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哪個歷史名人最冤

哪個歷史名人最冤

發布時間:2022-07-01 04:07:18

『壹』 歷史上哪個著名人物死的比較冤

中國歷史上最為剛烈的大丈夫當數伍子胥。楚平王要殺伍奢,又擔心他兩個兒子回來報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與伍尚俱被殺,伍員四處逃亡。
民間對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伍子胥後來逃到吳國,他胸中始終回盪一股憤懣之氣。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相比,吳國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戰國策》的作者甚至不屑於提到他。伍子胥來到吳國,掀開了吳國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一個弱國,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振興。
吳王闔廬,重用伍子胥,國家日趨富強。「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楚國是七國中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吳楚交兵,吳兵攻入楚國國都,幾乎滅了楚國,這是楚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葉。吳國向南制服了越國,向北伐齊,大敗齊兵,威震天下。
吳國攻破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理,毅然逃亡,歷盡艱險,最終掘墓鞭屍,報仇雪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吳國的輝煌,僅是曇花一現。闔廬的兒子夫差當政後,重用奸臣伯否,疏遠伍子胥。其時越王句踐正在卧薪嘗膽,一心滅吳,吳國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銳地感覺到即將發生的亡國之禍,數次進諫,「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夫差不聽,偏信奸臣伯否的讒言,竟然賜刀令伍子胥自剄。
剛烈的伍子胥,刎頸之前,對其舍人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懸在吳東門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經此門滅吳的。夫差得知此話大怒,令人用馬革裹伍子胥之屍,浮屍江上。卧薪嘗膽的句踐果然滅了吳國。夫差臨死時「掩其面」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吳國人可憐伍子胥之剛烈,為他立祠於太湖邊的一個山上,命此山為胥山。一個人的到來可以興國,一個人之死可以亡國,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貳』 中國歷史上最含冤而死的名人都有哪些

有人說是岳飛,我覺得不是,岳飛是別人害死的,倒不是真的冤枉而死。而漢武帝時太子劉據,被自己的老爹冤枉,被逼自殺,應該是最含冤而死的。
漢武帝老,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後有嫌隙,見漢武帝年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搜查到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准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 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叄』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被冤死的

