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歷史博物館 門票
不要錢的~
免費的
我周一剛去過
就是要安檢
所以得排隊
可能會比較慢~
㈡ 上海有哪些博物館
1.上海體育博物館。地址 :南京西路150號體育大廈2樓。2.上海郵政博物館。地址 :虹口區天潼路395號。3.上海氣象博物館。地址 :徐匯區蒲西路166號。4.上海交響樂博物館。地址 :徐匯區寶慶路3號。5.上海歷史博物館。地址 :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6.上海建築模型博物館。地址 :靜安區江場三路191號風語築設計大樓9樓。7.上海博物館。地址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8.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地址 :黃浦區蒙自路818號。9.上海消防博物館。地址 :長寧區中山西路229號。10.上海紡織博物館。地址 :普陀區澳門路150號。
㈢ 上海博物館有哪些值得一說的藏品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館藏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稱於史學界和金文學界的重器。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傢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陳夢家兩大家之精華於一身,世上實無人能出其右。
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上海博物館是1952年在當時的市長陳毅同志的支持下,合並了原有的幾個博物館而成立的。最先的館址在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內)。1995年底,新館正式建成。上海博物館是與北京、南京、西安齊名的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
該館珍藏歷史藝術文物 11.2 萬余件,包括青銅器、書法、繪畫、 陶瓷器、玉器、石雕、 甲骨刻辭、璽印、錢幣、絲綉染織、牙骨雕刻、少數民族工藝品以及上海地區的考古發掘品等,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迄近代和現代。全部收藏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書畫最具特色。在青銅禮樂器中,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時代的德方鼎,康王時代的大盂鼎,孝王時代的大克鼎、小克鼎,懿王時代的師虎簋、師兌簋,宣王時代的頌鼎;春秋時代的有渾源李峪村青銅器群的主要器物犧尊和鳥獸龍紋壺、 齊侯壺、 邾公華鍾,田齊三量和商鞅方升等。磁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邢窯盈字盒、唐越窯海棠式大碗、成組的宋汝窯盤、南宋官窯貫耳瓶、元景德鎮窯青花蓮花罐、明永樂景德鎮窯紅釉盤、明成化景德鎮窯青花孔雀藍釉盤等等。
在1萬余件的書畫中,早期的有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卷、唐懷素苦荀帖卷、唐高閑千字文卷、唐孫位高逸圖卷及五代董源夏山圖卷等。宋代有趙佶柳鴉蘆雁圖卷及千字文卷、蘇軾與謝民師論文卷、黃庭堅華嚴疏卷、米芾多景樓詩冊、郭熙幽谷圖軸、馬遠雪屐觀梅軸、李迪花鳥軸等。元代有王蒙青卞隱居圖軸、吳鎮漁父圖卷、趙孟頫洞庭東山圖軸、倪瓚漁庄秋霽圖軸和六君子圖軸等。至於明清書畫家的作品,既精湛且富有系統、代表性畫家的卷軸,都在數十件以上,是江南書畫匯集的所在,也是館藏的重要特色。錢幣的收藏,最有規模。明清流派篆刻印章的收藏,居全國博物館首位。在考古發掘品中,以大宗的良渚文化玉禮器最具特色。
㈣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上海地區歷史發展的博物館,自1954年開始 籌備,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歷史進程的文物和文獻,其中的精華在上海市農展館和虹橋路都有交口稱譽的展示,可以看到4百餘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在上海都有豐富的遺存,見證了上海上愈6000年創造的文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創建於1983年,原名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改 上海歷史博物館為現館名。
㈤ 上海歷史博物館的門票
門票:50元(263米觀光廳)、100元(三個球)、上海歷史博物館20元(買東方明珠100元門票的,可免費參觀)。
可以單買!
㈥ 上海歷史博物館簡介
上海市自1950年代開始籌建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於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更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但是沒有對外開放的永久展館。1994年10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再次開館,於1999年3月關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裙房內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向社會開放,展區分五部分,分為「華亭溯源」、「城廂風貌」、「開埠掠影」、「十里洋場」、「海上舊蹤」五部分。
2015年底,經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上海市級重大文化設施之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將位於南京西路325號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跑馬廳大樓修繕後作為館址。2017年10月1日起,該館東樓開始了內部徵求意見的試開放。2017年11月1日起,該館內部試運行。2018年3月26日整個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博物館展品總數11萬件,分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雜項共15類。珍貴文物有明代韓希孟顧綉花卉蟲魚冊、侯峒曾行書軸、七寶寺藏金字寫經、近代陳化成抗英遺物「振遠將軍」銅炮、太平天國大花錢、原匯豐銀行門前銅質對獅、 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及法租界界碑等。目前展覽分常設展和臨時展兩類。
㈦ 上海博物館的館藏品有多少
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上海博物館是1952年在當時的市長陳毅同志的支持下,合並了原有的幾個博物館而成立的。最先的館址在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內)。1995年底,新館正式建成。上海博物館是與北京、南京、西安齊名的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 上海博物館整幢建築是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天圓地方」。從遠處眺望,整幢建築就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博物館的建築面積約四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半。建築總高度29.5米.上海博物館的平面布局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區、科研區、管理區、設備區等六個區域。現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展示以珍貴文物為主。 上海博物館陳列面積12000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璽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傢具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中國明清傢具館。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設施先進完備的現代化博物館。具有先進的消防設施、電化教育設施、文物圖書資料電腦管理系統和樓房自動化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的先進設施。這些一流的設施,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了良好的參觀環境,體現了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下面是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向人們展示的人類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館是上海乃至中國向海內外公眾展示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館是位於上海市人民廣場南端,該館創建於1952年,是上海市市領導決策,支持和海內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經過兩年時間建設,最終落成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國內大型的綜合性藝術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作為上海城市文明的標志,與上海地位相適應,所以系設計方案都是十分嚴格。