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府井大街的相關歷史
王府井是洋人、洋教、洋貨較集中的地區之一。八面槽路東的天主教堂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最早建在甘雨胡同路北,又稱「東堂」,是北京繼宣武門教堂(南堂)之後的第二座天主教堂。
1900年5月15日,東堂率先遭到義和團的攻擊,「十六日,今晨探報,東華門外教堂起火,不少教民被牽而北去,是為義和團入京第一次肇禍也。」(楊典誥《庚子大事記》)。「十七日,義和團民焚燒八面槽、雙旗桿等處教堂、施醫院、講經堂……凡在奉教之男婦老幼,莫不喪膽,逃脫不及,多隱藏東交民巷英國府中,其家資產業俱為土匪所得。」(仲芳氏《庚子記事》)。 義和團燒教堂,追殺教民,有明顯的「滅洋」目標,而清軍亂中逞凶,把屠刀砍向所有的居民百姓,就比「土匪」還瘋狂了。仲芳氏記述:「東單牌樓、頭條、二條、三條、王府井、丁字街、東華門皇城根、並霞公府、甜水井、阮府等處大小胡同,無論貧富、鋪戶、住戶、宮宅、民居,但被武衛各軍大肆搶掠,騷擾無遺。有因移避別處,中途被劫者;有將人口逃出,家資被搶者;有因武衛軍槍傷事主,打劫者;有因官軍進院逐殺男子,霸佔婦女者;有因土匪假扮營勇團民,借端搶掠者;有因奉教『二毛子』躲避進院,營勇團民追入院中,玉石俱焚者;有因『二毛子』進院,先將良民殺害欲窩藏匿者。各鋪戶有因保護貨物不敢開門,合鋪被燒者;有因逃避攜帶貨物,遇匪劫殺者。更有全家殉難自盡者……總之,武衛軍大肆劫掠,土匪乘機搶虜,滿街巷男哭女啼,尋兒覓婦,慘亂之狀,不忍見聞。」這一段逼真的敘述,令人不忍卒讀。它卻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王府井地區的慘象。
在慈禧的縱容下,大量義和團湧入京城。6月15日義和團開始圍攻西什庫教堂(西堂),16日義和團焚大柵欄老德記西葯房時,大火殃及前門外大片地區和前門城樓。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清軍殺死……8月14日八國聯軍向北軍發動總攻,15日慈禧、光緒出逃、北京淪陷,無辜民眾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北京城墮入血火之中。聯軍司令瓦德西自己招認:「聯軍佔領北京之後,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3日,其後更繼以私人搶劫。」「又因搶劫時所發生之強奸婦女,殘忍行為,隨意殺人,無故放火等事,為數極屬不少。」「至於婦女每見敵人將近,輒先閉死其子女,隨即自斷其生命之事,實屢次發生。」這是劊子手大打折扣後情不自禁的泄露,實情遠不只如此。
② 北京王府井屬於哪個區
王府井大街位於北京東城區。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
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荒廢了,後來,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
王府井簡介:
王府井是王府井大街,是北京一條著名的商業街,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東長安街北側。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有七百多年歷史。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③ 王府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叫王府井
就是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是一條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商業街,在北京享有「金街」美譽。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荒廢了,後來,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
(3)王府井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規劃,將其定性為「北京商業第一街」,商業風格以「現代」、「新潮」為主,整治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長略呈波浪形的大街兩側分布著12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協和商場、新東安商場外,還新建了百貨大樓新樓、東華服裝、明輝大廈、好友世界、丹耀大廈、東方廣場等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④ 王府井百貨的發展歷史
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享譽中外的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創立於1955年。1991年組建企業集團,成為北京市屬計劃單列企業。1993年改組股份制,1994年完成社會公募後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6年起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百貨業連鎖規模發展,截至2014年底,已在全國28個城市開業運營47家大型百貨商場。包括:北京的北京市百貨大樓、東安市場、長安商場、雙安商場、hQ尚客(大鍾寺店)、大興王府井,以及廣州王府井、武漢王府井、成都王府井、包頭王府井1、2號店、重慶王府井1、2號店、長沙王府井、呼和浩特王府井、洛陽王府井、西寧王府井、烏魯木齊王府井、太原王府井、昆明王府井、株洲王府井、蘭州王府井、撫順王府井百貨、焦作王府井百貨。鄂爾多斯王府井、成都2店王府井、唐山王府井、大慶王府井、福州王府井、西安王府井等正在籌備中。公司2004年入選國家重點扶植的20家大型流通企業,成為市屬唯一入選的流通企業。2007年入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成為滬深股市公認的代表性樣本企業。王府井百貨是目前國內專注於百貨業態發展的最大零售集團。截止2007年末,公司銷售收入106億元,同比上升24.74%,企業資產總值65.02億元。公司主要資產和業務集中在百貨業態上。
重大事件
1955年,北京市百貨大樓創立開業。
1984年,作為北京市試點單位,實施「政企分開、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1991年,組建北京百貨大樓集團,在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及中長期計劃中,實行計劃單例。
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成為首批「上證30指數」樣本股。
1996年,實行兩大戰略,與國際進行接軌,向全國推進連鎖發展。
1997年,加盟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紅籌股」一員實現香港上市。
2000年,於北京東安集團實施戰略性重組,成為北京市最大的百貨零售集團。
2004年,選入國家重點扶持的全國20家大型流通企業之列。
