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橋兵變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陳橋兵變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後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
陳橋兵變,這是一個典故,即趙匡胤策劃的奪取後周政權的軍事政變。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後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室威嚴盪然無存。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幾天後,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就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傑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民間相傳,在陳橋驛的時候,發生了這么一件事:
一天,元帥帳內,趙匡胤正一個人喝著酒,喝著喝著,他突然起身向掌書記趙普的營帳走去。
來到趙普營帳,他隨意看了一眼帳內,問道:「趙大人,歇息的可好?」
「多謝將軍關心。」趙普暗暗揣測著這位頂頭上司深夜造訪的含意。
趙匡胤謙虛地說道:「我有一件事想請教大人。」
「將軍請說,普一定知無不言。」趙普惶恐不安。
「我一直想不明白漢高祖劉邦本是一市井無賴,為什麼卻得了西漢兩百年天下?」
「將軍,劉邦本人並無特別才能,只是他手下有一批人本事很大,劉邦的成功是他駕馭人才的成功。」
趙匡胤詫異道:「哦?你說劉邦手下有什麼人才?我讀書不多。」
趙普道:「文有蕭何,曹參;武有韓信,張良。」
趙匡胤道:「蕭何這名字倒挺熟悉的。」
趙普道:「蕭何乃劉邦手下第一大謀士,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就得不到天下,」
趙匡胤看著趙普,突然發現了什麼似的,嘴裡連連說著「 不錯」,最後留下了一句「趙大人倒挺像蕭何的」就走了。只剩趙普還在苦苦思索這句話。
趙匡胤又接著來到了其弟趙匡義的營帳內。
趙匡義道:「不知兄長駕到,可有何事?」
趙匡胤一臉無奈,嘆道:「近來東京城內謠言四起,說點檢將做天子,這是滿門抄斬之罪啊!為兄擔心要連累弟弟了。」
趙匡義氣憤地說道:「著一定是有人陷害,咱們行得正,沒什麼可怕的!」
趙匡胤又嘆了一聲:「唉,當今新主年幼,太後又是女流,只怕他們聽信讒言,趙家就要多災了。」
趙匡義看著兄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趙匡胤看在眼裡,他說:「你有什麼話盡管說,難道還有比殺頭更大的罪嗎?」
趙匡義緊握雙拳,大聲說道:「乾脆反了吧!咱們在前方拚命,他們在朝中享福,不僅不發兵餉,還要疑來疑去。況且點檢做天子也許是天意呢,我們不能逆天而行。」
趙匡胤變了臉色,一把握住寶劍怒道:「住嘴!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想我們趙家世受皇恩,萬萬不能有此想法,今天我要替家祖殺了你這個忤逆的子孫!」
趙匡義急忙上前按住劍柄,說道:「兄長,現在情況緊急,心軟就是對自己殘忍,況且咱們無辜受死,趙家就會絕後,你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嗎?」
趙匡胤聽了此話,好像呆了一樣,他突冉面向北方跪了下來,道:「先皇在上,臣趙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鑒,但是朝中大臣卻不容我,我該怎麼辦啊?」
趙匡義扶起他兄長,說道:「兄長放心,只要你點頭答應了,餘下的事就交給我去辦,不會叫你為難的。各位將軍都對你忠心耿耿。」
趙匡胤不置可否,他跌跌撞撞的走出營帳,回到自己帳里大喝好酒而睡。
當夜,軍中起了一陣騷動,人人都在議論,軍糧斷絕,朝政被韓通把持拒不發餉。因主帥趙匡胤爛醉如泥趙普提議各位將軍一起召開緊急會議。
第二天,當趙匡胤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忽被一陣「萬歲」聲驚醒,大將高懷德捧著黃袍,不由分說就批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三軍高呼萬歲,響徹雲霄。趙匡胤推辭再三,眾人以死相脅,最後趙匡胤依劉邦故事約法三章,大軍向東京進軍。城內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早已恭候多時,此二人都是趙匡胤的心腹。接下來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說的,趙匡胤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他即宋太祖)。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2. 陳橋驛的歷史沿革
陳橋始建於五代,後晉時已有其村,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舉行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陳橋列為宋史卷首,遂永載史冊,名揚中外。北宋京城開封曾設「陳橋門」。陳橋成為北通燕趙的咽喉。
從開封向北,有兩條重要道路:一條是開封、陳橋、長垣、澶州、大名、河間至雄州,謂之東路;一條是開封、陳橋、滑州、相州、洛州、深州至雄州,謂之西路,均可達到遼國的南京(今北京)。由此可知陳橋是東西兩路的匯合點,宋遼政治、軍事頻繁交往的必由之路。
