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歷史年號中國古代歷史年號
西漢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鳳: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節: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鳳: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黃龍:前49年—前49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寧:前33年—前33年 建始:前32年—前29年 河平:前28年—前25年 陽朔:前24年—前21年 鴻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綏和:前8年—前7年 建平:前6年—前3年 太初元將:前5年 元壽:前2年—前1年 元始:1年—5年 居攝:6年—8年 初始:8年—8年 新朝 始建國:9年—13年 天鳳:14年—19年 地皇:20年—23年 更始 更始:23年—25年
東漢
建武:25年—56年 建武中元:56年—57年 永平:58年—75年 建初:76年—84年 元和:84年—87年 章和:87年—88年 永元:89年—105年 元興:105年—105年 延平:106年—106年 永初:107年—113年 元初:114年—119年 永寧:120年—121年 建光:121年—122年 延光:122年—125年 永建:126年—132年 陽嘉:132年—135年 永和:136年—141年 漢安:142年—144年 建康:144年—144年 永憙:145年—145年 本初:146年—146年 建和:147年—149年 和平:150年—150年 元嘉:151年—152年 永興:153年—154年 永壽:155年—158年 延熹:158年—167年 永康:167年—167年 建寧:168年—172年 熹平:172年—178年 光和:178年—184年 中平:184年—189年 光熹:189年—189年 昭寧:189年—189年 永漢:189年—189年 中平:189年—189年 初平:190年—193年 興平:194年—195年 建安:196年—220年(蜀漢用至221年) 延康:220年—220年
三國
魏 黃初:220年—226年 太和:227年—233年 青龍:233年—237年 景初:237年—239年 正始:240年—249年 嘉平:249年—254年 正元:254年—256年 甘露:256年—259年 景元:260年—264年 咸熙:264年—265年 蜀漢 章武:221年—223年 建興:223年—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 炎興:263年—263年 吳 黃武:222年—229年 黃龍:229年—231年 嘉禾:232年—238年 赤烏:238年—251年 太元:251年—252年 神鳳:252年—252年 建興:252年—253年 五鳳:254年—256年 太平:256年—258年 永安:258年—264年 元興:264年—265年 甘露:265年—266年 寶鼎:266年—269年 建衡:269年—271年 鳳凰:272年—274年 天冊:275年—276年 天璽:276年—276年 天紀:277年—280年
西晉
泰始:265年—274年 咸寧:275年—280年 太康:280年—289年 太熙:290年—290年 永熙:290年—291年 永平:291年—291年 元康:291年—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 永寧:301年—302年 太安:302年—303年 永安:304年—304年 建武:304年—304年 永興:304年—306年 光熙:306年—306年 永嘉:307年—313年 建興:313年—316年(為前涼沿用)
東晉
建武:317年—317年 太興: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太寧:323年—326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建元:343年—344年 永和:345年—356年 昇平:357年—361年 隆和:362年—363年 興寧:363年—365年 太和:366年—371年 咸安:371年—372年 寧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興:402年—404年 義熙:405年—418年 元熙:419年—420年 桓楚 永始:403年—404年
十六國
漢趙 元熙:304年—307年 永鳳:308年 河瑞:309年 光興:310年 嘉平:311年—314年 建元:315年 麟嘉:316年—317年 漢昌:318年 光初:318年—329年 成漢 建初:303年—304年 建興:304年—305年 晏平:306年—310年 玉衡:311年—334年 玉恆:335年—337年 漢興:338年—343年 太和:344年—345年 嘉寧:346年—347年 前涼 永元:320年—323年 太元:324年—345年 永樂:346年—353年 和平:354年 太始:355年—360年 昇平:361年—362年 太清:363年—376年 後趙 太和:328年—329年 建平:330年—333年 延熙:334年 建武:335年—348年 太寧:349年 青龍:350年 永寧:350年—351年 代 建國:338年—376年 冉魏 永興:350年—352年 前燕 元璽:352年—356年 光壽:357年—359年 建熙:360年—370年 前秦 皇始:351年—354年 壽光:355年—356年 永興:357年—358年 甘露:359年—364年 建元:365年—384年 太安:385年 太初:386年—393年 延初:394年 後燕 燕元:384年—386年 建興:386年—395年 永康:396年—398年 建始:397年 延平:397年 青龍:398年 建平:398年 長樂:399年—400年 光始:401年—406年 建始:407年 後秦 白雀:384年—385年 建初:368年—393年 皇初:394年—398年 弘始:399年—415年 永和:416年—417年 西燕 燕興:384年 更始:385年 昌平:386年 建明:386年 建平:386年 建武:386年 中興:386年—394年 西秦 建義:385年—387年 太初:388年—400年 更始:409年—411年 永康:412年—419年 建弘:420年—427年 永弘:428年—431年 後涼 太安:386年—388年 麟嘉:389年—395年 龍飛:396年—398年 咸寧:399年—400年 神鼎:401年—403年 翟魏 建光:388年-391年 定鼎:391年-392年 南涼 太初:397年—399年 建和:400年—401年 弘昌:402年—407年 嘉平:408年—414年 北涼 神璽:397年—400年 永安:401年—411年 玄始:412年—427年 承玄:428年—431年 義和:431年—433年 永和:433年—439年 南燕 燕平:398年—399年 建平:400年—404年 太上:405年—410年 西涼 庚子:400年—404年 建初:405年—416年 嘉興:417年—419年 永建:420年—421年 夏 龍升:407年—412年 鳳翔:413年—417年 昌武:418年 真興:419年—424年 承光:425年—427年 勝光:428年—431年 北燕 正始:407年—408年 太平:409年—430年 太興:431年—438年
南北朝
宋 永初:420年—422年 景平:423年—424年 元嘉:424年—453年 永光:454年—454年 孝建:454年—456年 大明:457年—464年 永光:465年—465年 景和:465年—465年 泰始:465年—471年 泰豫:472年—472年 元徽:473年—477年 升明:477年—479年 齊 建元:479年—482年 永明:483年—493年 隆昌:494年—494年 延興:494年—494年 建武:494年—498年 永泰:498年—498年 永元:499年—501年 中興:501年—502年 梁 天監:502年—519年 普通:520年—527年 大通:527年—529年 中大通:529年—534年 大同:535年—546年 中大同:546年—547年 太清:547年—549年 大寶:550年—551年 天正:551年—551年 天正:552年—553年 承聖:552年—555年 天成:555年—555年 紹泰:555年—556年 太平:556年—557年 西梁 大定:555年正月—562年正月 天保:562年二月—585年十二月 廣運:586年正月—587年九月 陳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禎明:587年—589年 北魏 登國:386年—395年 皇始:396年—397年 天興:398年—403年 天賜:404年—408年 永興:409年—413年 神瑞:414年—415年 泰常:416年—423年 始光:424年—427年 神麚:428年—431年 延和:432年—434年 太延:435年—439年 太平真君:440年—451年 正平:451年—452年 承平:452年—452年 興安:452年—453年 興光:454年—454年 太安:455年—459年 和平:460年—465年 天安:466年—467年 皇興:467年—471年 延興:471年—476年 承明:476年—476年 太和:477年—499年 景明:500年—503年 正始:504年—508年 永平:508年—512年 延昌:512年—515年 熙平:516年—518年 神龜:518年—520年 正光:520年—525年 孝昌:525年—527年 武泰:528年—528年 建義:528年—528年 永安:528年—530年 建明:530年—531年 普泰:531年—531年 中興:531年—532年 太昌:532年—532年 永興:532年—532年 永熙:532年—534年 東魏 天平:534年—537年 元象:538年—539年 興和:539年—542年 武定:543年—550年 西魏 大統:535年—551年 北齊 天保:550年—559年 乾明:560年—560年 皇建:560年—561年 太寧:561年—561年 河清:562年—565年 天統:565年—569年 武平:570年—576年 隆化:576年—577年 承光:577年—577年 北周 武成:559年—560年 保定:561年—565年 天和:566年—572年 建德:572年—578年 宣政:578年—578年 大成:579年—579年 大象:579年—580年 大定:581年
隋朝
開皇:581年—600年 仁壽:601年—604年 大業:605年—617年 義寧:617年—618年 皇泰:618年—619年
唐朝
