回了哪5個字,讓校長當場傻眼
任正非這個名字這幾年可以說是沒幾個人不知道,就算一下子說不出他是誰,也覺得對聽著耳熟。他是誰?華為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華為的總裁。華為這個牌子不用過多介紹,民族品牌崛起,如今還上了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
品牌影響力擴大,總裁身價自然水漲船高,任正非成了家喻戶曉的企業家,連昔日母校校長胡立軍在2012年的時候也找上門,希望任正非能給學校捐款100萬,用以改善學校環境。
任正非的母校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第一中學,簡稱貴州都勻一中。
最後在任正非的幫助下,都勻一中校訓定位:“立志、崇實、擔當”6個字,這不僅是都勻一中以後所有學生的自我約束,也寄託著任正非對後輩們的美好期盼。
當然,那100萬的捐款最後肯定還是給了。
Ⅲ 貴州省都勻一中的介紹
貴州省都勻市第一中學都勻一中座落在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風景秀麗的東山西麓(背靠東山公園)。創建於1905年,辦學歷史悠久,學生遍布海內外,學校校名幾經更改,1958年改現名。
Ⅳ 貴州省都勻一中的學校簡介
都勻一中座落在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風景秀麗的東山西麓(背靠東山公園)。創建於1905年(清光緒31年),前身是都勻府官立中學堂。辦學歷史悠久,學生遍布海內外,學校校名幾經更改,1958年改現名。
學校1960年被確定為全省六所重點中學之一。1991年被收入原國家教委主編的《中國名校》一書,同時被列為全國1000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之一。2000年7月,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集體」稱號,10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稱號;同年12月,學校經省「普實」驗收小組檢查驗收合格,獲「普及中小學實驗省級示範性學校」稱號。2001年被州教育局指定為全州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基地,並圓滿舉辦了兩期「黔南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班」,培訓合格人次200餘人。2002年12月,經省專家組按《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方案(試行修訂稿)》進行評審,我校成為黔南州第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並從2003年9月起面向全省招生。2003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程《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研究》實驗學校、《貴州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學校》和《都勻市花園式單位》。2003年2月,被省外事辦、省教育廳、省公安廳審核認定為「貴州省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資格認可單位」.同年被確定為貴州省綠色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5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187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3310人;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專任教師183(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68人)。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誠信待人,自2002年9月實施《都勻一中實行「三制一管理」的暫行辦法》以來,改革富有成效。
Ⅳ 黔南師院附中是公辦嗎
是的
一、附中的辦學歷史沿革
據都勻文史資料記載,民國25年(即1936年),由時貴州省政府決定,將都勻中學(都勻一中前身)改名為省立都勻師范學校(校址為現附中新校區),學校設中師部、簡師部、初中部和小學部(後改名附小)。附中的辦學歷史由此開始。
1945年,都勻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遷至貴州省都勻市培育巷(附中老校區)。
1950年都勻解放後,經都勻專署決定,將都勻師范附屬小學改名為城關一小。
1953年,為方便師范學校學生實習,城關一小復名都勻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1980年,都勻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更名為黔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學,開辦初中和小學教育。
2000年4月,三校合並成立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01年,黔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學更名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簡稱附中),並沿用至今。
2005年,附中調整為正縣級單位,辦學定位為實施高中、初中學歷教育。
2018年2月26日,黔南師院附中隆重舉行新校區揭牌儀式,至此,歷經82年,附中重回到了東山腳下,回到了自己最初辦學的地方,繼續延續著自己的教育夢想。
二、師資及在校生情況
