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蒙古至今多少年歷史

蒙古至今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02 14:49:27

⑴ 蒙古族的歷史有多長

蒙古族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一部分生活在中國,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另一部分分布在蒙古國與俄羅斯聯邦。

蒙古人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中國《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族始源於大約公元7世紀的唐朝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南岸)的一個部落。關於蒙古一詞的不同譯寫還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寫作"蒙古",最早見於《三朝北盟會編》所引《煬王江上錄》。在古代蒙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朴"的意思。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大聚會,建大蒙古國。鐵木真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於是蒙古開始成為民族的族稱。此後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西征,打通了亞洲和歐洲的陸路交通線。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後改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建立元朝,並於1279年滅南宋,完成對中國地區的佔領。1368年明軍入大都,妥歡帖木兒北遷,及其後裔仍使用元作國號,高麗王朝稱「北元」。1942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黨領導的蒙古臨時人民政府在蘇聯的支持下獨立,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⑵ 蒙古帝國一共持續了多少年

蒙古帝國一共持續了53年。
蒙古帝國(英文:Mongol Empire;西里爾蒙古文:Их Монгол Улс ),是在13世紀由蒙古人為主建立的政權所聯合所組成的大帝國 。
蒙古帝國的領土范圍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帝國被公認為是世界歷史上版圖第一大的國家,鼎盛時期達到3570萬平方公里 。
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蒙古帝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統一蒙古各部後的對外征戰中,將國家的版圖擴展到了從太平洋到黑海之間的廣闊地域 。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帝國解體;以後的四大汗國實質上都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不過,直到1635年林丹汗被清朝擊敗後帝國的法統才真正被滅亡。
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業的交流。但是,蒙古人的征伐對亞歐大陸上的人口、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皆造成了負面影響。

⑶ 蒙古帝國存在多少年

蒙古帝國存在53年,蒙古帝國建立:公元1206年,蒙古帝國解體:公元1259年。
蒙古帝國(英文:Mongol Empire;西里爾蒙古文:Их Монгол Улс ),是在13世紀由蒙古人為主建立的政權所聯合所組成的大帝國 。
蒙古帝國的領土范圍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帝國被公認為是世界歷史上版圖第一大的國家,鼎盛時期達到3570萬平方公里。
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蒙古帝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統一蒙古各部後的對外征戰中,將國家的版圖擴展到了從太平洋到黑海之間的廣闊地域 。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帝國解體;以後的四大汗國實質上都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不過,直到1635年林丹汗被清朝擊敗後帝國的法統才真正被滅亡 。

⑷ 一代霸主蒙古帝國存在多少年為什麼感覺時間很短

蒙古帝國存在了五十四年。

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

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1260年,蒙古帝國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國隨之解體。

