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嘉慶皇帝在位的時候怎麼樣
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2. 從清朝嘉慶皇帝開始就開始衰敗了,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清朝在康乾盛世後期已貪污成風,全面衰落了。清嘉慶皇帝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只不過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積重難返,江河日下,無力回天了。嘉慶皇帝比較保守,堅持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同世界差距越來越大,開始全面衰敗。
嘉慶皇帝(公元1760年一公元1820年)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清朝入關後第五任皇帝。嘉慶皇帝讀書經史,才華出眾,下筆成文,對歷史掌故非常熟悉,"上下三千年治跡回瞭然。入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退位後又當了四年太上皇。嘉慶皇帝繼位四年後才開始親政時已過不惑之年。
嘉慶皇帝在位25年(公元1796年一公元1820年),正是年富力強精神充沛時,用了近一半時間和精力鎮壓各地起義,整頓吏治,花光了銀子,耗盡了精力,終其一生,政績不佳,但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3. 嘉慶皇帝的歷史評價
歷史評價: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的衰落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葯方,對一大批「屍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4.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嘉慶皇帝沒有為了爭奪皇位骨肉相殘。
嘉慶是清高宗弘歷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貴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
二.嘉慶在位期間的大清朝形式是: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
嘉慶帝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
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系。
嘉慶十年(1805年),川、楚、陝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
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沖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顒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倖免,並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
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系、開辟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
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三.嘉慶皇帝殺了和珅。
嘉慶即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掉大奸臣和珅乾隆六十四年 (嘉慶四年) 嘉1799年,己未-太上皇乾隆帝駕崩,嘉慶帝親政。大學士和珅被賜死。
四.對嘉慶的評論:
嘉慶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代皇帝,姓名為愛新覺羅·永琰。生於公元1760年,卒於公元1820年。
他三十七歲即位,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一歲。廟號仁宗,謚號睿皇帝。與父親乾隆相比,嘉慶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
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為的平庸天子。而嘉慶帝的時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時期,因此,嘉慶帝本人被歷史性地賦予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悲劇命運。
(4)歷史上嘉慶皇帝如何擴展閱讀:
嘉慶皇帝在對外交涉中,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幫助澳門葡人抵禦法國的居心叵測的要求,明智地嚴辭拒絕。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系、開辟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而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
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嘉慶在位二十五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終年61歲。廟號清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清昌陵。
有兒子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清宣宗。第三子惇恪親王綿愷。第四子瑞懷親王綿忻。第五子惠端親王綿愉。
道光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
5. 嘉慶帝歷史評價怎麼樣
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然而,嘉慶的平庸,並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歷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白蓮教的起義,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所以說乾隆實際上是留下了個爛攤子給嘉慶。
6. 歷史上的嘉慶皇帝是怎樣的人呢
歷史上的嘉慶皇帝其實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一生其實很努力但是因為嘉慶皇帝的能力有限,加上乾隆朝廷留下的漏洞太多,導致嘉慶碌碌無為。
7. 嘉慶皇帝的功過
嘉慶帝的功勞是重視治河,賑濟災民。嘉慶帝的過是嚴守先君之制,重農抑末,壓制各地工礦業,閉關自守,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雖然嘉慶皇帝能力比不上康熙、雍正、康熙,但是也還是一位守成之君,如果是在和平時期的清朝或者更久遠一點的封建時期,嘉慶皇帝應該算的上是一個有為君主了,兢兢業業,也做出了很多挽救和改革措施。
(7)歷史上嘉慶皇帝如何擴展閱讀:
嘉慶的為政舉措好的方面:
政治上,整頓吏治,除掉和珅,打擊貪官,改革官風。
軍事上,平定川楚教亂,鎮壓東南匪亂,鎮壓天理教起義。
經濟上,蠲免錢糧。
文化上,結束文字獄。
社會上,治理河工,整頓旗務,解決皇族墮落。
外交上,抑制鴉片,維護主權。
不好的方面:
經濟上,重農政策。
社會上,限制煙草,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鼓勵漁獵活動,彌補口糧不足;進一步推廣精耕細作,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種植等治標不治本的措施。
外交上,仍以「天朝上國」自居並實行閉關鎖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