你好,下面是幫你你整理的冤死的名將,雖然不都是因為一句話!希望對你有用。
1:排名第十:韓信淮陰候,主要戰績有:滅趙,代,魏,齊,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說整個漢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來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功高震主,當君主對這樣的將領已無封賞可賜的時候一般都會取了他們的腦袋。
死法,勒死
罪名:謀反
2:排名第九:高穎大隋開國四名將之首,宰相,主要戰績有:平尉遲同,滅陳,平蕭岩之叛。為人仁義溫良,素得軍將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國上下,無不敬之,問題出在獨孤皇後及楊素,楊廣身上,因其掌管著全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又同情楊勇,楊廣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則無法控制局面,又因為高穎曾為宮女之事在楊堅面前說過獨孤皇後的不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懼內的傳統,高穎之死不可避免。
死法:賜死
罪名:誹謗朝政 :
3: 排名第八:蒙恬就其參與滅楚之戰(副將),北驅匈奴(主將),修建長城,提數十萬重兵駐屯邊疆來看,輕重不難想見,其實他對始皇帝倒是挺忠心的,就算有人告他謀反始皇帝也不會信,問題是始皇帝並不是真正的"萬歲",終就要死的,而他作為力挺太子蘇的重要人物,不死倒是真有些不合情理了,但這個人行事一向謹慎,很少有把柄落在別人手裡,沒辦法,只好以蒙毅的事為源頭,再經過充分發揮,結果,蒙恬背了個黑鍋,死了。
死法:自盡
罪名:連坐
4: 排名第七:周亞夫亞子在世,孫吳重生。單從這句話便可得出他在後世兵家心中的地位。戰績主要有平定七國之叛,官職太尉,也毅是全國兵馬大元帥。死的原因是因為立嫡之爭。據說景帝本想樹他為託孤重臣,可這人死心眼,對漢武帝(後來的)不感冒,景帝言道:此非太子師也。毅沖這話,決定了周亞夫的命運。
罪名:陰反
死法:餓死
5: 排名第六:李牧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後期抗秦戰爭主將,曾兩敗秦師,秦軍聞之將則色變,不敢犯趙多年,就連王翦也是無從下手,只好使離間計挑郭開唉使趙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將,就此撒手人環,令人心痛不已,據說死時曾因新換將領不足以成事,李牧攜大將印潛逃,被追兵追殺於親友家中。
死法:斬首
6 排名第五:高仙芝大唐四鎮之一安西鎮主帥,頗有計謀,其用兵之果敢,行軍之詭異,作戰之兇狠,非一般將領可比。潼關之戰,因監軍邊令誠之前向他索賄未果,懷恨在心,在殺了另一安西名將封常清之後矯詔殺之,直到死前高仙芝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向帥台下眾軍大呼:君等觀於冤乎?可為吾申之。於是三軍皆跪大呼"冤枉"不止……如此軍心與如狼似虎一般的安祿山軍作戰,結果不想而知。
死法:斬首
罪名:畏敵不前
7: 排名第四:檀道濟南宋名將,隨劉裕征戰沙場多年,又為宋文帝開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穩健又不失詭詐,是自劉裕後,韋睿前南朝第一名將,唱籌量沙更是體現了其人謀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懼,宋文帝在臨死前下詔殺之,並滅其族。北魏得知,皆彈冠相慶,"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道也",從此南朝走入危勢,次年胡馬長驅直入抵金陵城下,飲馬長江,宋文帝目睹胡馬,悔言 "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
死法:毒殺
罪名:不詳
8: 排名第三:彭越與韓信並列為漢初三大名將,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師在楚漢相爭於滎陽之時抄敵糧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師,復敗復起,拖住楚軍主力,使得漢軍主力及淮陰候部能夠並力前行,終於將楚軍壓至彭城一帶,方有以後垓下事,功勞甚著,封趙王,後劉邦疑懼之,發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呂後,以為碰到知音,向呂後訴苦,呂後仍帶他到劉邦處,勸劉邦殺之,以絕後患。
死法:剁成肉泥
罪名:謀反
2: 排名第二:岳飛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紹興十一年農歷十二月廿九,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內被殺害。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死法:勒死
罪名:莫須有
1: 排名第一:袁崇煥定遠城守將,大明遼東道督師,寧遠之戰擊斃女真胡酋努爾哈赤,坐鎮遼東十數年,胡馬不敢過此久矣,可以說是處於危勢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出意外,女真人已無力對中原構成大的危協,可恨崇禎不明,誤信皇太極離間之計,自壞長城,從此,大明朝之亡指曰可待。
死法:凌遲,一刀一刀割肉,直到……唉
罪名:通敵

滿意請採納

『肆』 中國歷史上最冤枉冤屈的人是誰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冤殺案:看看誰死的最冤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厲害,你輝煌,可是在一個陰暗的角落,總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在盯著你,想方設法弄死你.他們跟你沒有什麼仇,僅僅是因為嫉妒,他們不明刀明槍的跟你動手,常常是藉助一個擁有權利的蠢貨去干這事兒.看到這樣的冤案我們常常會無明火起,拍案痛罵.這也是歷史的另一種魅力:讓人憤怒,悲涼和無奈.

NO10 范雎進讒殺白起

白起是春秋戰國時代繼孫子和吳起之後最出色的將軍,在大秦統一全國的進程中,白起參與指揮了兩次足以影響歷史的大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討伐楚國的戰爭,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東方六國心驚膽戰.嚇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當時秦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范雎這樣一個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系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范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戰無不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白起憤怒的問到:」為什麼?」後來轉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 

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范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這個窩囊廢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范雎面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范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冤枉指數:9

NO9 伍子胥被殺

伍子胥是司馬遷最佩服的一個歷史任務,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伍員身負國恥家仇,卻忍耐著巨大的悲痛和徹骨的憤怒等待時機,幾十年艱苦奮斗矢志不渝,最後終於殺回了故鄉幹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個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的那種以德報怨的觀念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撲滅,惡人就是要用武力來制服!!!所以當好朋友申包胥責備他說:」即使國家對不起你,你也不應該反過來毀滅這個國家啊.」伍員須發倒豎說出了一句讓千古之下的小人為之顫抖的名言:」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凌厲,個性鮮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結果。這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雷打不動的公式,伍員死了,他殺了一個小人費無極,又被另一個小人伯痞弄死,歷史彷彿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中國的英雄們開始了一個無奈的宿命:活得風風光光,死的窩窩囊囊.

