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在中國喝奶歷史有多久

在中國喝奶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7-05 00:18:48

⑴ 中國古代喝牛奶嗎

中國古代是喝牛奶的。
以前的漢族人由於迷信所以不喝牛奶,游牧民族是喝牛奶的,他們以牛奶.羊奶.馬奶.作為飲料喝。至於迷信就是說:牛可以在陰間給死去的人指路,所以不能不尊敬。
最早喝牛奶的中國人竟然是生活在當時蠻荒之地的蠻夷之人。 司馬遷的 《史 記·匈奴列傳》有這樣的記載:「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 」 不過這到底是汁還是血,世人還有爭議。 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說到,成吉思汗的隊伍長途行軍時,攜帶乾燥過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 物。這可能是關於奶粉的最早記錄。但喝牛奶的習俗沒有因為元朝統一中國而延續下來,有 人類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明朝的漢族復興主義在作祟。 傳說中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奶牛是 400 多年前由歐洲早期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東南亞引種雜交 後流入雲南邊境的。最早的牧牛場於 1644 年在北京西華山建立,那一年明朝滅亡。 到了清朝後期,隨著殖民者的到來,奶牛也陸續登陸中國。 1874 年法軍帶來 「黃白花奶牛」 ,1880 年英國人引入「荷斯坦奶牛」,1898 年,俄國人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三河一帶帶入乳牛。 還有 1901 年上海徐家匯天主堂修女院引入的 「黑白花奶牛」 。 到了 1910 年,居住在天津的德、 俄、意、日等多國商人已經開始經營乳牛場。我國最早的牛奶業同業工會「上海牛奶業同業 會」也在 1923 年成立。

⑵ 中國人最早喝牛奶在什麼朝代

最早的奶牛飼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的中東地區。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不常喝牛奶,他們更傾向於穀物,葡萄酒和植物油,把牛奶看作是野蠻人的飲料。從中世紀直至17世紀,居住在靠近農場和牧場的法國農民已經將牛奶作為日常飲食和烹調的主要來源。但大城市的一些富裕家庭和貴族還將其視為貧民的飲食習慣。當時的醫生對牛奶的營養價值也心存懷疑。

到了19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鐵路的建造和消毒法的發明,牛奶逐漸從農村運輸到城鎮。1930年開始,美國的農場首先採用冷藏櫃,不久隔溫冷藏車被用於運輸。而後的新保鮮技術-如高溫消毒法和微過濾法使牛奶的保鮮期更長,奶製品行業成為成長最快的一個行業。

目前奶製品作為"軟飲料"的一大家族成員,自然也受到了果汁和碳酸飲料的挑戰。但它作為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營養素來源和補充各年齡段人群鈣質的作用是無庸置疑的。

中國

唐。孫思邈:「牛乳,老人煮食有益。」《本草綱目》:「牛乳,老 人煮粥甚宜。」元。朱丹溪:「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牛、羊乳時時 咽之。」《重慶堂隨筆》:「牛乳滋潤補液,宜於血少無痰之證。」《本 草經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氣微寒無毒。甘寒能 養血脈,滋潤五臟,故主補虛餒,止渴。」《隨息居飲食譜》:「善治血 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

可見至少唐朝中國中原地區就喝牛奶了,內蒙等地區估計至少5000年前就喝牛奶了
1938年前後開始有巴氏消毒過的鮮奶
據1938年4月1日上海《新聞報》所述可知:至少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但凡上市供應居民飲用之牛奶,已有政府法令明確規定必需經過經「巴氏殺菌」,或譯為「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23];資料證明,上海歷屆政府曾多次頒布或修改巴氏殺菌熱處理工藝規定[24];同時政府設有部門機構,行使行政審批權[25]、監督檢查權[26]和懲罰處理權[27];對奶牛養殖和奶製品供應的社會化監督管理,歷來是政府職能的一個組成部分。

⑶ 求中國乳製品的發展史!

