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古文當中歷史是怎麼形容的

古文當中歷史是怎麼形容的

發布時間:2022-07-04 06:55:55

⑴ 歷史已經上千萬年用文言文怎麼說

其史已有上千萬年矣

⑵ 歷史 古文 解釋

樓上譯得不錯
補充下
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
有成語:析骸易子 析骸以爨
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

魯宣公十四年(前594年),楚王派申舟出使齊國,但命令他途經宋國時不向宋國借道,而要擅自經過,用這種方法故意向宋國挑釁。結果,宋國把申舟抓住並殺死了。楚王便以此為借口帶兵攻打宋國,一下將宋國圍困了九個月。直到第二年的夏歷五月,楚國軍隊的糧草已消耗殆盡,楚王想要退兵。申舟的兒子申犀擋在楚王馬前,勸阻說:「我父親明知按國君的命令路過鄭國而不借路,必定會被宋國殺死,但他對您的命令還是毫不打折扣地去執行了。那時國君曾對我父親許諾說:『如果宋國敢殺害你,我一定會替你報仇。』但現在國君卻要不守信用,不為他報仇就撤兵了。」楚王無言以對。大夫申叔時建議說:「我們可以深扎營寨,在城外召回那些逃離的農民,讓他們恢復耕種以供應我們軍隊的糧草。這樣,過不了多久,宋國都城內也斷了糧,自然會向大王投降。」楚王聽從了這個建議。

宋國人聽說後非常害怕,就派華元在天黑的時候潛入楚營,爬到大夫公子側的床上,把他從睡夢中拉起來,對他說:「宋王讓我來向您說一下現在宋國的困境。如今我們已經沒了糧草,城內已經到了互相交換著兒子殺了吃掉,把屍骨拆開來當柴燒的地步了。即使是這樣,只要楚國不退兵,宋國寧可亡國也決不投降。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宋國則願意和你們簽訂和約。」公子側很害怕,就私下和華元訂了盟約。第二天將這件事告訴了楚王,楚王答應退兵三十里,宋國於是同楚國講和。

後來,人們便以「析骸易子」形容極端的困境。

不遑與不及是同一含義。

⑶ 「歷史」一詞是怎麼來的

「歷史」一詞是怎麼來的?
在古代,歷史只稱「史」,但「史」的范圍比現在廣泛多了,除了史本身的范疇之外,還有天文、地理、人事、災禍等。古代記載史的人稱史官,他們就是負責記載如前所述內容的。古往今來,對歷史一詞,說法很多。現代漢語中的「歷史」一詞,學術界很多人認為,是清朝末年從日語中引進的,並不是出自中國古籍。其原因是古文簡煉,一般都用單字表述,很少用雙字的,因此中文古籍中名詞以單字為多,古代漢語中很難見到「歷史」一詞。《辭源》是古今漢語大型權威工具書,但裡面也沒有「歷史」這個辭條,其「引進」的身份應該不會有假。但是且慢,就編者所知,「歷史」一詞在中國古籍中有多處出現,並且含義與現在這個詞彙幾乎等同。
在先秦時期,一般情況下,史書之名都不是用「史」字的。在先夏時期中國就有四部非常著名的史籍,名《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之語:「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么說來,早在2500多年前,楚國左史倚相即已能通上古名著而聞名於朝野,遺憾的是《左傳》上對這四部上古名著的內容與形式都沒有具體說明。傳說是由孔子所撰《尚書序》中說的:「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由古代記載而論,廣義的「史」其實就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記錄,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墳」、「典」、「索」、「丘」可也被看作中國最早史書之名稱。隨後,記事的「史」一般被稱之為「志」,如《夏志》、《商志》、《周志》等等,就是中國上古三代的歷史;孔子所作《春秋》,就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影響深遠,隨後才有《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吳越春秋》等「摸仿」之作,「春秋」就成為史書之名;至漢代時,司馬遷撰《史記》,班固撰《漢書》,這兩部書都可以用史書冠名;後又有稱史書為歷者,如《吳歷》、《晉歷》等。在一段時間內,記、書、志等幾個名字都曾並用過,如前四史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而正史中除《史記》外,以「史」為名的,則是唐代初年寫成的《南史》、《北史》。將歷和史合為一詞而曰「歷史」,最初是韋昭撰寫的《吳書》,書中有「(趙)咨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之句;《南齊書》之《武十七王傳·子響傳》中,亦有「二主議加於盛世,積代用之為美,歷史不以雲非」之語。然較之於「史」字之現身頻頻,「歷史」一詞就少之又少,很難風其蹤跡於典籍之中。到明代萬曆年間,袁了凡作《歷史綱鑒補》,將「歷史」一詞作書名,產生很大影響。大約在明朝末年,日本人得到此書,如獲至寶,帶回東瀛,翻刻該書,廣為流傳。到日本更新學制,教育機構選用「歷史」一詞作為科目名稱,其名始大盛。清末民初,我國學界先驅於學術名類方面多受日人影響,如皮錫瑞、章炳麟、夏曾佑諸史學前輩著書立論、傳布新知,凡涉及史學時,都喜歡用「歷史」這一詞,國人受其影響,「歷史」一詞才為大家所熟悉。其實「歷史」就是「歷代之史」,與「史」字之泛指於含義上完全可以等同並用;綜上所述,「史學」與「歷史學」比較,實際上是一回事。此詞產生,可比日本早了幾千年。中國古籍汗牛充棟,不可勝數,且種類繁多,名目豐富。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歷史」一詞不可能是「引進」於倭冠外邦而來的。

