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聊城歷史冬天最冷多少度

聊城歷史冬天最冷多少度

發布時間:2022-07-04 01:03:23

A. 山東氣溫低至-20°還不是最低氣溫,歷史上最低氣溫是什麼時候多少度

受寒潮影響,山東的氣溫降到了零下20度,作為山東人,出門不敢拿出手,戴著手套都能感受到冷風吹,這樣的日子,怎麼熬?


據說這個還不是山東最冷的時候,最冷的時候,是在1958年,是在德州,據說是零下27度。

留意好蓄電池的電量,尤其是電動車,據說比亞迪的漢在這個冬天被凍怕了,相信特斯拉最低配的也是。一定要及時充電喲,要是在路上趴下不動,就很尷尬!


在寒冷的天氣里,關注好天氣,注意保暖,才是對自己負責!下不下雪,下多大的雪,是不是可以出去打雪仗,這些是小孩子們關心的,你關心嗎?

B. 山東冬天最冷氣溫會達到多少度

山東冬天最冷氣溫會達到—14℃。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2)聊城歷史冬天最冷多少度擴展閱讀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9/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2.25℃,較常年同期偏高1.09℃,是1961年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

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和上海6省(市)經歷了歷史最暖冬季;江西、福建和寧夏3省(區)冬季氣溫為歷史次高;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陝西5省為歷史第三高。

除青藏高原大部氣溫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國其餘大部地區冬季明顯偏暖,其中華北地區西南部、黃淮和江淮的東部、江南南部和東部、華南大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氣溫偏高2℃以上。

C. 山東聊城冷到幾月最冷到多少度

年前就立春了,應該就不冷了,你還是不適應,畢竟才呆了一年,像我們從小在這長大,都習慣了,你多穿點,盡量呆在屋裡少出門,也許會好一些,慢慢習慣吧,既來之,則安之……

D. 山東的冬天最冷可以到幾度

山東濟南冬天的最低溫度是-3.2℃。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2009年)。

(4)聊城歷史冬天最冷多少度擴展閱讀: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被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較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濟南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冷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迴流聚集不宜擴散,多於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E. 在哪能查到聊城市以前的氣候資料,比如以前得氣溫啦,降水啦,日照啦,