說起中國喝奶的歷史,有許多人會援引司馬遷的記述。司馬遷曾經好奇地在《史記•匈奴列傳》錄下了漢文帝時變節漢使「中行說」的話(公元前180年):「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
這個變節漢使過去投向匈奴,謀得了匈奴的官職。但作為當時眼界最國際化的「記者」,司馬遷對這個「漢奸」的立場不堅定沒有太在意,因為從這個曾經的漢使身上,可以了解到「非我族類」的一些情況。上述句子中的「飲其汁」,後來被部分專家指認為喝奶,而另外也有人懷疑是喝血。
1500年前的《齊民要述》詳細記載了用牛、羊乳製造乾酪的方法。有學者指出此「酪」不是「乳酪」,而是一種奶油。而到了宋朝 (公元960—1279年),政府的「機構設置」中有專門的牛羊司乳酪院,供造酥酪。
盡管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有喝奶或食用奶製品的記載,但不管如何,從中國本土牛的特質來看,喝奶至多是小范圍的事情。過去幾百年中存活的本土牛,奶產量是不高的——與它們動輒年產數噸甚至10餘噸奶的「國外親戚」比起來,年產幾百公斤的中國本土牛,產奶能力少了一大截。
《蒙牛內幕》引論中曾詩意地寫道:「十三世紀,當成吉思汗的剽悍鐵騎掠過多瑙河畔的時候,歐洲人驚呼:『黃禍來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孕育這些「黃禍」超人體能的,正是草原上的牛和羊。傳說蒙古軍西征時,以『三快』聞名——行軍快、作戰快、後勤保障快,前面是快馬、長刀、利箭,後面是成群的牛和羊,戰士們餓了吃肉,渴了飲奶。」
根據《蒙牛內幕》不知援引於何處的傳說,歐洲人喝奶都是蒙古人教會的。關於成吉思汗的精銳騎兵,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其著名的游記里對這支騎兵配帶「糊狀奶粉」作為軍餉確有記載。因為騎兵打仗有時不得不連續趕路作戰而無時間做飯,士兵們就在馬背上用一個皮袋裡的水倒向另一個裝有「糊狀奶粉」的皮袋裡,隨著馬的跑動,片刻之後就能喝了充飢。從這種作法對戰斗的效果來說,是有節省時間的效果的,但是馬可•波羅也明確地說,這僅僅限於大汗皇帝的親兵部隊在執行重要任務時才能享用。
飲用范圍小,以至於在漫長的歷史中,曾經在我國傳統「奶文化」的內涵中分化出上、下兩極。
上一極的小范圍中確認喝奶是長生之途。如北魏朝的《北史•魏志•王琚傳》曰:「長飲牛乳,色如處子,卒年九十。」 而名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曰:「仙家酒,仙家酒,兩個葫蘆盛一斗。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余,返老還童天地久。」
李時珍視奶汁為靈丹妙葯,但當時卻沒有「百家講壇」之類的傳播平台,因此在民間,尤其是人口更為密集的南方,喝牛奶的根基幾乎不存在。
當元朝部隊跨馬馳回自己的亞洲腹地大草原,蒙古民族的飲食習慣在中原也就逐步淡出了。美國人類學家尤金·N·安德森曾經指出:「明代復興的漢族主義增強了對奶製品的排斥(心理)」——源於文化的背景認同引發的情感擾動了對奶的判斷,其實延續了許多年。
這種擾動,體現在中國人的食譜中——牛奶出現在普通中國人的食譜之中,其實不過是幾十年時間,盡管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奶牛,傳說在400多年前就由歐洲早期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東南亞引種雜交後流入雲南邊境的,而國內最早的牧牛場1644年就在北京西華山建立了。

⑷ 喝牛奶的文化最初是怎樣在國內傳播的

喝牛奶看似是新世紀才在中國流行開來的,實際上在唐宋時期就就已經在我國十分流行了,只不過那時候由於經濟和社會原因,能夠每日里喝牛奶的都是屬於社會的上層貴族,所以看起來好像並不流行一樣。實際上唐宋時期的流行,只是普通民眾接觸不到罷了。新世紀的牛奶的流行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到了西方歐洲文化的影響,牛奶這種在西方必不可少的飲品逐漸的在中國沿海城市多了起來。於是因此很多的中國人也就接觸到了牛奶,並且因為牛奶確實有太多的好處,就十分的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綜合來講,喝牛奶的文化在我國的起源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而發展傳播則是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才通過廣告進入人們生活的。

⑸ 我國養牛歷史悠久,為何古人從來沒有喝牛奶的習慣

為什麼古代人從來都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原來古人比我想像中講衛生多了。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就是官員上五天班之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更有人因為洗澡而著書立說,這就是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沐浴經》。古人洗頭更勤,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潔劑「無患子」來洗頭。為什麼文明古國的我們祖先不喝牛奶?窮,還是笨?

