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戰長沙小說里顧清明是不是不那麼愛湘湘啊,都聽別人說小說里寫的太現實,殘忍,真的嗎
首先,原著小說的顧清明十分傲慢(電視劇那隻是有點清高,該有的禮數都知道要怎麼做),這樣的人當然不會給人留下什麼好印象;其次,原著小說的顧清明是標準的大男子主義,只是把女性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和湘湘第一次見面就表示「男子和女子不可能真正平等,男子在前線沖鋒打仗,時刻有可能為國捐軀,你們(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就算獻身又如何」,後面湘湘不想和他結婚,他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很想把她打昏讓她成為自己的人再說」,卧槽,霸王硬上弓啊要不是小滿和小穆在一邊,估計湘湘就被他和諧了最後,原著小說的顧清明平時就是一暴發戶派頭,得意洋洋地對胡家人說什麼「我家在十幾個國家都有房子,當然,中國的還不算」,其實他壓根看不起胡家所有人,這么炫耀讓他覺得倍有面子(這種炫富的惡少現在到處都是,再加上第二點,是不是覺得和那位「紅星照我去XX」的李X一很像?)總之,原著小說的顧清明和電視劇的顧清明天差地別,真該感謝編劇,沒讓我們看到原著小說中那個渣男
㈡ 長沙會戰有顧清明嗎歷史上
目前暫無歷史文獻記載有此人。
顧清明,電視劇《戰長沙》男主角,原名顧紹桓,投軍後自己改為顧清明
㈢ 電視劇戰長沙中的人物顧清明在歷史真的有嗎活到了幾歲
據《戰長沙》編劇所說過,顧清明是借鑒的革命偉人張靜江,在劇中顧清明說他家人准備移民國外,果真真是按照張靜江家的結局來的。張靜江1950年病逝於紐約。這和「劇里的顧老說:我的身體每況愈下,兒孫繞膝的日子過一天算一天。」不謀而合。抗戰勝利到1950才幾年?這時間方面倒是很契合。
張靜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結識孫中山先生後便開始對孫中山先生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後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其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為主席團成員,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在孫中山逝世後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推舉張靜江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晚年逐漸淡出政治,轉而信佛,故又名卧禪。
㈣ 歷史人物顧紹桓
第一沒有這個人。他是虛構的歷史人物,不過顧家確實有原型。編劇說:顧家家世在劇本中是借鑒的南潯張靜江老先生,家族顯赫,紹桓會更有民國世家子弟姓名氛圍一點。張靜江(「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靜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結識孫中山先生後便開始對孫中山先生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後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其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為主席團成員,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 。在孫中山逝世後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推舉張靜江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 。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晚年逐漸淡出政治,轉而信佛,故又名卧禪。
㈤ 湘湘遇見顧清明的時候,還是十六歲,美好純真.顧清明雖然不喜歡她的無理取鬧無
相遇相知,相守相攜。在那個時代,那段歲月……埋藏著很多很多故事。當我們翻閱那段歷史,走過老區的遺址,撫過老一輩的瘡痍的舊照片,泛黃的日記,透過這些看到當年……湘湘遇見顧清明的時候,還是十六歲,美好純真。顧清明雖然不喜歡她的無理取鬧無事生非,但是在斥責的話語里我聽到了關心。表面互看互厭,但是在不經意中還是流露出了真情,在這段歲月流光里,顧清明一直在用他的方式保護這這個小女孩,不讓她受到傷害。短短的20分鍾的片花,我看到了很多。在那種硝煙彌漫的時代,她在最美好的年歲遇見了命中的他,在最須彌黑暗的時代,他守護著最美好的她。 片花中的三段話我的印象最深刻。 顧清明:頂著遺孀的名字,過下半輩子,我在地下,也會良心不安的。 湘湘:繫上這根紅線,子彈會繞著你飛,所以,千萬別把它丟了呀。 直到最後…… 湘湘:請問你有沒有見過這個人 他是預十師的參謀,叫顧清明。 最後的最後,顧清明回來了……因為他放不下……她。
㈥ 戰長沙里的顧清明歷史上有其人嗎,或者叫別的名嗎
張靜江是國民黨元老。用錢支持國軍建國。顧清明看上去像張靜江的兒子輩
㈦ 顧清明,不是親手抓的胡湘湘嗎,怎麼又愛上了胡湘湘
顧清明抓胡湘湘,是為了讓其他人認識到破壞軍事設施的嚴重性,從而教育長沙城裡的老百姓「共護長沙牆,共保長沙人」,顧清明在這件事情上,是對事不對人的。至於他怎麼會愛上胡湘湘,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湘湘骨子裡的倔強和堅持打動了他,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是平等的,彼此以一種相互支持的姿態,變得越來越好,令我動容。望採納。
㈧ 歷史人物顧清明
虛構人物,不過有原型
據《戰長沙》編劇所說過,顧清明是借鑒的革命偉人張靜江,在劇中顧清明說他家人准備移民國外,果真是按照張靜江家的結局來的。張靜江1950年病逝於紐約。這和「劇里的顧老說:我的身體每況愈下,兒孫繞膝的日子過一天算一天。」不謀而合。抗戰勝利到1950才幾年?這時間方面倒是很契合。
張靜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結識孫中山先生後便開始對孫中山先生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後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其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在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為主席團成員,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在孫中山逝世後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推舉張靜江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並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晚年逐漸淡出政治,轉而信佛,故又名卧禪。
㈨ 戰長沙原著顧清明渣嗎
該劇改編自卻卻同名小說,講述了湖南人民面對日本侵略者無所畏懼、勇於拋頭顱、灑熱血,一心報國的壯烈故事 還原了湖南長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