武德:618年—626年 貞觀:627年—649年 永徽:650年—656年 顯慶:656年—661年 龍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6年 乾封:666年—668年 總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儀鳳:676年—679年 調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開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684年 嗣聖:684年—684年 文明:684年—684年 光宅:684年—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690年 載初:690年—690年 武周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692年 長壽:692年—694年 延載:694年—694年 證聖:695年—695年 天冊萬歲:695年—695年 萬歲登封:696年—696年 萬歲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697年 聖歷:698年—700年 久視:700年—700年 大足:701年—701年 長安:701年—705年 唐 神龍:705年—707年 景龍:707年—710年 唐隆:710年—710年 景雲:710年—711年 太極:712年—712年 延和:712年—712年 先天:712年—713年 開元:713年—741年 天寶:742年—756年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2年 寶應:762年—763年 廣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歷:766年—779年 建中:780年—783年 興元:784年—784年 貞元:785年—805年 永貞:805年—805年 元和:806年—820年 長慶:821年—824年 寶歷:825年—827年 太和:827年—835年 開成:836年—840年 會昌:841年—846年 大中:847年—860年 咸通:860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廣明:880年—881年 中和:881年—885年 光啟: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888年 龍紀:889年—889年 大順: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寧: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復:901年—904年 天祐:904年—907年
五代十國
後梁 開平:907年—911年 乾化:911年—915年 鳳歷:913年 貞明:915年—921年 龍德:921年—923年 後唐 同光:923年—926年 天成:926年—930年 長興:930年—933年 應順:934年—934年 清泰:934年—936年 後晉 天福:936年—944年 開運:944年—946年 後漢 天福:947年—947年 乾祐:948年—950年 後周 廣順:951年—954年 顯德:954年—959年 吳 武義:919年—920年 順義:921年—926年 乾貞:927年—928年 大和:929年—934年 天祚:935年—937年 南唐 升元:937年—942年 保大:943年—957年 中興:958年 交泰:958年 958年-975年:稱臣,去年號。 吳越 天寶:908年—912年 寶大:924年—925年 寶正:926年—931年 楚 無年號 南漢 乾亨:917年—924年 白龍:925年—927年 大有:928年—941年 光天:942年 應乾:943年 乾和:943年—957年 大寶:958年—971年 閩 龍啟:933年—934年 永和:935年 通文:936年—938年 永隆:939年—942年 天德:943年—945年 前蜀 武成:908年—910年 永平:911年—915年 通正:916年 天漢:917年 光大:918年 乾德:919年—924年 咸康:925年 後蜀 明德:934年—937年 廣政:938年—965年 南平 無年號 北漢 天會:957年—973年 廣運:974年—979年
北宋
建隆:960年—963年 乾德:963年—968年 開寶:968年—976年 太平興國:976年—984年 雍熙:984年—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咸平:998年—100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興:1022年—1022年 天聖:1023年—1032年 明道:1032年—1033年 景祐:1034年—1038年 寶元:1038年—1040年 康定:1040年—1041年 慶歷:1041年—1048年 皇祐:1049年—1054年 至和:1054年—1056年 嘉祐:1056年—1063年 治平:1064年—1067年 熙寧:1068年—1077年 元豐:1078年—1085年 元祐:1086年—1094年 紹聖:1094年—1098年 元符:1098年—1100年 建中靖國:1101年—1101年 崇寧:1102年—1106年 大觀: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 重和:1118年—1119年 宣和:1119年—1125年 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
建炎:1128年—1130年 紹興:1131年—1162年 隆興:1163年—1164年 乾道:1165年—1173年 淳熙:1174年—1189年 紹熙:1190年—1194年 慶元:1195年—1200年 嘉泰:1201年—1204年 開禧:1205年—1207年 嘉定:1208年—1224年 寶慶:1225年—1227年 紹定:1228年—1233年 端平:1234年—1236年 嘉熙:1237年—1240年 淳祐:1241年—1252年 寶祐:1253年—1258年 開慶:1259年—1259年 景定:1260年—1264年 咸淳:1265年—1274年 德祐:1275年—1276年 景炎:1276年—1277年 祥興:1278年—1279年
西夏
顯道:1032年—1033年 開運:1034年—1034年 廣運:1034年—1036年 大慶:1036年—1037年 天授禮法延祚:1038年—1048年 延嗣寧國:1049年—1049年 天祐垂聖:1050年—1052年 福聖承道:1053年—1056年 奲都:1057年—1062年 拱化:1063年—1067年 乾道:1067年—1068年 天賜禮盛國慶:1069年—1074年 大安:1075年—1085年 天安禮定:1086年—1086年 天儀治平:1086年—1089年 天祐民安:1090年—1097年 永安:1098年—1100年 貞觀:1101年—1113年 雍寧:1114年—1118年 元德:1119年—1127年 正德:1127年—1134年 大德:1135年—1139年 大慶:1140年—1143年 人慶:1144年—1148年 天盛:1149年—1169年 乾祐:1170年—1193年 天慶:1194年—1206年 應天:1206年—1209年 皇建:1210年—1211年 光定:1211年—1223年 乾定:1223年—1226年 寶義:1226年—1227年
遼朝
神冊:916年—921年 天贊:922年—926年 天顯:926年—938年 會同:938年—947年 大同:947年—947年 天祿:947年—951年 應歷:951年—969年 保寧:969年—979年 乾亨:979年—982年 統和:983年—1012年 開泰:1012年—1021年 太平:1021年—1030年 景福:1031年—1031年 重熙:1032年—1055年 清寧:1055年—1064年 咸雍:1065年—1074年 太康:1075年—1084年 太安:1085年—1094年 壽昌:1095年—1100年 乾統:1101年—1110年 天慶:1111年—1120年 保大:1121年—1125年 北遼 建福:1122年 德興:1122年 神歷:1123年 西遼 延慶:1132年-1134年 康國:1134年-1143年 咸清:1144年-1150年 紹興:1150年-1163年 崇福:1164年-1178年 天禧:1178年-1218年
金朝
收國:1115年—1116年 天輔:1117年—1122年 天會:1123年—1135年 天會:1136年—1137年 天眷:1138年—1140年 皇統:1141年—1149年 天德:1149年—1153年 貞元:1153年—1155年 正隆:1156年—1161年 大定:1161年—1189年 明昌:1190年—1196年 承安:1196年—1200年 泰和:1201年—1208年 大安:1209年—1211年 崇慶:1212年—1212年 至寧:1213年—1213年 貞祐:1213年—1217年 興定:1217年—1222年 元光:1222年—1223年 正大:1224年—1231年 開興:1232年—1232年 天興:1232年—1234年 盛昌:1234年
元朝
中統:1260年—1263年 至元:1264年—1294年 元貞:1295年—1297年 大德:1297年—1307年 至大:1308年—1311年 皇慶: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至治:1321年—1323年 泰定:1324年—1328年 致和:1328年—1328年 天歷:1328年—1330年 至順:1330年—1333年 元統:1333年—1334年 至元:1335年—134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北元 宣光:1371年—1379年 天元:1379年—1387年
明朝
洪武:1368年—1398年 建文:1399年—1402年 永樂:1403年—1424年 洪熙:1425年 宣德:1426年—1435年 正統:1436年—1449年 景泰:1450年—1457年 天順:1457年—1464年 成化:1465年—1487年 弘治:1488年—1505年 正德:1506年—1521年 嘉靖:1522年—1566年 隆慶:1567年—1572年 萬曆:1573年—1620年 7月 泰昌:1620年 8月-12月 天啟:1620年—1627年 崇禎:1628年—1644年 南明 弘光:1645年—1645年 朱由嵩 安宗簡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鍵 紹宗襄帝 監國:1646年—1651年 朱以海 監國魯王 永曆:1647年—1661年 朱由榔 匡宗出帝
清朝
天命:1616年—1626年 天聰:1627年—1635年 崇德:1636年—1643年 順治:1644年—1661年 康熙:1662年—1722年 雍正:1723年—1735年 乾隆:1736年—1795年 嘉慶:1796年—1820年 道光:1821年—1850年 咸豐:1851年—1861年 祺祥(未及行):1861年 同治:1862年—1874年 光緒:1875年—1899年、1899年—1908年 保慶:1899年4月 宣統:1909年—1911年、1917年7月1日至7月12日
民國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紀年為「中華民國」,簡稱「民國」,以該年為民國元年。 中華帝國(袁世凱稱帝) 洪憲:1916年,為期83天。 偽滿洲國 大同:1932年—1934年 康德:1934年—1945年
2. shinee的sherlock中文歌詞和韓文歌詞,要快!拜託親們了!
지금부터all stop 어느누구라해도
從現在開始all stop無論是誰
이현장을벗어나선안돼명백한이사건속에긴장하지마
也無法從這個現場中逃離不要緊張
난밀실안에서더자유로워이미
我已經在密室內感覺更加自由
너의떨린숨결하나까지놓치지않아
你的顫抖呼吸都一次也沒有錯過
은밀하게노린심장의보석
在暗地裡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心臟的寶石
너의불안한그시선까지꿰뚫었어난
你的不安的視線已把我看透徹了
용의선상의널찾아냈어난Freeze!
找到嫌疑人你的我freeze!