還是生產力低?有需求就有市場啊,既然牛奶好,為什麼沒人養很多奶牛?直到近代我們的奶牛場才逐漸興起?

在古代中國,牛奶以及乳製品作為食品的出現要晚至唐朝,並且只是王公貴族的盤中珍饈,平民布衣無福得見。相比較之下,反而是現在不常見的羊奶在早年更為流行。值得一提的是,唐時的寺院僧人由於不能吃葷食,因此高蛋白高熱量的牛奶以及奶製品也就成了僧人的最愛。

由於唐時僧人地位很高,他們可以要求附近的農戶為他們提供牛奶。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多有農婦正在擠牛奶的畫面。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也是乳製品的忠實愛好者,「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慵饞還自哂,快活亦誰知。」用雪水煎一杯茶,用牛奶煮一碗粥,沒想到大師人白居易在寒冬的早晨竟是如此有生活情調!到了料峭的春天,「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酥油野蒜酒,牛奶地黃粥,既暖胃來又解饞,既重養生又富有生活品味。


人們現在談到奶粉,第一反應肯定是牛奶粉,而不是羊奶粉。給人的印象就是全世界都是以飲牛奶主流的,與許多人認識的不一樣,真是情況是,中國自古是有飲奶的習慣,不過不是牛奶而是羊奶。

中國人之所以無法消化乳糖,是因為古代中國人接觸乳製品的時間較晚。中原人往往認為只有蠻夷才會喝牲畜的牛奶。北魏時期,少數民族南下,中原人也開始掌握擠奶和製作乳製品的工藝。到了唐代,我國的乳製品製作工藝已經可以讓人們吃到的乳製品不會產生乳糖不耐現象。但事實上,直到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喝牛奶後仍然會出現腹瀉和胃脹等不適,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⑹ 我想知道人類從喝牛奶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研究發現人類食用牛奶歷史不到7000年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食用牛奶的歷史還不到7000年。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還無法消化牛奶,喝了牛奶的話就會生病。

就是在今天,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數十億人仍然因為遺傳基因的問題,體內不能產生足夠的乳糖酶而無法消化牛奶。但與之相比,幾乎所有的歐洲人和美洲人都能喝牛奶———而且常常每天喝。

德國和英國科學家經過遺傳學研究發現,歐洲人是在最近7000年間才適應了喝牛奶。研究人員對公元前5000年的人類遺骸進行分析發現他們身上缺乏使成年人能夠消化牛奶而不產生任何副作用的基因。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在飼養牛羊等家畜興起後才漸漸適應了喝牛奶,這也使早期的歐洲人擁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今天,北歐人中有90%以上的都能消化牛奶,一部分非洲人和中東人也能消化牛奶。但在全球其他地區,還有很多人沒有獲得成年後消化乳糖的能力。乳糖是牛奶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牛奶中的乳糖進入小腸後,應該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單糖吸收,但如果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就會產生腹脹、腹瀉等不消化症狀。

是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馬克·托馬斯博士研究小組成員之一。他表示,歐洲人在最近7000年間獲得了消化牛奶的能力。

馬克·托馬斯博士指出,生活在歐洲的人類祖先通過飼養奶牛使牛奶成為他們的重要營養來源,久而久之就獲得了成年後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並遺傳給後代。牛奶營養豐富,不像河水那樣容易被寄生蟲污染,而且不受農業歉收等自然危機的影響,因此這些人生存機會更大。

該研究小組對在歐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骨骼進行DNA分析———據估計這些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生活在公元前5840年至公元前5000年。科學家發現,這些人體內缺乏使成人消化乳糖的基因,那也意味著在當時的歐洲大多數人都不能消化牛奶。

