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周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周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01 15:36:57

Ⅰ 周公的歷史地位及貢獻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廟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召公奭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旦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朴,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相傳他推行井田,制禮作樂,建章立制,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尚書》等篇。

Ⅱ 歷史上的周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乃踐祚攝政當國。因為武王去世時成王還太小,所以周公就自己登基執掌朝政了。不過待成王長大,他還能退下來再成為臣子,(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這是歷史上別的權臣做不到的事情。能上能下,說明周公並不想篡奪武王的王位,只是為了國家的穩定著想。

由此可見周公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很有責任感的人,偉大的人,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智慧。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Ⅲ 為什麼說歷史上對周公旦的評價是至高無上

首先是因為他曾兩次幫助周武王東伐紂王,開創了周王朝800年的基業:武王建立周王朝後不久就去世了、由他的兒子成王繼位。由於周成王還未成年,周公擔心四方者侯全趁機危害周王朝,於是留在朝中輔政,在輔政期間,周公毫無篡位之心、雖然受到許多人的猜疑,他還是兢兢業業為周室勞心勞力.成王成年後,他亳於怨言地把政權還給成王、令人敬仰。

Ⅳ 周公的歷史評價是什麼

周公旦是周王朝重要的締造者與制度的開創者.他的政治實踐及其所創立的制度、提出的治國思想,不僅影響了有周一代,而且延澤於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周公是中國歷史上推動了華夏文化發展進步的偉大人物.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繼王位之後,周公旦成為他的最主要助手.周公旦常和武王一起討論治國、勝敵、滅殷之策.牧野之戰,周武王率軍伐紂,戰爭中周公旦「夾輔武王」,為滅商大業做出了貢獻.因此,他可說是周王朝重要的開創者.
周王朝建立後兩年,周武王病篤.當時,周王朝不僅內部矛盾趨於尖銳,而且殷商殘余勢力也趁武王逝世之機,勾結管叔發動叛亂,史稱「三監」叛亂.由周公領導的東征最終獲得勝利.平叛之後,周公便著手建立周王朝的各項基本制度及設定基本國策,並且營建成周雒邑.因此,他又可說是周王朝的締造者.
史載東征之後,周公開始制禮作樂.制禮作樂,開創了有周一代的制度與文化精神傳統.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立國之本,而周公東征平叛之後所進行的分封,則與武王時期的分封很不同,他非常強調宗法血緣關系,這就保證了分封制度的實施完全貫穿著宗法精神,使得分封與宗法構成了周王朝的兩大支柱.周公開創性地確立了分封制與宗法制,從此便具有了明確的典章文物.
夏商以至西周,文化已積累了近千年,周公制禮作樂,可說是對夏商以來文化傳統的繼承.而周公以禮樂規范人心,並不局限於貴族階層,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行為准則.周公制禮作樂,促進了周人的文化進步,也從根本方面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程.
全文參見《文史知識》2005年第4期,晁福林《周公為政及其歷史功績》

Ⅳ 周公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周公在歷史上頗負盛譽,他姓姬,名旦,又稱叔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他分封的采邑在周,所以被稱為周公。

周武王平定殷商,周公為武王之重臣,他為武王輔佐納策,累建功勛。周武王建西周後,沒過兩年就去世了。武王早逝,給周朝政權帶來了極大困難,長子姬涌即位,年僅15歲,是為成王。當時天下初定,局勢不穩,為了鞏固西周政權,作為武王四弟的周公便主動出來攝政,代理行使王權。周公攝政使管叔、蔡叔十分妒忌,特別是管叔,他排行第三,是周公的哥哥,對周公輔政極為不服氣,於是到處散布流言,說周公要篡奪王位,甚至朝內大臣召公等一時摸不清底細,也對周公有看法。所以周公的攝政引起朝內外的反對。商侯武庚在殷地趁「三叔」對周公攝政不滿之機,就煽動管叔、蔡叔、霍叔又串聯了東南各地的徐、奄、薄姑和熊、盈等屬國,共同起兵叛周。一時烽火四起,人心浮動。在這緊要關頭,周公說服成王和大臣召公一起,組織軍隊親自統兵東征。經過三年的平叛戰爭,最終平定了武庚之亂,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眨黜霍叔,接著東征軍又討伐了參加這次叛亂的楚、虎方、錄國、淮夷、奄國、蒲姑等,一直追擊叛敵者到黃海、渤海之濱。東征軍還北伐殷人殘余勢力,到河北北部,向西又誅滅了叛亂的唐國。這次東征國勢大為擴展,周國國威四揚,四方的國家都來順服於周。周公功業蓋世。周公東征後,建議成王遷都洛陽,成王接納周公建議,先將西周王權象徵的九鼎遷到洛陽,接著委派周公營建洛城,周公在洛水兩岸修建了一座雄偉的王城並取名為洛邑,作為西周統治東方的政治、經濟中心,故又名東都。西周政權在周公攝政下,漸漸鞏固。