冤枉指數:10 讀者悲憤指數:10

NO8 呂後誘殺韓信

韓信的可愛在於他身上具有一種當代美國式的那種自信和坦率,他心裡有什麼話都敢於說出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心裡怎麼想。比如舉幾個例子:

例子一:他被平定齊地之後,不顧忌諱,公開給劉邦寫信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刁悍復雜,請讓我代理這個地方的王(假王),鎮壓一下這個地方的邪氣。」。有人說韓信這是借功勞向劉邦要挾,可是我覺得憑著韓信那種光風奇月的胸襟才不會這樣,我相信他是從純技術角度出發的。

例子二:韓信被貶後,曾經在大街上看到了呂後的妹夫樊噲,如果要用現在人的看法,自己這么倒霉的時候看到了皇後的親戚!那還不趕緊上去巴結一下,跟呂後套套近乎!(彭越就是這樣沒出息,在蜀地被發配的時候看到了呂後跪著哭求讓呂後把他調回老家去養老。)韓信偏不,笑咪咪的罵樊噲:「看見我來了還不磕頭!」樊噲懾於韓信往日的威望,馬上下馬磕頭:「能在這里看到大王真的很榮幸!」韓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噲的腦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著再象以往那樣下跪了!唉,真沒有想到,我韓信今天居然會淪落到和你和周勃這樣的大老粗為伍!」說完了扭頭就走,一點都不在乎樊噲在射向他背後那怨毒的目光。

例子三:被貶後在皇宮和劉邦聊天,劉邦試探著問他:「韓信啊,你說句實話,你說我這樣的去帶兵打仗,憑我的才能到底能帶多少兵啊?」說完後可憐巴巴的看著韓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兒上能鼓勵一下。韓信腦袋一晃,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你撐死也就帶十萬兵吧,再多了肯定亂套。」劉邦氣的目瞪口呆,挖苦的回擊了一下:「那你呢?」韓信想也沒想:「我當然多多益善了。」劉邦更氣了,說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氣的話:「多多益善,那我為什麼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策呢?」韓信這才知道把皇帝給氣著了,趕緊給了個台階下:「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所以我帶多少兵都是你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明擺著是敷衍皇帝,劉邦無論如何也樂和不起來了。

不出所料,後來呂後把韓信給殺了,劉邦當時開心的不得了,簡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問了呂後好幾次:「殺了?真殺了?」(這不是杜撰,史記上有記載,高祖又惋惜又高興。這兩種表情加起來可夠難看的。)然後夫妻兩個為了矇混過關,捏造說韓信圖謀聯合陳希(一個小角色,屬於流氓投機分子,造反被劉邦鎮壓了。)造反,我覺得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韓信連樊噲都看不上,會巴巴的上趕著去找陳希???
冤枉指數:8.5

NO7 漢景帝殺晁

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認為秦朝是被郡縣制度給害的,地方上權利太小,所以一出現造反的事情,郡縣沒有力量應付。所以學周朝,分封各個王,還殺白馬宣誓,只能姓劉的當王。他把十幾個兒子弄到各個地方當王,心想不管誰造反當皇帝都姓劉,沒關系。

可是後來的皇帝可就苦了,這些個王一個個的越來勢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時候,有的王自己鑄錢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謀劃這個事兒,晁錯也是這個意見,於是倆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夥伴,開始搞削藩。這些王不幹了,起來造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師出得有名啊,公開說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於是想來想去整了個「清君側」,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的,就是讓晁錯給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這事兒聽著簡直就象是在騙大傻子,藩王威脅的是誰?扯掉對誰最有好處?明擺著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點兒都不象個敢作敢當的漢子,為了討好七國讓他們罷兵,順水推舟的說:「對對對,沒錯沒錯,是晁錯要撤,不光自己要撤,還逼著我聽他的。」把晁錯給殺了!中國的事兒就是這個德行,你永遠也整不明白。領導幹部閉著眼睛在台上說瞎話,還TMD說的有板有眼!真是可惜了晁錯這個材料。

個人認為春秋到秦的時候,中國的風氣非常的好,把誠信看得比命還重要(比如侯贏報答完了主子信陵君,覺得欺騙了國王對不起國家,居然自殺了;還有比如燕公子光去拜訪田光,跟他談機密的事情,囑咐他不要泄露,田光認為公子光這樣說是侮辱自己的誠信,也自殺了。)。就是從漢朝以後,風氣開始變壞,都是劉邦和他的這幫子孫造的孽。