아무것도모른단얼굴로넌
什麼都不知道的你的臉
내맘을흔들어기회를노려
注視著我的心動搖的機會
두개의답(두개의답)
兩個答案(兩個答案)
긴밤불꽃처럼터져Baby
在漫長的夜晚像火花般出現baby
Oh I m curious yeah 사진속네가순간미소지어왜
Oh I m curious yeah照片中,你為什麼露出瞬間的微笑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하루에도수백번씩널떠올리다떨쳐내다
一天中腦海數百次浮現你的樣子
내머릿속을채운의문네가원한것이뭔가
我的腦海中充滿了疑問你到底希望什麼
소리도없이흘러드는이순간이내맘에
在他們悄無聲息卻流入的瞬間,我的心
소용돌이쳐
也墜入了漩渦
Oh I m curious yeah 사진속네가순간걸어나와왜
Oh I m curious yeah照片中,你為什麼突然出現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지금내앞에너는실재하지않아
現在我面前的你其實並不存在
분명알지만너를심문하겠어
明明知道卻要問你,
내가원한대답너는알고있어네입술이빛났다사라져
我想要的回答你都知道你的嘴唇閃爍著光芒消失了」
어쩜넌이미알았는지모르지내마음은
也你早已知道我的心
애초부터굳게잠기지않았었지네게만은
從一開就牢牢鎖定你為目標
범인은이안에있어
罪犯就在這個房間里
아무도나갈수없어
誰也不能出去
너와나어떤누구도
不管是你和我還是任何人
너의모든것들에다
你的一切
증거를난발견했어
都可能是證據
너를꼭찾아내겠어(터져Baby)
一定要找到你(爆炸baby)
Oh I m curious yeah 사진속네가순간걸어나와왜
Oh I m curious yeah照片中,你為什麼突然出現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Oh I m so curious yeah, I m so curious yeah
Tonight SHINee s in the house wo ho
So give it up give it up give it up forSHINee
Give it up give it up give it up for SHINee
3. 二手保時捷924多少錢
什麼年分。保養成度?油耗?行使多少公里?不過具體還是 希望到專業2手評估。因為各地方不一樣,網路是給不出你滿意的價格的。 可能你還不知道2手車的買賣流程`你竟然選擇賣的話,找2手車評估是必須的。這樣才能 保持最高效益。 樓下3-8W?賣這點錢,樓主寧願不賣,說點實際的吧。怎麼評估不出來?你只要是車,要賣,是2手車,就給你最滿意的答案,樓主我幫你問過了。根據你這車的車況,價格在10W左右。我朋友開2手車買賣的`建議做個順水人情`賣給朋友或者親戚。因為 實在掉價很多
4. l924一1927國共合作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
1、中共幫助國民黨組建省、市地方黨部。許多共產黨員擔任國民黨省市級黨部負責人;
2、中共和共產國際幫助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為革命軍隊培養造就了一批軍政人才;
3、工農運動得到大力開展。中共領導了廣州沙面罷工和海陸豐農民運動,並且幫助國民黨在廣州創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首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中共四大以後,全國掀起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5、經過兩次東征和南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統一和鞏固;
6、長期沉寂的北方革命運動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5. I924年是民國多少年
你要先認識歷史,在1911年中國的辛亥革命爆發,中國革命黨在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各省的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所以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民國也從那時計算,所以1924年也就是民國12年
6. 歷史年表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夏 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
商 約公元16世紀-約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東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時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戰國時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漢 西 漢 公元前206-公元23
東 漢 25-220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西 晉 265-316
東晉 十六國 東 晉 317-420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東 魏 534-550
北 齊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國 後 梁 907-923
後 唐 923-936
後 晉 936-946
後 漢 947-950
後 周 951-960
十 國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遼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華民國 1912-1949
附 注
1、十六國: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
2、十國: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
3、資料來源於新華字典之附錄
先秦時期(公元前21世紀 ~公元前221年)
先 秦 是 指 原 始 社 會 到 戰 國 時 期 這 段 歷 史 。 原 始 社 會 經 過 原 始 的 群 居 生 活 到 氏 族 公 社 的 出 現 。 進 入 階 級 社 會 後 , 經 歷 了 夏 、 商 、 西 周 , 以 及 春 秋 、 戰 國 等 歷 史 階 段 。 先 秦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自 原 始 社 會 進 入 文 明 社 會 的 重 要 歷 史 階 段 。
在長達1800多 年 的 歷 史 中 ,中 國 的 祖 先 創 造 了 光 輝 燦 爛 的 歷 史 文 明 , 其 中 夏 商 時 期 的 甲 骨 文 , 殷 商 的 青 銅 器 , 都 是 人 類 文 明 的 歷 史 標 志 。 這 一 時 期 的 大 思 想 家 孔 子 和 其 他 諸 子 百 家 , 開 創 了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次 文 化 學 術 的 繁 榮 。 軍 事 家 孫 武 的 《 孫 子 兵 法 》 , 至 今 仍 被 廣 泛 應 用 於 軍 事 、 經 濟 等 領 域 。 屈 原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偉 大 詩 人 。 戰 國 時 期 的 《 甘 石 星 經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恆 星 表 。 在 這 個 歷 史 階 段 中 , 中 國 從 分 散 逐 步 走 向 統 一 。
-----------------------------------------------------------------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 元 前 221 年 ,秦 始 皇 結 束 了 長 期 諸 侯 爭 戰 的 局 面 ,完 成 了 統 一 中 國 的 大 業 , 建 立 了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中 央 集 權 的 統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國 家 —— 秦 ( 公 元 前 221 ~ 前 206 ) 。
繼 秦 之 後 ,漢 高 祖 劉 邦 和 漢 光 武 帝 劉 秀 相 繼 建 立 西 漢 (公 元 前 206 ~ 公 元 前 25) 和 東 漢 (公 元 前 25 ~ 220) , 統 稱 漢 。
秦 漢 時 期 建 立 和 完 善 了 封 建 專 制 主 義 中 央 集 權 制 , 以 及 諸 如 建 立 郡 縣 制 等 一 系 列 有 利 於 統 一 的 措 施 , 一 直 為 後 世 帝 王 的 專 制 所 效 法 。 這 一 時 期 , 社 會 經 濟 有 較 大 發 展 , 西 漢 出 現 了 文 景 之 治 的 盛 世 。 漢 武 帝 後 , 在 與 西 域 及 相 鄰 的 中 亞 諸 國 的 交 往 中 , 開 通 了 舉 世 聞 名 的 絲 綢 之 路 。 秦 漢 時 期 也 是 中 國 文 化 藝 術 和 科 學 技 術 較 發 達 的 時 代 。 司 馬 遷 的 《 史 記 》 , 張 衡 的 候 風 地 動 儀 , 以 及 數 學 的 《 九 章 算 術 》 , 醫 學 方 面 的 《 黃 帝 內 經 》 等 , 均 對 後 世 有 重 大 影 響 。 蔡 倫 的 造 紙 術 , 則 被 譽 為 中 國 的 四 大 發 明 之 一 。 這 個 階 段 , 佛 教 由 印 度 傳 入 中 國 , 道 教 則 從 本 土 源 起 。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589)
東 漢 末 年 爆 發 了 黃 巾 起 義 , 豪 強 地 主 在 鎮 壓 黃 巾 起 義 的 過 程 中 , 加 強 了 自 身 的 力 量 , 釀 成 封 建 割 據 混 戰 的 局 面 。 此 後 歷 經 三 國 (220 ~ 280) 、西 晉 (265 ~ 316) 、 東 晉 (317 ~ 420) 南 北 朝 ( 386 ~ 589 ) 。 其 間 , 三 國 時 魏 、 蜀 、 吳 鼎 足 天 下 , 東 晉 時 十 六 國 紛 爭 不 已 , 南 北 朝 時 南 朝 與 北 朝 長 期 對 峙 。
這 一 時 期 , 中 國 南 方 經 濟 有 了 較 大 發 展 。 西 、 北 各 少 數 民 族 陸 續 內 遷 , 各 民 族 之 間 的 遷 徙 和 雜 處 促 進 了 融 合 。 對 外 經 濟 文 化 交 流 至 林 邑 ( 越 南 中 部 ) 、 扶 南 ( 柬 埔 寨 境 內 ) 、 朝 鮮 半 島 、 日 本 、 中 亞 諸 國 、 大 秦 ( 羅 馬 帝 國 ) 等 地 。 文 化 方 面 , 玄 學 盛 行 , 佛 、 道 二 教 在 相 互 斗 爭 中 蔓 延 、發 展 ,但 統 治 者 一 般 都 保 護 佛 教 。 文 學 藝 術 方 面 , 建 安 七 子 、 陶 淵 明 等 人 的 詩 文 , 劉 勰 的 文 學 評 論 《 文 心 雕 龍 》 ,王 羲 之 等 人 的 書 法 ,顧 愷 之 等 人 的 繪 畫 , 敦 煌 石 窟 等 石 窟 寺 藝 術 ,皆 為 不 朽 之 作 。 科 學 技 術 方 面 , 祖 沖 之 第 一 個 將 圓 周 率 准 確 數 值 計 算 到 小 數 點 以 下 七 位 數 字 ,領 先 世 界 近 1000 年 ; 賈 思 勰 的 《 齊 民 要 術 》 則 是 世 界 農 學 史 上 的 巨 著 。
------------------------------------------------------------------
隋唐五代時期(581~960)
581 年 , 北 周 外 戚 楊 堅 奪 取 政 權 , 建 立 隋 朝 。 589 年 , 隋 滅 陳 , 南 北 重 新 統 一 。 618 年 , 唐 高 祖 李 淵 在 其 子 李 世 民 支 持 下 建 立 唐 朝 ( 618 ~ 907 ) 。 907 年 , 朱 溫 篡 唐 為 梁 , 是 為 五 代 ( 907 ~ 960 ) 之 始 ; 約 在 同 一 時 期 , 南 方 出 現 了 或 並 列 或 相 續 的九 個 小 國 , 加 上 北 方 的 一 個 小 國 , 合 稱 十 國 ( 902 ~ 979 ) 。
隋 唐 時 ,典 章 制 度 方 面 多 有 建 樹 , 如 三 省 六 部 制 、科 舉 制 、 兩 稅 法 等 , 對 後 世 影 響 深 遠 。 隋 唐 對 外 采 取 較 為 開 放 的 政 策 , 中 外 經 濟 文 化 交 流 頻 繁 。 文 學 以 唐 詩 成 就 最 大 。以 初 唐 陳 子 昂 ,盛 唐 李 白 、杜 甫 , 中 唐 白 居 易 、 元 稹 ,晚 唐 李 商 隱 、杜 牧 為 傑 出 代 表 。 韓 愈 、柳 宗 元 倡 導 的 古 文 運 動 ,對 後 世 影 響 甚 大 。顏 真 卿 的 書 法 ,閻 立 本 、吳 道 子 、李 思 訓 、王 維 的 繪 畫 ,《 霓 裳 羽 衣 舞 》等 音 樂 舞 蹈 , 以 及 眾 多 的 石 窟 藝 術 , 均 流 傳 後 世 。 科 學 技 術 方 面 , 中 國 四 大 發 明 中 的 印 刷 術 和 火 葯 兩 項 均 出 現 於 這 一 時 期 。
----------------------------------------------------------------
宋遼西夏金時期(947~1279)