⑷ 了解事物必先了解其歷史,用古文怎麼表達

了解事物必先了解其歷史
古文:
知必知其事

⑸ 形容"歷史"的詞語有哪些

1、萬古千秋[ wàn gǔ qiān qiū ]

解釋: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示例:全世界的和平事業萬古千秋。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示例: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3、千秋萬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釋: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示例:玩弄權勢而顯貴於一時的人,必然被後人千秋萬代地唾棄譴責。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4、滄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釋: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示例: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 清·程元升《幼學故事瓊林·地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世事變化很大

5、海枯石爛[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釋: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示例: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譯文:你想說服我投降,是不可能的事情。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⑹ 關於歷史的文言文名句

關於歷史的文言文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義利辯以小心,須嚴一介。是非起於多口,務謹三緘。
10、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⑺ 歷史悠久用文言文怎麼說

歷時綿長。

⑻ 關於歷史和文言文

1自強不息
2福所依 禍所依
3老 幼
4終不悔 消得
5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動筆寫作(《史記》)。全書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五個部分,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3000 )年的歷史
7作者:北宋畫家張擇端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8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全長1700餘公里.2500多年的歷史
1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幾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因此我認為中國文化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儒家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的經世治國達到完美的統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無邪!
其次,農耕文化、家族文化、還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歷史的漫長演變中逐漸的形成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採的內涵。
2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歷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歷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歷既不是陰歷也不是陽歷,而是陰歷與陽歷結合的一種陰陽歷。農歷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歷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為了規范年的天數,農歷紀年(天乾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歷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農歷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歷2008年2月7日(農歷正月初一),而是公歷2008年2月4日。

當然有存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3標志是飛天,特點是將各個人物、動物、植物的形象變化的各種手法塑造
4我同意。
因為,最早的長城是秦滅六國後,將六國的防禦城牆連接起來,用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的防禦工事。現在的長城是明代重修的產物,它的象徵意義更大一些。
而都江堰則是戰國時期,李冰父子和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建造的用來灌溉,防洪,排沙的一個極其成功的水利工程,它讓周邊的人民受益達2000多年。用現在系統學的觀點看仍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系統學一個非常經典的範例。

⑼ 求形容歷史重要性的詩句或者一句古文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阿房宮賦》

⑽ 歷史悠久用文言文怎麼說

你好,據我所知,歷史悠久,用文言文表述是源遠流長。

閱讀全文

與古文當中歷史是怎麼形容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