當時,陳橋驛擔負著北宋朝廷大量的政令、軍事情報傳遞任務及負責迎送和安排過往官員的住宿。隨著往來客人日益增多,促進了該鎮商業貿易的發展,市場貿易日趨興旺。崇文四年(1105年)宋徽宗下詔,改驛站為「顯烈觀」,以紀念祖宗的功業。
金、元、明、清四代,開封地位有了較大的變化,但陳橋作為七朝古都開封]匕郊第一個商貿基地,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格局,金代祥符縣(今封丘縣一帶)只有三個鎮,而陳橋居其中之一。明代的開封府,南有朱仙鎮,北有陳橋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祥符縣的縣丞就駐在陳橋鎮。
清末、民國初年,陳橋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有城牆四門,分南北道、東西司,官府衙門,冀魯豫三省河台,廟宇林立,有七十二座廟之稱。陳橋渡口往來商賈雲集,渡口碼頭鹽垛及其它商品堆積如山,陳橋鎮商號、店鋪、手工作坊到處皆是,客棧燈火輝煌,通宵達旦,客人往來不絕。後來,由於軍閥割據,戰亂不休,特別是日寇侵華之後,黃河改道,戰爭破壞,民不聊生,陳橋鎮遂趨向蕭條。
3. 歷史上的陳橋驛如今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
泱泱大宋有很多歷史謎案,而第一個謎案就是趙匡胤主導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歷史事件之所以成謎,主要集中緊急軍情、“點檢做天子”的流言、量身定製的黃袍等三個方面,讓人真假難辨,乃至後世有人作詩感嘆道“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4. 封丘縣的歷史
封丘縣古為兗州或豫州地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炎黃系統的羌族就生活在這里。據《唐·宰相世系表》記載,羌族姜鉅因佐黃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戰有功,在公元前21世紀,夏啟立國、姜鉅的後人姜封父被封為諸侯,食邑於封丘,並建立民族封幫稱為封父侯國。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克殷,封父民族侯國被看成殷商頑民賜於魯公伯禽為奴,全族遷往山東。西周建立,封丘為康叔封地。由於封丘地處兩濟要沖,北扼燕趙咽喉,南鎖大梁門戶,地理位置優越,為水陸交通樞紐,春秋戰國時期,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為衛國封地,戰國初期屬韓。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宋、韓兩諸侯國發生黃池之戰(今荊隆宮鄉桑園村東),宋桓公奪黃池於韓。公元前254年,趙伐衛,攻佔衛國的戚城,此時,封丘為三國宋、衛、趙合占。公元前242年,秦攻下韓的平丘等12城,建立東郡,從此封丘屬秦。公元前207年,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兵敗延鄉(封丘縣城內),遇翟母贈飯解危,突圍西遁,得免於難。漢立國,劉邦為感翟母進飯之德,將延鄉建制改為封丘縣,不久又在封丘縣東南部置平丘縣。漢元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劃全國為13部,封丘屬兗州部陳留郡。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封光祿大夫王遷為平丘侯,平丘為侯國。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平丘侯國改為平丘縣。到東漢、三國時仍屬兗州部陳留郡。西晉初,撤銷平丘縣,合並入封丘。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撤封丘歸並酸棗。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公元501年),恢復封丘縣建置。北齊高洋建國(公元550年)二廢封丘。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復。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廢封丘,置守節縣。公元619年,恢復封丘縣建置。唐初,封丘屬河南道,汴州陳留郡。五代襲唐制。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率兵駐扎陳橋驛,發起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大宋王朝300年基業。宋代,屬京畿路開封府。金歸南京路開封府。元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明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清因明制。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劃歸衛輝府。辛亥革命後廢府制,封丘縣直屬河南省,民國五年(1916年)省下設道,封丘歸河北道。民國十三年(1924年)撤道歸省。民國二十一年全省劃分為11個行政區,歸第四行政區。民國二十六年日寇占據封丘,日偽在省下設道,歸豫北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仍恢復原建制,封丘仍屬第四行政區濮陽專員公署。