周公東征,使西周疆域空前擴大,但是,周人原是偏西的「小邦」,如何來統治這些新征服的廣大地區呢?於是周公就當機立斷實行封藩建衛。封藩就是在以往周武王分封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再分封,就是將周天子的子弟、親戚、功臣或古代先王之賢後裔(強大部落和各國首領,先後授封的封國就有:管、蔡、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邗、晉、應、韓、凡、蔣、邢、茅、胙、祭等國,同時還授予一定范圍的土地和人氏。授封諸侯國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朝聘述職,隨王祭祀等義務,以起到捍衛王室以藩屏周的作用。在這次大規模分封中最重要和有代表性的是魯、衛兩國。為了進一步維護西周王朝的統治,周公還制定和推廣一套典章制度,其中以宗法和等級制度最為重要。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周公規定周王為天下之大宗,其嫡長子為親子,是王位的繼承人;庶子為小宗,周王以其政治權力封之為諸侯。諸侯分封下有卿大夫,卿大夫分封下有士,他們也有本支的大宗,也是嫡長子為職位的繼承者,庶子為小宗,實行再分封。周王自謂天子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所以稱為「周天子」。由此可見,這樣西周上至周天子下至士的一切權力始終都是集中握在大宗手中。因此,西周封建貴族的統治制度是政權、族權、神權結合的產物。

周天子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諸侯國,在諸侯國內,又將大部分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卿大夫,作為采邑。卿大夫又把所封采邑內土地再分封給士,士直接統治廣大勞動人民。自諸侯至卿大夫直到士,其職位、俸邑都由嫡長子繼承。自周天子至於士,層層分封,形成為一種「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寶塔式的統治結構。周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是塔尖,即是中央機構的首領,又是諸侯的共主。周公在西周推行宗法和分封制度的基礎上,又建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嚴格更復雜的官僚統治機構,大大強化了西周封建專制國家機器。周公制訂的《周禮》規定:周有之官,即「天官冢宰」,就是宰相,輔佐周天子,是百官之長;「地官司徒」,掌管土地和戶籍;「春管宗伯」,專管王族事務;「夏官司馬」,專管軍事;「秋官司寇」,專管刑法;「冬官司空」,專管公共工程。六官以下尚有許多其他小官吏,從而形成一個官吏網。這些大小官吏的官職都是由大小貴族充任,在無違法情況下,其職位是父死子繼,各官職都有采邑作為俸祿,這就是「世卿世祿」的制度。此外,周公在平定武庚叛亂後,為西周共組建三支武裝:一為虎賁,是王室的禁衛軍;二為周六師,是周軍的主力,由周人組成,駐京師所在地的西土,亦稱西六師;三為殷八師,由殷商遺民組成,由周人充任將帥,主要駐在東方,亦用以征戰。正因為西周有齊全的六官和勇武的三軍,這種排列完整和組織嚴密的官制和軍制,才能使西周的政權得以逐漸確立和鞏固起來。周公作為對西周和中國整個封建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的是在於他的「制禮作樂」。「禮」簡單地說,它是一種社會等級制度,或是等級制度的代名詞。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甚至到衣食、住、行無禮不定,各人都有相應的儀禮。周公的目的是力圖將西周宗法制度所規定的各宗封建貴族通過等級制來構成王、卿、大夫、士的等級地位,周公自製訂一套完整而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儀禮制度亦將文明用政權固定下來,還運用這套制度來確保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世襲地位和平衡諸侯以下封建貴族之間的權力分配。為此,周公更對祭祀、出征、會盟、飲宴、婚娶等等,也都規定了相應的儀式和不同的樂舞。周公攝政前後共七年,後來成王長大成人,便返政於成王,自己仍然北面就臣位,恭謹地服侍成王,最終完成了他自己的諾言。周公一生的所作所為,為西周政權從建立、發展、鞏固一直到強大都起到了關鍵核心作用。他的為國忘私、「明德慎刑」的思想和身體力行的實干精神,必將永載史冊。

