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凱撒大帝歷史
其實你用網路搜一下,可以得到很多凱撒大帝的細節歷史,如果想要全面並且有細節的就到書店買關於凱撒的書籍,不過通過網路可以拓展閱讀的方式,凱撒大帝的很多情況也會有記載!
⑵ 凱撒文化是做什麼的
凱撒文化所屬行業是文化傳媒。
主營業務范圍:設計、生產、加工服裝(皮革服裝,特種勞動保護服裝)、服飾、皮鞋、皮帽、皮包;服裝、皮鞋、皮帽、皮包的批發、零售(新設店鋪應另行報批)、進出口業務(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專項規定管理的產品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自有物業的出租;計算機軟硬體的設計、技術開發及銷售、網路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游戲軟體的技術開發(涉限除外);文化交流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多媒體文化產品設計製作;文學劇本創作;影視策劃、影視文化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
凱撒(中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創始人鄭合明。與眾多國際頂級夥伴緊密合作、信譽卓著、聲名遠播。秉持國際化發展戰略,進行全球化的泛娛樂產業運營,業務覆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台灣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亞太地區。
⑶ 簡述凱撒生平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凱撒的全名為-葛約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西元前102~前44年),是活躍於古羅馬政治的政治家、軍事家)。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一個古老但已中落的貴族家族,由於他和老一輩的民主派領袖馬略和欽奈有親誼,青年時代就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邊,逐漸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從財務官、工務官升到司法官。但在這時候,他除了在街頭的遊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為此他設法跟當時在軍隊中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和代表富豪們即所謂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斯結成「三人同盟」。當然,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三個不同利益的集團,只是因為同樣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才湊合到一起去的。凱撒在這兩個人的共同支持下,當選上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但由於元老院的掣肘,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那一派的領袖人物,都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凱撒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事開拓疆土,擄掠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乘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政治活動的資本。
凱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義大利。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寵奴身上。他還在平民中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慣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凱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四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期內,他仍能完成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兩個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那些重床疊架、支離破碎的舊制度,作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他把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咨詢機構、他把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都是為他後來的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次之,他企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為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義大利各城鎮的地位提高到和羅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義大利相等,並且把公民權陸續給予羅馬的各個行省——當然只給奴隸主階級——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過去他在高盧時就已經把公民權給了山內高盧人,後來還讓他們的部分首領進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權視為禁臠,不願別人分享的舊公民的不滿,他們譏刺他:
「凱撒在凱旋式里牽著高盧人走,
卻牽他們進了元老院;
高盧人脫下了長褲子,
反穿上了(元老們的)闊邊長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適用於義大利各市鎮的自治法,給它們跟羅馬同樣的地位;他恢復了義大利一向免除的關稅;他還計劃廢除由商人承包徵收行省稅賦的辦法,改由國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銷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項秕政。難怪當時沸沸揚揚地傳說他想把首都遷到亞歷山大里亞去,把羅馬改造成一個東方式的君主國家,主要就是因為他降低了羅馬城在國家中地位的緣故。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孫子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屋大維安弩斯,那奧古斯都,在凱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⑷ 凱撒生平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凱撒大帝之稱。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影響所及,有羅馬君主以其名字「凱撒」作為皇帝稱號;其後之德意志帝國及俄羅斯帝國君主亦以「凱撒」作為皇帝稱號。