1949年歸平原省濮陽專署。1954年濮陽專署撤銷,劃歸新鄉地區。1986年,新鄉地區更名為新鄉市,屬新鄉市轄縣。 清順治十五年(1658)《封丘縣志》記載:封域廣八十里,袤六十里。縣境東止平丘,南止神馬,西止史固,北止居廂。民國二十六年(1937)《封丘縣志》記載:封丘廣七十五里,袤六十六里。1946年初,縣域北擴,原衛南縣(今滑縣)西南部、文岩渠北的15個自然村從衛南縣劃歸封丘縣。6月,從封丘縣東部劃出206個自然村,和長垣縣的部分自然村組成曲河縣。封丘縣版圖縮小,東西寬25.5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區域面積974.1平方公里。1949年10月30日,曲河縣並入封丘縣,縣境東西寬48.7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面積1165.2平方公里。1964年5月,長垣縣趙崗公社29個自然村劃歸封丘縣。縣境東西寬48.7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面積1220.5平方公里。至2002年,區域面積無變化。部大部分地下是中原油田一部分,石油儲量比較豐富,正待有計劃進行地開發。
5.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
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5)封丘陳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結果: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6. 中國上下5000年裡的陳橋兵變主人公是誰
趙匡胤。
趙匡胤,即宋太祖,宋朝開國皇帝。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公元960年在陳橋驛兵變中,被眾將士擁戴,即帝位。即位後,他採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對付割據政權,先後攻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長期駐防北面要地,加強對契丹的防禦,統一了除北方以外的大部分國土。他接受前代的教訓,削奪禁軍將領和藩鎮的兵權,派文臣帶京官銜外出,代軍人掌握地方行政;另遣使臣分管地方財政,加強中央集權;設副相(參知政事),並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的權力。他的政治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結束了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混戰割據的局面。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登基稱帝。
在這之前的正月初一,後周朝廷群臣正在慶賀新年元旦,鎮、定二州使者飛馳前來奏報,遼國軍隊南下進犯,與北漢軍隊會合,後周恭帝柴宗訓命令趙匡胤率領宮禁值宿警衛的眾將抵禦來敵。趙匡胤執掌軍政六年,深得士卒之心,經常隨從後周世宗柴榮征戰,屢次建立功績,已為眾望所歸,到這時君主年少、國家動盪,將士們密謀推舉擁戴趙匡胤為帝。
初二,殿前副點檢、鎮寧軍節度使太原人慕容延釗帶領先頭部隊首先出發,初三,大隊人馬繼續進發。當時京城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說道:「將要策立點檢為天子。」軍中知曉星相的河中人苗訓,望見太陽下面又有一個太陽,黑光沖天激盪,便指著太陽、黑光對趙匡胤的隨身官吏楚昭輔說:「這是天命啊。」當晚,在陳橋驛駐扎,將士們相互密謀說:「主上年幼弱小,我等出生入死拼力破敵,有誰知道!不如先擁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上征戰。」都押衙李處耘將密謀之事全部告訴趙匡胤之弟內殿祗候供奉官都知趙匡義和歸德節度使掌書記薊人趙普,話語未完,眾將士拔劍露刃沖進來,大聲說道:「軍中已經商定,准備策立太尉為天子。」趙匡義乘此曉諭眾將說:「異姓興立為王,雖說是天命,但實際是人心所向。你們倘若各自能夠嚴格管束軍士,不讓他們搶劫,都城人心安定,那麼四方就自然平定,你們也可以同保富貴了。」眾將答應,於是共同部署各軍。深夜,派遣衙隊軍使郭延贅飛馬告知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審琪。石守信、王審琪都是早已歸順趙匡胤的人。將士們在驛館周圍環繞排列等待天亮。
趙匡胤醉酒卧睡,開始一點也不知道。初四黎明,眾將身穿鎧甲手執兵器,直接敲擊寢室門扉說:「眾將無主,情願策立太尉為天子?」趙匡胤驚醒起來,沒來得及回答,立即被披上黃袍,眾將圍著下拜,口呼萬歲,攙扶趙匡胤上馬向南行進。趙匡胤推辭不過,就勒住馬韁繩誡諭眾將道:「你們貪圖富貴,擁立我為天子。我有號令,你們能夠奉行嗎?」眾將下馬說:「惟命是聽。」趙匡胤說:「太後、主上,我北面以臣侍奉他們;朝廷大臣,都是我的並肩同僚。你們不得驚擾冒犯皇宮重地,侵侮欺凌朝廷權貴和闖入內府大庫。執行命令有重賞,違反命令就滿門抄斬。」眾將士答應:「是。」於是整好軍隊從仁和門入城,將士秋毫無犯。第二天,先派遣客省使大名人潘美會見朝廷執政大臣說明來意,又派遣楚昭輔安撫平民百姓。
當時宰相范質、王溥,上早朝還未退下,聽說事變,范質走下殿堂抓住王溥的手說:「倉促之間派遣將帥,是我們的罪責啊。」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太原人韓通,從宮禁內廷倉皇急奔回家,打算率領部眾准備抵抗。散員都指揮使洛陽人王彥升在路上遇見韓通,就快馬加鞭追逐他,沖進他的住宅,殺死韓通和他的妻子兒女。
