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厚街臘腸有多少年歷史
厚街臘腸歷史悠久,自明清以來歷久不衰。
② 廣東省東莞市 厚街鎮 屬於什麼街道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屬於東莞市的下轄鎮。
厚街鎮歷史悠久,在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福建莆田人王泰宦遊至厚街定居,開始建村並繁衍生息。之後在南宋、元、明、清年代,福建、河南等地人大批南移,先後在橋頭、河田、赤嶺、上屯、下屯、寶塘廈、陳家坊等地定居。
民國元年至民國28年(1912—1939年),厚街鎮各鄉村屬東莞縣第八區管轄;民國29—34年(1940—1945年),改稱東莞縣第五區;民國35年(1946年)至民國38年(1949年)9月復稱第八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厚街鎮各鄉村屬東莞縣六區,以後由於形勢不斷發展,歸屬也不斷改變,以適應形勢的需要。1953年初,原竹溪各鄉從六區分出,並成立東莞縣十二區,1955年9月改稱厚街區。1957年冬撤區並鄉,將全區各鄉分別合並為厚街、仙橋、環岡3個大鄉。
1958年9月成立厚街人民公社。1961年6月又分為厚街、仙橋、沙田3個人民公社。1963年3月厚街人民公社與仙橋人民公社合並為厚街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區公所改為東莞市厚街鎮人民政府。
(2)厚街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6月,厚街鎮轄24個社區,分別是厚街社區、涌口社區、珊美社區、寮廈社區、橋頭社區、河田社區、赤嶺社區、三屯社區、寶屯社區、陳屋社區、新塘社區、環岡社區、寶塘社區、溪頭社區、南五社區、白濠社區、下汴社區、大逕社區、汀山社區、雙崗社區、沙塘社區、新圍社區、竹溪社區、湖景社區。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社區:
1、汀山社區位於厚街鎮的東部,有廣深高速、博覽大道等幹道經過。社區面積4.3平方公里,汀山社區始建於明朝期間,相傳明朝期間寮廈方氏子孫遷往此立村,原名葭汀山,因村前一帶是沖積河床,晴天一片沙灘,上面長滿葭草(蘆葦),雨後一片汪洋,村後有村後有一座山崗,故名。
2、寮廈社區位於厚街鎮東北部,東與汀山社區相鄰,北與陳屋社區接壤,西與三屯、厚街社區相望,南有河田社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方姓人數最多,其次倫﹑陳﹑尹﹑馮﹑吳等。相傳約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河田方氏第四代子孫在此地種菜為生,初搭茅寮居住,故名「寮廈」。
3、環岡社區位於厚街鎮的東部,東接大逕社區,南與新圍社區相鄰,西與河田社區、汀山社區接壤,北臨東莞市南城水濂,距鎮中心6公里。西有廣深高速與厚街湖景大道連接橫貫其中,東北有學府路連接南城水濂山路。相傳明朝末期建村,因村周圍被山崗環抱,故名。
4、白濠社區地處厚街鎮最南端,毗鄰虎門鎮和沙田鎮,面積5.3平方公里。元末明初立村,原是珠江河畔的一片海灘,盛產肥美的蠔,故取名為「白蠔」。
③ 厚街屬於東莞哪個片區
厚街鎮屬於東莞市的下轄鎮。其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東倚大嶺山,西南毗連沙田,西北與道滘、洪梅等隔河相望,鎮中心位於北緯22°56′,東經113°40′。截至2014年,厚街鎮共有24個社區。
分別是厚街社區、涌口社區、珊美社區、寮廈社區、橋頭社區、河田社區、赤嶺社區、三屯社區、寶屯社區、陳屋社區、新塘社區、環岡社區、寶塘社區、溪頭社區、南五社區、白濠社區、下汴社區、大逕社區、汀山社區、雙崗社區、沙塘社區、新圍社區、竹溪社區、湖景社區。
東莞市行政區劃
至2011年9月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各鎮(街道)共下轄383個村和214個社區。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東莞實行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行政區管理;鎮行政管理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行政管理機構為街道辦事處。
村行政管理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行政管理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中共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駐東莞市南城街道勝和社區鴻福路99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厚街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莞市
④ 東莞市厚街鎮郵編
厚街鎮郵政編碼:523900。
厚街鎮,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東倚大嶺山,西南毗連沙田,西北與道滘、洪梅等隔河相望。鎮中心位於北緯22°56′,東經113°40′。