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
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
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
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像革命導師
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
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
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
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
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
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
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
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
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最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
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
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
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像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
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
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除了軍事和政治的事跡,凱撒還發明了一種安全通訊方式。其原理就是將信中
的每一個字母往下移三個位置,從而實現隱藏文章中信息的功能。當接收者受到密文時,他們將信中的每一個字母往前移動三位,使得文章恢復可讀性。雖然這種隱
藏方式(專業術語是加密方式)在當今高科技的社會里根本不具備安全性,但在當時已經是一種進步了。即便如此,當今未接觸過加密這個概念的人們,對密文也能
產生無知。這個事跡,是絕大多數從事計算機學的人都知道和尊重的,
因為這種加密原理在許多領域里都用到,只不過是更加的復雜。這個加密原理究竟是不是凱撒發明的,恐怕我們不會知道,但在人類史上,他還是屬最早使用加密的
人。
⑸ 凱撒的生平歷史及文化意義
一、凱撒大帝生平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2年, 正是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政治危機的時代。這時,羅馬的經濟基礎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它已經變成西方古典時代奴隸制度最發達的國家,原來的小農業已完全被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庄園取代,直接的軍事掠奪和以貢賦等方式向被征服地區進行的壓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財富大量湧入義大利,加速了羅馬的社會分化。
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羅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土地在日益擴大、由僱傭軍組成的常備軍在不斷擴充,奴隸人口在急劇增加,由失業小農民和釋放奴隸構成的遊民階層也在大量湧向首都,這就需要大大加強國家機器才能應付,但這時的羅馬國家體制卻基本上還是當年台伯河上那個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它那年年重選的文官政府、它那已變得臃腫不靈的公民大會和它那由少數世代掌權的豪門貴族壟斷的元老院,根本無法適應這個局面。從公元前二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種種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為觸犯豪門貴族的利益,因而受到盤據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謂貴族共和派的反對,遭到失敗。此後,主張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後繼、奮斗不息,民主運動從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漸發展到採取陰謀暴動甚至內戰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門貴族的保護者蘇拉用血腥的大屠殺鎮壓了反對派,民主運動才一時沉寂下去。但大屠殺並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蘇拉不久死去後,民主運動馬上就卷土重來。這時,羅馬貴族共和政府的顢頇無能、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軍人的專橫跋扈,已經大大削弱了國家的力量,到公元前一世紀的七十年代,局勢終於發展到極為可慮的地步。東方強鄰的進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據都還在其次,嚴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盜橫行和斯巴達克斯所領導的奴隸起義。海盜橫行不但使沿海地帶民不聊生,連羅馬也因海外的糧食運不來而有斷炊之虞;奴隸起義使義大利遭到漢尼拔戰爭以來最沉重的一次兵災,而且從根子上震撼了羅馬的奴隸制度,打擊了奴隸制經濟。奴隸起義迫使奴隸主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也迫使奴隸主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們不得不變換已不能保障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共和政體。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指出的那樣:「……當某一個國家內部的國家政權同它的經濟發展處於對立地位的時候--直到現在,幾乎一切政治權力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都是這樣,--斗爭每次總是以政治權力被推翻而告終。」