Ⅵ 寫過《周公解夢》的周公,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

所謂的《周公解夢》的周公其實指的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他是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一生的功績主要在於輔佐自己的侄子周成王和制定禮樂兩方面。


輔佐成王

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來不及統治就去世,此後周王朝的一切政治制度都是由周公制定,可以說周王朝統治的根基便是由周公奠定的,尤其制定周禮方面,對於中國後世具有極為重大的影響,也因此後世將周公尊為「聖人」。

Ⅶ 談談周公的的政治貢獻與地位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Ⅷ 周公的歷史評價

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成周(洛邑),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與發展周朝統治上起了關鍵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營建洛邑。相傳他制禮作樂,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種制度,使西周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歷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他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聖之一,《論語》中記載孔子言論雲:「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孟子首稱周公為「古聖人」,將周公與孔子並論,足見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贊頌了周公的德才。漢朝的劉歆、王莽將《周官》改名《周禮》,認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於太平盛世之業績,將周公的地位駕於孔子之上。直到唐開元時期,有著強烈權力欲的唐玄宗作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厲王出奔後的「周召共和」,於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為主。唐朝的韓愈為闢佛老之說,大力宣揚儒家「道統」,提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統序。
周公旦「制禮作樂」,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長子繼承。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他們與天子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系,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Ⅸ 人們常說的「夢里見周公」里的「周公」在歷史上真實身份是什麼

周公,姬姓,名旦,是西周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關於夢周公,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系起來,夢,經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表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Ⅹ 周公給中國的影響。