截至2014年,厚街鎮面積125.7平方千米,下轄24個社區,戶籍人口10萬,外來常住人口33.8萬。2014年,厚街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09.34億元,比2013年增長6.2%。
(4)厚街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厚街鎮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厚街鎮各鄉村屬東莞縣六區,以後由於形勢不斷發展,歸屬也不斷改變,以適應形勢的需要。
1953年初,原竹溪各鄉從六區分出,並成立東莞縣十二區,1955年9月改稱厚街區。1957年冬撤區並鄉,將全區各鄉分別合並為厚街、仙橋、環岡3個大鄉。1958年9月成立厚街人民公社。1961年6月又分為厚街、仙橋、沙田3個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厚街人民公社與仙橋人民公社合並為厚街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區公所改為東莞市厚街鎮人民政府。
⑤ 厚街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1119至1125年,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厚街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此後歷代人口繁衍,百業俱興,人才輩出。又因民風淳厚善良,生活豐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
⑥ 誰幫我介紹下,東莞厚街啊。
厚街――傢具之都 展覽名鎮
厚街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此後歷代人口繁衍,百業俱興,人才輩出。又因民風淳厚善良,生活豐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
1、綜合實力
[編輯本段]
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超120億元,同比增長15.6%;工業總產值278.42億元,增長8.02%。總用電量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98%;總供水量13339萬噸,同比增長9%。財政稅收15.45億元,增長15.74%;鎮本級財政收入6.32億元,同比增長9.89%。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75億元,同比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同比增長12%。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全鎮23個村中,共有21個村村組兩級可支配純收入超過千萬元,18個村村組兩級凈資產超過億元。
2、 基礎設施
[編輯本段]
水電、通信、路網等基礎設施完善,廣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規劃中的珠三角城際輕軌和環莞快速路縱貫全境,即將動工的穗港客運高速鐵路新東莞站坐落其中。近年來不斷完善路網建設及道路升級整治,全鎮16米寬以上道路總長300多公里。休閑綠化公園星羅棋布,文化廣場遍布各村,大嶺山森林公園景色宜人,27洞的海逸高爾夫球場環境優美。擁有全市首家鄉鎮「二甲」醫院及固體廢物焚燒余熱發電廠,每日處理垃圾700噸。擁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和全國重點職業技術學校及一大批等級學校,人才培養設施完善。
3、 多元經濟
[編輯本段]
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全鎮共有三星、科技電業(TTI)、泰科、偉易達、愛高等外向型企業1100多家。2006年,出口總額3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13.36%;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民營經濟快速成長,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2萬多戶,其中民營企業1000多家,形成房地產、酒店、傢具、食品等一系列特色產業,其中涌現出「馳生集團」、「華源集團」、「金河田」、「永益食品」等一批名優企業。
4、 展覽名鎮
[編輯本段]
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 GDE )成立於 2000 年 12 月,佔地面積 33 萬平方米,目前共有 5 個展覽館,室內展覽總面積 10 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 9 萬平方米,共可提供 5,500 個標准攤位。展館有 85-2400 平方米大小會議室共 11 個,配有同聲傳譯系統等各種先進會議設施, 2,400 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型會議廳設有可伸縮舞台,可供大型的節目表演。
