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甲骨文是什麼朝代的
甲骨文是商朝的。
甲骨文在商朝,主要用於殷商王都內的王室以及貴族的占卜以及記事課辭,而文字的載體就是牛骨或者是龜甲等動物骨骼,所以也由此得名,它是我國文明史和早期國家人文社會的傳承形態,極為珍貴。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一共三個基本要素。
歷史價值
甲骨文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漢字的萌芽,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劃符號。
但這些刻劃文字雖已具備了文字的雛形,但都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單字,無完整的體系和規律。真正具有一定的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發布會由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文物局、國家檔案局、故宮博物院、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共同主辦。
出席會議人員主要來自主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博機構,以及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
『貳』 甲骨文的歷史是什麼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屬於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刻辭與記事刻辭,也是中國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獻遺產。刻辭載體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龜甲,也包括其他動物的骨骼。其內容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可貴的第一手史料。
甲骨文堪與西亞兩河流域發現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羅河口發現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銘體聖書文字及後來衍變出的紙草僧侶草體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發明的瑪雅文字等交相輝映,是世界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
記載內容主要有四項:
(一) 經過加工和刮磨的龜甲和獸骨,由專門負責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們的邊緣部位刻寫上記述這些甲骨的來源和保管情況的記事文字,稱"記事刻辭";
(二) 卜官在占卜時,用燃著的紫荊木柱燒灼鑽鑿巢槽,使骨質的正面裂出"卜"形狀的裂紋,這種裂紋叫作"卜兆",是據以推斷卜問事情吉凶的依據。在時代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寫出占卜進行順序的數字,這種數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體部分是卜辭,即占卜活動結束後記錄占卜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 大多刻寫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寫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的六十個干支名稱的干支表,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日歷。
『叄』 甲骨文歷史,特點,來歷.
一、歷史
1、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2、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3、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4、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5、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
二、特點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徵勾畫出來。
甲骨文基本是用刀刻在的龜甲和牛骨之上的,也有用類似毛筆一類工具書寫的。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多為方折筆,瘦勁挺拔;書寫的以圓筆居多,肥壯雄渾。
這些甲骨文的字體結構長短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無論疏落參差還是密密集嚴整,都顯得古樸多姿又自然流暢,另外,甲骨文沒有完全擺脫象形的原始特徵,也就是字形線條具有形體模擬的多樣性。
甲骨文也就迥異於一般的符號,可以自由地進行多樣化的線條運動和空間構造,因此使漢字具備了以形體姿態表現抽象化的情感和氣勢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國的書法藝術,從甲骨文時代就開始發展了。
三、來歷
甲骨文除了少數用來敘事之外,大部分還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所以又稱為「卜辭」或「占卜文字」,此外,甲骨文因為出土於河南省安陽縣,這里原來是殷代的古都,所以又稱之為「殷墟文字」。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到了甲骨文才可真正稱之為書法的開始,因為它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要素:用筆、結字、章法。之前的只能稱之為圖像或符號。
(3)甲骨文有什麼突出的歷史位置擴展閱讀
1、甲骨文發現情況
甲骨文最早是1899年(最早人們當做「龍骨」葯材使用)由清朝時任國子監王懿榮(當時名聞朝野的金石學家,與翁同龢、徐郙、潘祖蔭、吳大徴、羅振玉、劉鶚等鑒藏家和學者交遊密切)發現。
它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其文字體系已經基本完備。
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化過來的。甲骨文字目前發現的有四千字左右,但能辨識的不到兩千字。
2、甲骨文記載內容
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管制、 刑法、醫葯、天文歷法等。
3、甲骨文發現意義: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肆』 甲骨文的歷史是什麼
10813位粉絲
甲骨文起源於商朝,是我國古代書法文體之一。商朝的甲骨文最初是是鐫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將記錄占卜的內容。到後來,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就逐漸形成了甲骨文。
到了商周時代,這個以青銅器為主要材料生產對象的時代將一開始的甲骨文過渡到了金文,金文是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尤其在周代盛行,並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了鞏固統治並加強中央權力,秦朝推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並統一度量衡與車軌等多項原本各國自成一派的措施。在秦始皇的授意和丞相李斯的管理下,文字逐漸由之前秦國使用的大篆簡化為小篆,在同時取消了其他各國的字體,創立了統一的文字書寫形式,這一舉措對後來朝代的影響尤為深遠。
發展到漢朝,文字演變出了一種新的書寫體,即隸書。隸書又被稱為漢隸,書寫出來的字體整體較扁,橫長而彎,書寫的時候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欲左先右」,字體整體呈長方體狀。
從唐宋魏晉時期開始,漢字又演變出了楷書、行書、草書的寫作方式,相傳行書是漢代的劉德升所創,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寫起來行雲流水,用筆靈活,不少書法家便是精於此字體。
在這個時期,中國古代涌現出了許多著名書法家,他們擁有自成一派的寫作方式,對後世研究書法的人群造就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成為了文字演變史中寶貴的一項財富。
(4)甲骨文有什麼突出的歷史位置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於是,占卜成了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和卜官。有刻辭的甲骨,都作為國家檔案保存起來,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辭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從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已知,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
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使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
『伍』 甲骨文在我國歷史上具有什麼地位
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甲骨文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漢字的萌芽,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劃符號。但這些刻劃文字雖已具備了文字的雛形,但都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單字,無完整的體系和規律。真正具有一定的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據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復的單字4500個左右,已識單字在1700個左右,而這些單字還不是當時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寶貴資料。
『陸』 甲骨文和象形文字在歷史上分別具有什麼重要地位
甲骨文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甲骨文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漢字的萌芽,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上的刻畫符號。但這些刻畫文字雖已具備了文字的雛形,但都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單字,無完整的體系和規律。真正具有一定的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據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復的單字4500個左右,已識單字在1700個左右,而這些單字還不是當時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寶貴資料。
象形文字是文字的起源,在沒有象形文字之前,人們是通過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載歷史,很不方便,自從有了象形文字之後,記載歷史就方便多了,並且通過象形文字使許多歷史得以保存,在象形文字基礎上衍生了出了許多種文字,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的發展與傳播,推動了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
『柒』 甲骨文的歷史地位是什麼啊
它是中國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的文字,也是我們現代人對古代的研究途徑,對於我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記得採納啊
『捌』 甲骨文的發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甲骨文的歷史意義為:1、其有力證明了我國歷史上,商朝存在的真實性;2、對漢字形成和演變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的意義;3、完善了中國文化史,甲骨文上的信息給後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對現代的歷史研究工作有著極大幫助。
資料拓展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成系統文字,多為殷商王室的占卜記錄,載有豐富的社會生活信息。
甲骨文具有文字的形、音、義三要素,符合六書造字的功能,是研究漢字原初構形與漢語言語法最早形態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體構形和文辭體式,與當今的漢字及現代漢語語法結構一脈相承,對中國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甲骨文的發現改寫了世界文明史的記錄,把中國信史提早了1000多年,並由此引起對商都殷墟的發掘,促成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使得20世紀中國的學術軌跡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玖』 甲骨文有什麼歷史價值
最主要的就是甲骨文上面記載著那個時代的一些歷史,也就是商代時期的歷史,因為商代時期並沒有什麼很完整的文字記載,所以說通過甲骨文上面的文字記載就能夠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這就會就是它最大的歷史價值所在,也就是說,甲骨文其實算是原始的史料,另外的話,甲骨文也是中國現在已知最早的文字,通過甲骨文也能夠了解中國文字發展的一個歷史,或者說是早期中國文字的一個形態,所以說在文字發展史上和歷史學研究領域都是有很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