附中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79名,在校生1700多人,33個教學班。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頑強拼搏的師資團隊,其中教授1人,省級特級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名師工作室1個,國家級、省級、州級、院級科研課題50餘項,中小學高級職稱教師25人,中級職稱教師30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州級骨幹教師2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佔31.6%,中學一級教師佔37.97%;擁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佔6.4%,擁有本科學歷的教師佔92%。在國家、省、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評比中,多人次獲一、二、三等獎,不少教師承擔著州教育局關於新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培訓工作。附中一直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的探索,每學期都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公開課,以點帶面,全面研討教學方法,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技能。近年來,學校選派了大批教師到國內教育相對發達地區培訓學習,通過與外校交流來促進教師教研教改。
三、取得的成績及學校未來發展方向
為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學校致力於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現已開設了書畫、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籃球、棋類、手工編織、寫作、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合唱等課外興趣班。每年組織開展校園藝術節、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課餘生活得到豐富,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和展示,視野得到拓寬,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愛好和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在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附中學生低進高出的現象已逐漸顯現,每年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升入省級示範性高中,他們正是藉助附中的平台成就了飛翔的夢想,後來通過在高中學校的繼續努力進入重點大學,甚至留學國外。學校連續八年榮獲黔南州教育局頒發的優秀教學質量獎。
2012年,學校成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教育實踐基地,2015年成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中都勻一中的「優質生源基地」,2016年以來,成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中都勻二中的「優質生源基地」、「貴州省教育大數據技術與教育數學院士工作站實驗學校」、貴州省「國培計劃」名師名校長工作坊坊主學校、貴州省「國培計劃」鄉村(初中)教師工作坊坊主學校、貴州省名師名校長發展中心——黔南分中心、「國培項目」影子學校。2020年,學校被評為貴州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示範基地校。
Ⅵ 都勻一中怎麼樣
都勻一中座落在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風景秀麗的東山西麓(背靠東山公園)。創建於1905年(清光緒31年),前身是都勻府官立中學堂。辦學歷史悠久,學生遍布海內外,學校校名幾經更改,1958年改現名。
學校1960年被確定為全省六所重點中學之一。1991年被收入原國家教委主編的《中國名校》一書,同時被列為全國1000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之一。2000年7月,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集體」稱號,10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稱號;同年12月,學校經省「普實」驗收小組檢查驗收合格,獲「普及中小學實驗省級示範性學校」稱號。2001年被州教育局指定為全州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基地,並圓滿舉辦了兩期「黔南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班」,培訓合格人次200餘人。2002年12月,經省專家組按《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方案(試行修訂稿)》進行評審,我校成為黔南州第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並從2003年9月起面向全省招生。2003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程《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研究》實驗學校、《貴州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學校》和《都勻市花園式單位》。2003年2月,被省外事辦、省教育廳、省公安廳審核認定為「貴州省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資格認可單位」。同年被確定為貴州省綠色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5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187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3310人;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專任教師183(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68人)。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誠信待人,自2002年9月實施《都勻一中實行「三制一管理」的暫行辦法》以來,改革富有成效。
二、逸夫科技樓工程概況