很多人知道孔子、老子,卻不知道孔子和老子的老師,周公。實際上,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情,無非是倡導周公的政治理想和周禮文化,老子的《道德經》不過是周公整理編寫的《周易》的讀後感。道德經中的陰陽哲學,辯證思想,來源於周易,而非老子的創造。 周公姓姬,名旦。周公是黃帝的後代,這個姬姓,是中國一百八十多個大姓的始祖。可是有幾個人能知道周公何須人也?有何功績? 大概一般人只是從《封神演義》中知道有個周公,有的人從周公解夢這個詞中知道有個周公。年齡大一點的人,可能在批林批孔時,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個周公。只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么個人的名字。 多數人將周公和姜子牙當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更多的人,估計95%的人都分不清周文王與周公的區別,分不清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區別。 去年春天到咸陽拜周陵的時候,除過我們一家人,竟然再看不到什麼人到這里來。這次到歧山拜周公廟的時候,大概只見到四五十個人。也有一些人給周公像磕頭,但主要是為了算卦。像我與朋友這樣,專門因為崇敬他而磕頭的人,大概不會有幾個人。 這是一件實在讓人可嘆的事情。這個偉大的人物,實在不該被後世遺忘。 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聖人的人只有兩位,周公與孔、孟,孟子是在唐宋以後增加進去的。周公被稱為先聖,孔子被稱為先師,周公要高於孔子。由於儒學有興起,慢慢的出現了周孔並列的局面,周公被稱為元聖,孔子被稱為至聖。 這樣的並列,如果孔子在世,一定會大罵的。因為孔子在世時常說他夢見比他早生了五百年的周公,可見他對周公的崇敬之情。在他老了的時候,夢少了,夢不到周公了,感嘆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他感嘆,他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他真的老了。 孔子的門生們,常感嘆他們,沒有一個能夢見周公,沒有孔老師那樣的德行。只有達到孔老師那樣的境界,才可能夢見周公。 作為大聖人,講究禮儀與道德秩序的孔子,絕不會想要與周公平起平座,只要能夢見周公就是莫大幸福了。 孔子因為春秋時代,戰亂不至,禮崩樂潰,國王們不講仁義,爭強斗恨的打仗。老百姓不讀書學習,道德下滑,民風刁蠻。因此孔子特別推崇周公時代人的的道德與文明,希望當時的社會能像周公時代一樣,國泰民安,國王敬天愛民,百姓安居樂業。這大概是他推崇周公的社會背景。 當今天我了解了西方的歷史之後,東西文明的東比,讓我更體會到周公的偉大和對中國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對周公的崇敬之情,大概不會比孔子少。整個冬天都在想著天氣轉暖後,到周公廟磕頭。春天來了,我第一個出遊的地方就是周公廟。 簡單介紹一下周公吧。周公(名姬旦),不是周文王,而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出生於公元前1100年,到現在已有3100年歷史。 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約公元前1122-前1116)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周公攝政6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他決定還政於成王。在還政前,周公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要先知「稼穡之艱難」,不要縱情於聲色、安逸、遊玩和田獵。然後「還政成乏,北面就臣位」。成王本是周公的侄子,在讓成王歸政後,周公由此稱臣。 一,從周公開始,中國社會進入了人文社會,神不在重要了,家庭和人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文化傳統一直保持至今。在周之前,商朝仍是多神論的,人比較迷信。無論是打仗或是決定重大事情,總是要用甲骨占卜。商朝時人們認為,國王的權力是來自上天的授意,王權神授,是天子,因此如果農民造反,就是違背天意的。然而如果真是如此,商朝滅夏朝就是違天意的,不合天道的,周朝滅商朝也是違背天道的,是不合天意的。 為了說明周朝也是符合天意的,周公提出了新的政治觀念,「以德配天」。認為天命要求國王要有道德,有德才能承受天命,無德則是違背天命。商紂王殘暴無德,因此已失去天命。周朝因為有德承受天命。雖然這仍有王權神授的思想,但卻加上了一個條件,就是做國王要有德行。只有憐民,愛民的國王才叫有德的國王,才能承受天命。老天爺是不會讓人一個無德的人,代表他行使權力的。 這一解釋了不得,神權思想開始瓦解,中國開始進入了無神論社會。中國社會即使今天也有鬼神觀念,但絕為像西方人那樣相信神了,只是在需要神靈的時候才去把相信他。 周公讓中國人早在公元前1100年就開始進入人文社會了。西方人直到300年前,仍然有君權神授的觀念,因些西方人在此之前,缺少人文意識和家庭觀念,很少有農民起義。直到300年前,才開始有了啟蒙運動,打破神權思想,才開始進入人文社會。神權的迷信觀念禁錮了西方人三千年的思想,直到今天美國仍有90%的人信神。周公讓中國人的文明進步比西方人早了三千年。 二,幾乎與周公時代的同時,現在的希臘那個地方曾有一個邁錫尼文明,結果被現在的希臘人的祖先滅絕了。這些希臘人剛從山林里跑出來,仍是野蠻人,看著城牆和房屋不知何用,直到二三百年後才進入文明社會。這些人從古埃及和波斯人那裡,學來了文化,才開始出現像蘇格拉底,柏拉圖那樣的哲學家。這些西方的哲人,比起我們的周公要晚多了。 當時的希臘人,仍是一個喜歡迷信的民族,也缺少道德倫理。因此出現了讓人難以想像的希臘神話故事,而且那其中的神話人物,多數都是亂倫出生的。在周公之後的三百年,猶太人出現了先知的故事,人民仍將神話當成史實。 西方宗教發源於猶太教,這些宗教讓你只相信自己的神,仇恨別人的神。