960 年 , 宋 太 祖 趙 匡 胤 發 動 陳 橋 兵 變 , 代 後 周 立 宋 ( 960 ~ 1279 ) , 結 束 了 五 代 十 國 的 分 裂 局 面 。 同 一 時 期 , 契 丹 人 在 中 國 北 方 地 區 建 立 遼 ( 947 ~ 1125 ) ; 黨 項 人 在 宋 之 西 北 部 建 立 西 夏 國 ( 1038 ~ 1227 ) 。 宋 、 遼 、 西 夏 成 鼎 足 之 勢 。 1115 年 , 女 真 人 在 北 方 建 立 全 國 ( 1115 ~ 1234 ) 。 金 於 1125 年 滅 遼 , 1127 年 攻 入 宋 都 開 封 , 擄 走 徽 、 欽 二 帝 , 北 宋 滅 亡 。 宋 高 祖 趙 構 在 南 京 應 天 府 ( 今 河 南 商 丘 ) 即 位 , 後 逃 亡 臨 安 ( 今 杭 州 ) , 長 期 偏 安 江 南 , 是 為 南 宋 。
這 一 時 期 ,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尤 為 顯 著 , 指 南 針 、 印 刷 術 、 火 葯 等 三 大 發 明 得 以 實 際 應 用 , 其 中 畢 升 發 明 的 活 字 印 刷 術 比 歐 洲 早 400 年 ; 蘇 頌 創 制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天 文 鍾 —— 水 運 儀 象 台 ; 沈 括 的 《 夢 溪 筆 談 》 , 在 科 技 史 上 享 有 崇 高 地 位 。 文 化 方 面 , 理 學 盛 行 , 道 教 、 佛 教 及 外 來 的 宗 教 均 頗 為 流 行 。 文 學 上 出 現 了 歐 陽 修 等 散 文 大 家 ; 宋 詞 是 這 一 時 期 的 文 學 高 峰 , 晏 殊 、 柳 永 、 蘇 軾 、 周 邦 彥 、 李 清 照 、 辛 棄 疾 等 均 為 一 代 詞 宗 ; 宋 、 金 時 話 本 、 戲 曲 也 較 盛 行 ; 繪 畫 則 以 山 水 花 鳥 著 稱 , 風 俗 人 物 畫 如 張 擇 端 的 《 清 明 上 河 圖 》 極 富 史 料 價 值 。
---------------------------------------------------------------
元朝(1271~1368)
1206 年 , 成 吉 思 汗 在 漠 北 建 大 蒙 古 國 , 隨 後 向 臨 境 發 動 掠 奪 性 戰 爭 。 蒙 古 軍 在 滅 西 夏 ( 1227 ) 、 滅 金 ( 1234 ) 之 後 , 先 後 三 次 西 征 , 兵 鋒 直 逼 撥 孛 烈 兒 ( 今 波 蘭 ) 和 馬 扎 兒 ( 今 匈 牙 利 ) , 以 及 巴 格 達 、 大 馬 士 革 城 等 地 。 蒙 古 成 為 橫 跨 歐 亞 的 大 汗 國 。 1260 年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即 位 , 崇 尚 漢 法 、 改 革 舊 制 , 以 開 平 ( 在 內 蒙 古 ) 為 上 都 , 燕 京 ( 今 北 京 ) 為 中 都 。 1271 年 改 國 號 大 元 。 1279 年 滅 南 宋 。 1368 年 明 軍 攻 入 元 都 , 元 惠 宗 退 出 中 原 , 回 漠 北 , 元 朝 結 束 。
在 元 朝 統 治 時 期 , 中 國 是 世 界 上 最 強 盛 的 國 家 , 聲 譽 遠 及 歐 亞 非 三 洲 。 中 國 的 印 刷 術 、 火 葯 、 指 南 針 等 三 大 發 明 也 於 元 代 經 阿 拉 伯 傳 入 歐 洲 。阿 拉 伯 國 家 的 天 文 學 、 醫 學 、 算 術 陸 續 傳 入 中 國 , 伊 斯 蘭 教 也 廣 泛 傳 布 。
文 藝 方 面 以 元 曲 成 就 較 高 , 代 表 人 物 有 關 漢 卿 、 王 實 甫 、 白 撲 、 馬 志 遠 等 , 代 表 作 有 《 竇 娥 冤 》 、 《 西 廂 記 》 等 。
----------------------------------------------------------------
明朝(1368~1644)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國 後 , 為 加 強 中 央 集 權 , 廢 丞 相 而 直 攬 軍 政 大 權 。明 朝 農 業 較 前 代 有 所 發 展 , 絲 織 業 、 制 瓷 業 發 達 , 采 鐵 、 鑄 銅 、 造 紙 、 造 船 等 行 業 也 有 大 的 發 展 。 對 外 經 濟 文 化 交 流 發 達 。 航 海 家 鄭 和 先 後 七 下 西 洋 , 歷 亞 非 30 多 個 國 家 和 地 區 。 但 明 中 葉 後 , 中 國 曾 歷 受 日 本 、 西 班 牙 、 葡 萄 牙 、 荷 蘭 等 國 侵 擾 。
明 朝 科 舉 考 試 通 行 八 股 文 , 束 縛 了 個 人 見 解 。 明 朝 在 文 化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 小 說 有 《 水 滸 傳 》 、 《 三 國 演 義 》 、 《 西 游 記 》 、 《 金 瓶 梅 》 , 戲 曲 有 《 牡 丹 亭 》 , 地 理 學 有 《 徐 霞 客 游 記 》 , 醫 學 有 《 本 草 綱 目 》 , 農 學 有 《 農 政 全 書 》 , 工 藝 學 有 《 天 工 開 物 》 , 文 獻 類 書 有 《 永 樂 大 典 》 , 等 等 , 均 為 經 典 之 作 。
---------------------------------------------------------------
清朝(1636~1911)
1616 年 , 清 太 祖 努 爾 哈 赤 經 多 年 征 戰 , 建 立 後 金 。 1636 年 , 皇 太 極 改 國 號 為 清 。 1644 年 , 清 軍 入 關 滅 明 。 清 入 關 後 統 治 中 國 268 年 , 經 歷 順 治 、 康 熙 、 雍 正 、 乾 隆 、 嘉 慶 、 道 光 、 咸 豐 、 同 治 、 光 緒 、 宣 統 10 個 皇 帝 。
清 朝 前 期 社 會 穩 定 、 經 濟 發 展 , 在 康 、 雍 、 乾 、 三 朝 尤 達 到 鼎 盛 時 期 。 但 嘉 、 道 以 後 , 政 治 日 趨 腐 敗 , 社 會 矛 盾 開 始 激 化 , 國 力 日 衰 。 西 方 殖 民 主 義 者 在 19 世 紀 30 年 代 以 後 , 向 中 國 輸 入 大 量 鴉 片 。 1839 年 , 清 政 府 派 林 則 徐 到 廣 東 禁 煙 。 1840 年 , 英 國 殖 民 主 義 者 為 保 護 鴉 片 利 益 而 發 動 了 鴉 片 戰 爭 , 迫 使 清 政 府 簽 定 不 平 等 的 《 南 京 條 約 》 , 中 國 開 始 逐 步 淪 為 半 殖 民 地 社 會 。 鴉 片 戰 爭 的 失 敗 , 割 地 賠 款 , 加 重 了 人 民 的 負 擔 。 終 於 在 1851 年 爆 發 了 太 平 天 國 運 動 , 沉 重 地 打 擊 了 清 王 朝 。 1864 年 清 王 朝 和 外 國 侵 略 者 勾 結 起 來 鎮 壓 了 太 平 天 國 革 命 。 曾 國 藩 、 左 宗 棠 、 李 鴻 章 和 奕 訴 一 起 在 中 國 辦 起 洋 務 運 動 , 其 政 治 目 的 是 為 鎮 壓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爭 而 興 辦 軍 事 工 業 , 客 觀 上 卻 起 了 中 國 近 代 化 進 程 的 先 聲 作 用 。 隨 著 西 方 文 化 的 傳 入 和 影 響 , 知 識 分 子 中 出 現 了 資 產 階 級 改 良 派 , 並 逐 步 演 化 成 康 有 為 、 梁 啟 超 為 首 的 戊 戌 維 新 運 動 。 慈 禧 太 後 鎮 壓 了 維 新 運 動 之 後 , 又 鎮 壓 了 反 帝 愛 國 的 義 和 團 運 動 。1911 年 孫 中 山 領 導 的 辛 亥 革 命 爆 發 , 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 統 治 。
清 朝 出 現 了 一 大 批 思 想 家 和 學 者 , 代 表 人 物 有 黃 宗 羲 、 顧 炎 武 、 王 夫 之 、 魏 源 、 龔 自 珍 、 康 有 為 、 嚴 復 、 譚 嗣 同 、 梁 啟 超 、 張 炳 麟 、 蔡 元 培 等 。 這 一 時 期 , 出 現 了 《 聊 齋 志 異 》 、 《 儒 林 外 史 》 、 《 紅 樓 夢 》 等 優 秀 小 說 和 《 長 生 殿 》 、 《 桃 花 扇 》 等 優 秀 戲 曲 , 散 文 、 詩 歌 、 繪 畫 也 有 較 高 成 就 。
洋 務 運 動 中 , 出 現 了 一 大 批 自 然 科 學 譯 著 , 促 進 了 一 批 近 代 自 然 科 學 人 才 的 出 現 , 著 名 的 有 數 學 家 李 善 蘭 、 華 蘅 芳 , 化 學 家 徐 濤 , 工 程 師 詹 天 佑 等 。
清 朝 是 中 國 最 後 一 個 封 建 王 朝 , 它 的 突 出 貢 獻 是 統 一 全 國 , 鞏 固 和 加 強 了 多 民 族 國 家 的 團 結 , 最 後 奠 定 了 中 國 的 版 圖 。辛 亥 革 命 結 束 了 2000 多 年 的 封 建 統 治 , 但 沒 有 從 根 本 上 解 決 中 國 的 社 會 矛 盾 。
---------------------------------------------------------------
中華民國(1912~1949)
從 清 朝 滅 亡 到 1949 年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建 立 這 段 歷 史 稱 中 華 民 國 。 這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大 動 盪 大 變 革 的 時 代 。
辛 亥 革 命 勝 利 後 , 孫 中 山 締 造 中 華 民 國 , 但 是 , 革 命 果 實 很 快 被 袁 世 凱 等 北 洋 軍 閥 首 腦 篡 奪 。 此 後 , 北 洋 政 府 ( 1912 ~ 1928 ) 對 內 實 行 獨 裁 統 治 , 對 外 投 靠 帝 國 主 義 , 軍 閥 之 間 連 年 混 戰 , 人 民 處 於 水 深 火 熱 之 中 。
1921 年 , 中 國 共 產 黨 在 上 海 成 立 。 1924 年 國 、 共 兩 黨 合 作 。1926 年 6 月 , 國 民 政 府 任 命 蔣 介 石 為 國 民 革 命 軍 總 司 令 ,誓 師 北 伐 。1928 年 ,北 洋 政 府 的 統 治 宣 告 結 束。
中 國 共 產 黨 在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武 裝 後 , 領 導 中 國 人 民 經 歷 了 土 地 革 命 戰 爭 ( 1927 ~ 1937 ) 、 抗 日 戰 爭 ( 1937 ~ 1945 ) 和 解 放 戰 爭 ( 1945 ~ 1949 ) , 終 於 打 敗 了 日 本 侵 略 者 , 推 翻 了 以 蔣 介 石 為 首 的 國 民 黨 政 府 的 反 動 統 治 , 解 放 了 除 台 灣 省 和 若 干 海 上 島 嶼 以 外 的 全 部 國 土 。
這 一 時 期 , 文 化 上 的 變 化 亦 很 顯 著 。 以 陳 獨 秀 在 1915 年 創 辦 的 《 新 青 年 》 為 標 題 而 興 起 的 「 五 四 」 新 文 化 運 動 , 猛 烈 地 沖 擊 了 傳 統 的 封 建 文 化 。 此 後 , 民 主 與 科 學 的 口 號 深 入 人 心 , 白 話 文 獲 得 普 遍 推 廣 , 教 育 、 科 學 和 出 版 , 尤 其 是 社 會 科 學 和 文 學 藝 術 都 取 得 了 顯 著 成 就 。
--------------------------------------------------------------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 中 國 歷 史 從 此 進 入 了 社 會 主 義 革 命 和 社 會 主 義 建 設 時 期 。
7. 924通史和828中國通史有什麼區別
924通史和832中國通史的區別就是方向不同。
中國通史一套七本,一般人堅持也能讀下來,此書圖文並茂,文采也不錯,可是似乎書中體例,觀點等諸方面未能一致,其中有些作者還是在讀研究生,一種是傅樂成本人寫的中國通史,此書則考證味較濃,注釋大段大段,書中僅僅提供歷史材料,不提供可供參考的歷史觀點,對於沒有形成自己歷史觀點的讀者來講不合適。
呂書中國通史體例也與眾不同先上篇是按婚姻,族制,經濟等專題寫的專史,非常專門,佔全書的五分之三強,下篇是中國政治史通講,很簡略,故只想讀一本中國通史,不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的,呂書不是最優選擇。
8. 中國古代通史梳理 要求按照朝代的順序梳理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時間,並簡單列舉各個朝代重大歷史事件
△夏朝:
約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約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滅有窮國,中興夏朝。
約前1559年:商湯於鳴條之戰打敗夏桀,夏朝滅亡。
△商朝:
約前132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自奄遷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發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於鄧國。
前1147年:商王武乙繼位,與巫術作斗爭,實行禮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擊敗商王帝辛的軍隊,商朝滅亡。
△西周:
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鄭國的天亮了兩次(發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發生平民暴動,周厲王逃離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政),號稱共和
