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嶗山茶有多少年歷史

嶗山茶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01 08:47:39

『壹』 嶗山綠茶很有名嗎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嶗山綠茶注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各種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綠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里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家」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在國內有名

『貳』 詳細的"嶗山綠茶"的資料,最好不是百度上查的

嶗山綠茶的「南茶北嫁」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南茶「北嫁」入嶗山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濕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嶗山綠茶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信心不足,加之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8年我市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70%左右。
茶樹入嶗山,首選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宮林區。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叢,摺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僅存活5千至1萬叢。經過一兩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種成功。日前,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叢茶樹。期間沒有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生長。
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很不普及,特別是制茶技術只有極少的那麼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非常有限。由於大環境不成熟,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嶗山綠茶注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各種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綠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里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家」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嶗山綠茶製作工藝
1.種茶即育茶。
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2.茶葉的採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3.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4.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5.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6.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復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復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外包裝主要體現了茶葉的檔次與對嶗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裝、袋裝、盒裝、筒裝、手提袋等。
7. 沖泡嶗山茶時,水溫應控制在80℃~90℃。這從水沸騰的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水冒魚眼大小的泡,則水溫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騰,則水溫就過高了,沖泡的茶葉會顯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沖泡嶗山茶最好的水溫。 嶗山茶文化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曾品作詩贊嶗山,蒲松齡曾飲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史悠久,絢麗多彩,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含,托情寓義、理性升華,個性獨具、形神完美,極具大家風范,在中國茶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同國內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嶗山茶文化有諸多獨到之處。一是內聚山海文化的特質。"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嶗山茶,集天地之靈氣,納山海之精華,實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加上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嶗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質,位居"嶗山三絕"之首,遠有美名
嶗山素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聞名於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為25℃,全年平均氣溫12.2℃。當中國北方早以冰封雪飄之時,青島市、嶗山依舊溫暖如春,當南方酷暑難耐之時,青島市、嶗山卻涼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為此很適合嶗山綠茶種植和生產。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綠茶生產周期長(即採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綠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為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叄』 嶗山茶歷史有多少年

你好!
真正開始製作加工
一共只有5,6十年左右的歷史
從南方傳過來歷史有幾百年了
如有疑問,請追問。

『肆』 嶗山紅茶怎麼樣聽說很好喝

迄今為止有50多年歷史的嶗山茶一直以綠茶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嶗山紅茶」的概念幾乎從來未被人們提起過。由於品種單一,嶗山茶自然也和全國眾多的紅茶消費人群無緣。目前,嶗山茶種植面積16000多畝,年產成品茶800餘噸,產值過億元,但一直是靠綠茶獨打天下。

「綠茶屬於寒性茶,而紅茶屬於暖性茶,如果能利用咱嶗山的新鮮茶葉研製出紅茶,會對提高嶗山茶的知名度大有好處。」曉陽工貿董事長匡新告訴記者,為了改變嶗山茶「單兵作戰」的局面,曉陽工貿邀請了精英團隊,早在2003年就開始研製嶗山紅茶。為了確定嶗山的新鮮茶葉是否適合製作紅茶,公司於春夏秋三季分別空運當季的新鮮茶葉到安徽做實驗。試驗結果表明,嶗山茶尤其是春茶很適合做紅茶。隨後,公司利用品質最好的春茶製作了屬於嶗山茶的紅茶品系——嶗山金螺。

2004年,公司開始批量生產紅茶嶗山金螺,成為江北地區第一家研製、開發紅茶的企業,而嶗山金螺則毫無爭議地成為江北第一紅茶。
記者品了一杯嶗山金螺,發現嶗山的紅茶有一種甘甜的味道,清新淡雅,口感爽滑。「准確地說這叫蜜香,是嶗山金螺由內而外散發的,這也是嶗山紅茶與其它紅茶最大的不同。」匡新告訴記者,普通紅茶口感略澀,一般需要牛奶、檸檬等來調味,而曉陽工貿在對紅茶的加工工藝進行改進,再加上嶗山茶鮮葉的優秀品質,製作出來的紅茶不但不澀,還有一股蜜香味。

隨著消費人群的增加,嶗山金螺的名聲越來越大。憑借這奇特的蜜香,曉陽工貿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嶗山金螺在2004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榮獲國際名茶評比的金獎,從而名聲大振,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可聯系我 I D 免費品嘗正宗嶗山紅茶 原產地供應

