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歷史上有什麼共同功績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歷史上有什麼共同功績

發布時間:2022-07-01 00:55:15

① 秦始皇與漢武帝在歷史上作出的突出貢獻是什麼

秦始皇功績:
1: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主要表現在統一六國上。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延續到清朝末期.稱皇帝,廢分封,行縣置,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權官制。
3.在經濟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統一幣制和文字。
4.為維護國家疆域統一,穩定,北擊匈奴修長城,南攻越族修靈渠,統一馳道。

漢武帝功績
1.政治方面:強化中央集權,削弱王國勢力,頒布推恩令;設「中朝」,限制丞相權力;設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監察;任用酷吏,打擊豪強。
2.經濟方面:集中財權。改革幣制,統一鑄造新五銖錢;鹽鐵官營;算緡告緡;頒行均輸、平準的經濟政策。
3.軍事方面:北擊匈奴鞏固邊防。為了削弱匈奴的力量,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對百越、西南夷、西羌、西域等地用兵,將平定的地區設郡統治,擴大了中原王朝的疆域
4.文化方面: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學在百家之學中的主導地位。

② 秦始皇和漢武帝共同的偉大政治功績是什麼

秦始皇 統一全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 漢武帝破格錄用人才,進行改革,在政治上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在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同意製造五株錢,在思想上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在軍事上派衛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鞏固和發展了國家的同意,漢武帝是繼秦始王以後,為進一步把我國發展成為多民族統一國家而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漢武帝時期使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鼎盛局面.

③ 秦始皇漢武帝的歷史功績有哪些急用麻煩告訴我

秦始皇的功績主要有:
1: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這主要表現在他統一六國上面。戰國末年,從諸侯割據向全國統一的趨勢已日益明顯。當時,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繆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繆毐的叛亂,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令其徙處蜀郡;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延續到清朝末期。(1)他為炫耀自己統一天下的功德,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2)隨後,他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4)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對,不容許錯亂和篡改。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墮毀舊東方各國的城郭,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3:他在經濟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這進一步鞏固了統一的局勢。 (1)在經濟上,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實田」,即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2)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廢止戰國時代的各國貨幣,統一全國幣制。(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為秦朝的專制主義統治製造神學根據。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4)始皇三十四年,又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葯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咸陽。
4:秦始皇為維護國家疆域統一、穩定,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陰山以北;(2)為防其進一步侵擾,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3)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4)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僅遷至咸陽者即達十二萬戶。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十二個金人,陳列在宮殿之前。
當然,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都要全面地一分為二地來看。秦始皇在歷史上最受批評的就是他的暴政。(1)秦始皇的暴政其中一部分是出於國家統一和安定的需要。比如修建長城,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是長城在保護長城以南農業文明發展方面發揮了幾千年的積極作用。又如你殺害儒生,是思想專制的表現,但同時也統一了全國思想。(2)對秦始皇出於個人享樂目的的暴政,我們要完全否定。典型的是宮殿、陵墓等的修建。(3)不能用現代的標准去評價歷史人物。更不能用無產階級的標准去評價歷史上的人物。這兩點都是要在回答人物評價題時,需要避免的。漢武帝:
1、統治期間接受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作為鞏固政權的工具:並採用法術、刑名,以加強統治。
2、在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繫上。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以削弱割據勢力,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3、在經濟上。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桑弘羊建議,把冶鐵、煮鹽、鑄錢收歸官營,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宮府經營運輸和貿易。並且大型水利工程,重視農業生產。
4、曾派張騫兩次至西域,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經濟文化交流。
5、又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並用衛青、霍去病為將,進擊匈奴貴族,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6、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設立州學縣學,普及教育。

④ 漢武帝和秦始皇對中國發展起了什麼共同作用

都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封建統治。

秦始皇創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且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秦始皇進行了焚書坑儒,在當時是為了鞏固統治,壓抑人民思想而進行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還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他的行為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治。

因此兩個帝王在思想方面的措施雖然不一樣,但最終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而實行的。

(4)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歷史上有什麼共同功績擴展閱讀:

秦朝時,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

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漢朝時,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漢武帝削弱丞相的權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權,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權力。

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

⑤ 漢武帝和秦始皇對我國歷史共同的貢獻是什麼

我覺得是首先奠定了多民族國家的基礎,秦始皇對匈奴的戰爭還有百越和西南少數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對匈奴以及西域的經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還有就是奠定了我國大致的版圖。