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周幽王,周平王繼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東遷都至雒邑。
△春秋 :
前722年:鄭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亂。時為魯隱公元年,史書《春秋》編年始於此。
前720年:周平王、鄭庄公互派兒子為人質,周天子地位大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諸侯軍隊伐鄭,被鄭庄公打敗且肩膀中箭,諸侯爭霸時代開始。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稱王,為諸侯稱王之始。
前685年:齊桓公立,以管仲為相,實施變法。
前656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迫楚國簽訂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前633年: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後會盟於踐土,成為中原霸主。
前627年:秦、晉會戰於餚,秦全軍覆沒,其後轉向西發展,稱霸西戎。
前597年:楚、晉會戰於邲,楚大勝。
前579年:宋大夫華元調和晉、楚,為第一次弭兵會盟。
前576年:楚、晉會戰於鄢陵,晉大勝,楚共王傷目。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邀晉楚和各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晉楚之間維持數十年和平。
前506年: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將,統兵伐楚,攻進楚都郢。
前496年:吳軍伐越,闔閭戰敗並因傷而亡。
前494年:吳王夫差興兵敗越,越王勾踐求和。
前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夫差自殺。勾踐與齊晉會盟於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戰國:
前453年:晉國氏族韓、趙、魏三家盡滅智氏,瓜分其地。
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留絳與曲沃兩地。
前409年:魏伐秦,築臨晉、元里。
前408年:魏擊宋,守中山。伐秦至鄭,還築洛陰、合陽。
前403年:三家分晉。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載始於此年。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取代姜氏齊國。
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太公一系絕祀,田氏並其食邑。
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施變法。
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
前353年:趙求救於齊,齊孫臏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又在桂陵大敗魏軍。
前344年:魏侯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為中原諸侯首先稱王者。
前343年:魏發兵攻韓,韓求救於齊。
前342年:齊在馬陵之戰大敗魏軍,魏將龐涓兵敗自殺。
前340年:秦拜衛鞅為商君
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國佔領燕國,後退兵。
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
前287年:趙、魏、韓、燕、楚五國聯兵攻秦,秦被迫割地給趙、魏以求和。
前286年:齊國攻滅宋國。
前284年:燕、秦、韓、趙、魏五國聯兵攻齊,燕軍陷齊都臨淄。齊失七十餘城,只余莒和即墨。
前278年:即墨守將田單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復國,但國力已衰。
前280年:楚國逆長江上游攻秦,戰敗而遭秦反攻。
前279年:楚國於鄢之戰敗於秦軍。
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將白起攻陷,遷都到陳;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前271年: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前262年:秦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新鄭的聯系。上黨求救於趙,趙派老將廉頗率軍聲援。
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40萬降卒。
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後信陵君率軍於函谷關再勝秦軍。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
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位於鞏邑的東周公。
前241年:楚再遷都至壽春以避秦軍,再也無能力抗秦。
前230年:秦滅韓。
前228年:秦滅趙。
前225年:秦滅魏。
前223年:秦滅楚。
前222年:秦滅燕、越。
前221年:秦滅齊,統一中原。△秦朝:
前219年:秦始皇舉行封禪大典。
前214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佔領河套地區。
前213年:秦始皇焚毀五經、活埋儒士。
前210年:秦始皇亡於東巡,宦官趙高與丞相李斯擁立次子胡亥,假詔賜死長子扶蘇。
前209年:陳勝、吳廣運送士兵逾期,為避免遭處斬,於大澤鄉「揭竿起義」。
前208年:趙高陷害李斯,腰斬於咸陽,夷三族。
前207年:項羽率楚軍於大破秦軍。同年劉邦率軍入秦都咸陽,秦亡。△西漢 前200年:劉邦率漢軍北伐匈奴,被圍困於白登,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脫險。韓信改封楚王。
前196年: 陽夏侯陳豨及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被平定。韓信及梁王彭越被殺,擊起消滅異姓王風潮。
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膠西王、楚王、趙王、濟南王、菑川王及膠東王起兵叛變,為太尉周亞夫率軍平定。
前134年:漢武帝采儒生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
前127年: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前126年:張騫返國。
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酒泉郡。後又分割為張掖、敦煌、武威三郡。
前60年:漢宣帝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
前9年:王莽繼任大司馬大將軍。
5年:王莽立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自稱「攝皇帝」或「假皇帝」。
8年:王莽篡位孺子嬰禪讓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新朝 17年:綠林軍興起於荊北。
18年:赤眉軍興起於青徐地區。
23年:昆陽之戰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劉玄為更始帝國號仍為漢,史稱玄漢。
25年:劉玄投降赤眉軍後被殺。劉秀為漢光武帝,國號仍為漢,史稱東漢或後漢。△東漢
35年:馬援擊破先零羌於臨洮(今甘肅岷縣)。
37年:東漢統一戰爭結束。
43年:馬援平定交阯反叛。(今越南中部)
74年:班超出使疏勒。耿秉、竇固率1.4萬騎進軍西域。
89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幾十年後北匈奴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鏟除外戚竇憲。漢和帝親政。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而還。
166年:第一次黨錮之禍。
168年:第二次黨錮之禍。
184年:張角興兵於鉅鹿、廣宗反漢,爆發黃巾之亂。
189年:漢靈帝崩後,何進引董卓入京,董卓廢帝,各地軍閥舉兵反董卓。
190年:董卓挾帝遷都長安,群雄割據的局面開始。
191年:劉表擊敗孫堅。袁紹擊敗韓馥。
192年:呂布殺董卓。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佔領長安。
196年:曹操挾漢獻帝到許。
197年:袁術稱帝。張綉詐降擊敗曹操。
198年:曹操消滅了呂布的勢力。
199年:袁紹消滅了公孫瓚的勢力。
200年:曹操於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軍。
207年:曹操統一北方。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211年:曹操討伐漢中張魯。韓遂,馬超反曹。
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220年:漢獻帝被迫禪位,曹丕篡漢自立,改國號「魏」,史稱「曹魏」,東漢亡。△三國
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戰敗於夷陵之戰,孫權取得大部分荊州。
223年:劉備病殂,諸葛亮輔佐其子劉禪,並與孫權恢復同盟。
225年: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叛軍,雍闓等被殺,孟獲投降。
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
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同年病死於五丈原。
240年:蜀漢大將姜維第一次北伐。
249年:曹魏大臣司馬懿發動政變,誅宗室曹爽。
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
263年:曹魏滅蜀漢。
264年:滅蜀元勛鍾會及姜維叛變,被司馬昭平定,鍾會及姜維被殺。
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國號晉,曹魏滅亡。
280年:晉滅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結束。△西晉 279年,司馬炎下令六路晉軍攻吳。
280年,吳主孫皓出降,吳亡。
291年,惠帝皇後賈南風唆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啟八王之亂。
296年,氐族人楊茂搜率部落遷至仇池,稱王,史稱「前仇池」。
300年,涼州刺史張軌及其子張寔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紛紛前來避亂。張氏雖然接受東晉封號,但與東晉相距萬里,實際上也是一個割據政權。
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稱漢王。同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稱成都王。
306年,李雄稱帝,國號「成」。同年晉東海王司馬越消滅其他對手,控制朝政,毒死惠帝,立懷帝,八王之亂結束
307年,慕容廆稱前燕單於,開始割據,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招徠中原地區的漢族流民,組織屯田墾荒。
308年,劉淵稱帝,建都平陽,國號「漢」。
310年,劉淵死,劉聰即位。
311年,漢帝劉聰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放火焚宮,屠殺官民,史稱「永嘉之禍」。
313年,祖逖受命為豫州刺史,率部屬北渡長江。
316年,晉愍帝投降被殺,西晉滅亡。△東晉/十六國 317年,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稱晉王。
318年,司馬睿即帝位,為晉元帝。
319年,漢帝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同年石勒稱趙王,史稱「後趙」。
320年,涼州牧張茂建年號永元,已成為實質獨立政權。
321年,晉元帝派戴淵為征西將軍,以監督祖逖。同年祖逖激憤患病而亡。
322年,王敦起兵攻陷建康,史稱「王敦之亂」。同年石勒南進,再占黃河以南之地。
329年,後趙滅前趙。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史稱「前燕」。
338年,成帝李壽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同年代王拓跋什翼犍自立,國號「代」。
342年,前燕擊敗了後趙的二十萬大軍,建都龍城。
345年,涼州張駿稱涼王,都姑臧,國號「涼」,史稱「前涼」。
346年,東晉桓溫討伐成漢。
347年,東晉桓溫滅成漢。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據關中,稱三秦王,不久為後趙毒殺。同年冉閔奪後趙政權稱帝,國號「魏」,建都鄴,史稱「冉魏」。
351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前燕殺冉閔,攻破鄴都,冉魏亡。
