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大學歷史要記憶什麼時候

大學歷史要記憶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7-01 11:30:36

㈠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

知名歷史老師總結了11種快速記憶歷史事件和事件的方法,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對你的記憶效果和學習成績有所幫助!

1、公式記憶
1.事件=時間+地點+經過+後果+影響
2.人物=時代(國名)+職務+作為+評價
3.作品=時間+作者+內容+意義
4.會議=時間+地點+人員+內容+作用
5.條約=時間+地點+簽訂雙方+內容+影響
6.改革=時間+改革人+內容+意義
7.戰役=時間+作戰雙方+經過+後果
2、加減記憶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可記為:
經過=四次突然襲擊(突然襲擊波蘭、丹麥和挪威、蘇聯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戰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顛空戰、中途島海戰)+四次重要會議(開羅、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三次登陸(北非、西西里、諾曼底)+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各國反法西斯斗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部歷史事件。
3、盡量少記
例如:東漢的統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國號為新。b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
2.光武中興a公元25年,劉秀,定都洛陽。
3.外戚和宦官專權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黨錮之禍a太學生3萬多人b名士范滂
5.黃巾起義a公元184年,張角,太平道。黃巾軍。
b"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4、變遠為近,變死為活,變假為真,變淺為深
5、濃縮代替記憶
春秋五霸?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還(桓)鄉(襄)問(文)木(穆)樁(庄)
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從安息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
長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青苗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
請方保募農
6、歌訣替代記憶
我國的《歷史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7、諧音記憶
三國建立?
曹丕--魏--洛陽--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兩餅
劉備--蜀--成都--221年
劉備數沉珠數了二天二夜
孫權--吳--建業--229年
孫權無建業喝了二兩酒
李淵建唐哪一年?
李淵建唐618年。
李淵見糖留一把。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婚時,為取個吉利,用了6個司儀(41)。
清軍哪一年入關
清軍在1644年入關。
清軍入關,一溜(路)死屍!
8、編碼和情境記憶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扛著排氣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
-蔡倫穿著毛衣領(10)、戴著手套(5)改進造紙方法。
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
-張衡把醫生(13)和兔子(2)放在地動儀裡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佔我國領土澳門。
-葡萄樹上有隻鸚鵡(15)戴著烏紗(53)帽來到澳門,不走了。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別著腰包(18),穿著三角褲(39)意氣風發地在虎門銷毀鴉片。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㈡ 記憶歷史的好方法,是記憶·時間還是記憶課本的順序呢我們必須聽老師么。

我推薦你採用框架記憶法,因為試題是按照教材的順序,主要考察歷史階段特徵。
要形成知識框架,首先要背好課本的章節目錄,這是最粗的線條,也是最基礎的內容。比如本冊書共包括七個單元,可歸納為三個大框架:古代的中國(第一單元)和世界(第二單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單元)與中國 (第四單元——舊民主主義革命;第五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其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當代的中國(第六單元)和世界(第七單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應的內容,逐漸細化,最後,書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場的一剎那,雖然腦海中只有一個知識框架,但實際上它包含了若乾子目錄。

㈢ 歷史的年份怎麼記憶

一、編歌謠、順口溜、——歌訣記憶法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松、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於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於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課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老師編,學生也可以編,編得好不好沒關系,只要把握教材重點,又便於記憶就行.如「商鞅變法」,可這樣編:「孝公治國有心計,商鞅變法最有力.承認私人有土地,獎勵耕戰免徭役,廢除貴族的權力,建立縣制搞治理.經濟得到大發展,軍隊有了戰鬥力,戰國後期秦最強,商鞅變法了不起.」這種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二、抓關鍵詞,速記知識要點——簡化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記憶量較大的歷史知識,如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比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然後再引導學生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於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如:「工業革命產生的條件」,可抓住「市場、勞動力、資本、技術和科學」這些中心詞,然後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記歷史意義時可抓住一些動詞,如「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可抓住「結束了……確立了……挽救了……」這些詞語.
三、把握歷史線索,濃縮知識精華——畫知識樹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專題復習、系統復習等各種各樣的復習.復習時教學生學畫知識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幹,再添枝加葉.我常對學生說:「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四、結合地圖,形象直觀記地名——地圖助記法.
歷史上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地名,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的都城,世界歷史上眾多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戰爭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圖來幫助記憶.如:「戰國七雄」的名稱及位置,我教學生這樣記:「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可這樣記: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就既記住了名稱,又記准了地理位置.
五、歸納比較,尋找規律——規律記憶法
此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歷次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通過歸納比較,得出這樣的結論: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都是由於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主觀原因都是由於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又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各國的背景有著共同之處,都是本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封建勢力或殖民勢力嚴重地阻礙了其發展.
六、年代記憶
(1)編大事年表.在學習過程中按先後順序編出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編出整個章節的大事年表,以及編出整冊書乃至整個古代史或近代史、現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較記憶法.如:世界近代歷史開始(1640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1840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後;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和中國戊戌變法(1898年).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總理衙門設立,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開始.又如1927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大事:國民黨右派發動三次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共產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4)有趣的單年記憶法.如:孫中山為捍衛辛亥革命果實,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三次斗爭時間分別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運動,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這組時間,巧妙地把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連結起來.
此外,記憶年代的方法還很多,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歷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時記憶,提高效率