冤枉指數:9

NO6 司馬昭殺鄧艾

司馬昭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陰的人物之一,先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說他指使手下成濟殺掉皇帝吧,皇帝擺開了架勢要去進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隊兵給殺了。瞎子也看出來了是司馬昭指使的,可這小子楞是抱著皇帝的屍體大哭,還喊著要凌遲了成濟給皇帝報仇!!!連他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有個叫陳泰的說:「成濟只是個侍衛,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帶隊的賈充(司馬昭的親信,帶隊指揮成濟殺了皇帝。)給殺了,也能稍微的蒙蔽一下天下人的耳目啊。」司馬昭假裝沒聽見,繼續痛哭。 

這樣的人肯定干不出什麼好事兒,後來鄧艾、鍾會兩路討伐蜀漢,走之前,鍾會的大哥鍾愈就跟司馬昭說:「我弟弟不知道深淺,一直把自己當作天下奇才,讓他帶兵恐怕會出亂子。」司馬昭說不會,你放心吧。鍾愈走後,司馬翻身就對親信說:「鍾會的大哥說的不錯,我對鍾會真的不放心。」他手下問:「那你還讓他去?」司馬昭說:「這次去討伐蜀漢有很多困難,很多大將都不敢去,如果沒有膽量卻強迫他們出發,那會毀了大軍。鍾會這個人有膽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後我再收拾他。」

果然後來鍾會嫉妒鄧艾的功勞,上書說鄧要謀反,請司馬昭授權自己去討伐鄧。司馬昭這個時候還沒有完成針對鍾會的部署,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火速進攻成都。自己偷偷的命令衛灌潛入鍾會軍中聯絡反對鍾會的將軍,並且命令賈充火速進入漢中,斷了鍾會的後路。這樣,可憐鄧艾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糊里糊塗的成了司馬昭拖延時間的一個棋子兒!!!一代名將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讓人感到惋惜。

後來有個大臣叫段灼的實在看不過去,給他兒子司馬炎寫了個奏章,說:說鄧艾謀反太說不過去了,鍾會的人馬是他的四倍,就駐扎在離成都不遠的山谷里,都控制著要道,就是個白痴也不會選擇在那種形式下造反啊。而且鄧都七十多歲了,有今天沒明天的人了,難道還想當皇帝嗎?司馬炎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司馬昭活著的時候大概就交代了說鄧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說他謀反根本就是扯淡。所以司馬炎立刻就給鄧艾恢復了名譽,可是人都死了,這種馬後炮啥用都沒有。

冤枉指數:8

NO5 宋文帝殺檀道濟

南朝時候的劉宋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很兇猛的,北邊一直打到山東和河北,西邊攻克了關中地區,差一點兒就提前統一了全國,這有賴於兩個出色的大將,西邊是王猛的孫子王鎮惡,北邊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將檀道濟。這兩個人都是死於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鎮惡的死,檀道濟更為冤枉。

檀道濟的事跡不多說了,量籌唱沙巧退魏兵,樹上開花從容撤軍。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謀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憚的南朝猛將。劉裕生前就很看重他,臨死的時候還託付檀好好為兒子效力。他兒子劉義隆繼承了皇位,歷史上稱文帝,客觀的說,這傢伙不是個糊塗人,而且在政務上還是個好手,把國家治理的不錯。可惜的是他有點兒忌諱檀的勇猛和威名,這就給小人進讒創造了機會。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是中國式的陰謀,一個小人使勁兒的挑撥,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順水推舟下詔命令檀自殺。

旨意到了檀那裡,檀憤怒的頭發上豎,折斷手裡的弓擲到了地上,大聲的痛罵:「你們這不是在毀壞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N年以後,北魏的越來越強大,不斷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軍甚至打過了長江!宋文帝嚇得向東逃到了鎮江的北固山上。看著山下的魏兵自由往來,文帝哆嗦著嘴唇說:「檀道濟要是活著,絕對不會讓魏兵如此的囂張。」

冤枉指數:8.5

NO4 楊廣殺高穎

我們知道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好皇帝,他治理的天下是四面平八面光,好的不得了,歷史上記載,他國庫里存的糧食到了唐太宗的時候還沒有吃完!!!而且自己還相當的怕老婆,跟結發妻子獨孤皇後倆人恩恩愛愛,他老婆都過意不去了,說皇帝自古以來都是三宮六院的,你一個妃子都沒有也不好,讓天下人看了好象我不賢惠似的。就做主給他物色了幾個妃子。