354年,東晉桓溫北伐前秦,苻健採用堅壁清野戰術,打敗晉軍,桓溫缺糧撤退。
356年,東晉桓溫擊潰河南姚襄,收復洛陽,修謁皇陵。
369年,東晉桓溫討伐前燕,初勝,後為燕將慕容垂敗於枋頭。
370年,前秦擒慕容暐,滅前燕。
371年,前秦滅前仇池。
373年,前秦攻取東晉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
376年,前秦滅前涼;同年,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統一北方。
383年,前秦將領呂光討平西域。同年前秦出兵伐晉,大敗於淝水,史稱「淝水之戰」。
384年,前秦原前燕降將慕容垂自稱「燕王」,廢除前秦年號,建立後燕。北地長史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建立西燕;苻堅派子苻叡及羌人將領姚萇出兵討伐西燕,大敗。姚萇逃到渭北,建立後秦。
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國;不久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同年呂光稱大將軍、涼州牧。後燕、後秦、西燕皆先後稱帝。
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史稱「後涼」。
394年,後燕滅西燕。
395年,後燕伐北魏,大敗於參合陂。
399年,拓跋珪稱帝,為魏道武帝。同年後秦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
403年,東晉桓玄篡位稱帝,建國桓楚。
404年,劉裕舉兵討伐桓玄,桓玄敗走蜀地,途中被殺。
405年,劉裕肅清桓氏勢力,迎晉安帝復位,掌控朝廷。
407年,漢人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為天王,建都龍城,國號仍用「燕」,史稱「北燕」。同年匈奴人赫連勃勃自稱大夏天王、大單於,建立大夏政權。
409年,高雲被部下所殺,馮跋平定政變後即天王位於昌黎。
417年,東晉破長安,姚泓降,後秦亡。
417年,大夏取長安,稱帝。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號「宋」,史稱「南朝宋」或「劉宋」。東晉亡,進入「南北朝時期」。△南北朝 431年,夏主赫連定滅西秦;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夏亡。
436年,北魏滅北燕。
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
477年,宋將軍蕭道成弒帝劉昱,擁立宋順帝,獨攬朝政。
479年,蕭道成篡位,建國號「齊」,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485年,北魏孝文帝依漢人李安世之議,頒布均田令。
502年,齊宗室蕭衍篡位,建國號「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齊亡。
510年,梁實施大明歷。
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與權臣高歡關系決裂,逃到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在鄴城擁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其後宇文泰殺元修,在長安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
548年,東魏降將侯景勾結梁京城守將蕭正德,舉兵謀反,史稱「侯景之亂」。
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建立北齊,東魏亡。
551年,侯景自立為漢帝。
552年,陳霸先、王僧辯先後擊敗侯景,侯景為部下所殺。
553年,梁湘東王蕭繹繼位於江陵,為梁元帝。
554年,蕭詧引西魏軍攻陷江陵,殺害梁元帝。
555年,蕭詧稱帝,並對西魏稱臣,史稱「後梁」。
557年,梁權臣陳霸先篡位,建國「陳」,史稱陳武帝,南朝梁亡。同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北周,西魏亡。
577年,北周軍攻佔鄴城,高緯逃亡被擒,北齊亡。
580年,北周外戚楊堅自稱大丞相。
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史稱隋文帝,北周亡。
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愷興建廣通渠。
587年,隋滅後梁。
588年,隋起兵伐陳。
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南朝陳亡。△隋朝 581年,突厥沙缽略可汗舉兵入侵隋朝。583年,隋軍分八路北伐突厥。598年,高句麗襲擊遼西,隋文帝派漢王楊諒迎戰,敗於高句麗。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戰敗降隋。602年,隋征服越南前李朝,北越南地區納入版圖。604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於洛陽興建東都。605年,遷都洛陽。同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同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降隋。612年,隋煬帝發兵討伐高句麗,大敗。613年,隋煬帝再次發兵征討高句麗,因楊素子楊玄感謀反,退兵回國鎮壓。614年,隋煬帝三度發兵征討高句麗,嬰陽王遣返楊玄感同黨斛斯政,隋因而撤軍。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弒煬帝。同年李淵受隋恭帝楊侑禪讓,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廢他所擁立的另一位隋恭帝楊侗,隋亡。同年王世充自立為帝,建國號「鄭」。△唐朝 620年,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同年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結盟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鄭、夏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讓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629年,唐將李靖率騎兵攻滅東突厥。630年,北方各族入貢長安,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635年,唐將李靖攻佔吐谷渾。641年,唐派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通婚。648年,在東胡鮮卑後裔青牛白馬之後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657年,唐將蘇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國。690年,武則天廢睿宗,即帝位,改國號「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復辟。751年,唐將高仙芝於怛羅斯戰役敗於阿拔斯王朝與石國聯軍。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62年,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平定。874年,王仙芝在長垣起兵。875年,黃巢在冤句起兵,響應王仙芝。884年,黃巢連敗於李克用、朱溫,後為部下所殺。893年,錢鏐任鎮海節度使。902年,大迭烈府夷離堇(軍事首領)領兵40萬伐河東代北,下九郡。903年,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河北北部)。升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904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905年,唐朝垂亡,他應晉王李克用之邀到雲州(山西大同)相會,結為兄弟,約定共討梁王朱溫和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但終因無利可圖而沒有踐約。906年,十二月,遙輦氏部落聯盟首領痕德堇可汗去世,遺命推選阿保機為汗。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禪位,建國號「梁」,史稱「後梁」。唐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五代十國/契丹(遼)916年,耶律阿保機登基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定國號為「契丹」。
917年,南海王劉䶮在番禺稱帝,國號「大越」。
918年,大越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契丹定都臨潢府(巴林左旗)。
920年:創契丹大字。
923年,李存勗在太原稱帝,建國號「唐」,史稱「後唐」庄宗。同年唐軍攻入汴州,後梁亡。
924年,高季興受封為南平王,成立割據政權,以荊州為首府,史稱「南平」或「荊南」。
925年,後唐庄宗派郭崇韜、李繼岌率軍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亡。
925年,東征渤海國,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
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
932年,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取得東川,被後唐明宗封為蜀王。
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
936年,契丹與石敬瑭聯軍攻入洛陽,後唐滅亡。石敬瑭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移都開封。
938年,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予契丹。
946年,契丹派張彥澤率兵入開封,石重貴投降,後晉亡。契丹改國號為「大遼」。
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於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
950年,郭威誅隱帝,建都汴,改國號「周」,史稱「後周」。後漢亡。
951年,南唐將領邊鎬率軍攻楚,佔領長沙,楚滅亡。馬殷舊將劉言起兵擊敗南唐軍,繼續據有楚地。
952年,王進逵殺劉言,控制楚地。
955年,部將潘叔嗣殺王進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進軍朗州殺潘叔嗣,被後周任命為武平節度使,控制楚地。後周攻佔後蜀之秦、階、成、鳳四州。
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兵情,借口領兵到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帝位,建國號「宋」。△北宋/遼/西夏 962年,周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部將張文表起兵反叛,兵敗被殺。宋發兵攻佔潭州。
963年,宋軍攻佔江陵,高繼沖投降,荊南亡。宋軍平定武平。
964年,宋太祖發兵攻後蜀。
965年,孟昶投降,後蜀亡。
970年,宋發兵討伐南漢。
971年,劉鋹投降,南漢亡。
974年,宋發兵討伐南唐。
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亡。
978年,錢俶降宋,吳越亡。
979年,宋滅北漢。宋太宗起兵伐遼,敗於高梁河之戰。
980年,遼景宗耶律賢發兵伐宋,遼軍攻佔瓦橋關後退去。
983年,大遼改國號回「契丹」。
986年,宋發兵伐遼,敗於岐溝關。
1004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1038年,李元昊稱帝,即夏景宗,定都興州並改稱為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1042年,宋夏戰爭開始。
1043年,遼興宗以國內西南部的黨項叛附西夏為由,於隔年冬率大軍伐夏。西夏求和不成,採取堅壁清野方式擊潰遼軍。
1044年,宋夏戰爭平息,雙方簽訂慶歷和議,宋朝承認西夏的割據地位。
1059年,夏毅宗參與政事,沒藏訛龐密謀刺殺夏毅宗,後被夏帝誅殺全家。
1066年,契丹再改國號回「大遼」。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動變法。
1081年,西夏內亂之際,宋以李憲為總指揮發動五路伐夏,奪下蘭州。
1082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梁太後趁永樂城新建之初,率30萬大軍包圍攻陷,宋軍慘敗,史稱永樂城之戰。
1099年,夏崇宗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朝,與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減少戰爭。
1114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
1115年,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1119年,宋江聚眾在梁山泊起事。
