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了解了解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可是不知道看什麼書
最需要了解的是西方的歷史文化,文化史強烈推薦雅克·巴爾贊(Jaque Barzun)《從黎明到黃昏》(from dawn to decadence)。絕對的史學大師,500年西方文明發展深入淺出地呈現,對諸多歷史人物的重新評價,包羅萬象,充滿智慧。
2. 歷史,特別是歐洲的歷史,有什麼推薦的書籍
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末落》(全兩卷)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希臘帝國主義》、《修昔底德——神話與歷史之間》、《君士坦丁大帝時代》,這些都是引進國外的相當厚重的歷史文化著作。《歐洲史》 加西爾 等著 蔡鴻濱 桂裕芳 譯 海南出版社 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歷史書,由歐洲不同國家的14位歷史學家共同編寫。他們深信,在各國的歷史之外,還有一幅更為全面的歐洲歷史演變的圖景。圖文並茂,共600多頁面。 《希臘神話故事》 [德]施瓦布 著 劉超之 艾英 譯 宗教文化出版社 這本書為讀者敞開了一扇觀察和認識古希臘乃至歐洲文化的窗口。46萬字,500多頁面。 如果你是文學愛好者,可以再讀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3. 看什麼書最能了解世界歷史知識
《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美]
當今社會的"救世箴言"
現代社會的《資治通鑒》
當代世界史編纂的一個新起點
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
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經典著作
本書是斯塔夫里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所以,本書在20世紀中期一問世便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頗受好評。
美國許多大學已把《全球通史》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教材,甚至連美國的許多軍校也把此書作為教材,規定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要修這門課。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評價
4. 想深入了解歐洲史,看哪些書比較好
《歐洲史》這本書與其說是歐洲史,不如說是以歐洲為核心的歷史,我推薦這本書首先因為我看過覺得好,其次是因為它的內容連接性比較強,如果你不是一個歐洲歷史或考古學家,只是希望對整個歐洲世界的發展來龍去脈有一個整體了解,這本書是值得推薦的。它不完全是一本國別史,也不完全是一本敘事文,如果你相信歷史其實是因為某些關鍵時刻而串聯在一起,那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這些並鼓勵你去深入挖掘,但一本書的內容非常有限,有些線索需要你在去做進一步了解。
5. 關於一些外國歷史的書籍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湯因比《歷史研究》
[注意:《歷史研究》是湯因比關於史學理論的著作,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的話沒必要精讀,能讀懂60%就不錯,因為對國內大學歷史本科專業的學生讀起來也是有難度的。
《全球通史》是阿諾德的經典之作,值得學習的是其開闊的世界史觀,和對於史料的篩選,把握。但是由於年代比較久遠,對於現在的研究來講沒什麼幫助。]
還有:
《世界史綱》韋爾斯(英)著
《文明的征程》布雷斯特德(美)著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美)著
《東方文化史》方漢文主編
《非洲史》吉爾伯特/雷若滋(美)著
《激盪的百年史》吉田茂(日)著
《蒙古帝國史》格魯塞(法)著
德川光國《大日本史》古代史
吉田茂《激盪的百年史》近代史
王仲濤《日本史》中國人寫的通史
6. 求能了解各國歷史的書籍
1.了解古代世界通史
《世界五千年歷史故事》以歷史為主線,介紹了亞洲(除中國)、非洲、歐洲、美洲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古代部分講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臘文明、古代羅馬文明及美洲瑪雅文明等,中世紀部分、近代部分和現代部分則記錄了社會變遷、戰爭戰事和地理發現。
2.了解從近代到現代的世界通史
12集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解讀了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15世紀(中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了解和競爭。在近現代,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大國崛起》即以上述九國的發展歷史為內容。
3.了解現代世界通史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開放原碼程式...等,而產生的。2006年,美國導演John Jeffcoat拍攝了同名電影。
4.了解西方戰爭史
從古希臘的馬拉松戰役到現代的海灣戰爭,《劍橋插圖戰爭史》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人們敘述了西方戰爭史上歷次重要戰事的來龍去脈——涵蓋了陸海空戰役的所有方面:武器和技術,謀略和防務,風紀和諜報,雇傭兵和常備軍,騎兵和步兵,騎士團和游擊戰,閃電戰和核武庫等。本書追問了戰爭何時演變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探討了戰爭的社會後果,特別是戰爭與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為我們展現了高度組織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毀滅性的人類戰爭行為的綜合畫卷。
5.了解中國戰爭史
《中國歷代戰爭史》。該書作者是一個高中生,他叫呂品江,紹興新昌中學高三(3)班的一個普通學生,但卻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學兩年踏遍中國,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戰爭遺址;在琢磨戰爭史的同時,又對古代服飾產生了興趣,呂品江還有另一個頭銜:新昌縣風韻影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喜歡鑽研的呂品江發現,各種版本的中國史對戰爭部分的描述都很簡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書上有關戰爭的地圖、標注的地名都有出入。因此,年幼的呂品江萌發了一個念頭——將中國歷史上有一定規模的戰爭匯集成冊,寫明戰爭的時間地點、時代背景、古今地名對比等,並結合歷史研究者的觀點,融入自己的想法,對戰爭造成的影響進行詳盡的評述。
在為《中國歷代戰爭史》搜集材料的過程中,呂品江發現,無論他的資料多麼詳盡,總是停留在紙上的。為了對戰爭有更加感性的認識,呂品江以他的方式,開始了兩年的長征之路。
從1999年8月到2001年7月,呂品江沒有繼續他的初二學生生活,在因病休學後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省,先後到過甘肅敦煌、四川劍閣、陝西潼關、臨海抗倭明代戰場、台灣古戰場遺址等。「每到一個地方,都能拍到很多照片,當地圖書館里還會有很多地方誌,博物館里的專家也會很詳細地講解當地的歷史。」
另外,身臨其境,使他對戰爭有了更深的感悟。以甘肅陽關為例,「陽關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直到今天那裡還是一片荒涼,望著落日下的陽關,你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破壞痕跡。」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那兩年幾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且是休學去的,做父母的,誰會放心啊!」父親呂增燦說到這個兒子,很是無奈。
但是呂增燦說他不得不支持兒子的行動。「他從小就是這樣,想要做什麼事情,誰都攔不住。」據說,呂品江小學時候也有一次要一個人去外地,沒帶什麼錢,他也是吃最便宜的包子,睡最便宜的床鋪,就這么撐過來了。
9年,呂品江完成了他400萬字的《中國歷代戰爭史》。
這句話說得容易,卻是用呂品江磨出老繭的手、無數瓶的墨水和一筐筐的稿紙換來的。這400萬字,有八成是在他上高二的時候寫的。「那時候,幾乎每天都能寫上萬字。每天,自修課寫,課間寫,午休也寫,晚自修之後8點多到家就寫,到12點多收工,就這么持續了一年。」
P.S.:呂品江寫這本書只為有需要了解中國戰爭史的人,因此讀完此書,應該能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吧,故在此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