⑥ 漢武帝和秦始皇政治上採取的措施共同的目的是什麼兩人有何共同的歷史功績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開天闢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漢武帝。秦始皇結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帝國。政治:建立一套中央集權官僚制度 經濟: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思想:墳書坑儒 文化:統一文字為小篆 軍事:修建長城,北擊匈奴,南伐南越,開靈渠(長江,珠江) 交通:修建馳道,統一車軌秦始皇是一位縱橫捭闔、叱吒風雲的人物,開創了中華第一帝國。 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二帝國。這個帝國創生於農民起義。其創業君主是劉邦。漢武帝曾接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採用法術、刑名加強統治。他曾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西漢與西域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派遣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後建立七郡;派遣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由此建成版圖遼闊的統一國家。 所以說,他們可以相提並論。

⑦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漢武帝的功績: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陸續削奪人批諸侯王的爵位,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任用精通儒家學問的人為官,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強化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設刺史,牢牢控制國家最高權力;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兩域,加強了同兩域的聯系和交往,為西域歸屬中央政府和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漢武帝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人一統的帝國得劍了進一步鞏同和發展。

秦始皇的功績:滅六國,結束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統一中國,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華人國的基礎;他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往我 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他北擊匈奴,移民戍邊,中國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築 長城,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於全國經濟文化的交流:秦朝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⑧ 秦始皇漢武帝的歷史功績有哪些急用

秦始皇的功績: 1、攻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趨勢,符合廣大人民的意願。 2、秦始皇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秦朝建立後,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集中掌握國家的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協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3、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分裂割據,獨立發展,導致秦統一時,人們的交往受到了嚴重地限制,也是一種容易導致國家分裂的因素。統一的政策,是維系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團結的重要因素之一,對統一國家起了巨大的作用。是在思想上「焚書坑儒」則是不可取的,它會導致摧殘文化。 4、秦始皇為了統一嶺南,命史祿開鑿靈渠,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其設計水平居當時世界領先地位。靈渠鑿成以後,中原地區與嶺南的交通多取於此,為維護國家統一起了積極作用。近代以後,靈渠在航運方面作用逐漸消失,但對灌溉農田仍發揮作用。 應該說,秦始皇的最大功績是第3條,它對維護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團結起了重要作用。 漢武帝的功績: 1.加強了中央集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設刺史和司隸校尉,監察地方和中央;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最為重要的是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在我國歷史上延續了2000多年。 2、軍事上:對匈奴發動三次大規模的進攻。公元前200年,劉邦曾受到匈奴的「白登之圍」,使得在西漢前期對於匈奴只好奉行「和親」的政策,但匈奴還是屢次南下,並曾經威脅到都城的安全,中原地區的農耕生產屢遭破壞。對此,在公元前127年對匈奴發動進攻,第一、二次進攻分別奪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第三次這把匈奴趕到蒙古大沙漠以北,使得匈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再無實力與西漢抗衡,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 3、外交上: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國相繼派使者訪問長安。張騫通西域後,形成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強國。 漢武帝的最大功績應該說是第1條,在他的領導下,西漢達到了鼎盛的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解決了當時國家的不穩定因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在我國歷史上延續了2000多年。

⑨ 秦皇和漢武的統治起到了哪些共同作用

秦始皇和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兩位帝王,二者所做貢獻大不相同,如果要說共同點,應有如下幾點:
一、二者都是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以後各朝發展提供了模式;
二、二者對儒家的不同態度,擴大了儒家的知名度,促進了儒家發展;
三、二者都共同抗擊匈奴,維護了國家安定;
四、兩者在位時中國都是統一的國家.
下面是相關資料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概念:
中央集權是一種國家政權的制度,以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中國古代的政體---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特徵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就著手建立和健全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以鞏固其對全國的統治,此後,這種政治體制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
相關措施: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
秦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實田」,即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報佔有土地的數額,政府根據數額徵收田租。
這意味著私有土地受到封建政權的保護,意味著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國正式得到確認。這在當時是有積極作用的。
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 在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各自為政,文字、度量衡、貨幣等均有不同,秦始皇在全國統一之後採取了許多統一的措施。
漢武帝的統治
政治上:削弱封國勢力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文化上: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經濟上:漢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軍事上: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歷史上有什麼共同功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