文帝手下著名的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得力的干將就是司徒高穎。這個人文武雙全,打年輕的時候就跟隨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調度,幫助文帝統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贊美稱頌,連皇帝的幾個兒子都很尊敬他。可是文帝死後,兒子楊廣上了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開始玩命兒的糟蹋他老爹留下來的家產。高穎當朝,極力的勸阻他少干荒唐事兒,楊廣懼怕高穎的威望,還不敢太胡來,但是心裡很恨高穎。當時楊廣手下有個叫楊素和宇文化及的,倆人兒都很恨高穎,嫌他擋在前面不允許自己接近皇帝,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就開始搜羅罪證,誣陷高穎。終於最後抓住了個什麼把柄,我也沒太記清楚(不能怪我,史書上寫的就不清楚),不清不楚的把高給殺了。

高穎一死,楊廣去掉了最大的一個心病,開始為所欲為,手下楊素和宇文化及也開始篡奪了朝政。不過楊廣這個人很有意思,猜疑心特別重,跟任何人都不交心,他不管你是君子小人,今天寵你,也許明天心血來潮就找個理由作了你。所以楊素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並不舒服,有一次楊素病了,家裡人說找個大夫看看吧,楊素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吃什麼葯看什麼大夫啊,現在我死了,你們還能得到加封和賞賜。要是不識相的硬邦邦的活著,不知道哪天就被滅了族。」於是玩命的縱情歡樂,楞是把自己給折騰死了。這也算是誣陷高穎的報應吧。

冤枉指數:7

NO3 唐庄宗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其實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甚至比他老爹都有本事。李克用死後,留下了不少干兒子,個個威望隆重,戰功赫赫,有人就擔心李存勖統帥不了這些人,勸他殺掉一些,鞏固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不答應,他知道要統帥這幫人,首先要讓他們心服!於是自己在投降的士兵里挑選了五百個騎兵,讓他們騎白馬使用銀槍,號稱銀槍校節督。充當自己的衛兵,每當碰到硬骨頭的時候,李自己就帶著這些兵對他的干兄弟門說:「你們在這好好獃著吧,看我給你們打個樣兒看看!」親自沖上去把對方解決。結果手下的這些人越來越怕也越來越服。

同時李還注意提拔年輕人才,充實自己的班子,這個時候他選上了年輕干練的郭崇韜。郭這個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個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人才。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服他,後來他一次次的立功,人們越來越佩服他,稱他為唐的後起之秀。後唐立國後,唐庄宗李存勖開始躺在功勞本上享受,但是這個時候有郭崇韜擔任尚書僕射,盡力維持著,大局還好。後來,庄宗命令郭帶著太子去討伐四川,一路上,郭盡心盡力,用智慧和謀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並且日夜的教導太子好好學習。太子呢,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性格有點兒叛逆,對郭的嘮叨和管束很不耐煩。結果太子手下有個嫉妒郭的大臣就開始吹風,說:「太子啊,你看郭這個人太討厭了,咱們殺了他吧,這樣就沒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兒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嗎?那你幫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討厭這個傢伙。」

於是一個暗殺陰謀就這樣兒戲般的開始了,這個進讒的人在太子府裡布置好了,就假傳太子的命令,讓郭近來議事。郭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在堂上看到了太子和他身邊那個進讒的人。就上去磕頭,剛剛跪下還沒來得及說話,那個人抽出袖子里的大錘當頭就是一下子,把郭當場給砸死了!!!

事後太子都有點兒害怕,那個兇手說:「這事兒簡單,咱們羅織點兒罪名就好了。」於是編了一大堆瞎話,寫了個本子給了庄宗。庄宗一開始看到了很吃驚,喃喃的說:「我跟郭認識的時間太長了,郭不會造反吧。」手下的一個戲子過來說:「咳,殺了就殺了,這有什麼啊。現在太子就在四川,可不能逼急了他,不如就順水推舟同意了吧。」庄宗也真是混蛋,拿起筆來批了個好字,還賞賜了「平叛」的有關人員!!!