氣候概述 聊城市地處山東省西部,北緯35°47'--37°03′,東經115°16′-116°30′,總面積為8590平方公里,全市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坡降約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大陸地度為62.8-64.8,年乾燥度為1.7-1.9。聊城春季乾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快,太陽輻射減弱。總的看,聊城市農業氣候資源較為豐富,適合種植多種農作物。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3.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6.7℃。全年≥0℃積溫4884--5001℃,全年≥10℃積溫4404--4524℃,全市范圍內熱量差異較小,熱量分布東南部東阿縣偏多,西北部臨清市偏少。無霜期平均為193-201天,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0月24-28日,最早出現在10月6-11日,最晚出現在11月10-22日;終霜日平均出現在4月9-14日,最早出現在3月23日,最晚出現在5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578.4mm,最多年降水量為1004.7mm(茌平,1961),最少年降水量為 187.2mm(臨清,1992年),全市降水分布東南部多於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現局部內澇。秋季雨量多於春季,春季乾旱發生頻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說,冬季降水最少,只佔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於農作物生長期內,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全市光資源比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67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輻射為58.9-62.3千卡/cm2。 全市氣候資源比較豐富,且可由黃河水灌溉彌補,所以本市氣候對多種農作物有較好的適應性,因此,種植業歷史悠久,成為華北主要作物棉花、小麥、玉米、林果、蔬菜的集中種植區。同時,自然災害出現頻繁,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冰雹、大風、乾熱風、低溫連陰雨、霜凍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氣溫 聊城市年平均氣溫為13.1℃,臨清市最低,為12.9℃,東阿最高,為13.4℃。在地理位置的變化上,氣溫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高。氣溫的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氣溫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2.5℃,是全年中最冷月份;夏季氣溫最高,7月份平均氣溫為26.7℃,為全年中最熱的月份。氣溫年變化特點: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氣溫下降快,夏季易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春季3-4月份的月平均增溫與秋季10-11月份的月平均降溫幅度分別達7.5和 8.0℃。全市極端最高氣溫平均值為41.1℃,觀測到的最大值為41.6℃(陽谷、莘縣);全市極端最低氣溫平均為-21.4℃,觀測到的最低值為-22.7℃(莘縣,1971)。(常年資料見附表) 降水 聊城市年平均降水為578.4mm,時空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為17.9mm,佔全年降水量的3.1%;夏季降水最多,為371.8mm,佔全年降水量的64.3%;春、秋兩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32.6%。從降水量與氣溫變化的搭配上看,屬雨熱同季型。各縣市區之間,降水差異不太大,年平均降水量東阿最多,為614.3mm,臨清最少,為557.1mm。全市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豐水年,年降水量最大值高達1004.7mm(茌平,1961),枯水年降水量最小值為187.2mm(臨清,1992)。一日內最大降水量為328.7mm(東昌府區,1985.7.24)。(常年資料見附表) 太陽輻射與日照 全市光資源充足,年太陽總輻射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輻射為58.9-62.3千卡/cm2,在全省屬中高值區。太陽輻射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明顯減弱,冬季最小。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67小時,全年中,日照以5月份最多為274小時,1月份最少為170小時。