⑤ 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十分的出名,為什麼叫做王府井大街呢
「王府井大街」,是從1915年開始叫這個名字的,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這條街曾經既有王府,又有水井,歷史悠久,商業繁榮,有很多景點可看,是北京第一商業街。
王府井大街其實並不長,只有1600多米。如今,這里琳琅滿目,寸土寸金,人潮湧動,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金街了。
⑥ 北京王府井大街最早的商業活動始於那個朝代
明代
王府井大街地處天安門以東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全長一千八百多米。
王府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元代中央三大衙署中的樞密院和御史台分布在這條大街上。
到明代,這里建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釐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最早的商業活動始於明代,清光緒二十九年在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了東安市場,隨著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形成,一些為洋人服務的銀行、商號落戶王府井。二十世紀初期,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進入了新時期,並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
王府井大街街景
今天的王府井已成為物豐人旺,集購物、休閑、文化、娛樂、旅遊、餐飲、商務、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步行街。
王府井猶如一個博物館,它匯聚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同升和、盛錫福、瑞蚨祥、東來順、全聚德、翠華樓等諸多老字型大小記錄著歷史的滄桑巨變。
王府井更像一個萬花筒,步入其間彷彿漫遊人間仙境,新東安、百貨大樓、工藝美術服務部、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東方廣場等老店新商更顯出現代化商業中心區的恢弘氣勢。
古老的王府井、現代的王府井、傳統的王府井、時尚的王府井,飲食文化、宗教文化、體育文化、藝術文化,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精品薈萃,盡在金街--王府井。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一日,王府井大街歷史上永遠銘記的一天,歷經八年脫胎換骨的改造,王府井大街彷彿一隻金鳳凰在萬盞明燈簇擁的火焰中重生了。
未來的王府井將是數字化的王府井,成為地面、地下與空中立體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它將以人文景觀、商業景觀與環境景觀引領世界商業街發展的新潮流。
王府井將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的窗口,成為世界文化與商業發展的驕傲。
王府井將迎來比以往任何時期更輝煌瑰麗的明天。
小吃街上的老北京人力車
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形成了」金十字」的構架。以金魚胡同西口的十字路口為中心,朝東是賓館飯店一條街,向西是小吃休閑一條街,面南是繁華商業步行街,往北是娛樂文化一條街。走過王府井的每一寸土地,體會王府井的每一種風情,當歷 史一點點連接成現實,當古老一步步走向現代,穿過700年的時先隧道,王府井就在彌的面前。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直接關懷下,王府井大街發展成為中華第一商業街。改革開放以來,王府井大街同古老的北京一樣發生了巨變:宏偉的東方廣場拔地而起,改建的新東安市場將現代商業與傳統商業完美的結合,新中國第一店——百貨大樓風華更茂,百年老店、名店、特色商店交錯林立,互為襯托,商業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
如今的王府井已成為物豐人旺,集購物、體閑、文化、娛樂、旅遊、餐飲、商務、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步行街。
王府井南口高聳的東方廣場,建築恢弘, 富有時代感,顯現出」王者之尊」的氣勢。」新 天地」里名品薈萃,精品雲集,充滿現代商業 文化氣息。
⑦ 王府井有多少年的歷史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當時,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對京師部分街巷名稱重加釐定,改「王府大街」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既然以「井」命名,就足以說明那口井在當時的知名度甚高。然而,那口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被人們發現,便引出了諸如井在何處,建於何時,有何特點等話題。
姜緯堂先生曾根據考證,於1993年撰文指出:「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體說就是東安市場靠北的西門對面便道邊稍北,約當今益民食品店門前。」
1998年,在王府井大街市政改造施工中發現了這口井,井壁與污水管道相通,井深八米,井內有兩米厚的雜磚。井壁下部由小青磚砌成,據此可知為明代所砌。
王府井被發現後,對其做象徵性修復,並將井蓋設計成圓形青銅圍龍浮雕,輔以文字說明。其具體位置在今王府井大街西側,恆富盛珠寶店與碧春茶莊之間的便道上。
王府井大街曾數次改名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元大都的都城竣工,今王府井大街便是大都城南部中央稍東的一條重要的南北通道,當時這條街的名稱叫「哈達門丁字街」。
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今王府井大街以東,帥府園胡同以北,金魚胡同以南,校尉胡同以西建成「十王邸(府)」。由此,衍生出今王府井大街被稱為「十王府」或「十王府街」。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在澳大利亞出生的英國人莫理循任袁世凱的政治顧問,住在當時的王府井大街100號。莫理循積極支持袁世凱恢復帝制。袁世凱稱帝後將「王府井大街」改名為「莫理循大街」。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的《北京四郊詳圖》將今王府井大街分為三段:東安門大街以南稱「王府井大街」,東安門大街至燈市口稱「八面槽」,燈市口以北稱「王府大街」。
1965年,整頓地名。今王府井大街由三段改為兩段,王府井大街依舊,八面槽並入王府大街。
1966年8月21日,「紅衛兵」大鬧王府井商業街,將「王府井大街」和「王府大街」合並,取名為「人民路」。
1975年,恢復「王府井大街」名稱。此時的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東四西大街