『伍』 嶗山茶是怎樣加工的

嶗山綠茶製作工藝
1.種茶即育茶。
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2.茶葉的採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3.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4.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5.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6.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復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復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陸』 嶗山茶的產量多嗎

嶗山茶的產區大部分是山地,耕地面積小,需求大,產量小,所以市面上假茶泛濫,很難買到真茶,一般去產地直接購買,偶然的機會去曉望村的李記嶗山茶嘗了一下,茶就一直在他家買!味道確實非常好

『柒』 嶗山茶是什麼茶

嶗山茶是屬於綠茶
嶗山茶是中國最北方的綠茶,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嶗山茶生長在嶗山上,命名為「嶗山茶」。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
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飲用嶗山茶。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非常好喝

嶗山茶的口感非常好,具有特有的清雅、幽香的碗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
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享受,沖泡幾遍後嶗山茶葉充分舒展再觀察葉底。嶗山茶的葉底芽葉完整、整齊,很少能看到茶梗,沖泡幾遍後澀味更重。嶗山茶香氣清而不膩,茶湯厚實,不苦不澀,口感純凈,高檔嶗山茶更是入口即甜,喉頭回甘,香氣清雅。
名山蘊名泉,名水育名茶。作為中國種茶緯度最高、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最好的北方茶,嶗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陽,浸潤海霧紫氣,生就了色澤翠綠,香清味醇的氣質,是綠茶中的上品,被譽為「茶中新貴」。

『捌』 嶗山綠茶的基本介紹

20世紀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濕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島市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嶗山綠茶最初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又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株,但由於管理不善,僅存活5000至1萬株。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株茶樹。
「南茶北引」雖然成功,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1980年代中後期到19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不普及,特別是制茶技術只有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有限,到19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60公頃左右。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頃左右,嶗山綠茶注冊商標增加到幾十個。
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800公頃。從第一批茶樹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

『玖』 青島綠茶的嶗山茶的歷史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1.南茶「北嫁」入嶗山
A、1957年黃山引種茶苗 太平山試種 1957中央實行綠化與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山東省將茶苗移植試驗范圍確定為青島、日照、臨沂三市,並首先在青島開始了移植試驗。1957年冬,茶苗移植試驗起動,引種的是皖南,浙江良種。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是青島市從黃山運來2年生的茶苗5000株,進行試植,無一成活。
B、1958年杭州引種 太平山試種 1958年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進行試驗,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首先是在花木苗圃地里進行,出苗率達70%左右,通過打蔭棚、設風障,半數以上安全渡過了第一個冬天,育苗馴化的第一個階段獲得初次成功。
C、1959年移植試驗 1959年,馴化小苗出圃後的移植試驗,選地移植效果良好,成活率也達到70%,春雨之後,部分避風位置較好的茶樹又從根部發出了新芽,有30叢茶樹得以成活,雖然數量不大,但是還是很鼓舞人心的,為下一步移植奠定了事實依據。( 通常我們所說的嶗山茶「南茶北引」成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即第一棵茶樹真正成活 )。
D、1960茶園培植 1960年作了培植茶園的嘗試,省林業廳撥給青島市茶種800斤,在原有苗圃地內進行了較大數量的播種育苗培植。
E、1962引種成功 1962年在嶗山縣下宮風景區進行直播茶苗試驗,當時播種的約有5萬多叢,摺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死亡率很大,存活僅1萬叢,引種成功。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發現了1962年直播的茶樹27叢,期間並沒有人對其實施防凍措施,然茶苗竟能夠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的生長。
F、馴化培植 1963年以,開始進行馴化培植,主要是進行開園移植採取一次直播定植的試驗。重新調整了茶樹管理小組,在茶樹的正常管理中,採取勤中耕、常除草、多施肥的辦法,促使茶苗生長快、生長旺盛、植株強壯從而增強了茶苗本身對嚴寒、乾旱和季風侵襲的抵抗力。
G、南茶北引 落地生根 1964年採到了第一批茶籽,1965年播種出苗完全正常,青島茶樹第二代的出世,說明茶樹不僅能在青島落戶,而且也能世代相傳的定居下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在青島完全有條件大量發展茶樹。 (真正的大面積積極開始)
2.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樹種植技術有所發展,但技術很不普及,制茶技術只有極少幾個人掌握,上市量非常有限。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3.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種植,改糧為茶。茶樹種植面積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注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知名度越來越高,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萬里江,雲霧茶等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 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閱讀全文

與嶗山茶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