㈣ 歷史年代怎麼記憶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
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㈤ 大學生應該怎麼學歷史

大學生學好歷史的方法:
1.要想學好歷史,首先要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學歷史有什麼好處,或者說有什麼用,學史鑒古知今,學史可以明智,學史可以明理,學史可以為大學生帶來太多好處。
2.學好歷史,必須在知道有用的基礎上提醒自己要愛好上歷史,愛好的東西學習動力才最足,也不覺得累。
3.多讀歷史書籍,把歷史中的人、事、情,都當成故事學好記好,學歷史尤其注意年代和人物,不要搞混了。
4.拿學到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歷史典故與自己的學習、生活對接,加以思考和應用,學以致用,有收獲了更能激發興趣。
5.回顧、復習。學習後,要經常回顧,看自己是否記得脈絡清晰,如果有模糊的,及時復習,鞏固。不斷循環,螺旋式前進。

㈥ 學歷史如何准確記住各個歷史事件的時間

學歷史最難的是什麼,90%的答案是時間的記憶。其實,記憶有法,就著你不會使用了。下面介紹一些方法,以拋磚引玉。
歷史分期記憶法。那些重要的社會轉折時期、歷史分期的年代需牢記。
對比記憶法。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221年蜀建立。
特徵記憶法。利用年代數字的不同特徵可以幫助記憶。
等距記憶法。按照歷史年代的等距特徵,將有關內容進行排列,只要記住其中一兩個,便可推算其它的歷史年代和事件。如:(1)隔一年。(2)隔兩年。(3)隔十年。(4)隔百年。(5)隔二百年。
諧音記憶法。清軍1644年入關,殺了許多人,所以是「一路死屍」。
聯系現實記憶法。將歷史年代與自己或親朋好友的生日、電話號碼等聯系在一起記憶,也不容易忘記。
另外,還可以自己動手設計中外歷史事件時軸表。即以時間為軸,將同一年發生的歷史事件分別記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的欄目內。這種表格有利於中外歷史的橫向聯系與比。
當然,還有許多方法巧記年代,相信有心,總有發現。

㈦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事件時間

答:
以中國近代史為例,也就是從鴉片戰爭(1840)開始,鴉片戰爭大家都知道目的,英帝開拓市場的結果,但是就開放了沿海4個城市,所以很容易推理出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第二次鴉片戰爭肯定要打!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心得,近代史事件一般來說有一個20年左右一次跨度的有趣現象(看吧理科生才會總結20年現象這種東西)。根據20年現象,於是乎推理出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大約20年後,然後沿著20年現象再推理1880年左右,中法戰爭(1883~1885),好的大家再推20年,八國聯軍入侵(1900),再推20年五四運動(1919)和共黨成立(1921),再推20年抗日戰爭(1937)那麼近代史第一條線出來了,第二條線是以洋務運動(1861)為開端,但是這里注意洋務運動是發展所以有個所謂的爭論期大約10年,那麼開始20年現象推理(這里以1871開始推),中日甲午戰爭(1894).再推20年辛亥革命(1911),再推20年日本侵佔東三省(1931),再來20年新中國成立(1949)至此中國近代史串聯完畢!

㈧ 如何更好地記憶歷史上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或時段

要記憶第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我們只需要運用上面的方法,把這4個事物非常形象的組合在一起。注意的是地點實物一定要是第一個映入你的腦海中的事物。這樣才可以牽出之後的3個。還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相關的歷史人物聯結在一起。才會記憶更加深刻。

㈨ 高考需要記憶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時間

第一個方法 把歷史的時間 結合你身邊的人的生日、喜好等
舉個例子,你的生日是1997年7月1日,你會想到什麼?
當然,你可以想到是香港回歸,中國共產黨建立~~~周年。。。。
第二個方法 利用談話、聊天等手段來記憶事件
第三個方法 培養興趣

閱讀全文

與大學歷史要記憶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