凱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一個古老但已中落的貴族家族,由於他和老一輩的民主派領袖馬略和欽奈有親誼,青年時代就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邊,逐漸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從財務官、工務官升到司法官。但在這時候,他除了在街頭的遊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為此他設法跟當時在軍隊中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和代表富豪們即所謂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斯結成「三人同盟」。當然,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三個不同利益的集團,只是因為同樣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才湊合到一起去的。凱撒在這兩個人的共同支持下,當選上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但由於元老院的掣肘,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那一派的領袖人物,都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凱撒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事開拓疆土,擄掠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乘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政治活動的資本。
凱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義大利。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寵奴身上。他還在平民中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慣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凱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蘇斯,他在公元前63年趕到東方去發動對安息的戰爭,希望在那邊取得跟凱撒同樣的成功,不料全軍覆沒,死在那邊。這就使得原來鼎足相峙的「三人同盟」,只剩下凱撒和龐培兩雄並立,彼此日益猜忌,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從中挑撥拉攏,龐培終於和凱撒破裂,正式站到元老院一邊去,成為貴族共和派藉以對抗凱撒的首領。公元前49年凱撒帶著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義大利,龐培措手不及,帶著全部政府人員和元老院倉皇逃出羅馬,渡海進入希臘,聽恁義大利落人凱撒手中。次年冬天,凱撒也趕到希臘,在法薩勒斯一戰擊敗龐培主力。龐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殺死。凱撒在肅清了其他各地龐培余黨後,重新統一全國。
凱撒一個行省一個行省地肅清龐培余黨的過程,也就是掃除羅馬貴族共和體制的殘余影響,建立新的統治機器的過程。因而,被凱撒重新統一了的這個羅馬國家,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軟弱無力、遇事拖拖沓沓的舊的羅馬共和國,它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中央集權的軍事獨裁國家,已經能夠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樣地統一指揮全國了,這對地中海沿岸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肯定是有利的。
凱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四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期內,他仍能完成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兩個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那些重床疊架、支離破碎的舊制度,作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他把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咨詢機構、他把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都是為他後來的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次之,他企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為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義大利各城鎮的地位提高到和羅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義大利相等,並且把公民權陸續給予羅馬的各個行省--當然只給奴隸主階級--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過去他在高盧時就已經把公民權給了山內高盧人,後來還讓他們的部分首領進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權視為禁臠,不願別人分享的舊公民的不滿,他們譏刺他:
「凱撒在凱旋式里牽著高盧人走,
卻牽他們進了元老院;
高盧人脫下了長褲子,
反穿上了(元老們的)闊邊長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適用於義大利各市鎮的自治法,給它們跟羅馬同樣的地位;他恢復了義大利一向免除的關稅;他還計劃廢除由商人承包徵收行省稅賦的辦法,改由國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銷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項秕政。難怪當時沸沸揚揚地傳說他想把首都遷到亞歷山大里亞去,把羅馬改造成一個東方式的君主國家,主要就是因為他降低了羅馬城在國家中地位的緣故。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孫子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屋大維安弩斯,那奧古斯都,在凱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歷來評論凱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偉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統帥、作家、演說家等等,彷彿他是一個恁空建立了這個大帝國的人。其實,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末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已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象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回答者:辭海里的魚 - 童生 一級 1-3 11:18