公司以專業化、集約化、國際化、基地化為目標,引入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推行 「 一站式 」A+ 服務, 2003 年榮獲 「 中國綜合服務最佳會展場館 」 稱號。 2004 年被評為 「 中國會展行業十大關注度企業 」 。公司與國內外各展覽機構、行業保持著密切地聯系,先後成為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海外成員、廣東省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級會員單位、中國展覽館協會會員,並成功加入全球展覽業協會( UFI )。
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自 2002 年開業以來,展館經營健康發展,三年來共舉行各類展會及活動 80 多次, 2004 年全年展覽項目達 26 個。中心先後成功舉辦了中央電視台 ( CCTV )同一首歌,維也納交響音樂會、香港十大歌星演唱會等文化活動, 20 萬平方米的 「 國際名傢具(東莞)展覽會 」 、 4 萬平方米的 「 廣東國際汽車展覽交易會 」 和 5 萬平方米的 「 東莞國際機械及原料展、塑料及包裝展 」 以及國際名鞋展已成為品牌展的成功範例。辦展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並於 2003 年被廣東省經貿委定為全省會展工作聯系點。 每年舉辦近30個各類展覽會,大型名牌展會不斷增多,國際名傢具展進入世界一流傢具展行列,被國家商務部列為重點支持展會。2007年3月厚街鎮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為「中國會展名鎮」。
5、 傢具之都
[編輯本段]
全鎮上規模傢具企業400多家,傢具專業市場8個,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傢具大道全長近5公里,是傢具及機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正向國際傢具營銷基地邁進。厚街被譽為東方傢具之都。
6、商務休閑
[編輯本段]
厚街商貿業發達,擁有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類專業市場10多個,2公里長的康樂南路繁華商業街遠近聞名,各類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超市20多家,中西餐飲星羅棋布,200餘家酒樓食肆正創建美食天堂。全鎮客房總數超萬間,共有酒店旅館130多家,喜來登、嘉華、富盈等五星級酒店3家,年接待旅客超200萬人次。
7、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厚街地處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S256省道和廣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至深圳寶安機場僅30分鍾車程,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1小時車程可抵達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全鎮總面積126.15平方公里,下轄22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21個村民小組,截止06年底,本地人口93800多人,外來人口近40萬人。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等馳名中外,由傳統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工、商、貿產業根深葉茂,是現代化企業家投資置業的風水寶地。
8、歷史演變
[編輯本段]
厚街鎮歷史悠久,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中,福建莆田人王泰宦遊至厚街定居,開始建村並繁衍生息。之後在南宋、元、明、清年代,福建、河南等地人大批南移,先後在橋頭、河田、赤嶺、上屯、下屯、寶塘廈、陳家坊等地定居,接著又建立雙崗、沙塘、下汴、五坑(今新塘村)、白濠、環岡等村莊。他們艱苦創業,代代相傳,枝繁葉茂,村莊遍布四方,之後又陸續建立涌口、珊美、寮廈、汀山、寶塘、溪頭、新地、麻雀嶺、官美廈、倫品涌、東埔、新圍、大逕等村莊。明代,東莞縣以鄉統都,設四鄉十三都。當時厚街鎮各村隸屬第八都的有雙崗、涌口、白濠、軍鋪、橋頭、河田、石廈、五坑、厚街、珊美、寮廈、陳家坊、寶塘廈、上柵、山賴、溪頭、葭汀山等;隸屬第十都的有赤嶺、倫品涌、東埔、環岡、崗頭、飯羅崗等。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東莞縣設五屬:捕廳屬、戎廳屬、京山司屬、中嘗司屬、缺口司屬。當時厚街鎮各村均歸缺口司屬管轄。各村分別屬有第一都、第六都、第八都、第十都、第十三都。民國元年(1912年),廢都立區,全鎮各村曾隸屬東莞縣第八區,領導機構稱第八區署,直到1940年改稱第五區,領導機構稱第五區署。1946年復稱第八區,領導機構改稱第八區區公所。