(4)蒙古至今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

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

1229年,窩闊台繼任蒙古帝國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

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⑸ 蒙古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蒙古國獨立
1945年2月,二戰的炮火接近尾聲,盟國開始算計戰後的各自利益,英、美、蘇三國巨頭聚在克里米亞之雅爾塔,分別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三國作出了有損中國主權的劃分,這實際上又是一次出賣中國的巴黎和會。蘇聯的主張與中國有關的部分有:維持外蒙現狀,劃中國的大連為國際港,而旅順作蘇聯軍港,蘇聯在南滿鐵路享有特權等。美國答應了蘇聯的要求,主要是蘇聯承諾在歐亞等地區對美國作出讓步,同時准備出兵滿洲對日作戰,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是蘇聯不準備插手中國局勢。當時蘇、美等國際社會都認為中共沒有希望在內戰中取勝,斯大林把他的「寶」基本上跟美國一樣,全壓在蔣介石的身上。
當蔣介石得知三國瓜分方案後,表示出極大的不滿,於是他派蔣經國去莫斯科與斯大林面談。蔣經國說:中國對日一戰,收復失地是為一雪百年恥辱,現在台灣尚未光復,日本尚未投降,先失外蒙,政府將無顏以見國人。斯大林則點明了為什幺自沙俄起俄國一直覬覦外蒙的理由:俄國橫跨歐亞,一條西伯利亞鐵路大幹線貫穿東西,是連接兩端的命脈、原沙俄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均以雙頭鷹作為國徽,一頭朝東,一頭向西。蒙古邊界距貝加爾湖南端的西伯利亞鐵路大幹線太近,如果有人在此作梗,無異於將雙頭鷹一劈兩半,所以蘇聯必得外蒙而後快。
當時,蘇聯在亞洲的主要敵人是日本,而日本已形將戰敗,蔣經國稱中國政府擬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並修萬世之好,中國不會對蘇聯構成威脅。實際上很明顯,斯大林在此不肯讓步,一是他明知蔣介石親美,故信不過他;二是中國作為亞洲最主要的大國,不可能一直對蘇聯俯首貼耳;三是小而封閉的外蒙人口缺乏,教育和科技落後,遠比中國容易控製得多;四是外蒙的礦產豐富,能為蘇聯所用。所以在中蘇之間設如此一個緩沖區,對蘇聯來說可說是去了一個心腹之患。蘇聯提供的好處不僅僅是「蘇蒙聯軍」對日作戰,最為關鍵的一條是蘇聯答應在未來的國共內戰中不幫助中國共產黨,而這一條是蔣介石正求之不得的,所以在美、蘇多重壓力下,蔣介石同意尊重外蒙的「民族自決」。當時兼任外交部長的宋子文深知一旦自己在這個「中蘇友好條約」上簽字,有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所以找個借口辭了外交部長的官,而王士傑無可奈何地做了冤大頭,遂有後面「全民公決」一事。
8月,蘇聯紅軍迅速擊敗日本關東軍,佔領全東北。蔣介石擔心斯大林變卦,共產黨會借蘇軍之勢控制東北,所以王士傑和莫洛托夫在8月14日簽下《中蘇友好條約》,並互換《關於外蒙古問題的照會》,蔣介石得以接收東北。為阻止蒙古獨立,在條約里寫上了獨立必須經過公民投票一條。這項條款雖然沒什幺實際效果,但蔣介石此舉多少還是為了有點面子。10月20日,國民政府派代表監督外蒙古公民投票,投票的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⑹ 大蒙古國維持了多少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由蒙古人貴族忽必烈(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攻滅中國南宋,定都於大都(今北京),1368年8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蒙元大都,元朝滅亡。元順帝北逃,蒙古人失去對中國地區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1635年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歸降皇太極徹底終止。

⑺ 蒙古包起源據如今約多少年歷史

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己製造「洞室」,在地面挖一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桿,與木石牆平齊,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烏爾斡。洞頂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時兼有走煙出氣採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
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雛形。這要求一種便於遷徙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窩棚再向前一步,支架變成哈那,並跟前面提到的洞頂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等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
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
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終年趕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帳篷。蒙古包是隨著牧民們的行程而建的。

⑻ 蒙古帝國存在多少年

蒙古帝國存在了五十四年。

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

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1260年,蒙古帝國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國隨之解體。