這個事件在朝野造成了相當大的震動,很多大臣從這件事情上看到了庄宗真的是糊塗了。他的那些干兄弟也開始蠢蠢欲動。後來,太子由於沒有了郭的輔佐,很快從四川被趕了出來,狼狽的逃回了京城,庄宗知道冤枉了郭,非常後悔,聲望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一天夜裡,庄宗的乾哥哥李嗣源帶兵沖進了皇宮。。。

冤枉指數:9.5

NO2 宋高宗殺岳飛

岳飛死的吧,可能還不算冤枉,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小子你伐金就伐金吧,伐金的人多了。可是你不該提出「迎回二帝」這樣的口號,結果口號一喊,把宋高宗給整了個不尷不尬,哦,我這兒費勁八力的指揮著伐金,把兩個皇帝給接回來,那我往哪兒擺啊。

實際上,本來高宗對岳飛是非常信任和喜愛的,岳飛呢,本人沒有什麼背景,也不是出身世家。僅僅是因為作戰勇猛被宗澤賞識,曾經對高宗提了那麼一下。高宗就注意了這個人才,著意培養,短短幾年,就提拔到了與韓世忠同級別的大將。後來岳飛在襄陽屯田,有人進讒說岳飛的權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書信包了一包給岳飛,表示我信的著你,以後再有類似的信都原封不動寄給你。岳飛特別的感激皇帝,於是對皇帝保證說:皇帝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攻克黃龍府,迎回二帝!高宗看了後立刻吐血。

終於,歷史安排了一個倒霉蛋兒出來為皇帝承擔責任了,這個人就是秦儈。這小子也知道岳飛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戰戰驚驚的說到:「岳飛提的口號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個太陽啊。」高宗心裡一震。

岳飛終於死了,這個直腸子到死也沒弄明白奧妙在哪裡。他向皇帝討說法,皇帝沒辦法,給了三個字「莫須有」。

冤枉指數:6.5

NO1 崇禎殺袁崇煥

袁崇煥在關外的寧遠(今天的錦州附近)附近,死死的遏止了清兵進關的要道,使明朝可以騰出手來,專心致志的對付李自成的起義軍。清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屢次在寧遠城下受挫,袁崇煥象堵在喉嚨里的骨頭,吞不下,吐不出。還生生的噎死了太祖皇帝努爾哈赤!!!

戰場上解決不了的人,可以戰場外解決。於是範文程出了個主意,讓皇太極從蒙古借路,從科爾沁南下,進攻北京。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冒險行動,清軍拋棄輜重,輕兵急進。這個時候的北京政府慌了神,正商議遷都的時候,袁崇煥從關外殺回來了,舉朝歡騰。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袁崇煥在城外首仗打敗了皇太極,現在兩軍正在城北對陣扎營。接著,北京城裡開始有流言,說袁要和清軍和談,後來流言越來越神,說是袁私自把山海關防線打開了個口,放清軍進關。皇帝的疑心越來越重,與此同時皇太極和範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這時候一個太監趕回來了,他是從清軍的俘虜營里回來的,說晚上睡覺聽到了帳外的清軍將領在慶祝,說袁崇煥馬上要投降大清了,還要把崇禎作為禮物送給皇太極呢。崇禎一聽就火往上撞,一點兒都沒有想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是怎麼樣從設防嚴密的清軍大營里出來的。

後來的事情發展是非常讓人痛心的,崇禎用了最殘酷的刑罰對待袁,還發動百姓去撕咬袁的軀體。百姓們不知所以,上去紛紛割袁身上的肉,活活把袁給弄死了。這樣對待功臣,讓所有忠於大明的將領齒冷。後來洪承疇在松山大戰中被抓後,在清軍中發現了投降過來的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開始厲聲痛罵:「國家有什麼地方虧負了你?」。祖大壽絲毫不以為侮,厲聲回擊:「袁督帥又有什麼地方虧負了國家!!!」洪無語良久,後歸降。