眾將護送趙匡胤登上明德門,趙匡胤命令武裝士兵返回軍營,自己返回辦公署所,脫下黃袍。一會兒,眾將簇擁范質等人到達,趙匡胤低聲哭泣,流下眼淚說:「我蒙受世宗大德厚恩,但被六軍將士所逼迫,今日竟然到達如此地步,愧對天地,該怎麼辦?」范質等人沒來得及回答,散指揮都虞候太原人羅彥瑰握劍厲聲說:「我們沒有君主,今日必須得到個天子!」范質等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王溥走下台階先行拜禮,范質不得已也行拜禮。於是請趙匡胤前往崇元殿舉行禪代帝位之禮。召集文武百官,直到太陽偏西,排定班列次序。翰林學士承旨新平人陶谷,從衣袖中取出後周恭帝的禪讓詔書,宣徽使高唐人昝居潤引導趙匡胤到雕龍階,面朝北拜受詔書。宰相扶持趙匡胤登上崇元殿,穿龍袍戴皇冕,正式就皇帝之位。群臣跪拜慶賀。改奉後周恭帝為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遷到西宮居住。根據原來所領節度的州名,詔令國號為宋,改年號,實行大赦。京城內外騎、步兵軍士按級別給予豐厚供養。命令有關官員分頭祭告天地、社稷之神。
派遣宮中使者乘坐驛傳車馬攜帶詔書告諭天下,其餘各道節度使,另用詔書賜告。
華山隱士陳摶聽說太祖取代周帝,說:「天下從此安定了!」
7. 河南有那些著名的橋有那些歷史有哪些神話故事
1, 陳橋驛,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目前是河南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橋始建於五代,後晉時已有其村,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舉行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陳橋列為宋史卷首,遂永載史冊,名揚中外。
2,古賢橋:在濮陽台前縣。建於公元665年,比趙州橋晚幾十年,但規模比趙州橋大,可稱"中華第一橋".唐代古賢橋現與張公藝墓,張公藝祠堂連為一體,是台前縣三橋(京九鐵路特大橋,黃河公路特大橋,唐代古賢橋),將軍渡百畝人造湖,金堤河公園旅遊網路的中心,還可以作為張姓尋根的參觀點,具有十分珍貴的旅遊價值。
古賢橋遺址位於台前縣孫口鄉古賢橋村南100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該橋原為木板橋,由唐代鄉賢張公藝出資興建。唐高宗李治於麟德二年(665年)封泰山過鄆州,至壽縣(今台前縣)古賢村(今古賢橋村)訪張公藝師曾過此橋,見橋面狹窄破舊,回京後撥金翻修為石橋。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山東壽張知縣曹玉珂於此橋北頭立碑,上書「唐高宗駐蹕訪賢處」。1945年,該碑被砸修築黃河壩頭。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流經境內,橋被淤埋地下。
據《舊唐書》記載,當年唐高宗因聞張氏九氏同居,累朝都有旌表,慕名而訪,問張公藝何能久世同居?張公藝答:「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遂請紙筆,書百「忍」字以進。高宗連連稱善,並贈絹百端,以彰其事。
該橋因唐高宗訪張公藝而得名「訪賢橋」,後人改稱為「古賢橋」。張公藝是我國歷史上治家有方的典範,他那九輩同居,合家九百人,團聚一起,和睦相處,千年以來備受歷代人民尊敬,傳為美談。
3,平信橋:河南省淮陽縣,是劉邦捉韓信的地方。陳人為緬懷這位富有將帥天才的領兵大元帥,把准陽西門的吊橋,渭之「平信橋」,城西鄉謂之「平信鄉」,千古記之。
........
8. 陳橋兵變發生在哪個朝代啊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後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陳橋兵變,這是一個典故,即趙匡胤策劃的奪取後周政權的軍事政變。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後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皇室威嚴盪然無存。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幾天後,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就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傑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9. 古代的陳橋是現在的哪裡
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東北部封丘縣城東南15公里處,全鎮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耕地約5萬多畝,總人口5.2萬人。所轄46個行政村,1.1萬戶。下屬站、所、院、社等部門21個,是封丘縣大型鄉鎮之一。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鎮。
10. 「陳橋兵變」的「陳橋」是一座橋嗎﹖
不是一座橋,而是一個小鎮
陳橋驛,位於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開創了不流血王朝更替.另有同名歷史地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