--------------------------------------------------------------------------------
愷撒(前100一前44),古羅馬共和國領袖和軍事統帥。他帶兵打仗幾十年,指揮過幾十個戰役,大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為西方許多著名軍事統帥諸如拿破崙等所效法,對西方軍事學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曾與幕僚共同著書立說,主要有(高盧戰記)、(內戰記)、(亞歷山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等。
愷撒出身於貴族世家。公元前78年開始政治活動,起初被選為軍事護民官,後歷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羅馬遠征西班牙行省總督等職。愷撒為了競選執政官成功,需要龐培和克拉蘇這兩位在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的支持,於是,他決意與龐培和克拉蘇建立友好關系。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愷撒這三位有著巨大影響的政治家達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協議,歷史上稱之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把他年僅14年歲已經和別人訂了婚的女兒嫁給了年近50的龐培。在龐培和克拉蘇的一致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59年當選為執政官。愷撒經過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已經獲得了廣大平民和騎士階層的支持,成為與龐培、克拉蘇齊名的強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他統率大軍,經過3年的征戰,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並吞了整個高盧。然而他在高盧的統治並不鞏固,高盧地區接連爆發反羅馬人的起義。公元前52年春,高盧全境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主力在高盧北部的阿利細亞城紮下了堅固的營寨。這是一座幾乎攻不破的城堡,羅馬人除了進行長期的包圍之外,別無其它辦法。愷撒把所有的部隊都調到這里,20萬高盧起義軍也雲集在阿利細亞城下,雙方一場惡戰不可避免。戰役開始之前,羅馬人環繞阿利細亞城築起一道堅固的壁壘。愷撒寄希望於這些復雜而堅固的工事能夠阻止高盧人的進攻,用以補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盧起義軍首先從內外兩側同時向羅馬人堅固的工事發起了進攻。在盾牌的掩護下。一隊接一隊的高盧人像螞蟻一樣往上沖。在戰斗中,羅馬各軍團由於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士氣開始低落。尤其在羅馬人的旗手被砍倒後,羅馬人的陣腳開始顯得有些混亂。一位年青的羅馬士兵張煌失措,突然發現愷撒剛剛站立過的塔樓上已經空無一人,同時位於營寨右邊的羅馬騎兵放棄了陣地,以全速急馳而去。這位年青人絕望了。突然,堅守在柵欄後面的羅馬士兵發現高盧人的攻勢猛然削弱了,剛才還在向羅馬工事沖擊的高盧人停止了沖鋒,他們的隊伍散開了,出現在羅馬人視線中的竟是他們自己的騎兵。原來,愷撒指揮他的騎兵抄襲到高盧人的後方,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短短幾個回合之後,高盧人便開始由進攻改為逃竄。爾後,高盧人全部投降。阿利細亞之戰就這樣出乎意料地結束了。愷撒以6萬軍隊與高盧人將近萬萬人的大軍相峙,竟以一支騎兵的偷襲扭轉了戰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愷撒、龐培、克拉蘇的「三頭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們是互相利用的關系。克拉蘇在戰爭中陣亡,使原來成鼎足之勢的三人同盟變成了愷撒、龐培兩雄並立的局面。這時,消撒的女兒去世,這就意味著愷撒與龐培的聯姻關系中斷,兩人之間為了權力的爭斗已勢所難免。於是奴隸主兩派發生了內戰。
公元前50年,以龐培為首的貴族派元老院因擔心愷撒建立獨裁政權,通過決議拒絕延長愷撒擔任高盧總督的任期,令其遣散軍隊。愷撒拒不執行這一決定。當時,他的軍隊絕大部分駐在北山高盧,身邊僅有一個軍團和一些輔助部隊。為了把握戰機,經過一番周密策劃之後,愷撒手公元前49年1月,果斷地率領一個軍團,超過義大利和高盧諸行省之間的界河盧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羅馬進發。沒有準備的龐培反對派,匆忙率領一批元老和兩名執政官離開羅馬,逃往希臘。同年11月,愷撒率領7個軍團出其不意地在希臘登陸,次年春又增加了4個軍團和1個騎兵隊。6月,愷撒與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進行決戰,愷撒徹底打敗了龐培,龐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國王派人殺死。公元前45年,消撒實現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
愷撒征戰一生,多謀善斷,善於抓住戰機,特別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自己的戰略企圖,扭轉戰局,表現出他那不同凡響的高超的軍事藝術,在羅馬乃至世界的歷史上留下了蓋世英名
二、凱撒大帝之死
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凱撒之死》,描寫了古羅馬獨裁官凱撒被大臣合謀刺死這起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元首遇刺案」。多年來,其中情節無人質疑。然而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義大利犯罪研究學專家路西諾·加羅凡諾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茲塔金教授等人日前通過研究大量歷史資料,並且用電腦程序模擬2000多年前的暗殺現場後,得出驚人結論:凱撒根本不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反叛貴族謀殺的,而是死於「自殺」--被叛徒謀殺這個驚人結局完全是他一手「導演」出來的!