因此二千多年來,西方社會經常為了天上的神打仗,直打到今天。美國人與恐怖分子的戰爭,不仍是為了神打仗嗎。美國人仇恨共產主義,就是因為共產主義是無神論思想。 從周公開始,由於中國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國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為神打仗屠殺的事情,避免了西方兩千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罪惡。原因就在於周公讓中國人早在三千年前就進入了人文社會。三,中國人今天的文化和禮儀,是周公創立的。周公倡導「禮刑結合」的治國模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僅以法制國,也要以德治國,而且特別重視以德治國。他認為如果人民都養成了良好的道德風尚,就會自律,就會減少犯罪。而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風尚,就要通過各種禮儀來教化人民。因此周公在晚年,制定了很多中國人的禮儀制度,這些風俗習慣保留至今。 我們婚喪嫁娶的很多風俗,都來自於周公的創制。是周公讓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禮儀之邦。而當時的西方社會仍是原始社會,野蠻社會。 四,從周公開始,中國人講究以德治國,以禮治國,慎用刑罰。而西方社會一直是以殘暴治國,直到今天仍只知以法治國,不知以德治國。 五,在周公之前的商朝,各地的國王並非同姓氏,名義上為一個國家,實際上各自為政,國家很衰弱。周公建立了封建制,將全國土地和人口,以中央授權地方的形式,分封給自家族人。形成國王和諸候的明確關系,各諸候必須聽命於國王。這從形式上保證了國家的強大和統一,形成了統一的國家觀念。在面對外來民族的入侵時,可以團結抗敵。 在人類文明史上,早先的文明都被野蠻的游牧民族滅絕了,僅有中國保留下來。統一的國家觀念,統一的文化觀念,是中國免於被消滅絕的重要原因。 周公開創封建制,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進步。當然,這仍不如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更強大。但比起早先的夏商部落文明來,是巨大的進步。 五,周公一直強調敬天愛民的政治觀念,因此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將些奉為真理。中國歷史上殘暴惡劣的皇帝非常少,就是受這周公政治思想的影響。如果你看一看西方國家歷朝歷代的皇帝、國王的執政方式,你就知道那些沒有教化的皇帝和國王是多麼殘暴。中國的皇帝和國王,比西方好多了。周公的政治哲學,讓中國人避免了暴政。當然這只是相比西方歷史而言。 六,周公為歷史歷代為臣的官員,樹立了忠群報國的典範。在他的侄子國王小的時候,他一直攝政,從無二心,樹立了一個道德典範。西方沒有這樣的典範,也沒有這樣的思想,因此在古羅馬,當皇帝和國王是風險最大的職業。因為誰都想著將你殺掉,搶奪皇們。中國這樣的事情比較少,如果有也多是自家人互相不服氣。真壞為臣而不忠皇帝國王的人是少數,這避免了出現太多的政治動盪。 七,中國的哲學思想的源頭在周公。周公的父親周文王,在被商紂王抓起來後,在監禁期間將八卦演義成六十四卦。周公對周易做出了文字解釋。 周易是中國哲學之母。而周易是由周公的父親周文王和周公,共同編寫完成的。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根,陰陽五行,辯證思考,這些基本的文化理念,便是由周易產生的。 西方社會直到一百五十年前的馬克思,才產生了這種辯證哲學,唯物主義。而周公早在三千年前就形成了。因此中國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比較容易理解。 陰陽平穩,辯證思想,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思想其實早在周公時代就有了。如果仔細思考今天的中國文化和三千年前的中國文化,不僅一脈相承,而且幾乎沒有變化。 為什麼?因為周公早在三千年年就將中國文化推向了極高的階段。即使今天,西方人仍在信神,仍缺少辯證思想,仍熱衷於走極端,仍缺少周公時代那些最基本的政治倫理。 來自於西方的階級斗爭和民主政治,說起來很先進,但都是一種殘酷的競爭哲學,要斗爭,要攻擊,以攻擊對手獲取勝利。往往造成社會分裂,觀念斗爭。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如陰陽八卦圖那樣,首先有一個統一的整體,同時也有內部的矛盾。應先強調和諧和統一,再轉化內部矛盾,這樣才比較符合天理。但西方的階級斗爭和民主政治,都是強調競爭,先激化矛盾,然而再形成和諧。每一次選舉都對社會造成一次分裂和傷害。這是我從陰陽八卦圖中理解的,也許我的看法不對。 總結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第一個重要的人物是黃帝,讓中國人進入了農業文明社會。第二個便是周公,將中國文明推向極高境界。第三個是毛澤東,開創了平民政治,實現了中西文明的結合。其它人物,不過是歷史的過客而已。如我前面所說,孔子不可是周公思想的傳人,老子只是寫了讀後感。秦始皇結束了封建統治,讓中國走向中央集權,形成了大一統國家。在談論周公的文章里,我不知道還要那個歷史人物值得一提。 中國國家正在興起,中國文化將影響世界。由周公開創的中國文化,在新的時代里,也許會遠播世界,和諧人類。 陝西歧山的周原,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文化的根。這里風水極好,原上有原,原後有山,原下是渭河。是最適宜古人耕作和生養的地方。還是母系社會有姜嫄,在此生下棄,以後又有後稷教民種地。再有周王朝在此確立中國文化。這里是華夏人脈之根,也是中國文化之根。到了周原,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好像在夢中來過這里。有一種尋根的體會。 