⑧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明朝時期,這里建造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釐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一直沿用至今。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羅藝之帥府」就在這里,至今仍有帥府園之稱。羅藝是《隋唐演義》小說中羅成的父親,唐高宗封羅藝為燕王,總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隨著紫 禁城的興建,不少達官貴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據《明成祖實錄》載,這里被稱十王府、王府街,民國時期,帝王時代結束,百姓漸漸淡忘了這些,在當時,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時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澀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飯,而飲用水都是去賣,在電視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推著水車賣水的人,其實賣的水也不過是相比之下苦澀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名為甜水,其實就是無色無味,相對來說,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據清光緒十一年《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北京內外城共有水井數一千二百五十八個,大多水質咸苦,只有極少數甘甜,能飲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則在甘冽可用之中。在威莎(WEEKEND)店之前有用鐵鏈子圈起的井蓋,記錄著王府井得名的緣由。此街始建於元代至元四年(公園一二六七年),歷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稱。據考證,得名「王府井」,淵於明中葉以來街上的一口水井。《乾隆京城全圖》和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實測北京內外城地圖》均繪該街只有一井並明示位於此處。此井上世紀二十年代被湮沒,一九九八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時被發現,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進行了保護,井可以說是這條街的根。
其實還有更古老的遺存,一九九六年東方廣場施工,發現了舊石器晚期距今二萬五千年的文化遺址,距地表十二米,有兩層灰褐色文化層,表明古人類曾在王府井地區生活、棲息,在約兩千平方米的面積上,發現了兩千多件文物,這也是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了古人類文化遺存。
王府井大街的歷史淵源
王府井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北京內城的一條重要南北通道;到15世紀初,這條大街稱「十王府」和「十王府街」;1905年,改十王府街為王府井大街,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後期,到了1903年,在清朝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東安市場。也就是在這前後,伴隨著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形成,一些為外國人服務的銀行、商號也落戶王府井。20世紀二、三十年代,王府井大街的商業進一步發展,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行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里,中國一度實行計劃經濟,當時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共有商場101家,商業設施規模約9萬平米,以 「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模式而聞名國內外,到北京的遊客必到王府井,北京人購物也以王府井為首選。
⑨ 王府井有多久的歷史
有700多年的歷史了,請參考如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是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著名商業區,在北京享有金街的美譽,王府井大街的南口緊鄰著名的長安街,由南向北全長810米,是北京唯一一條步行商業街,在大街兩側分布著765家大大小小的商店,王府井步行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約60萬人/日,節假日超過120萬人。40米寬的大街上布滿了各種鮮花,在這里,每隔幾米就會有供遊客休息的長椅,為了方便顧客,大街上還設有免費的購物手推車。王府井周邊的交通十分方便,購物的話可以乘坐一線地鐵到王府井站下車。
王府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元代中央三大衙署中的樞密院和御史台分布在這條大街上。到明代,這里建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釐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最早的商業活動始於明代,清光緒二十九年在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了東安市場,隨著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形成,一些為洋人服務的銀行、商號落戶王府井。二十世紀初期,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進入了新時期,並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
今天的王府井已成為物豐人旺,集購物、休閑、文化、娛樂、旅遊、餐飲、商務、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步行街。
王府井猶如一個博物館,它匯聚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同升和、盛錫福、瑞蚨祥、東來順、全聚德、翠華樓等諸多老字型大小記錄著歷史的滄桑巨變。
王府井更像一個萬花筒,步入其間彷彿漫遊人間仙境,新東安、百貨大樓、工藝美術服務部、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東方廣場等老店新商更顯出現代化商業中心區的恢弘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