1949年10月,厚街鎮全境解放,各鄉建立人民政府,並設竹溪聯鄉辦事處,屬東莞縣六區區公所領導。1953年初,原竹溪各鄉從六區分出,並成立東莞縣十二區,1955年9月改稱厚街區。1957年冬撤區並鄉,將全區各鄉分別合並為厚街、仙橋、環岡3個大鄉。1958年9月成立厚街人民公社,下轄56個大隊,其中包括新沙、沙田、大洲、闍西、石鼓、白馬、袁屋邊、榕龍8個大隊。1961年6月又分為厚街、仙橋、沙田3個人民公社。石鼓、白馬、袁屋邊、榕龍4個大隊劃歸篁村人民公社管轄,新沙、大洲、闍西3個大隊劃歸沙田人民公社管轄。1963年3月厚街人民公社與仙橋人民公社合並為厚街人民公社,下轄22個大隊,1個居民委員會。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4年5月區內設鎮(區轄),厚街區管轄1鎮22鄉116條自然村。198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厚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重點工業衛星鎮。1987年4月撤區建鎮,區公所改為東莞市厚街鎮人民政府,原各鄉、鎮人民政府(鄉級)改為管理區,全鎮共有23個管理區,管理區下設村,共有村民委員會102個,直接管理該村的各家各戶。1999年6月26日,撤管理區設村民委員會,原來的村改名村民小組。全鎮共有22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
9、行政村居
[編輯本段]
截止2007年底,全鎮共有22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這22個村民委員會是厚街、涌口、珊美、寮廈、橋頭、河田、赤嶺、三屯、寶屯、陳屋、新塘、環岡、寶塘、溪頭、南五、白濠、下汴、大逕、汀山、雙崗、沙塘、新圍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是竹溪居民委員會。
以上是我在東莞市各鎮區的簡介網上轉過來的,希望能幫上你.
⑦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真有大家說的那麼昌盛嗎
不知道你說的昌盛指什麼,東莞都很繁榮,一般鎮街都不錯,呵呵。
厚街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具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此後歷代人口繁衍,百業俱興,人才輩出,又因民風淳厚善良,生活豐厚富足,更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在改革開放的發展浪潮中,厚街憑借著良好的區位優勢,逐漸發展成為珠三角新興的現代工業城市。1985年,厚街鎮被廣東省確定為「珠三角工業重點衛星鎮」;1991年,入選「全國鄉鎮企業百強鎮」;1992年,被國家民政部、農業部分別評為「中國明星鎮」、「鄉鎮企業先進鎮」;2001年榮獲「全國出口創匯十強鎮」稱號,此後,又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會展名鎮」、「中國鑽石餐飲名鎮」等,並於2009年被批准成為廣東省中心鎮。綜合實力 厚街鎮面積126.15平方公里,下轄23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9.7萬,外來常住人口28.9萬。2010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8.14億元,同比增長14.38%;工業總產值462.1億元,同比增長31.97%。出口總額50.72億美元,同比增長22.34%;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21%。完成稅收24.55億元,同比增長24.87%,其中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9.36億元,同比增長18.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81億元,同比增長13.45%;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293.8億元,同比增長14.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8億元,同比增長15.28%。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全鎮23個村中,有15個村組兩級可支配財政收入總額超3000萬元,有13個村組兩級凈資產超兩億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均收入達16653元,同比增長8.19%。厚街歡迎您區域位置 厚街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東倚大嶺山,西南毗連沙田,西北與道滘、洪梅等隔河相望,是東莞西南部的核心重鎮,區域中心位置突出。廣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規劃中的穗莞深城際軌道、環莞快速路、東莞市域軌道交通R2線、番莞高速等縱貫全境,廣深港客運專線新東莞站座落其中,至深圳寶安機場僅30分鍾車程,1小時車程可抵達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區域位置基礎設施 水電、路網、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鎮擁有16米寬以上道路300多公里,建成了以S256省道為縱軸,以厚街大道為橫軸,四周配以博覽大道、厚沙路、南環路、西環路、北環路等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擁有110千伏安變電站7座,220千伏安及以上變電站1座,供水廠17間,2010年總用電量32.71億千瓦時,總供水量1.1億立方米。擁有醫療機構127個,其中厚街醫院為全市首家鄉鎮「二甲」醫院。