1120年,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事。
1121年,宋軍生擒方臘,送往汴京誅殺。宋江戰敗被俘。
1122年,宋軍平定方臘余黨。
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國亡。耶律大石率軍西行,於西域建立西遼。金朝西夏夾攻北宋,西夏佔領天德軍、雲內等地。
1126年,宋地被金朝強占,並且被強索河東八館之地。金朝為了補償西夏,同意佔領陝西後將橫山地區歸還,但又違約。
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擄走宋帝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金國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32天後張邦昌自行退位。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史稱「南宋」△南宋/金/西夏
1129年,完顏宗弼揮軍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完顏宗弼繼續揮軍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難。宋將韓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萬金軍在黃天盪四十八天。史稱黃天盪之戰。
1130年,劉豫在金授意下即帝位,國號「大齊」,定都大名府,統治金所佔黃河以南地區。
1137年,金廢劉豫為蜀王,齊亡。
1138年,宋金初次協議,南宋取回包含開封的河南、陝西之地。
1140年,金朝撕毀協議,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開封與陝西等地,岳飛在郾城與金兵將領完顏宗弼會戰,力挫金兵,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
1141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宋朝稱臣,並與金以淮河為界。
1161年,金主完顏亮起兵伐宋,敗於釆石磯之役。
1206年,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
1208年,韓侂胄被殺,雙方議和,史稱嘉定和議。
1214年,南宋與蒙古協議聯手擊退金軍,南宋可獲河南作回報。
1215年,蒙古攻取金朝首都中都。
1217年,蒙古將中都改名為燕京。
1218年,蒙古滅西遼。
1219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1220年,蒙古滅花剌子模。
1224年,孛魯率軍從東面攻入西夏,攻陷銀州,夏將塔海被俘。
1225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結束。
1227年,蒙古滅西夏。
1234年,蒙古與宋聯軍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末帝死於亂軍中,金亡。
1235年,蒙古建都和林。蒙古第二次西征。
1239年,宋軍收復被蒙古軍佔領的襄陽和其他地區。
1240年,蒙古征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
1241年,蒙古征服波蘭王國、匈牙利王國。
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
1245年,蒙古軍越過淮河以南入侵宋。
1247年,蒙古涼州會盟,吐蕃歸附。
1252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1253年,蒙古滅大理國。
1256年,蒙古滅木剌夷國。
1258年,蒙古滅阿拔斯王朝。
1259年,蒙哥大汗蒙哥親征釣魚城,被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古軍撤退。
1260年,蒙古擊潰阿尤布王朝,征服敘利亞全境。忽必烈即帝位。阿里不哥起兵,和忽必烈爭位。蒙古發行紙幣中統元寶交鈔。蒙古第三次西征結束。
1260年,蒙古遷都開平。
1263年,蒙古將開平改名為上都 。
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蒙古將燕京改名中都。
1267年,蒙古遷都中都,修建皇城和宮城。
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大元」,蒙古文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史稱「元朝」。
1272年,元中都改名大都。
1273年,元頒布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1274年,元第一次征日。
1275年,馬可波羅到達中國。
1276年,元軍入臨安,俘5歲宋帝恭宗。
1279年,宋軍於厓山海域敗於元軍,丞相陸秀夫負幼主趙昺跳海殉國,宋流亡政府亡。△元朝
1281年,第二次征日
1287年,發行紙幣至元通行寶鈔
1291年,頒布法律《至元新格》
1292年,馬可波羅離開中國
1303年,元朝和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約和,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1304年,四大汗國彼此之間約和,蒙古帝國內戰徹底結束
1307年,在王忽察都興建中都
1309年,窩闊台汗國(1225-1309)滅亡
1313年,下詔恢復科舉
1322年,《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元典章》)修成
1323年,頒布法律《大元通制》,《至元新格》停止使用
1331年,《經世大典》修成
1335年,廢止科舉
1340年,恢復科舉
1344年,《遼史》、《金史》修成
1345年,《宋史》修成
1346年,頒布法律《至正條格》,《大元通制》停止使用
1351年,韓山童(?-1351)、劉福通(?-1363)紅巾之亂(1351-1366)起
1359年,紅巾軍攻陷上都,焚毀宮殿後離去
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明軍攻陷大都,元惠宗率宗室、臣僚逃回蒙古草原,國號仍為「大元」,遷都上都,不再統治中原,史稱「北元」。……………………………………………………寫不下了
9. 924朵玫瑰花代表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
寓意有「就愛」之意,如果將這種寓意與玫瑰花相結合,收到924朵玫瑰的可以代表送貨人要長久愛你、永遠愛你、就要愛你之意。
玫瑰是所有花卉中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一類。幾個世紀以來,玫瑰一直備受推崇。歷史證據表明,它們大約在5000年前在中國生長,從那時起它們就一直在歷史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古希臘人、羅馬人、基督徒、共濟會或其他人,玫瑰始終是愛、美和平等的永恆象徵。雖然每種顏色表達愛,美和平衡有點不同,但主要的信息仍然是愛。
10. 歷史試機號540的開獎結果
福彩3D的歷史,開機號,試機號,開獎號:001期開機號:954——試機號:139—— 開獎號:591→總結:開機號下59試機號下19
002期開機號:628——試機號:370—— 開獎號:938→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下3
003期開機號:834——試機號:732—— 開獎號:610→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04期開機號:427——試機號:611—— 開獎號:496→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下6
005期開機號:532——試機號:574—— 開獎號:927→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下7
006期開機號:853——試機號:365—— 開獎號:560→總結:開機號下5試機號下56
007期開機號:487——試機號:156—— 開獎號:281→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下1
008期開機號:034——試機號:525—— 開獎號:397→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無下號
009期開機號:865——試機號:779—— 開獎號:109→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9
011期開機號:659——試機號:933—— 開獎號:115→總結:開機號下5試機號無下號
012期開機號164——試機號:262—— 開獎號:426→總結 開機號下46試機號下26
013期開機號:735——試機號:593—— 開獎號:969→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9
014期開機號:873——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
015期開機號:249——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
016期開機號:956——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
017期開機號:809——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
018期開機號:540——試機號:881—— 開獎號:829→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8
019期開機號:437——試機號:411—— 開獎號:260→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20期開機號:167——試機號:498—— 開獎號:924→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49
021期開機號:531——試機號826:—— 開獎號:714→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22期開機號:056——試機號:188—— 開獎號:217→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1
023期開機號:803——試機號:709—— 開獎號:528→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無下號
024期開機號:697——試機號:418—— 開獎號:773→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無下號
025期開機號:076——試機號:356—— 開獎號:858→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5
026期開機號:809——試機號:616—— 開獎號:677→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6
027期開機號:907——試機號:760—— 開獎號:353→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28期開機號:376——試機號:943—— 開獎號:740→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下4
029期開機號:208——試機號:892—— 開獎號:910→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9
030期開機號:831——試機號:221—— 開獎號:394→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無下號
031期開機號:782——試機號:119—— 開獎號:514→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1
033期開機號:302——試機號:745—— 開獎號:974→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47
034期開機號:628——試機號:111—— 開獎號:075→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35期開機號:164——試機號:151—— 開獎號:927→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36期開機號:841——試機號:772—— 開獎號:903→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37期開機號:786——試機號:845—— 開獎號:474→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下4
038期開機號:625——試機號:903—— 開獎號:041→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0
039期開機號:352——試機號:732—— 開獎號:882→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下2