電影製作公司發起調查
路西諾·加羅凡諾--義大利帕爾馬市犯罪調查中心的專家,同時也是義大利都靈大學的一名法醫學教授。在歐洲法學界,加羅凡諾的名字盡人皆知,被譽為「黑手黨獵人」,許多老謀深算的義大利黑手黨教父都曾栽在他的手裡。倫敦著名的電影製作公司「亞特蘭大公司」打算拍一部有關這位羅馬獨裁者的電影,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這起歷史上最著名謀殺案的內情和真相,他們重金聘請路西諾·加羅凡諾調查這起事件。這起2000年前的謀殺案差不多花了加羅凡諾大半年的時間。他跑遍了羅馬市大小圖書館,同時還來到羅馬市拉戈阿根廷娜地區的一個住宅區進行「犯罪現場調查」--2000多年前,這里是羅馬元老院的議事廳所在地,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正是被幾名元老院議員在這里謀殺的。
計算機程序模擬「被刺」
根據歷史記載,凱撒被刺後3小時左右,他的屍體就被僕人領回了家,一個名叫安蒂斯蒂烏斯的醫生為凱撒進行了屍檢,並留下了世界上第一份寶貴的屍檢報告。安蒂斯蒂烏斯的報告中稱,凱撒身上一共有23道傷口,然而只有最後一刀才是致命的。在屍檢報告的基礎上,路西諾·加羅凡諾在電腦中建立了一個模擬程序,他想通過凱撒身上已知的傷口數,確知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對凱撒的襲擊。計算機程序顯示大約有10人。此後,他又在實驗室中安排演員重演了2000年前的這次殺戮。實驗結果證明,5人參加攻擊,最容易造成23道傷口。結合計算機模擬和現場重演,最後確定刺殺凱撒的同謀在5到10人之間。
凱撒之死驚現三大「疑點」
加羅凡諾在研究中發現,這起早在歷史上蓋棺論定的謀殺案露出了越來越多的疑點。
疑點一:,凱撒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天才,但是為何他要在元老會上故意羞辱和激怒他的敵人,使他們動了殺機--當元老院中的議員們授予凱撒「神聖統治者」的封號時,凱撒沒像人們期待的那樣站起來接受封號,而是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給了眾議員一個巨大的侮辱。
疑點二:既然他激怒了敵人,為什麼在下次去元老院之前,又突然解僱了自己的所有保鏢--一名巫師在給他算卜時,警告他3月15日那天不要出門。然而在3月15日去元老院的那天,凱撒竟突然解僱了自己的所有保鏢!
疑點三:以凱撒的聰明,他不可能不對陰謀者有所覺察,可他為什麼像個平庸愚蠢的將領一樣沒做絲毫防備呢?--凱撒具有最強大的情報系統,事實上,當時在羅馬城中已經到處開始流傳有人將暗殺凱撒的謠言。在去元老院的路上,人群中仍然有人向他發出警告,並向他手中塞了一張紙條。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沒能阻止凱撒邁向死亡的腳步。
精神病學權威得出「自殺」推論帶
著這樣的疑問,加羅凡諾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該校世界一流的精神病學專家哈羅德·布茲塔金教授進行了商討。「凱撒是世界歷史上最精明、最智慧的政治家之一,當他是一名戰場上的將軍時,就能通過計謀贏得每一場戰爭,他的所有政敵都被他玩於掌股之上。可是被謀殺之前的凱撒卻彷彿換了個人似的,這其中肯定有問題。」加羅凡諾對布茲塔金道。布茲塔金教授的推論是驚人的,然而正與加羅凡諾的想法不謀而合--是凱撒自己「策劃」了對自己的謀殺--而根本不是老謀深算的布魯圖斯和頭腦簡單的開西烏斯等反叛貴族策劃了這起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暗殺!