經篩選,採用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刑同和副總設計師主持的設計方案。 新館佔地33畝,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築面積達4萬平方米。原來的上海博物館只有4個陳列館,現在增擴至10個陳列館和1個專館。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是原來的3.4倍。有11個長期展覽的陳列館如:青銅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數民族工藝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銅器館、陶瓷館和雕刻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我們現在站在博物館大門前,看一下這個新館的造型,它的設計是方形基座與圓形放射型相結合,有著鮮明的空間感。「方」象徵著四面八方,「圓」著意文化淵源之循環往復,這個館的四座「拱門」弧線,體現了開放的世界。整座建築猶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如果從高空中俯瞰,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個圓盤形的屋頂恰似一面巨大漢鏡。不僅蘊含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傳統「天圓地方」,凝聚著中華文明結晶,更體現了我們是基於現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感。新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市現代化的跨世紀標志性建築之一。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走進這座上海新博物館,一同感受我國中華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舊之中。博物館的大廳地鋪青磚,牆飾米黃色花崗岩,大廳中央地面鑲有古樸碩大的寶相花圖案。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青銅器館」。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青銅器文化是記錄奴隸社會的形象載體。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門類齊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戰國各時代、各地區成系統的收藏來講,上海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館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館尤以長篇銘文同歷史著錄的重器為特色。而這個青銅器館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工藝發展的完整體系同中國民族非凡的創造力。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銹,也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些。 中國青銅工藝的時代跨度,大致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戰國時代,可分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更新期等幾個階段。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以禮器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劃歸為五大類,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飾物)、樂器、兵器、工具和貨幣。 剛剛大家已看過青銅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的鼎盛期。青銅器的鼎盛期是從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鑄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鑄作,品種之多系空前絕後的。這時期的青銅器上大多裝飾獸面紋同各種動物紋,瑰異庄嚴,神秘莫測,這些都是體現了人們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
㈧ 上海博物館歷史故事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地誌性博物館。專門收藏上海地方的文物標本,對地方自然環境、資源、社會歷史發展和建設成就進行研究、陳列。臨時館址在上海市虹橋路(東方明珠內)。1984年5月開館。
該館藏品包括前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所存在內,總數約1.8萬件。重要藏品有七寶寺藏五代金字寫經、明徐光啟農書手稿、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劃界碑。現有陳列有出土文物、傳世文物、近現代革命文物、文獻和租界殖民主義遺物1300餘件,展示上海從遠古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介紹了上海市在長江口南岸的沖積平原上伴隨大陸逐步向海面延伸的過程,古代的漁撈、制鹽、織布、沙船海運的興起,以及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發展。
陳列也反映了鴉片戰爭後上海被辟為通商口岸,出現租界,成為冒險家的樂園,以及後來成為中國工業和工人運動中心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直到上海解放的革命歷史。
㈨ 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
青銅器館:商、周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傳世青銅器流散在美、英、法、德、日等國的博物館,各有一定數量。近40年來,陝西、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省有大量出土文物,但成系統的收藏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最為突出。上海博物收藏的青銅器又以具有長篇銘文和著錄的重較多為特色。
陶瓷館:它是一部中國陶瓷史的縮影,從原始社會的彩陶至商、周原始瓷,東漢、三國、西晉的青瓷,沿著陶瓷發展的軌跡,一直到明、清兩代景德鎮的官窯器,都有展出。同時還有古代瓷器製作作坊和窯爐的模擬陳列。
繪畫館:上海博物館收藏繪畫以明清文人畫為主。展品有唐孫位《高逸圖》,五代董源《夏山圖》,北宋巨然《萬壑松風圖》、宋徽宗《柳鴉蘆雁圖》等國寶級珍品,以及南宋、元、明、清的名家原作。
書法館:把繪畫和書法分為二個專館,是老一輩專家苦心徵集而逐漸形成雄厚收藏的結果。這里展出有代甲骨文、兩周的金文、石鼓文以及秦、漢至兩晉、南北朝等各個時代的文字與書法作品。
雕塑館:除陳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為主。這里有北魏、北齊、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為難得的南石刻、金銅佛像等。
錢幣館:我國有3000多年使用金屬貨幣的歷史,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幣比較齊全。這時不僅收藏了歷代銅鐵鑄,戰國的金幣,還展出金、無鈔版和明清金銀貨幣,還有沿絲綢之路各國的金、銀貨幣等。
玉器館:將以特殊設計的燈光展示史前以及三代以後的歷代玉器珍品。
傢具館:設明式的廳堂、書齋和卧房三間陳列室,展出明清藏品,同時展出香港庄民先生捐贈的一大批明式傢具。中國古代傢具歷來為人們所珍愛,這里的展出必將引起國內外觀眾濃厚興趣。
璽印館:中國歷代璽印是研究各個朝代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職官和文學、藝術的一份重要的實物資料。館內展品的重點是戰國璽印、兩漢官印和明清流派印。
大克鼎為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五件不得出境國寶之一。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時期所鑄的青銅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大克鼎銘文共28行290字,記載了周天子對貴族「克」的冊命辭,字體圓潤古拙,又不失勁健,無論在布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大克鼎原為收藏家潘祖蔭收藏,1951年捐獻給了國家,成為了上海博物館中最重要的文物。
㈩ 請問上海歷史博物館到底是哪裡的啊是人民廣場上的,東方明珠下面的還是虹橋路上的急急急急急!!!!!
我查到的結果是 東方明珠塔那個叫做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2018開放的 上海歷史博物館在人民廣場,我昨天去人民廣場沒查,那裡還有個上海博物館,不講歷史,只是看文物,昨天去錯了,今天再去看看,就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