040期開機號:931——試機號:613—— 開獎號:072→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41期開機號:583——試機號:864—— 開獎號:538→總結:開機號下358試機號下8
042期開機號:064——試機號:275—— 開獎號:214→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下2
043期開機號:196——試機號:613—— 開獎號:357→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3
044期開機號:810——試機號:588—— 開獎號:821→總結:開機號下18試機號下8
045期開機號:067——試機號:452—— 開獎號:988→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46期開機號:751——試機號:827—— 開獎號:796→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下7
047期開機號:802——試機號:131—— 開獎號:093→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3
048期開機號:654——試機號:087—— 開獎號:516→總結:開機號下56試機號無下號
049期開機號:328——試機號:087—— 開獎號:423→總結:開機號下23試機號無下號
050期開機號:835——試機號:163—— 開獎號:314→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下13
051期開機號:794——試機號:799—— 開獎號:465→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無下號
052期開機號:908——試機號:275—— 開獎號:065→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5
053期開機號:327——試機號:129—— 開獎號:494→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6
054期開機號:503——試機號:990—— 開獎號:113→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無下號
055期開機號:614——試機號:067—— 開獎號:131→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56期開機號:976——試機號:766—— 開獎號:759→總結:開機號下79試機號下7
057期開機號:524——試機號:627—— 開獎號:317→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7
058期開機號:048——試機號:933—— 開獎號:023→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3
059期開機號:964——試機號:901—— 開獎號:181→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1
060期開機號:356——試機號:034—— 開獎號:290→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0
061期開機號:619——試機號:161—— 開獎號:397→總結:開機號下9試機號無下號
062期開機號:481——試機號:615—— 開獎號:513→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下15
063期開機號:890——試機號:041—— 開獎號:784→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下4
064期開機號:167——試機號:844—— 開獎號:706→總結:開機號下67試機號無下號
065期開機號:946——試機號:057—— 開獎號:943→總結:開機號下94試機號無下號
066期開機號:253——試機號:253—— 開獎號:213→總結:開機號下23試機號下23
067期開機號:085——試機號:545—— 開獎號:305→總結:開機號下05試機號下5
068期開機號:914——試機號:067—— 開獎號:125→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69期開機號:467——試機號:705—— 開獎號:101→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0
070期開機號:873——試機號:695—— 開獎號:174→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無下號
071期開機號:658——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
072期開機號:280——試機號:286—— 開獎號:822→總結:開機號下28試機號下28
073期開機號:956——試機號:450—— 開獎號:932→總結:開機號下9試機號無下號
074期開機號:750——試機號:992—— 開獎號:010→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無下號
075期開機號:092——試機號:142—— 開獎號:407→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4
076期開機號:681——試機號:579—— 開獎號:349→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9
077期開機號:015——試機號:426—— 開獎號:176→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下6
078期開機號:381——試機號:096—— 開獎號:114→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79期開機號:529——試機號:791—— 開獎號:843→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080期開機號:867——試機號:772—— 開獎號:568→總結:開機號下68試機號無下號
081期開機號:720——試機號:061—— 開獎號:975→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無下號
082期開機號:018——試機號:340—— 開獎號:719→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83期開機號:824——試機號:333—— 開獎號:476→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無下號
084期開機號:530——試機號:939—— 開獎號:559→總結:開機號下5試機號下9
085期開機號:273——試機號:427—— 開獎號:972→總結:開機號下27試機號下27
086期開機號:184——試機號:525—— 開獎號:383→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無下號
087期開機號:501——試機號:288—— 開獎號:671→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088期開機號:062——試機號:210—— 開獎號:470→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0
089期開機號:245——試機號:440—— 開獎號:149→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下4
090期開機號:972——試機號:438—— 開獎號:954→總結:開機號下9試機號下4
091期開機號:623——試機號:375—— 開獎號:913→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下3
092期開機號:082——試機號:747—— 開獎號:228→總結:開機號下28試機號無下號
093期開機號:425——試機號:545—— 開獎號:144→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下4
094期開機號:348——試機號:325—— 開獎號:848→總結:開機號下48試機號無下號
095期開機號:680——試機號:331—— 開獎號:338→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下3
096期開機號:509——試機號:152—— 開獎號:760→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無下號
097期開機號:935——試機號:717—— 開獎號:893→總結:開機號下39試機號無下號
098期開機號:273——試機號:178—— 開獎號:242→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無下號
099期開機號:740——試機號:930—— 開獎號:217→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無下號
100期開機號:364——試機號:053—— 開獎號:732→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下3
101期開機號:956——試機號:454—— 開獎號:257→總結:開機號下5試機號下5
102期開機號:068——試機號:532—— 開獎號:872→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下2
103期開機號:409——試機號:904—— 開獎號:081→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0
104期開機號:596——試機號:624—— 開獎號:465→總結:開機號下56試機號下46
105期開機號:307——試機號:385—— 開獎號:190→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無下號
106期開機號:831——試機號:883—— 開獎號:342→總結:開機號下3試機號下3
107期開機號:145——試機號:302—— 開獎號:232→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23
108期開機號:796——試機號:286—— 開獎號:841→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8
109期開機號:540——試機號:474—— 開獎號:027→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7
110期開機號:176——試機號:869—— 開獎號:763→總結:開機號下67試機號下6
111期開機號:834——試機號:903—— 開獎號:185→總結:開機號下8試機號無下號
112期開機號:941——試機號:517—— 開獎號:263→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無下號
113期開機號:074——試機號:001—— 開獎號:414→總結:開機號下4試機號無下號
114期開機號:408——試機號:325—— 開獎號:409→總結:開機號下04試機號無下號
115期開機號:873——試機號:943—— 開獎號:938→總結:開機號下38試機號下39
116期開機號:256——試機號:598—— 開獎號:643→總結:開機號下6試機號無下號
117期開機號:705——試機號:594—— 開獎號:749→總結:開機號下7試機號下49
118期開機號:360——試機號:449—— 開獎號:105→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無下號
119期開機號:235——試機號:294—— 開獎號:941→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49
120期開機號:564——試機號:058—— 開獎號:855→總結:開機號下5試機號下58
121期開機號:032——試機號:013—— 開獎號:056→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下0
122期開機號:764——試機號:077—— 開獎號:768→總結:開機號下76試機號下7
123期開機號:942——試機號:692—— 開獎號:235→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下2
124期開機號:394——試機號:946—— 開獎號:743→總結:開機號下34試機號下4
125期開機號:617——試機號:668—— 開獎號:019→總結:開機號下1試機號無下號
126期開機號:264——試機號:783—— 開獎號:827→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下78
127期開機號:380——試機號:542—— 開獎號:077→總結:開機號下0試機號無下號
128期開機號:259——試機號:132—— 開獎號:082→總結:開機號下2試機號下2
129期開機號:643——試機號:957—— 開獎號:929→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9
130期開機號:156——試機號:180—— 開獎號:020→總結:開機號無下號試機號下0
131期開機號:543——試機號:—— 開獎號:→總結:開機號下試機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