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怎麼樣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著眼於中國的基本國情,立足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打好基礎。同時,要擴大自己的視野,開闊心胸,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修養。為在明朝建設現代化的新中國做好充分准備。
(三)這是時代要求的。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以來,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國家之間以科學技術競爭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綜合國力、科學技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生作為現代人才主體受到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各國紛紛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養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方案。我國要想在這次競爭中獲勝,除了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外,還必須加強他們的教育事業,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充分挖掘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因此,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不能一點也不含糊。
㈡ 當代大學生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應當是什麼
當代大學生擔當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應當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與人民同在與祖國同行與歷史同向。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明志,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
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歷史責任的相關要求規定:
1、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這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中國夢」和後百年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2、實現這一宏偉大業,需要我們,特別是廣大青年大學生們為之開拓創新、努力奮斗。需要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實干、不斷進取,繼續「圓夢」。這樣,實現中國崛起與「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定將指日可待。
㈢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肩負歷史使命
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
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3)當代大學生的如何看待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㈣ 結合思修課學習和思想實際如何理解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理論來說,人是許多社會關系的集合,所以在這許多社會關系中存在利益鏈條,為這些利益,人必須要採取相應措施,涉及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使命
㈤ 當代大學生如何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繼承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中國熱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破浪前進。因此當代大學生應當做到一下幾點:
1、明志
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
作為青年人,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戰勝困難,就會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落實好黨的十八精神,開拓奮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2、自強
樹立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優點是:有拼勁、充滿活力和朝氣;有激情,始終鼓足創新前行的動力;有銳氣,敢於挑戰障礙,不拘一格。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奮斗,只有具備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升力,在各個領域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凝聚每一個人的「正能量」,從而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
3、自立
勇於承擔人才強國的重任。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是當代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既是國家戰略,又是廣大青年的歷史責任。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表達了廣大青年人的願望。
在科技和教育迅猛發展,社會信息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當代青年有較多的機會學習、運用、創新現代科學技術。廣大青年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為此,胡錦濤同志在2010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採取及早選苗、重點扶持、跟蹤培養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續不斷涌現出來。」
大學生如何堅持堅持全面發展:
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是堅持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與核心內容。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展界定為「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
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只有全面發展各種能力,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和市場競爭,才能不斷從事富有創造性的活動。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一個能力體系。
1、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認識和適應自然、社會和自我發展變化最基礎的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書本理解運用能力、人際交往學習能力、知識運用和更新能力等等。其次是要具備實踐能力。
2、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在實踐中有目的地改變、改造、改善、改進和調整實踐對象的能力,包括資源轉化與整合能力、運用科技手段能力、專業實習能力、合作協調能力等等。
3、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包括創新思維能力、預測決策能力、創新表達能力、創新策略能力等等。所有這些能力,都是當代青年大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發展的標志,也是推動全面、高效發展的重要條件。
上述能力,不是憑空而成的,需要我們廣大的青年大學生在學習、實踐、創新過程中逐步培養、鍛煉、摸索、提高。
㈥ 結合實際,談談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是什麼
使命,就是要肩負重大的任務和責任。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僅要走過自己的人生歷程,還要完成各種各樣的人生任務。其中,人們擔負的重大的歷史任務和重大的歷史責任就是歷史使命。歷史使命不能超越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而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又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時代的青年面對不同的歷史課題,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承擔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1.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不懈奮斗。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繼承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破浪前進。
2.在現實的基礎上迎接挑戰。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同時我國的發展還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這些挑戰,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挑戰,也是對當代大學生的挑戰。
一是面臨世界科技文化發展的挑戰。二是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的挑戰。三是面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任務的挑戰。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前進要發展,就會面臨挑戰,挑戰與機遇相伴而生。只有敢於迎接挑戰、戰勝挑戰才能把握和創造機遇,才能把握和創造未來。當代大學生應該確立遠大志向,珍惜年華,刻苦學習,磨煉意志,砥礪品格,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㈦ 如何理解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
1,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繼承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中國熱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破浪前進。
2,在現實的基礎上迎接挑戰。
(1)面對世界科技文化發展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理應發奮學習、刻苦轉眼、努力成才,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發展我國科學技術文化的歷史重任。
(2)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的挑戰,當代大學應該具備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培養大無畏的膽略和氣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3)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任務的挑戰,當代大學生應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㈧ 大學生如何理解自身的歷史使命500
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1、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繼承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中國熱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破浪.
㈨ 如何理解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論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分類:默認欄目對於不同的時代,歷史使命感也不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更好的服務使自己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歷史責任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平時好好學習理論,把責任感提高到思想高度,其次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身處21世紀,當代大學生已不再是困於「象牙塔」 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獃子了。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系,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 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
不無公允地說,其實中國歷來都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歷史責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無不蘊涵著有識之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時至今日,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極端的後果是,近年來,大學生中各種越軌行為日益嚴重乃至對同伴、親友的生命漠然視之,連基本的出於人道的社會責任感都喪失殆盡……所有這一切決不是危言聳聽!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個人前途,輕社會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他們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頭地,但有的僅僅局限於實現個人理想的夢幻里。當代大學生更重視個人理想,而輕視社會理想。他們認為社會理想太遠、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個人的現實生活才是最實惠的。因而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發展的狀態和現時的利益,進而強調人首先應對自身、對家庭、對現實負責。從本質上看,這些大學生是缺乏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關系的認識,缺乏對自己負有歷史使命的正確認識和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的對社會應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識。
在人生的奮斗目標上表現為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得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漸得以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們必然從自身的利益需求出發選擇自己的行為,人們必須學會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和動態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個人的個性和地位真正凸現出來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視並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要求。
. 當代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潮的影響。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誇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准,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論依據。於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關心自我,追求實惠,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
. 根據責任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學校教育在培養大學生責任感上應重視在學校生活中營造嚴格的教育責任機制。即從學習到生活,從教育到教學,從管理到服務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責任機制。有了這一全方位的教育責任機制的約束,必將使校園中一切不負責任的行為都因不可避免的「責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處於嚴格的責任機制中的人,才能時時感受到責任的情感態度體驗。這種外在的行為強化作用,其本質就是人的責任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也是有機體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接形式。任何脫離這一教育責任機制的大學生都不會自動養成良好的責任感。
.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在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才能改變。社會現象是極其復雜的,有本質的、非本質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由於生活范圍和視野的局限性,一些學生容易把非本質、非主流的社會現象當做社會的本質和主流,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同時,又以這些觀念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職責在於,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把社會主導的現象、觀念加以歸納整理,引導學生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本質、主流,理解社會主導的價值觀;認識到社會上暫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產生的條件、原因,黨和國家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限制、解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前景。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㈩ 大學生肩負歷史使命
一、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中國當代大學生不是以個體而存在的,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主義」這把保護傘下的。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我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國家的榮辱興衰與我們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因此,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當之無愧成為當代大學生首要的歷史使命。
二、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當代大學生要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實現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愛國理想。
三、勇於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而,成為了近代歷史上的落伍者,在現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與沖突的洪流中,在一個充滿創新,依靠創新的社會,中華民族的創新發展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時刻。
四、用科學技術武裝頭腦。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大學生要敢於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於世;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五、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受益者。我們在受益的同時,也應是「科教興國」的實踐者和完成者,應當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祖國科技事業、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擔,從而成為祖國振興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