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古董有什麼
現館藏文物三十餘萬件,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鏤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時的銅爵、原始青瓷尊、「虢季子白」銅盤、蟠螭紋銅 ,戰國、秦、漢時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中國大寧」神獸銅鏡、擊鼓說唱陶俑、綠玻璃碗、彩綉雲紋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燈、彩繪畫像磚、青瓷仰覆蓮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龍杯、雞首壺、綠釉陶俑、三彩駱駝載樂俑、白釉蓮瓣座瓷台燈、鎏金觀音銅造像,遼、寧、金、元時期的倪雲林設色山水圖軸、宋代各名窯瓷器,明、清時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
❷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藏品有什麼
有很多。
中國歷史博物館(名稱存在於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位於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整座建築由南北兩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是中國的一所重要的歷史博物館。
❸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品
1、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
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
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3、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4、虎紋石磬
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 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 。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婦好墓中出土5件長條形石磬,製作比較精細,磬身上分別刻有文字和鴞紋,其中有3件,均為白色,泥質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編磬。
這件虎紋石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紋,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
5、大盂鼎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❹ 北京故宮博物館中,有哪些展品是關於清朝的
北京故宮博物館裡面的文物特別多,裡面有25個大類,有清代的家居就有6200件,還有認識的紫檀,黃花梨等傢具都是留下來的精品。
不僅有這些,還有文房四寶以及紙墨筆硯都能夠達到很多數量,也是大家不可估量的,明清的傢具是紫檀的也是黃花梨的,在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這些商品貿易流通的比較快,還通過文化的交流將這些食物才能保存在博物館里,還有以前的西洋鍾表,這些都在博物館中可以看到。也可以發現裡面有一些樂器,數量也很大,這些都是文物上面有文字以及歷史的講述,它是國寶,也可以看見安陽殷墟的甲骨,這些都是有紀念意義的。故宮博物館的價值是很高的,在人們印象中,故宮就是一個歷史文化濃郁的地方,加上這些文物的點綴,會發現中國的文化是比較悠久的,也是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❺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廳
國家博物館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專題陳列、臨時展廳、交流展廳。
1、古代中國:《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2、復興之路:《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3、專題陳列:包括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中國古代書法、中國明清傢具珍品。
4、臨時展廳:包括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塑魂鑒史、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5、交流展廳:包括羅丹雕塑回顧展、瑪雅·美的語言、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❻ 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面有三國的文物嗎
有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國寶級文物?2002年和2012年、2013年,國家文物局先後發布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195件(組)文物禁止出境展覽,這195件(組)文物可以說是國寶中的國寶。國博有24件文物入列其中,且長期公開展出,是全國長期公開展出國寶級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對於普通觀眾,可以優先選擇參觀這24件文物,按歷史時間順序一個一個地找,找不到的可以咨詢工作人員。目錄如下:
----------------
01、新石器時代-陶鷹鼎
02、新石器時代-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03、新石器時代-彩陶人面魚紋盆
04、新石器時代-網紋彩陶船形壺
05、新石器時代-彩陶舞蹈紋盆
06、新石器時代-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
07、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08、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
09、商-後母戊鼎
10、商-子龍鼎
11、商-四羊方尊
----------------
12、西周-利簋
13、西周-大盂鼎
14、西周-虢季子白盤
15、西周-天亡簋
----------------
16、戰國-鎏金嵌玉鑲琉璃銀帶鉤
----------------
17、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
18、西漢-「滇王之印」金印
----------------
19、三國-吳「赤烏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
20、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
21、隋-綠玻璃蓋罐
22、隋-綠玻璃小瓶
----------------
23、唐-陶駱駝載樂舞三彩俑
----------------
24、明-鳳冠
----------------
❼ 國家博物館里有什麼著名文物
1、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
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
2、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先後為當地鄉紳郭氏、縣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蔭等所有,1951年潘氏後人潘達於女士將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而另一尊同為盂所鑄之鼎,形制略小,習稱「小盂鼎」,器上銘文涉及西周與鬼方之間的戰事,但此器在輾轉收藏的過程中已不見蹤跡,僅於著錄中保存銘文拓本。
3、三星塔拉玉龍
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新石器時代很多遺址中都發現有類似龍形的遺存,或為蚌塑,或為彩繪,或為雕塑。關於龍的原型,研究者們提出過各種假說,如蛇、鱷魚、蜥蜴、魚、鯢、馬、牛、豬、鹿、熊、虎、蠶、蠐螬、松樹、雲、閃電等等。
4、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外表呈紅色,作直壁平底圓筒狀。陶缸外壁有彩繪一幅。畫面左側為一隻站立的白鸛,通身潔白,圓眼、長嘴、昂首挺立。鸛嘴上銜著一條大魚,也全身塗白,並用黑線條清晰描繪出魚身的輪廓。
畫面右側豎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並刻劃符號等。白鸛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鸛身微微後仰,頭頸高揚。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在神態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5、子龍鼎
子龍鼎,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雲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饕餮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❽ 你知道中國歷史博物館都有什麼嗎
館藏·司母戊方鼎
歷史博物館建築面積近3萬多平方米,館藏文物達40餘萬件。在辦好本陳列的同時,為更好地向人們普及歷史知識,弘揚中華文明,歷博充分利用本館優勢,適時辦了一些專題性展覽,如「中國歷代貨幣展」、」中國古代茶具展」、「敦煌藝術展」等,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❾ 有哪些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必看的藏品
我覺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必看的藏品有以下。後母戊鼎,這個是商超後期文物。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類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前期文物。玉龍。新石器時代後期文物。
❿ 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都有哪些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歷史和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裡面珍藏很多具有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珍奇寶物,因此倍受歡迎。
利簋出土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是我們迄今為止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在中國商周時期,青銅的差量是很稀缺的,所以當時人們稱青銅為「金」,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使用這種貴金屬。
利鑄造青銅器的金屬就是武王賞賜給他的,讓他打造一件青銅器作為永世留念。利簋價值的體現集中在該器腹內底部4行33字的銘文上。雖然這段字簡單,但是證實了歷史上的「牧野之戰」。它為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