冤枉指數:10

『伍』 細數歷史上十大被冤枉名人有哪些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後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一般人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劉禪親政後信小人遠君子。但是,古代有哪個皇帝身邊沒有幾個小人呢?
第二,不戰而降,但不能說他就是個混蛋,中國皇帝不戰而降的很多。當時,他跟不肯投降的兒子說了一段話:「現在大臣都說要投降,你卻仗血氣之勇,想要讓滿城流血嗎?」諸葛亮挾少主以令蜀中欲稱帝卻無膽,劉禪正是利用諸葛亮這種心理而智斗周旋最終勝利,但並未掘其祖墳,這樣看來,劉禪還是一個仁君。
第三,沒心沒肺。蜀國滅掉後,劉禪被帶到了洛陽。司馬昭招待他,而宴會上所演奏音樂舞伎跳舞蹈是蜀國的。但內容不怎麼好,像當年韓信玩的四面楚歌。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卻談笑自若。換一個角度來講,此時的劉禪已為「魚肉」,「沒心沒肺」未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他還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亡國之後善終的君主。
歷史上真實的劉禪:一位被中國歷史扭曲的大氣君主 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而事實上,對於事無巨細,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按照常規,諸葛亮本應還政與劉禪。北伐前夕,諸葛亮依舊把22歲的劉禪當作孩子,特派心腹「監管」,「後主益嚴憚之」。不僅如此,還在《前出師表》中,透露出對劉禪的種種不滿,象對待孩子一樣提耳面教劉禪的「親閑臣,遠小人」,而青年天子劉禪從大局考慮,委曲求全。 諸葛亮的違背了先主輔政的囑托,進而代政,並長期大軍在外,犯了君臣大忌。盡管劉禪與諸葛亮君臣之間也存在著些許不諧,而劉禪也是為大局著想,剋制自己。諸葛亮用人失誤後很內疚,後主安慰說:「勝負兵家常事。」諸葛亮自貶三級後不久,為了不影響諸葛亮的權威,等諸葛亮打了勝仗後,劉禪及時恢復諸葛亮的職務。諸葛亮死的消息傳來,劉禪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於龍床之上。當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諸葛專權對後主很有刺激。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反對為其立廟。但在眾人的一再要求下,阿斗也沒有固執己見。盡管如此,劉禪還是沒有丟掉諸葛亮這面旗子。如此行事,既得人心,也順民意,從而保證了政局的長期穩定。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時不清醒,野蠻的路線斗爭也就不可避免。!青年帝王劉禪對此卻能從長遠著眼,如此得體地處理權臣問題,也可謂亘古未有。如此賢德的領導,在專制制度的歷史長河中,也是奇跡。南朝史學家裴松之評價「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後主劉禪不僅有肚量,而且很有頭腦。諸葛亮急於北伐,青年帝王劉禪頭腦非常清楚,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盡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魏延造反,卻表奏楊儀造反。後主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曰:「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 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巨細,咸決於丞相」的政治體制。 後主劉禪不僅分析問題有頭腦,而且處理問題也很果斷,有人情味。劉琰的妻胡氏入賀太後,太後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劉炎的猜疑,導致了惡性事件。劉禪接受教訓,馬上廢除了大臣妻子母親宮廷朝賀的禮節。對於姜維等人把蜀國衰落責任推給宦官黃皓時,後主並沒有委過與人,只是說:「區區一個太監,不過是一個聽喝的。」夏侯霸的父親為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魏延叛亂被殺,後主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後人認為:「後主能作此語,亦非非常。」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劉禪的胸襟比他父親劉備要大氣的多,不失於第二代領導人的風范和氣質。

『陸』 哪些死的特別冤的歷史名人

我知道死的特別冤枉的歷史名人有竇娥,近代的還有劉少奇。他們都死的特別冤。

『柒』 細數歷史上十大被國人冤枉的名人:最冤的人是誰

袁承煥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總是成為妄想,努爾哈赤、皇太極………奉袁必輸,哪怕是三千部隊對強大的十萬大軍,袁承煥還是守住了江山,讓敵人望塵莫及!袁承煥駐守邊疆上十年,支撐了明朝國防的半邊天,可結果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死在了多疑的崇禎手上。遙想當年袁承煥被押入京,一時間謠言四起,在幾個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動下,整個京城的百姓沸騰了,他們將對滿清的仇恨全部發泄在袁承煥身上,袁承煥是否有罪在那時已經不重要。

『捌』 分享一下歷史上被冤死的名人有哪些

南宋的岳飛,明代的袁崇煥,史可法,都是這樣的名人,尤其是岳飛,在歷史上是非常著名的抗金英雄,但是被誣陷致死。袁崇煥和史可法,也是抗清的著名英雄,也是因為受到誣陷而被傷害最後含冤而死。

