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人吃面條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人吃面條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01 09:53:20

⑴ 中國最平常的主食麵條,究竟是從什麼時候發明的

一提起桂林大家的腦海中肯定會涌現出一句俗語“桂林山水甲天下”,眾所周知,桂林的自然美景是天下聞名的。其實,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桂林的米粉也是它能夠吸引到眾多遊客的一大原因。桂林米粉不僅口感嫩滑爽口,各種口味類型應有盡有,而且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學會觀察、留心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進步。相信下次你再去桂林,一定會品嘗一下當地的米粉,了解到它的歷史。

⑵ 面條的歷史,喜歡吃面條的進來看看

你好!

一: 面條的起源:

面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面條源於本國,但有據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2005年10月的美國《自然》雜志刊登相關論文。

二: 面條的演變:

在我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就是最早的面條。
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餺飥」,「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餺飥」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時期,面條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面,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面條,製得有韌勁,有「濕面條可以系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面」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麵出售。及至明清,面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閑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條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面條中的上品。

在古代中國, 食品衛生條件較差, 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 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 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三: 面條的種類:

著名的面條有: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山東的福山拉麵;濟南的大鹵面;蓬萊的小面;上海的陽春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廣州的雲吞面(有餛飩、面條合成);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等。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點。米粉, 米線和河粉也與面條類似, 只是製作原料不同。香港的特色麵食則包括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謝謝!!

⑶ 面條的由來

面條由來於東漢時期的中國。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是面條的發源地,但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但是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實物佐證,很明顯面條是起源於中國。


(3)中國人吃面條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面條的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4、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⑷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

面條的故事要從「面條帝國」——中國說起。中國土地幅員遼闊,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製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里。

中國的象形文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

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

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干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面條之路」。


(4)中國人吃面條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面條的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4,、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⑸ 中國人為什麼愛吃面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吃面條?這是我的看法:

1.在中國,吃長壽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主要是因為「面」跟「命」諧音,面長則同於命長,寓意長命百歲。因此,人們會用面條來期望他們家人的壽命更長。長壽面通常由很長的面條製成。吃飯時,從頭開始,不能在中間咬斷。

4.面條是運動員可以選擇的典型食物,因為運動員需要的食物是可以盡可能長時間地為身體儲存卡路里。面條是可以完成這項任務的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為面條為運動員的肌肉提供了必要的葡萄糖。此外,面條中所含的葡萄糖可以到達肝臟和肌肉,並可以存儲起來以備將來使用,尤其是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中。由於煮熟後面條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它們也可以使運動員不感到口渴。面條不會給運動員帶來腫脹感,這對於運動員清晰地進入訓練和比賽非常重要。

⑹ 面條的歷史文化

面條最初被稱為湯餅,有關湯餅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的史料,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從漢代才開始吃面條。面條究竟緣起何時,世界上一直爭論不休,關於面條的起源國,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最近中國的考古學家在青海喇家遺址中,發現了一碗古老的面條,顏色金黃,形狀細長,與今天的拉麵很相似。這一發現說明了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面條,從而結束了世界上有關面條起源的爭論。
面條是當今最熱門的食品,也是最簡單、最普通的食品。無論是餐館的師傅還是鄉村的主婦,都可以做出美味的面條。
面條的簡單當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面已經被加工成條了,否則就談不上簡單了。從超市買來的方便麵、掛面、手擀麵等,可以直接入水煮,但要將麵粉製成面條,可就需要一點兒時間和手藝了。面條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說切面、壓面、削麵、抻面等。要製作面條,首先要將面和好,然後再選擇切、壓等手法。最簡單的是切面,將面團擀薄,疊好,然後再用刀切細就製成了。削麵和抻面則需要一定的功夫,尤其是抻面,很難成功。

⑺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面條的

中國人常說: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飯,這飯里最好吃的就是這面。歌唱大師卡魯索出國多年,最想念的則是一碗義大利面條。面條是中國人還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也沒有答案,然而,考古學家在中國青海的偶然發現,為這個歷史懸案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古老面條保存完好,長而細,呈黃色,盛在一個倒扣的密封的碗中。這個碗是在中國西北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掘出來的,那碗面條被埋在3米深的沉積物中。這一無可辨駁的證據表明,中國無可爭議地早於其他國家發明了這種麵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呂厚遠說:「這是發現的最早的面條實物證據。」科學家確定這種面條是用小米和高粱兩種穀物製成的,小米是中國的本土穀物,在7000年前便被廣泛種植。而現代的北美和歐洲的面條則通常是用小麥麵粉製作。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帕特里克·麥克戈溫說,如果這碗面條被確定的製作時間無誤的話,那麼這一發現是「非常令人驚喜的」。他說,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發現的這種又長又細的面條也要求有靈巧嫻熟的技術。他說:「這顯示了相當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調技術水平。」