馬克·托馬斯博士說:「在距今7000至8000年前的歐洲,人類祖先還無法消化牛奶或者說很罕見,到今天喝牛奶在中歐和北歐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只能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⑺ 牛奶的起源和歷史

考古學家在2萬年前的原始人穴居遺址中,曾發現過牛群的圖象。另有人在一座古城的廢墟中找到了公元前3500年的一幅擠奶圖畫,至少在那個時候,人類已經開始用牛奶做飲料了。據史料記載,古羅馬人曾用掉奶浸泡過的麵包屑搓臉,他們相信這樣做可以使皮膚白嫩。一位羅馬皇後每天用牛奶洗澡,她認為這可以增進身心健康,並能保持身體健美。

在中世紀的歐洲,牛奶作為葯物的功用被人們大大地誇張了。當第一批歐洲移民湧向北美大陸去淘金時,盡管漂洋過海的木帆般擁擠不堪,但人們仍然要帶上大批奶牛。多少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是靠從自家的奶牛或附近的奶牛群來擠取牛奶。因為牛奶不易保存,在常溫下數小時就會腐敗,所以那個時候,喝奶並不象喝水那麼方便。

到1851年,牛奶公司的創始人蓋爾·鮑爾頓找到了一種從奶中取出部分水分的方法,這使牛奶的存放期延長。4年後,法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發明了低溫滅菌法,牛奶經過滅菌處理,可以更長時間地庫存,並可安全送到用戶手裡。這之後,牛奶作為一種方便飲料的消費范圍便越來越廣。

中國是一個男耕女織的農業大國,包括飼養奶牛在內的畜牧業,一直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科學和現代生活的發展,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逐步加深,消費量不斷增加。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牛奶一直是嬰幼兒的輔助食品和老弱人等的滋補營養品,是一種奢侈品。

牛奶作為一種相對音及的大眾飲料發展起來,是80年代的事情。一方面,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奶牛的飼養、奶製品加工和銷售網的擴大,也都有了相應的發展。

(7)在中國喝奶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牛奶的營養特點

牛乳及其製品是膳食中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2的重要來源之一。

1、蛋白質

牛乳中蛋白質含量為2.8%~3.3%,主要由79.6%的酪蛋白、11.5%的乳清蛋白和3.3%的乳球蛋白組成,另有少量的其他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和酶等。牛乳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7%~89%,生物學價值為85,屬優質蛋白質。

2、脂肪

乳類脂肪約為2.8%~4.0%,以微粒狀的脂肪球分散在乳液中,呈很好的乳化狀態,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97%。牛乳中的脂類主要以甘油三酯為主,少量磷脂和膽固醇,乳脂肪中脂肪酸組成復雜,油酸佔30%,亞油酸和亞麻酸分別佔5.3%和2.1%,短鏈脂肪酸含量較高,約為9%,是乳脂肪具有良好風味及易於消化的原因。

3、碳水化合物

乳類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牛乳乳糖含量約為3.4%~5.4%。乳糖在腸道中能促進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促進腸道乳酸細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的繁殖,改善人體微生態平衡,促進腸細菌合成B族維生素。

4、維生素

牛乳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其含量與飼養方式、季節、加工方式等有關。牛乳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相當數量的核黃素、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B6和泛酸。

5、礦物質

牛乳中礦物質含量約為0.7%~0.75%,富含鈣、磷、鉀、硫、鎂等常量元素及銅、鋅、錳等微量元素。100mL牛乳中含鈣110mg,為人乳的3倍,且吸收率高,是鈣的良好來源。

牛乳中鈣和磷的比值為1.2:1。牛乳中的鉀、鎂元素含量也較豐富,有利於控制血壓,並成為動物性食品中唯一的成鹼性食品。但其中銅、鐵含量較低,必須從其他食物中獲取。

6、其他物質

乳中還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質,其中較為重要的有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肽、共軛亞油酸、酪酸、激素、生長因子和多種活性肽類等。

⑻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喝牛奶

從生下來的幾個小時之後!

你如果問的是人們什麼時候喝牛奶
那麼大約是從三十多年前,開始訂牛奶
每天早晨到奶站自己去取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喝奶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