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到陝西想看兵馬俑,漢陽陵,因為他們不了解周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其實對於真正懂文化的人來說,最值得一去的是周原。因為那裡的高原與渭水,養育了我們的民族和文化周公的父親周文王,積善行仁,勢力擴張很快。商紂王擔心周文王強大之後,不利自己。找借口監禁了周文王,周文王在被監禁期間演繹八卦。長子伯益到河南救父,結果被商紂王殺掉,讓周文王吃伯益的肉。讓人不要相信文王是聖賢之人。文王裝瘋賣傻,真吃,從此紂王不再害怕文王。後西歧人給周王送美女和馬,將文王救回。 文王後找來姜太公商討滅商大計。在臨死前囑太子武王滅商,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追認父親為周文王。建周次年,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繼位,由於年幼,由其叔父周公代為執政。 周公對原來商紂王的子民,進行安置。這與西方社會的戰勝之後的滅族和當奴隸的傳統大不相同。體現的是仁政,中國特色。但由他的兩個弟弟代為監督。但周公的兩個弟弟與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周公用三年時間平息了叛亂。仍然沒有消滅其人民,只是警告他們,周王朝是代天行義,如果違背天命,今後不饒。 周公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和貴賤等級制,確保了當時的社會穩定。這也是西方文化所沒有的。因此西方社會經常出現爭奪皇位的政治屠殺和動亂。周公確立了一系列政治倫理和家庭論倫理,一直為所世所尊崇。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被少數民族犬戎打敗。周朝遷都洛陽,西周滅亡。由於王室衰微,再也形不成統一的政權,中國陷入到諸候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在經歷了五百多年的戰亂後,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不僅結束了長期的戰亂,而且將中國推向了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社會。而直到今天,歐洲大陸仍然是諸候國,才開始一步步的結盟,組建一個聯邦制的共同體。 根據姓氏判斷,你是否是黃帝和周公的後人和親屬: 在華人的數以千計的姓氏當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說是黃帝的嫡系後裔,這個姓氏具有將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全世界的華人都自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他們和姓姬的族人有什麼分別呢?緣源是這樣的,在中華民族繁衍與發展的過程中,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黃帝的子孫很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他們分封在各地,多數以地名為姓氏。 在中國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長子嫡孫,也就是嫡系子孫,黃帝的嫡系後裔長期以來保持著「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孫就不姓「姬」了。根據《說文》的記載,起初黃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遠古時代,黃帝是軒轅氏部落的首領,他與炎帝都出自少典氏,這兩個部落經過一場坂泉之戰(坂泉在今河北涿鹿東南,因此,又稱涿鹿之戰),炎帝被打敗,合並為炎黃部落。於是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 接著,黃帝領導的炎黃部落又打敗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黃帝率領的炎黃部落都姓姬,他們是今天的炎黃子孫的遠祖,也是姬氏族人的遠祖。後來,黃帝的家族越來越大了,他的後裔陸續分封在各地,成為其它的姓氏,構成中華民族的主流。 然而黃帝嫡系子孫(長子、長孫……)世世代代仍舊以姬姓相沿襲,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繼承著祖傳的姬姓,建立了中國最長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間倫常關系以及封建制度。周公執政後,將其家族分封統治全國。你的姓氏即使不是發源於姬姓,但在三千年的歷史中,由於相互通婚,大概每一個中國人的血統都是以姬姓為主體。 中華之大,中華歷史淵源流長,自古以來有夏商周歷代!自周為中華之文化記錄史也!周文王收百子而賜以百姓!故才有中華百家姓也! 百家大姓中出自姬姓的有:〔按人口排列〕 李 姬姓王 張 姬姓劉 陳 姬姓楊 趙 黃 姬姓周 姬姓吳 徐 孫 姬姓胡 朱 高 林 何 姬姓郭 馬 羅 梁 宋 姬姓鄭 謝 姬姓韓 唐 姬姓馮 姬姓於 董 蕭 姬姓程 曹 袁 鄧 許 傅 姬姓沈 姬姓曾 彭 呂 蘇 盧 姬姓蔣 姬姓蔡 姬姓賈 丁 姬姓魏 薛 葉 姬姓閻 余 姬姓潘 杜 姬姓戴 夏 鍾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姬姓石 姚 譚 廖 鄒 熊 金 陸 郝 孔 白 崔 康 姬姓毛 邱 孟 秦 江 史 顧 姬姓侯 姬姓邵 龍 姬姓萬 姬姓段 雷 錢 湯 尹 黎 易 姬姓常 武 喬 賀 賴 姬姓龔 文 其中出自姬的有: 按人口排列〕 姬姓王 姬姓劉 姬姓楊 姬姓周 姬姓吳 姬姓孫 姬姓胡 姬姓郭 姬姓鄭 姬姓韓 姬姓馮 姬姓於 姬姓程 姬姓沈 姬姓曾 姬姓蔣 姬姓蔡 姬姓賈 姬姓魏 姬姓閻 姬姓潘 姬姓戴 姬姓石 姬姓毛 姬姓侯 姬姓邵 姬姓萬 姬姓段 姬姓常 姬姓龔 因此說大多數姓都出自姬姓~~~~~~~~~

閱讀全文

與周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