(8)蒙古至今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

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

1229年,窩闊台繼任蒙古帝國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

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⑼ 蒙古歷史有多久

我來回答蒙古人的歷史估計有3000年,只是在忽必烈之不出名

⑽ 蒙古國的歷史


蒙古人是形成於漠北上的土著民族之一,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國先秦到南北朝時期主要居住著匈奴人,匈奴人時常南下騷亂中原,為保衛中原正常的發展,西漢武帝時期曾派衛青和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千多里。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中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掃平匈奴王庭。到了東漢又先後有竇固、耿秉、竇憲等將率軍打擊北匈奴,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於大敗逃走,漢軍追擊,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南匈奴附漢稱臣,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抵瀚海(今貝加爾湖)而還,第二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於受傷逃走。 後漢軍又出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迫使北單於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匈奴衰落後,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古代中國唐朝前期今蒙古一帶和貝加爾湖周邊和葉尼塞河上游曾歸為唐朝領土。唐朝後期,蒙古祖先逐漸與突厥融合,並對蒙古族的最終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逐步並入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版圖。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中期曾使蒙古臣服之,至1200年左右,隨著金國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國進貢。
13世紀初期左右,蒙古民族在首領鐵木真的領導下,沖出高原,掀起強勁的擴張浪潮。短短時間內,這股擴張浪潮使人類中古時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產生了巨變。它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蒙古民族的歷史進程,也在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8、9世紀之交,原來游牧於貝加爾湖東南和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一帶的室韋諸部,開始向西遷徙,進入斡難河、怯魯連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帶,隨之占據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額爾齊斯河、南達萬里長城、北到西伯利亞的廣闊高原地區。10至12世紀,蒙古諸部與南方的遼金政權往來甚密,接受先進物質文化的影響,鐵器使用逐漸普及,生產力獲得較快發展,私有制度開始出現。以往那種傳統的氏族集體游牧方式「古列延」漸漸讓位於一家一戶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會階級分化加劇,氏族社會逐步瓦解。 各個部落首領「汗」和貴族「那顏」在大肆攫取社會財富的同時,還豢養親兵勇士「那可兒」為其效命,以此作為維系權勢,攻伐征戰的武裝力量。各部落為爭奪牧場、牲畜和奴隸,相互拼殺,弱肉強食。12世紀下半葉,蒙古諸部在殘酷角逐之後,逐漸形成孛兒只斤和札只刺兩大部落,彼此虎視眈眈,力圖吞滅對方。與此同時,整個高原自東向西,塔塔兒(韃靼)、蒙古、克烈、乃蠻四大集團及北方的蔑兒乞集團五雄並存對峙。為爭奪支配整個高原的最高權力,五大部落集團展開激烈廝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成吉思汗登上了歷史舞台,他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四處征戰。 漠北南部原為大金的附屬地區。隨著金國的章宗時期的軍力衰落,(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國(1170年)。金國泰和四年(1204年)(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的乞顏部領袖鐵木真征服了蒙古高原各部(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元太祖元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天 ,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
蒙古人是(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人的後代,12世紀初期之後,蒙古各部逐漸遷徙到蒙古高原,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被於契丹統治和有時臣屬於金國,到1200年左右,隨著金國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國進貢,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爾渾河)源頭召開庫里爾台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YeqeMongolUlus)。成吉思汗還頒布了扎撒,作為大蒙古國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性文件。 蒙古帝國的組織是十戶、百戶、千戶、萬戶、十個萬戶組成一旗,十旗組成一路,十路組成一州,十州一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1246年,貴由在窩闊台的皇後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而貴由在遠征歐洲的歸途中病死,拔都(欽察汗國的實力最為雄厚)作為長孫本有實力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遂提議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力挺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59年,佔領大馬士革。元憲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他親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時(今重慶合川區)受傷(一說疫癘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於元憲宗九年農歷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上。有史料認為他的死是由於進攻合州時所受的箭傷。其他的史料,包括《元史》,則斷言他死於痢疾。拉施都丁則聲稱蒙哥死於霍亂。不管原因是什麼,蒙哥的死震撼了整個蒙古帝國,並對其未來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東歐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1162~1227)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歐洲第一次被擊敗,由於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以爭奪蒙古大汗汗位的繼承權為借口,率軍撤退東歸。其實如此長的距離,拔都即使趕回去,也未必趕得上汗位爭奪,此時蒙古軍隊已成強弩之末,繼續西進,必將受到歐洲三強英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軍隊的抵抗和遍地城堡的頑強堅守(之前這三大國的主力軍隊都未曾參戰,甚至都沒有引起重視),此時找個借口撤軍可避免身敗名裂。