自殺動機:被刺之前已患癲癇症
那麼,當時可說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凱撒為什麼非要殺死自己呢?「我們認為是健康問題迫使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布茲塔金教授對記者道。凱撒死時已經56歲,在羅馬當時的標准已是一個老人;此外,根據加羅凡諾和布茲塔金的調查,他們發現凱撒當時已患有嚴重的顳葉性癲癇,它不僅能使病人在病發時忘卻所有的一切,同時還會造成大小便失禁。也許這已經能夠解釋很多事情了,包括當元老院議員們向凱撒授予「榮譽封號」,而凱撒卻端坐在椅子上動也不動的失禮行為,也許當時他正好癲癇發作、大小便失禁。布茲塔金說:「這已有足夠的理由趨使一個驕傲的頭腦選擇自殺之路了。像他這樣的人,是寧願癲癇發作後昏迷不醒而死,還是更寧願有意識地死去、並將死亡用做最後打擊政敵的工具呢?凱撒仍是凱撒,他連死亡都不放過。」
精明的凱撒算準了死後的一切
事實上,精明的凱撒早就為他的死亡安排好了一切,甚至算準了被刺事件將為自己帶來的死後哀榮。「而對那些陰謀刺殺凱撒的貴族議員們來說,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當這些人選擇在元老院中刺殺凱撒的時候,也等於在自己的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名。並且,凱撒在被刺6個月前就修改了他的遺囑,選定自己的外甥屋大維繼任羅馬執政官之位。在凱撒的遺囑中,他還要求將自己的私人財富平分給羅馬市民,在聽到這個『感人的遺囑』後,參加葬禮的羅馬市民們的情緒一下由哀悼變成了憤怒,他們砸桌子、扔椅子,以最瘋狂的情緒來表達悲傷。」作為背叛和謀殺凱撒的主要劊子手布魯圖斯和開西烏斯兩人,不久後就被迫逃離了羅馬,並於兩年後在馬其頓的腓力比戰役中被凱撒的繼承者屋大維和安東尼聯軍打敗,並被迫自殺。在莎士比亞的悲劇《凱撒之死》中,莎士比亞寫了一個富有戲劇性的結局:開西烏斯用於自殺的那把刀,正是他當初用來刺死凱撒的那把。
⑹ 簡述凱撒生平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並且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
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
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⑺ 如何評價凱撒改革歷史地位
解決了共和時期的種種弊端,開創了帝國時代。以後的繼承人,在凱撒的基礎之下,建立了長達200年的和平與繁榮時代,史稱羅馬的和平。
⑻ 愷撒大帝的歷史
愷 撒
--------------------------------------------------------------------------------
地中海的強盜們那裡知道他們抓住的是一個多麼危險的人物。這位年輕人衣著華麗,舉
止優雅。強盜們向他索要20塔倫(古羅馬希臘貨幣名,約合10萬美元)贖金將他釋放,
這位年輕人走時告訴強盜,他的身價應值50塔倫,並發誓要逮捕強盜們,並把他們處死。
不過幾日,這群強盜們被捉獲了,並被送上了十字架。強盜們臨死時認出了站在他們面前下
達命令的人,正是他們索要20塔倫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就是古羅馬共和國末期著名的
統帥和政治家愷撒(約公元前100—44)。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名門貴族,年輕時就渴求取得羅馬的最高權力。為此他學習講演和寫
作技巧,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的努力使他成為當時知識最淵博的人物之一。他初
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時就敢於控告羅馬總督貪污腐壞,為此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當時的羅
馬處於共和時代的後期,元老貴族和民主派之間斗爭尖銳。享有公民權的只是羅馬城內的奴
隸主和自由民,而城區以外,義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卻享受不到羅馬的公民權,但
卻要擔負著和羅馬自由民一樣的義務。愷撒接近平民,進行著反對元老貴族的活動,這樣他
在平民中的聲望越來越高。公元前60年,他和羅馬另外兩個統帥龐培和克拉蘇結成反對元