『玖』 歷史上最冤的大人物是誰

我來告訴諸位吧 你們說的都不冤枉 畢竟還值得人們敬仰呢 最冤枉的是妲己 一個被污衊的女人 中國歷代的「紅顏禍水」里,最惡毒的恐怕莫過殷商時代紂王的寵妃妲己了。而且兩個人犯起「混」來,簡直算得上「夫唱婦隨」,驚人的合拍了。如果按《史記�6�1殷本紀》里的說法,紂王可謂殘暴之極,但若按民間《封神演義》里的演繹,那簡直就是變態,有著嚴重的「施虐狂」傾向。按《封神演義》的說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體,受女媧之命來禍亂殷商的,所以紂王才變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殘忍的事來。 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不足為信。這位美女自然不是狐狸精變的。據《晉語》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這就是說妲己是紂王征戰得勝的「戰利品」。據說有蘇氏是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所以才會有《封神演義》這般附會。雖然妲己不是狐狸精變的,可照樣把紂王迷得五迷三道,「妲己之言是從」。 根據正史記載,他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聲、北鄙之舞、靡靡之樂」,還搜括百姓錢財,修建起高大宏麗的鹿台,裡面置滿奇珍寶物。同時,「積糟為邱,流酒為池,懸肉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閑」,徹夜長飲,歡嬉達旦。真可謂荒淫之極。 最過分的是,他耳根子特別軟,最聽妲己的話,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這樣以來,天下就無法太平起來,老百姓埋怨,各諸侯反叛。這時,妲己又給紂王出了一個「狠」招,發明了一種懲治犯人的刑法,曰:「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銅柱橫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後命「有罪者行其上」,沒走幾步,就紛紛掉進火紅的炭火里,活活燒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掙扎慘加,妲己「乃笑」。如何笑,是大笑,還是冷笑,就不得而知了。對於這種冷酷而變態的做法,紂王的叔叔比干實在看不下去,就向他進諫說:「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婦言,禍至無日。」這話戳到紂王的痛處,非常生氣,覺得他這是「妖言」惑眾,給他難堪。這時,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櫻桃小口一開,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話來:「我聽說聖人心有七竅……」紂王一聽,愛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開看看吧。於是,「剖心而觀之」。 史書還記載,他還將九侯﹑鄂侯兩位臣公醢之、脯之,就是一個剁著肉醬,另一個做成肉乾;而另一位西伯侯(即周文王姬昌)本也要「炮烙」,但他很聰明 ,馬上服軟,並獻給紂王「美女奇物善馬」,以及自己的洛西領地,紂王這才鬆口,把他放了。後來,有點頭腦的大臣,裝瘋的裝瘋,賣傻的賣傻,投敵的投敵,流放的流放,這樣以來,自然民心向背,諸侯離心,很快,西伯昌的兒子周武王就起兵造反,將他打敗。他不願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寶物,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了。而他的美人妲己,結果更慘,被反綁、砍了頭不算,還被掛在小白旗上,給天下人看,說要讓天下的女子都引以為鑒。 妲己真有這么壞么?無論正史典籍,還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個蛇蠍美人,可謂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這樣論調已經家喻戶曉,深植人心,但問題是,歷史的真實情況真是這樣么? 先說紂王,歷代已經把他符號化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春秋時期,子貢早就有點看不過去,他憤憤為紂王鳴不平,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而在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到了戰國時期,比乾的死法就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有了更生動的演繹,說是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而在晉朝,皇甫謐因為職業是醫生的緣故,寫些文史文章的時候,也不免會犯些「職業病」,又演繹出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還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紂王縱是不好,也不至於如此之壞。後世書生們根據個人好惡,紛紛加工演繹,以訛傳訛,其謬豈不大哉? 而關於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傳說,周時的文獻沒有記載,春秋時也沒有,可到了戰國末期,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 ,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 據說韓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辯,這樣充滿想像力的文字便是明證。但那時「諸子百家」個個口才了得,為了推銷個人的主張,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免只顧激揚文字,「強」詞奪理了。很多論據,也多是「想當然耳」。便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司馬遷,有時也會潤潤筆。譬如他在韓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礎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間」的合理想像。當然,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在酒池面積上大做文章,說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餘人為輩。」 這樣的想像力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也許,在他們看來,反正紂王形容得再淫盪、再荒唐也無妨。歷史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警示後人嘛,於是,他們的想像和潤色,便常常顯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馬遷之後的史學大家劉向,就把紂王鹿台的面積升級為「大三里,高千尺」,而晉朝的皇甫謐覺得還不過癮,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築面積提高了十倍,達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時,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從《尚書》里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到《國語�6�1晉語》:「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再到《呂氏春秋�6�1先識》:「商王大亂,沈於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年代愈久,想像力就愈濃厚,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罪名,也終非她莫屬。 那麼,不禁要捫心自問:那些關於妲己近乎變態的行為,雖是後世杜撰,可我們為什麼一直津津樂道,難道我們真的很願意把這些臟水潑到一個女人的身上嗎?

閱讀全文

與哪個歷史名人最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