各縣市區之間略有差別,東北部茌平、高唐較多,西南部莘縣、陽谷較少。(常年資料見附表) 濕度與蒸發 聊城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7%,其中,7-8月份相對濕度最大,為80-82%,春季3-5月份 最小,為58-60%,其餘各月為60-80%。全市各地相對濕度的差異較小。年平均相對濕度的年際變化范圍在65-69%,是年際變化比較穩定的氣象因子。年蒸發量全市平均為1882mm,最大為1994mm(茌平),最小為1688mm(陽谷)。每年中,6月份月蒸發量最大,平均為344mm,1月份最小,為50mm。風 聊城市全年平均風速為3.4米/秒,月平均風速隨季節的變化規律是:春季風速較大,4月份月平均風速最大,為4.5米/秒;夏季風速較小,8月份月平均風速為2.5米/秒,但在局地出現強對流天氣時,也能出現短時大風。平均風速的地理變化是北部偏大、南部偏小。全年最多風向為南風、偏南風,出現頻率為44%,又以春季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北風、偏北風,出現頻率為30%,冬季出現次數較多;東、西風在全年出現次數較少。 農作物氣候分析 聊城市主要農作物冬小麥、玉米和棉花,所需的主要氣象條件如下:冬小麥 我市小麥品種為普通冬小麥,東阿等部分縣市也種植高筋小麥。當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18-16℃時播種最為適宜,我市冬小麥播種大流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中旬。當氣溫降到0℃時停止生長,一般在12月上旬,我市小麥進入越冬停長期,冬前積溫650℃左右,能夠滿足冬前形成壯苗的需要。大部分年份冬小麥能夠安全越冬。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0℃以上,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一般在2月下旬,我市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生長階段。氣溫達到6-8℃時小麥開始起身,達10℃以上時開始拔節,這時期是冬小麥的需水臨界期,土壤濕度在65-70%最為適宜。冬小麥拔節至抽穗期是小麥需水最為旺盛的時期,一般每畝小麥日耗水量在4噸左右,此期內應及時根據天氣情況搞好灌溉,補充水源。抽穗開花期適宜氣溫為20℃左右,天氣晴朗、光溫充足、日較差大對冬小麥開花期生長最為有利。灌漿期適宜氣溫為24℃左右,該時期若遇連陰雨天氣,則會影響小麥灌漿,從而影響冬小麥產量的形成。我市冬小麥在灌漿期至成熟期間易受小麥乾熱風危害,大風也極易引起小麥倒伏。我市冬小麥適宜收獲期一般集中在6月上旬。 玉米 玉米是我市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廣泛用於飼料加工、澱粉生產等行業。我市春玉米較少,以麥田套種夏玉米為主。15-17℃是春玉米適宜播種溫度,夏玉米播種的適宜溫度為20-25℃。一般為減少套種玉米與冬小麥的共生期,也為防止玉米芽澇,我市通常在小麥收割前15-20天進行套種。玉米是喜溫作物,需要較高的溫度條件,特別是拔節後的生長旺盛期,需大量的積溫。我市熱量條件比較充足,能夠滿足不同品種玉米對熱量條件的需求。玉米也是需水較多的作物,我市夏季降水較為集中,雨熱同季,豐水年無需灌溉,乾旱年需灌溉1-2次。我市玉米主要農業氣象災害有芽澇、拔節前期初夏旱、開花授粉期的低溫連陰雨天氣、大風等,特別是開花、灌漿期間遇低溫連陰雨天氣易造成授粉不全、缺粒、千粒重下降等。但大部分年份,我市氣候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比較有利。 棉花 棉花是我市主要傳統經濟作物之一,據歷史考證,在明清時期就種植普遍,20世紀的八十年代是我市棉花生產的鼎盛時期。1992年的嚴重乾旱及大面積暴發棉鈴蟲災害,使我市棉花生產受到很大影響,加上其他社會因素,使我市植棉面積大幅度減少。棉花為喜溫、喜光、耗水量大又比較耐旱的作物,我市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棉花生產。當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即可進行棉花播種,最佳適宜土壤濕度為55-65%,一般我市棉花集中播種期在4月上旬至中旬,但在多數年份播種前土壤墒情不足,需提前灌溉造墒才能達到最佳適播條件。我市棉花生育期間(4月16日至10月25日)≥10℃活動積溫為4220-4282℃,80%的保證率為4132-4210℃;日照時數為1444-1603小時;降水量為497-564mm,光溫水條件比較豐富,能夠滿足棉花生產的需要。但因這些氣象條件時空分布不均以及年際間的變化較大,也易在部分年份某些發育期造成一定影響。如苗期的低溫和高濕,易造成棉苗病害發生;裂鈴、吐絮期的低溫連陰雨天氣易造成棉鈴霉爛、脫落、棉絮變質等,影響棉花產量和質量。但從總體上看,我市棉花生長期間,光、溫、水搭配合理,除降水略顯不足外,光、溫條件均較適宜。氣象災害 聊城市是一個農業大市,但同時又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多年來各種自然災害一直是制約我市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進入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各種氣象災害有加重發生的趨勢,本市經常出現的氣象災害有:旱澇、冰雹、大風、乾熱風、低溫連陰雨、霜凍等。 ① 旱澇災害:旱澇災害對我市農業生產危害最為嚴重,是聊城市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其中旱災危害面積最大,發生最頻繁。椐聊城縣志記載,近兩千年來,出現較大旱災370餘次,澇災330次,長期以來,我市處於旱澇交患之中。近三十年來,我市乾旱有加重發生的趨勢,由於本地區受季風環流影響,季風氣候十分明顯,各季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冬、春雨雪稀少,夏季雨量充沛,易於形成春旱夏澇,又因高空西風帶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南北活動位置及進退時間的變化,造成年際降水變率大,極端性強,故旱澇得以發生。我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大旱和偏旱年3—5年一遇,大澇和偏澇年4—5年一遇,根據旱澇在一年中出現的季節不同,可分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秋旱和春澇、夏澇、秋澇等主要類型。暴雨是造成局部內澇的主要原因,年平均出現日數為1.9-2.6日,有85-96%的年份會出現暴雨,集中出現在7-8月份,以臨清市出現最多。通過資料分析,聊城市旱災多於澇災,所以抗旱防澇的重點應放在抗旱上。 ② 冰雹:我市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災害發生,冰雹是一種偶發性和局地很強的災害性天氣,影響我市的冰雹大多是自西北而來,向東南或東北而去。臨清市、冠縣、高唐、陽谷及東昌府降雹次數最多,災情最嚴重,全市平均每年冰雹發生次數0.6—1.6次,冰雹主要發生在5—10月份,集中出現在5—7月份,6月份最多,占降雹總數的40%。在一日之內,冰雹多發生在午後至前半夜,發生在15—22小時的佔60%以上,降雹持續時間比較短促,一般5—15分鍾。全市雹災面積平均每年達64萬畝,成災面積達43萬畝,每年都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失。冰雹發生時,常常伴有大風和暴雨出現。 ③ 大風:大風通常是指瞬時風速≥17米/秒的風。大風天氣在我市一年四季都能發生。全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6-25天,最多年大風日數為38-95天。其中,春季大風日數最多,約佔全年大風日數的二分之一,形成我市春季多大風天氣的特點。此外,初夏(6月份)大風日數也較多。大風風向多為北風或偏北風,大風多出現於5-6月份,天氣轉型期。在農作物生長季節,大風常常造成農作物倒伏,嚴重時會引起減產。 ④ 乾熱風:也稱乾旱風,是影響我市冬小麥高產、穩產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在冬小麥生育後期出現的一種高溫、低濕並伴有一定風力的天氣現象,它容易導致冬小麥灌漿期內水分平衡失調,造成植株脫水,導致小麥千粒重下降。我市每年都有乾熱風發生,只是出現的時間、范圍、輕重不同,年平均重乾熱風日1.5—2.4天,輕乾熱風日3.9-5.3天,集中出現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乾熱風持續時間越長,對冬小麥造成的危害越重。我市范圍內,以莘縣平均出現乾熱風的日數最多,年率較高。 ⑤ 低溫連陰雨:我市作物生長季節,常出現低溫寡照及連陰雨天氣,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棉花春播期、麥收期及秋季低溫連陰雨。4月中、下旬棉花、花生等春作物播種期,如遇上低溫連陰雨天氣,會給春作物播種帶來困難,使播種的作物造成爛種、爛芽、弱苗。麥收期間,在遇雨季開始較早的年份,往往會出現連陰雨天氣,影響小麥的打軋、曬場,使小麥霉爛發芽。秋季的低溫連陰雨,則往往造成棉花大量的蕾鈴脫落,僵爛鈴增多,降低棉花品質,對於大秋作物的灌漿成熟影響較大,同時也會影響夏糧作物的播種出苗。以上三種類型的低溫連陰雨天氣在我市出現次數並不太多,但是往往造成極嚴重的損失。 ⑥ 霜凍:我市在春秋季節里,也常出現霜凍。地面最低溫度達到0℃以下,給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危害,通常稱為霜凍。首次出現在秋季稱為初霜凍,我市初霜凍日期一般在10月24日—10月28日,最早在10月6日,最晚在11月21日;最晚出現在春季的稱終霜凍,平均出現日期在4月9日—14日,最早出現在3月23日,最晚出現在5月5日。全市無霜期平均為193-201天,最長的年份為227天,最短為167天。聊城物候 物候是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或非生物受氣候和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現象。動植物隨季節變化開始出現生命活動現象的日期稱為物候期。聊城市主要農作物、林木、動物的物候期見附表

F. 山東聊城冬季最低氣溫能達到多少度,就近10年來說

山東聊城屬於季風區,所以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溫度在0℃以下。

G. 聊城北方冬天冷不冷

聊城北方很冷的 北方的冬天都很冷越往北越冷 而且聊城近海 海風吹來還會更冷 還有台風

H. 冬天聊城最冷天氣是多少度啊

文縣記載歷史極端最低氣溫—23度,出現在80年代以前,2000年以來大概是—13度左右。

I. 聊城市歷史最低氣溫是多少度

-14

閱讀全文

與聊城歷史冬天最冷多少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