老貴族的秘密同盟,這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頭執政」。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
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龐培,盡管她當時已與別人訂過婚。第二年,愷撒當選為執政官,再一
年,愷撒但任高盧行省的總督。
在高盧,愷撒征服了驍勇強悍的高盧民族,不到10年時間,他佔領了800多個城
市,殲滅和俘虜了200萬人,使高盧成為羅馬的行省。愷撒還在羅馬的邊境推進到萊茵河
岸。不久,他又越過海峽攻入不列顛島(現在的英國)。愷撒的顯赫戰功和卓越的軍事才
能,使地在羅馬人中的威望日益高漲。這使龐培嫉妒和不安。這時克拉蘇遠征波斯的時候死
了,龐培便利用自己的權力,頒布法律,要解除愷撒的兵權,命令他立即從高盧返回羅馬。
愷撒知道這是龐培的陰謀,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帶領軍隊打回羅馬,趁機奪取羅馬的
最高權力。
公元前49年初,愷撒率師打回羅馬。龐培沒有料到愷撒會如此果斷進攻羅馬,他迎戰
不及,倉皇逃往希臘。愷撒進入羅馬,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隨後又得到統治整個義大利
半島的權力。第二年愷撒率軍進攻希臘,討伐龐培。龐培被打敗,逃到了埃及。愷撒也追到
埃及。埃及國王為討好愷撒,派人刺殺了龐培。埃及國王把龐培的首級和戒指獻給他。看著
龐培蒼白而熟悉的面孔,愷撒流出既感傷又欣慰的淚水。他為昔日的同盟和女婿,今日的敵
人舉行了正式的葬禮並追殺了謀害龐培的兇手。
按照當時父親的遺囑,埃及國王應和他的姐姐克利奧佩特拉共掌朝政。但他卻篡奪了姐
姐的王位。當愷撒到來時,那位女王象歡迎自己的夥伴一樣歡迎愷撒。
按照傳統,第一次見羅馬要人時,要帶去一條毛毯賣給他。趁著黃昏女王悄悄進了愷撒
駐扎的亞歷山大城。她讓人把她用好毛毯裹起來,送到愷撒的住處。她這一明智的舉止,一
是為了躲避弟弟僱用的刺客,二是為了給愷撒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她的勇氣和美貌打動了
愷撒,愷撒將她扶上了王位,並且愛上了她。他們有了自己的獨生子「小愷撒」。這之後,
愷撒又率軍進入小亞細亞,只用了5天的時間,就平定了龐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亂。他用最
簡潔的拉丁文字寫了捷報送回元老院:「到,見,勝」(veni,vidi,vic
i」)。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V文書」。是這充分顯示了愷撒用兵神速、語言簡潔的特
點。
在埃及女王和他們的兒子小愷撒的陪同下,愷撒班師凱旋,回到羅馬。全羅馬都沉浸在
狂歡之中。他們縱情玩樂,遊行慶祝,只見血染的戰旗在明媚的陽光下迎風飛舞。遊行隊伍
抬著2800多個金冠進入城市,威風凜凜的愷撒高坐在戰車上接受人民的歡呼致敬。在愷
撒身後是規模龐大的步、騎兵和大戰的戰斗表演。晚上還表演了非洲人與400頭雄獅的搏
斗,還有亞洲的戰斗舞和希臘的芭蕾舞。
人民大會和元老院授予愷撒終身榮譽頭銜——「大將軍」和「祖國之父」。愷撒對羅馬
的共和制度進行了改革:元老院增補了三百名成員,他們多數來自為人輕視的商業和一般職
業階層,甚至有被征服國的代表,他們宣誓絕不反對愷撒的任何命令,愷撒給自由奴隸的子
女和高盧人公民權,給受迫害的猶太教徒以宗教信仰的自由,他將居民移居到法國、西班
牙,希臘等地,而且為羅馬招募了數千名的清潔工和市容美化工人。他制止了稅收官在各地
勒索商人及農民財物的投機活動。他使貨幣流通穩定。他還制訂了對各地總督的任使制度,
打破以往總督職務由元老院恩賜的傳統。愷撒請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將羅馬歷法改為陽歷:每
年365天,每4年中有一次閏年……愷撒給人民帶來了一個最公平、最仁慈、最開明的時
期。愷撒想讓他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有人認為今天的西方文明,是在愷撒的羅馬帝
國的古老基石上逐漸建立起來的。
愷撒的權力越來越大,漸漸走向軍事獨裁,這引起了部分固守羅馬共和傳統的元老貴族
的嚴重不滿,他們不是為了人民的自由,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組織起一個陰謀集團謀
殺愷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隻身一人到元老院開會。雖然有人事先警告他這天有人