擁有全國首家固體廢物焚燒余熱發電廠,一期工程每日處理垃圾700噸,二期工程建成後日處理垃圾將達1500噸。擁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1所和全國重點職業技術學校1所及一大批等級學校,人才培養設施完善。新街頭一景產業優勢 擁有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三星集團、泰科等在內的外資企業1160多家,形成了以機電、鞋業、傢具等為支柱的產業集群,優勢突出。2010年出口總額50.72億美元,全市排名第四;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21%。擁有民營個體企業32000多個,其中民營企業4700多家,形成房地產、酒店、傢具、食品等一系列特色產業,涌現出「馳生集團」、「華源集團」、「金河田」、「永益食品」等一批名優企業。2010年全鎮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增加值17.79億元。名企製造基地會展名鎮 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室內展覽總面積20萬平方米,是全球展覽業協會等多個行業組織會員,每年舉辦國際車交會、國際名鞋展、國際機械展等大型展會30多個,有1萬多名參展商、100多萬人次專業觀眾參展洽談,形成鮮明區域特色的會展經濟。2005年6月,「名傢具展」順利通過全球展覽業協會(UFI)的國際化認證,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UFI權威認證的傢具展。2007年,首個「中國會展名鎮」桂冠花落厚街。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傢具之都 擁有傢具企業近400家、傢具專業市場10多個,從業人數超過10萬。全長5公里的傢具大道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傢具及機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一年兩屆的「名傢具展」是亞洲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成效最好的專業傢具展之一。2001年,厚街被評為「廣東省傢具專業鎮」,「傢具之都」盛譽馳名海內外。目前,厚街正加快傢具產業鏈條的「政、商、產、學、研」的協調發展,向國際傢具營銷基地邁進。傢具之都鞋業名鎮 擁有國際鞋業采購商超1000家,各類鞋企200多家,年產鞋量超3億雙,產量佔全國的1/4,全球的1/10,出口占據了廣東省1/3的份額,形成完善的製鞋產業鏈,具有較成熟的產業集群。目前,厚街正全力推動鞋業產業升級,逐步由「兩頭在外、加工為主」向「轉移生產、研發銷售」的模式發展,全鎮近200多家鞋業企業擁有自已的研發開發機構,並有近10家知名鞋業品牌在鎮內設立對外服務的研發中心。鞋業名鎮電子名鎮 擁有電子機電類企業130多家,占外資企業總數22.85%。擁有包括三星、泰科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和昆盈、創科、廣澤等一大批電子機電龍頭企業,出口佔全鎮出口總額的72.37%。目前,厚街正以三星、泰科、創科、愛高等外資企業為龍頭,以科技工業城為載體,全力打造「中國電子名鎮」。電子名鎮商務休閑之都 擁有各類商業網點11000多個,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類專業市場37個,2公里長的康樂南路繁華商業街遠近聞名,各類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超市20多家,中西餐飲星羅棋布。擁有酒店、旅館130多家,其中星級以上酒店23家,喜來登、嘉華、富盈、厚街國際大酒店等五星級酒店4家,年接待旅客超200萬人次,是我國酒店服務業最密集、最發達的鎮區之一。2009年9月,厚街成功摘取全國首個「中國鑽石餐飲名鎮」桂冠。商務休閑之都文化風情 厚街是莞邑四大名鄉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方氏宗祠、鰲台書院等名勝古跡以及海月岩、神仙水等旅遊勝地。其中方氏宗祠是東莞市最大的宗祠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3月修葺竣工;正在修葺中的鰲台書院有五百多年歷史,培育出像王縝尚書等一大批古今名人;海月岩為東莞舊八景之一,是市文物保護點。近代則擁有海逸高爾夫球場、大嶺山森林公園以及福神崗、體育公園等一大批休閑娛樂場地,景色宜人,環境優美。
⑧ 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在東莞市屬於什麼區
東莞市是不設區的地級市,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都是東莞市直屬的。
截至2012年5月1日,東莞市轄32個鎮(街道),其中包括4個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28個鎮(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企石鎮、橋頭鎮、東坑鎮、橫瀝鎮、常平鎮,虎門鎮、長安鎮、沙田鎮、厚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
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麻涌鎮、中堂鎮、高埗鎮、石碣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道滘鎮)。
