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學的歷史主要學什麼啊
不知你是問初中還是高中?
初中主要是通史,也就是按照時間、朝代的順序,從原始人類學到現代,包括中國、世界。
高中則是專題史,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大專題,對人類歷史中在這幾個領域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進行學習。
基本學習的內容差不多,比如朝代更迭(如辛亥革命、法國大革命)、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君主立憲制)、思想(如三民主義、啟蒙思想)以及文學藝術(如古代詩詞歌賦、現代文學藝術)、科技發明(如四大發明、蒸汽機)等【舉例中、外國各一例】。高中的相對於初中而言更深化。
2. 初中的歷史主要學習了什麼
我們那時候學習《中國歷史》,初三學習《世界歷史》。
3. 初中歷史講什麼
初中同步教程歷史全套.zip
https://pan..com/s/1_0kgFtEQKqHIWByiX6AFaw
內容包括: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等。
4. 初中歷史都學什麼請按順序排列下來!!!謝謝謝謝
七年級第一學期(中國古代史遠古-三國兩晉南北朝)
七年級第二學期(中國古代史隋唐-明清)
八年級第一學期(中國近代史-晚清民國1840-1949年)
八年級第二學期(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1949-2001--當前版本是2006版,2010修訂)
九年級第一學期(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九年級第二學期(世界現代史191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000年)
初中歷史的精髓就是掌握歷史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養成歷史學習的習慣,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為將來成為合格的高素質公民打下基礎。
另外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比較法、圖表法。懂得引用的基本歷史素材;學會使用歷史地圖冊。
5. 初中歷史怎麼學
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學習初中歷史的一種方法,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第一步課前認真預習首先,通讀兩遍課文,對於那些不認識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還要明白這些字在課文中的含義。
然後,根據課文內容,寫出比較詳細的提綱。提綱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師上課時的板書。但必須體現出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名稱、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以及把自己要提的問題也寫出來,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
第二步上課認真聽課、思考、筆記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與老師的講解不一樣,自己還有那些地方沒有預習到,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老師是否講了答案,如果講到了要立刻記錄下來。老師講完後,自己要詳細回憶一遍老師講的所有內容,想一想,還發現了哪些新問題。如果有,還要在課後向老師提問,獲得答案。
第三步課後復習、鞏固首先,再讀一遍課文,再看一遍預習提綱,根據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修改提綱。
然後,完成課後作業,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盡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記一記,然後寫出來。作業不能拖,要及時完成。還要書寫工整、條理清晰。
最後,不要忘了,過三天,要把學過的內容再快速讀一遍,以便及時鞏固。
第四步閱讀課外書籍或做課外練習,擴充知識面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或做課外資料上的一些練習題,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
同學們,請記住,成功=充分利用時間+正確的方法;成功永遠屬於勤奮者。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經過多年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多看、多練、多想、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看歷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問。「問」的范圍很廣。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勤於記憶,勤於做筆記。
記憶不等於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記憶要不斷的反復,即重復又重復,本人認為課後五分鍾回憶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習課和晚修課時間抽半小時記憶當天的內容。這樣能進一步消化知識。睡覺前簡單回憶提綱也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是個體的記憶方法,還有群體的記憶方法。空閑時間,找幾位同學,一位負責發問,其他的搶答。這既有趣味,又有意義。並且記得特別深。
無論固定性,還是隨意性,只要堅持,才有成果。
做筆記,要善於簡單化、結構化、體系化。
三、自製輔助材料——歷史小卡片。
將某些知識點歸類,摘錄在一頁獨立的紙張上。這便於記憶。
以課本為主題,適當訂閱有關歷史的雜志和歷史參考書。
學無定術,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放法。
四、努力培養對歷史科的興趣
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關鍵是要把握好三個環節:記憶、理解和運用。這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
首先,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里所說的記憶並不是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多情景的記憶。例如,初中歷史第二冊第十四課《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中提到:「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生產水平逐漸超過北方。」對這句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設問:一是何時我國南方的農業生產水平逐漸超過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國南北方的農業發展水平發生了什麼顯著變化?三是我國經濟重心是在何時南移的?這樣就不僅可以掌握歷史史實,而且可以舉一反三,考試時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其次,要正確理解已經掌握的各種歷史現象。正確理解史實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出現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結構、思維品質。這樣也就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和得出新的結論。仍以《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為例,「繁華的城鎮」的興起和作用,是這節課同學們理解的難點。北宋時期,農業、手工業發展為城鎮的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農產品的種類和產量的增加需要擴大產品交換的市場,於是城鎮應運而生。可見,城鎮是商業(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城鎮中的主要商品種類大多數是日常生活和勞動工具,隨著城鎮的發展,無地或破產農民逐漸脫離農業生產,轉而從事手工業或經商,投入到工商業發展和商品經濟發展的行列中。城鎮的興起又促進了工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理解了老師對這段內容的分析,同學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促成了城鎮的興起,而城鎮的興起又推動了工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
再次,要正確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只學不練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典型而精當的練習既能從多角度考察你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知識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從而使你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做到前後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列舉與北宋、南宋同時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做這道題目的思維結構是:首先分別弄清與北宋、南宋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那些;然後再具體分析各政權的交替、傳承和相互關系;最後得出正確答案:與兩宋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大理、金、西遼、西州回鶻、黑汗王朝。這樣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掌握了學法。
記憶、理解、運用,在這一循環過程中,歷史不知不覺成為你的朋友,而歷史成績在扎實的基礎上自然會得到提高
6. 初三學的歷史都有什麼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7. 初中歷史都學哪些內容
初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8. 初中3年歷史一共有多少個學習主題
【41個】
七上:
第一學習主題: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二學習主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四學習主題: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第五學習主題:中國古代文化(上)
七下:
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八學習主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第九學習主題:中國古代文化(下)
八上:
第一學習主題: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
第二學習主題:近代化的起步
第三學習主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四學習主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五學習主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六學習主題: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七學習主題: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八下:
第一學習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二學習主題: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與曲折發展
第三學習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四學習主題: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五學習主題: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六學習主題:科技、教育與文化
第七學習主題:社會生活
九上:
〔世界古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史前時期的人類
第二學習主題:古代亞非文明
第三學習主題:古代歐洲文明
第四學習主題: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五學習主題古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學習主題: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
第二學習主題:工業革命
第三學習主題: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
第四學習主題: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九下:
〔世界近代史(下)〕
第五學習主題: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六學習主題:近代科學與思想文化
〔世界現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二學習主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三學習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四學習主題: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崩潰
第五學習主題: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第六學習主題:當代世界格局的演變
第七學習主題:現代科技與文化
9. 初中歷史主要是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9)初中三年級歷史都學什麼擴展閱讀: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10. 初三歷史學什麼
初三學世界歷史,但初中歷史教材較簡單,貞德雖是英法百年戰爭法國的民族英雄,但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