都勻一中逸夫科技樓於1998年下半年動工修建,1999年12月正式完工通過驗收評定為優良工程,建設過程中接受建設部工程質量檢查組專家的檢查,由於資料完整,施工完善,管理認真而受到表彰並獲得獎勵。該樓總建築面積為2700M2,框架結構,工程直接費為211萬元,其它間接等費用為29.9萬元,工程合計總投資240.9萬元(其中邵逸夫先生捐贈80萬元港幣,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配套110萬元,學校自籌經費48.9萬元,工程總投資包含內部裝修)。我校逸夫科技樓建成投入使用後,由於設計新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和學校及時的貸款205萬元配置了逸夫科技樓內各項教學所需的實驗、電教儀器和設備,配置了學校雙向互動教學評估系統,使逸夫科技樓能盡快的投入使用並發揮其先進的教育教學功能,從而在參加全國《關於對邵逸夫先生第十二批中小學贈款項目評審》中獲貴州省一等獎表彰和獎勵。
三、逸夫科技樓內部結構情況
逸夫科技樓一層設有化學實驗室及准備室、儲藏室、多功能階梯教室及用電管理室、暗室,二層設物理實驗用房四間、教師微機室一間和校園網中心管理室一間,三層設有多媒體網路教室兩間、多媒體語音教室一間、雙向互動教學中心控制室一間、都勻一中演播室一間、電教器材維修室和電教資料室各一間,四層設有生物實驗室三間、音像電子閱覽室和電教資料室各一間,五層設音樂教室一間、史地教學用房三間,屋面設有天文教學館一座,學校建成了以逸夫科技樓為核心的都勻一中校園網和遠程教育地面接收站,我校實驗電教的開出率為100%。學校還利用一至四層的過道創建了都勻一中藝術走廊,同時,學校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音像電子教學光碟近3000張。
四、逸夫科技樓建成後給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帶來的促進作用
逸夫科技樓建成後,學校的實驗電教等設備設施發生了徹底性的變化,教育教學條件進一步得到完善,特別是使學生在科技活動、實驗動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幾年來,學校在理、化、生、信息技術教育和英語能力培養等學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學校按規定要求參加計算機培訓學習的教職工,通過學校的自己培訓均通過相關部門組織的計算機合格考試和等級考試,並取得相應的《計算機合格證書》。
我校教師在參加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比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有:
姚明富老師獲得了全省優質電教課一等獎,全國優質電教課三等獎,並有多人獲省電教優質課二等獎和州電教優質課的二、三等獎。
劉乾武老師製作的CAI課件《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獲省三等獎、全國優秀獎。
陳代權老師的《三維錐體的體積》獲教育部提名獎。
金學斌老師的《硬水軟化》課件獲黔南州教育局2001年一等獎;《鐵及其它化合物的測驗》獲2001年州教育局課件評比三等獎、實驗改進《一氧化氮與氧氣的反應》的實驗獲省第六屆實驗調演二等獎。
王磊老師製作的《無塵黑板擦》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省級三等獎。
艾禮璋老師製作的《新型環保汽油的開發》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省級二等獎。
唐信平老師的論文《平拋運動實驗的改進》獲省物理學會論文評選三等獎。
蒙錫華老師在2000年度全國中學科學教育論文評選中所撰寫的研究論文《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多媒體教學初探》獲二等獎。
2、學生參加競賽方面:
(1)各學科競賽:學校在開設好必修課的同時,也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組織了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等學科的競賽輔導的選修課。多年來,都勻一中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生的奧林匹克競賽均取得很好的成績,在貴州省能處於領先地位。僅2000年以來,語文有79人次獲獎,數學有38人次獲獎,物理學科有43人次獲獎,化學學科有54人次獲獎,外語學科有110人次獲獎,信息技術學(計算機)科有8人次獲獎,美術科有6人次獲獎。學校還多次獲得貴州省數、理、化、奧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多次代表貴州省參加全國決賽。
(2)高考情況:
由於學校重視,學生學習努力,教師教學嚴謹,加之較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近五年來學校的高考在全省都能名列前茅,高考錄取率均在80%以上,有關情況詳見下表:
重點院校
普通院校
合計
其中一流重點院校或保送情況
2000屆
99
104
213
艾奇俊 北大物理系
丁 強 清華大學
2001屆
139
164
303
毛 月 清華大學
馮 駿 北京大學
馮 升 北京大學
2002屆
131
191
322
陳 燕 北京大學物理系
(全國奧賽三等獎)
2003屆
156
359
525
嚴博保送復旦大學(全國奧賽三等獎)
羅國成 保送國防科技大學
毛文濤 清華大學
2004屆
251
381
632
蒙 克 北京大學
陳德俊 清華大學
陳聖伊 清華大學
岑 睿 北京大學
合計
776
1199
1975
五、管理措施
逸夫科技樓是學校開展實驗、電教和科技活動的重要教育教學場所,學校成立有相應的管理小組,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直接指導和督促有關工作的開展,一位教務副主任和電教組長共同配合負責科技樓由實驗到電教、教學、各項科技活動和培訓以及衛生等工作的布置、安排、檢查。逸夫科技樓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由於學校重視管理,所以科技樓在使用五年以來,從未發生過任何責任事故,各種設施完好如初。
具體情況可以去看看~~
滿意請採納。
Ⅶ 都勻一中是重點高中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Ⅷ 都勻一中官方網站首頁
摘要 樊黎明1984年9月入伍,上校軍銜。先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被蘭州軍區評「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兩次榮立三等功。歷任西安陸軍學院學員,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步兵第一四O師418團排長,蘭州軍區守備五團副連職幹事、指導員、宣傳股長,甘肅省夏河縣人武部政工科長,甘肅省舟曲縣人武部副部長,甘肅省甘南軍分區宣傳保衛科科長,甘肅省夏河縣人武部副部長,2005年3月至今任舟曲縣人武部部長。暫時沒有查出擔任校長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