(8)厚街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直筒子市」共有5個: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海南省的三沙市、儋州市、甘肅省的嘉峪關市 。
大部分地級市:管轄市轄區、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的縣級市。
大部分縣級市:因屬縣級行政區,故不會管轄市轄區、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管轄鄉級行政區,由地級市等地級行政區管轄。
直筒子市:直筒子市為地級市,由省級行政區管轄。其雖為地級市,可以管轄縣級行政區,但卻和縣級市一樣,管轄鄉級行政區。
省直轄縣級市:和直筒子非常相似。由省級行政區管轄,管轄鄉級行政區,唯一不同的就是省直轄縣級市為縣級市
⑨ 急需東莞市厚街鎮地理環境的相關資料
東莞厚街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此後歷代人口繁衍,百業俱興,人才輩出。又因民風淳厚善良,生活豐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 厚街鎮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毗鄰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同時北接東莞市區,南連中國服裝名鎮虎門,s256省道和廣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126.1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3萬,外來常住人口40多萬。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厚街鎮在改革開放中率先發展,初步實現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成為珠三角新興的現代工業城市。今天的厚街還是著名的傢具之都和商務休閑之都。如今的厚街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具備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形成了服裝、傢具、皮革、電子、玩具、鞋類六大產業基地。全鎮擁有上規模傢具企業400多家,因此被譽為東方傢具之都,擁有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類專業市場10多個;各類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超市20多家,酒樓食肆、中西餐飲200餘家,酒店旅館130多家,喜來登、嘉華、富盈3家五星級酒店,客房總數超萬間,年接待旅客超200萬人次,成為我國酒店服務業最密集、最發達的鎮區之一,在海內外頗具知名度;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會展經濟也聲名遠播,2007年3月,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為「中國會展名鎮」。
踐行科學發展觀進程中,厚街鎮將積極發揮厚街作為東莞主城區副中心的作用,做大做強做優商貿業,大力提升全鎮商業的業態規模和發展水平,建設「商貿厚街」成為厚街鎮積極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加快城市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厚街鎮各類商業網點11075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4個,其中規模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14家,人均擁有零售商業營業面積達1.35平方米。僅2007年就有人人樂、天和、樂購、國美、蘇寧、森大、同仁堂等眾多大型品牌連鎖機構先後進駐,不僅打破了厚街鎮舊有的商業布局,改善了群眾消費環境,還形成了投資多元化、旗艦型商貿中心與繁華商業街點線結合的商業新格局。
⑩ 東莞市厚街鎮是什麼區
厚街鎮和其它四個城區在行政級別上是一樣的,直屬於東莞市政府。因此厚街鎮沒有屬於哪個區之說,它的上級就是東莞市政府。
厚街鎮,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東倚大嶺山,西南毗連沙田,西北與道滘、洪梅等隔河相望。鎮中心位於北緯22°56′,東經113°40′。
截至2014年,厚街鎮面積125.7平方千米,下轄24個社區,戶籍人口10萬,外來常住人口33.8萬。2014年,厚街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09.34億元,比2013年增長6.2%。
厚街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
之後在南宋、元、明、清年代,福建、河南等地人大批南移,先後在橋頭、河田、赤嶺、上屯、下屯、寶塘廈、陳家坊等地定居,接著又建立雙崗、沙塘、下汴、五坑(今新塘村)、白濠、環岡等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