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爭奪面條的發明權。

中國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肯定會讓義大利人感覺不爽,因為他們一直聲稱,面條的發明權應該屬於義大利。其實,面條是世界的一種大眾食品,到底是哪一種文化發明了這種食品,已經爭論了好幾十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獲得這種食品的發明權。他們說,他們食用面條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義大利人爭奪面條的發明權並非無理取鬧。義大利的象徵是什麼,遊客的答案實在令人驚訝,既不是義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琪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義大利面條:長的,圓的,扁的,螺旋的,用雞蛋染成黃色的,用菠菜染成綠色的,還有用墨魚染成深紅色的,里頭填上乳酪的……據義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球義大利面條的年產量已達到1000萬噸。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歷史學家們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有人認為,義大利面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義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義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已經開始製作面條。在托斯卡納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埃特魯斯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用來和面的大張木頭桌子以及肯定是用來煮麵條的廚房用具。從這些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已經開始製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了。

還有證據表明,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面團,然後用刀子將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在太陽下曬干後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於是,曬乾的面條就這樣在義大利人當中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吃乾麵條的都是平民,貴族和富人家裡還是吃現做的面條。直到19世紀,曬乾的義大利面條才成為歐洲各國不分貴賤的餐桌美食。

面條由高粱和小米的兩種混合物製成。

義大利面條擁有悠久的歷史,這確是事實。然而,中國新發現的面條可以將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往上推4000多年,單憑這一點,義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稱臣,除非他們找到比這更古老的證據。

據呂厚遠介紹,在喇家考古遺址發現這碗面條之前,最早的有關面條的記錄出現在中國東漢時期的書中。其他的理論認為,面條首先在中東地區發明,然後經過阿拉伯人介紹到義大利,而義大利人又使面條在歐洲廣泛普及,最後傳到世界各地。

喇家發現的面條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條或者義大利面條的祖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加以證明,不過呂厚遠說:「無論如何,以前最早的記錄只是出現在 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倫多大學的考古學家加里·克勞福德說,在中國發現4000多年前的面條毫不令人吃驚,他說:「這符合我們一般都知道的事實,那就是面條在中國有著長久而重要的歷史。」

為了測定新發現的面條是用什麼做成的,呂厚遠和同事們把在面條碗里的澱粉穀物和外殼的形狀、樣式與現代作物進行比較。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說,這種面條是用兩種穀物製成的,一種是高粱,一種是小米,當時的人先把這兩種穀物磨成麵粉,做成面團,然後拉壓成面條形狀。研究人員說,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單用小米粉做成面團的話就無法壓拉成又細又長的面條。

中國現在仍然有用小米製作的面條。

考古證據證明中國4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小麥了,但直到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才開始普遍種植。據克勞福德說,用小米製作面條並不令人驚奇,他自己在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時間差不多的遺址進行的研究證明,那時的中國有豐富的穀子和水稻,但很少有小麥。

不過他補充說,發現保存完好的穀物面條有助於解釋在一些考古地點缺乏穀物種子的發現。他說:「有一個猜測說,穀物的種子通過加熱製成了食品,以及製成了麵粉食品,所以不必留下太多的谷種,如果他們用穀物製成了面條,那就可以解釋這種猜測了。」

呂厚遠說,即使現在,在貧窮偏僻的中國西北地區,人們仍用小米做面條。他說:「現代的小米麵條比小麥面條有更硬的質地,所以經常被稱為鐵絲面。」但嚴格說來,現在中國人吃的面條和義大利面條有明顯不同。

⑻ 中國人吃面條已經有多少年 的悠久歷史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實物佐證,很明顯面條是起源於中國。
由此說明:1、面條至少在中國有4千年歷史了;2、過去的面條不是麵粉做的,而是粟米做的;3、中國是無可爭議的面條起源國。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⑼ 中國人吃麵食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人吃麵食的歷史相當久遠,這得 感謝我們祖先很早就耕耘出了滾滾麥田。麵食的最早加工技術是笨干,就是手 工脫殼,在石板上將小麥搗成細末,做糊 糊粥喝。直到學會使用凹槽磨盤,有了進 步的旋轉石磨,才出現穀物脫粒精加工, 將籽粒磨成粉面。那時的大米在泡過之後,也被搗成粉 面。在周王室的餐桌上,就有將米麥炒熟 搗粉製成的食品,稱為「糗餌粉賚」。《說 文》中說「餌,粉餅也」。「粉糍」是在糯米 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 餅糕。這種古老飲食方法在今天仍然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的雲南人把大米面薄餅稱為「餌塊」。麵食是用面製作的食品的總稱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吃面條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