後在此處建立蒙古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東亞 蒙古還曾於1257年進攻越南北部地區。元朝滅宋後,希望把在宋朝失去的原來中國領土安南奪回來,元軍又分別於1285年和1287年兩度攻佔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越南陳朝。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元軍。元軍還曾經進攻佔城(今越南南部)。1287年元軍攻入緬甸北部的蒲甘王國,並深入緬甸北部中部東部,部分元軍進入阿薩姆地區,之後在1303年退出緬甸南部地區,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是中國領土,屬元朝的雲南省。元軍於1292年至1293年對爪哇島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由於日本鐮倉幕府拒絕忽必烈要日本臣服的要求,侮辱並殺死元朝使臣,忽必烈兩次試圖教訓日本,第一次,1274年,在蒙古大將忻都、高麗大將洪茶丘率領下,攻陷對馬島,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陸並進攻。128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蒙古大將阿刺罕擔任總司令(行省右丞相)、漢人大將範文虎擔任副總司令(行省右丞),分南北兩路,在對馬島上會師。會師之後,阿刺罕逝世。大汗忽必烈命副宰相(中書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可是範文虎企圖由他來完成這件英雄事業,沒有等阿塔海到達,即行進軍,在日本平壺島(長崎北)登陸,結果不久碰上台風,這次台風歷時多天,好不容易風雨停住,範文虎發現他已無法收拾這個殘局,就把已經登陸駐扎在山下的約十餘萬人的部屬,全部遺棄,自己和一批高級將領,乘上殘余的幾艘戰艦,悄悄逃走。失敗原由是征日軍隊任用沒有能力和不會作戰的宋朝將領範文虎當統帥,而且碰到台風失敗,也有當時參與東征的元軍中有部分是新投降的原來的南宋軍隊(江南新附軍),這部分南宋軍隊戰鬥力很差;元朝屬國高麗提供的援助缺乏;元軍在高麗和山東建造的艦隊所用船型是內河船,並且因為主要負責造船的高麗和江南工匠是在蒙古監工惡劣的監督條件以及苛刻的工期下勞作,造出的船質量存在嚴重缺陷,所以經不起海上的風浪等因素而失敗。日本人則認為台風是天神對日本的保佑,於是有神風一說。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1162~1227)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佔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巴勒斯坦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魯克王朝),標志著蒙古帝國未能延伸到非洲。此處建立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 蒙哥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時尚在鄂州一帶與南宋作戰,後聽說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備集會稱汗,立即與南宋議和並北上回到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於1260年5月在以東道諸王塔察兒為首的蒙古宗王及漢人儒臣的支持下搶先集會稱汗。阿里不哥聞訊後,在阿速台、玉龍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在當時的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由於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游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故多數西道諸王當時均支持阿里不哥。為了爭取宗王勢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認了術赤後王別兒哥、察合台後王阿魯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隨後遷都大都(北京),以上都為陪都。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定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則稱為「大元國」或「大元大蒙古國」,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但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仍然與忽必烈敵對,並聯合察合台汗國與金帳汗國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金帳汗國君主忙哥帖木兒本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轉為支持海都反對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等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2月去世。在窩闊台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為元廷所承認。元朝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利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
從鐵穆爾開始,政治就日漸十分混亂。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紅巾軍起義。1368年,朱元璋驅逐了大元,建立明朝,大蒙古對中國的統治結束,回到老家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大蒙古國也沿用對漢人的大元國號,漢人史官史稱北元,至1388年去元國號,或1402年去元國號,而結束後衍生為韃靼和瓦剌 。
諸汗國中,窩闊台汗國的領地在1309年被蒙古察合台汗國和元帝瓜分。蒙古察合台汗國在1369年分裂,而蒙古伊兒汗國在1357年滅亡,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征服。蒙古術赤汗國到1480年或1502年之後就滅亡,裂解為的克里米亞汗國存在到1783年,至於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均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俄羅斯沙皇國全部佔領。
帖木兒是西察合台汗國的中亞河中地區的渴石地區的突厥貴族巴魯剌思氏的後裔,埃米爾,由於後來他迎娶了察合台汗國的公主,是鐵木真的直系七世孫,於是他也宣稱自己是蒙古黃金家族後裔。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發動七次征伐東察合台汗國的戰爭後,迫使察合台汗國臣服,和在1381年—1387年征服在1357年滅亡後的蒙古伊兒汗國的衍生的幾個小汗國(卡爾提德王朝、丘拜尼王朝、莫扎法爾王朝、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札剌亦兒王朝),1391年和1394—1395年征伐術赤汗國脫脫迷失,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攻陷德里、西面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戰役)和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帖木兒帝國的疆土,鼎盛時東起印度德里和費爾干納盆地,西至小亞細亞,北自鹹海和錫爾河河谷,南達波斯灣。 1404年帖木兒率領20萬軍隊進攻中國明朝,結果在1405年進軍途中病死。帖木兒死後,其帝國分裂,1506年亡於烏茲別克人昔班尼。帖木兒帝國不是大蒙古國的一部分,但是屬於後蒙古勢力,疆土大多在原大蒙古國的地方。1506年帖木兒帝國被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滅亡,後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於1526年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建立莫卧兒王朝,自稱印度斯坦王,名義上存在到1857年。

閱讀全文

與蒙古至今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