要暗殺他,但他沒帶衛隊,他認為那是膽小鬼乾的事。他從容地坐在他的黃金寶座上,笑著
說:「今天不就是3月15日嗎?」一個刺客假裝懇求他辦某件事,抓住他的紫袍,這是行
動的暗號。所有陰謀者一擁而上,刀劍象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愷撒看到了布魯圖——他的
義子,向他撲來,給了他致命的一刀。愷撒用最後的一點力氣說了最後一句話:「你也在內
嗎?我的孩子?」他的身上中了23刀,其中3刀是致命的。他在他舊敵龐培的雕像底座前
倒地身亡。
愷撒是個偉大的軍事家,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主要著作《高盧戰記》和《內戰
記》,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戰爭回憶錄,文筆清晰簡朴,行文巧妙,是初學拉丁文者的必讀
之書。
愷撒留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還有一部他決定採用的歷法——儒略歷。這部以
愷撒命名的歷法就是現在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的前身。愷撒死後,西方帝王往往用他的名
字,來做為自己的頭銜。人們稱他是歷史上才幹卓絕、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楷模,認為他是一
位出類拔萃的真正的政治家。他對人民的安撫政策有效地治癒了戰爭給羅馬帶來的創傷,是
愷撒便羅馬帝國戰為古代最負盛名的帝國。
⑼ 評價凱撒的歷史地位!
朱利尤斯·凱撒是古代羅馬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兩部傳世之作《高盧戰記》和《內戰記》詳盡記載了他本人在共和末期所經歷的主要政治軍事事件,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因而後人也視其為共和末期的重要史家。特別是他的《高盧戰記》,記錄翔實、言辭簡潔,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研究這一時期高盧地區歷史的重要史料,並且作為拉丁語的入門教材在西方廣泛流傳。歷代史家對凱撒及其著作均有著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羅馬史學的發展特色及《高盧戰記》的寫作特點,重點探討作為史家的凱撒在羅馬史學上的地位及貢獻。 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四章及結論六個部分。 序言中主要介紹國內外對於凱撒的《高盧戰記》的研究現狀及本文的寫作原因; 第一章主要敘述了凱撒之前的羅馬史學,包括希臘史學對羅馬史學的影響及羅馬史學興起的原因;早期羅馬史學代表人物的史學思想等,並分析指出羅馬史學從一開始就在繼承希臘史學的基礎上呈現出獨有的特色,而這奠定了羅馬史學輝煌的基礎; 第二章具體介紹了凱撒的同時代人西塞羅的史學觀及薩路斯特的史學思想和寫作特色,指出當時羅馬史學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點,主要對《高盧戰記》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通過敘述當時的政治形勢,指出凱撒寫作此書的原因是反擊政敵的抨擊及為自己擴大輿論影響。從《高盧戰記》的文風可以看出這是一部精心撰寫的著作,凱撒不僅繼承了羅馬歷史散文的傳統,而且還有所發揚光大,他的言詞簡潔、生動,文風嚴謹;在對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上都有獨到之處。 第四章主要探討的是《高盧戰記》的真實性及凱撒的史學地位。凱撒在這部書中記述的是他征戰高盧的親身經歷,是我們了解這場戰 爭的唯一直接文獻,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凱撒雖無心為史,但他作 為統軍將帥親筆寫下了整個戰爭的經過,從而開創了歷史寫作的新體 裁,也奠定了他在羅馬史學中的地位。 結論:凱撒作為共和末期的重要史家,他的((高盧戰記》文詞簡 潔、生動,,記載翔實可靠,是關於這場戰爭的唯一直接記載。這是一部 由統兵將帥親筆寫下的戰爭實錄,開創了歷史著作的新體裁,其獨特 的史料價值奠定了凱撒在羅馬史學上的地位。凱撒上承老加圖開創的 羅馬歷史散文的傳統,下啟李維、塔西陀等史學大家推崇的具有羅馬 特色的史學風格,成為羅馬史學開始成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