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

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2-07-05 07:22:57

❶ 中國航天完成首次海上發射,這有什麼歷史意義

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北京2月27日消息,2018年,我國運載火箭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記者2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今年將執行5次發射,包括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

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楊毅強介紹,2018年長十一火箭計劃執行「4+1」的發射計劃。其中,4次陸上發射均是面向民營衛星公司的「全商業」發射,滿足小衛星的多樣化發射需求。

海上發射將是我國運載火箭的海上「首秀」,進軍新的服務領域將進一步滿足低傾角軌道衛星的發射需要,進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1)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

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來說,運載火箭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

一旦我們具備了海上發射的能力,未來可以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實現火箭發射。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二是海上發射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海上發射的特點是「廣域、機動」,未來可以在我國東部、南部海域選擇發射點,滿足各種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更可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有效助推中國航天走出國門。

三是海上發射將大幅提高火箭發射安全性。對海上發射而言,由於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火箭落區可選擇范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同時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❷ 到2018年為整數年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2018年歷史周年大事

中國歷史部分

1.1898年戊戌變法。廣義上講,從公車上書開始,是維新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狹義上是指百日維新。它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之一。隨著列強對華侵略的加劇,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依靠軍事技術的變革,無法挽救民族危機,於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開展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它有利於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觸犯了以慈嬉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變法以失敗告終。

評價:這場以救亡圖存為目的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這是先進的中國人在近代過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時,它的失敗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1898年戊戌變法。廣義上講,從公車上書開始,是維新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狹義上是指百日維新。它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之一。隨著列強對華侵略的加劇,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依靠軍事技術的變革,無法挽救民族危機,於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開展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它有利於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觸犯了以慈嬉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變法以失敗告終。

評價:這場以救亡圖存為目的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這是先進的中國人在近代過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時,它的失敗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3.1928年,井岡山會師。毛澤東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和部分湘南武裝陸續轉移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的隊伍會師。會師後,毛澤東和朱德所率部隊和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井岡山會師的意義:壯大了武裝力量,幾年間,革命武裝獲得極大發展;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推動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繼續想縱深發展。全國各地建立了十幾個革命根據地,革命武裝發展到十萬人;鑄就了井岡山精神——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艱苦風斗,不怕犧牲,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4、台兒庄戰役勝利80周年。日軍佔領南京後,企圖兵分兩路會師台兒庄,再合攻徐州,1938年3月,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戰。台兒庄戰役共殲敵一萬餘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5、1958年,黨中央錯誤的發動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這種「左」傾錯誤的主要標志:就是高指標(工業上的鋼產量翻番,農業上的糧食產量「放衛星」)、瞎指揮(不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浮誇風(說假話)、「共產風」(一切歸公所有,吃公共食堂,不要錢)。

危害:這種「左傾」錯誤的結果,造成了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嚴重失誤,是國家和人民面臨著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

原因:

①對國情況分析不夠,

②缺乏建設經驗,

③對社會主義建設急於求成,

④忽視客觀經濟規律。

⑤「人民公社化運動」大大超越了我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超越了現實的可能性,違背了「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挫傷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說明: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

盡管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的失誤,但是由於黨和人民群眾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

主義建設任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後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

教訓:①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③制定政策必須符合國情,不能脫離實際,④腳踏實地,艱苦創業。

6、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刊登了《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文章,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迅速展開,這次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備。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的內容①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前提);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關鍵);③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保證)。

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 是改革開放的開端;中國歷史進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

①黨在思想、政治、組織路線上的撥亂反正,是從這次會議開始的

②偉大的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

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是以這次會議為起點開辟的

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實在這次全會召開前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世界史部分

1、1487-1488年,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好望角;1497-1498年,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遠航到達印度,完成了通往東方的航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擴大國外市場(經濟原因);歐洲人急於到東方尋找黃金(社會原因);地圓學說的流行和指南針的使用(科學條件)。

影響:①從歐洲到非洲、亞洲和美洲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同時也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掠奪的道路。

學習航海家百折不饒、頑強抗爭的精神,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2、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結束330周年。 何為「光榮革命」?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封建統治的人,發動「宮廷政變」,既達到了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目的,又避免了流血;但這次革命是資產階級同其他封建勢力相互妥協的結果,依然保留了國王,具有一定的不徹底性。「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結束。其意義:①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②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使得英國一百年後發生了工業革命,成為機器大工業的發源地;③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1836-1848年英國的憲章運動170周年。憲章運動的中心內容:爭取普選權,參與國家的管理。性質:是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意義:工人階級開始進行獨立的政治和經濟斗爭,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70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歷史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之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4、1857-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義160周年。原因:英國對印度殘暴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是造成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歷史根源。過程:領導者是一些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意義:表現了印度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沉重的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國對亞洲其它地區的侵略活動,間接地支援了其他亞洲國家的反英斗爭。失敗的原因:①英國殖民者殘酷的鎮壓。②起義有三個中心,缺乏統一領導。③起義採取單純防禦戰略,使敵人掌握了主動。

5、1868年日本民治維新150周年。背景:日本內憂外患,日本是一個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幕府統治是封建勢力的總代表,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內憂);外來列強的入侵,使日本主權受到破壞,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外患)。內容:①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②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工業;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④軍事,實行徵兵制,建立近代化軍隊;影響:⑴積極,民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⑵消極,改革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日本強大後很快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

啟示:①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能推動歷史進步;②中國現代化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③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6、1918年,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容:①實行余糧收集制;②所有企業實行國有化;③取消自由貿易,實行實物配給制。評價:在當時有利於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國內戰爭的最後勝利;但長期實行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此,列寧根據現實作出了新的判斷,實行新經濟政策。

7、1918年「一戰」結束100周年。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其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在歐洲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並最終引發了空前殘酷的一戰。

性質: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爭霸戰爭。影響:一戰給人類帶來里巨大的災難和破壞;一戰造成了美日的崛起,歐洲的衰落,歐洲從此喪失了對世界的控制權;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啟示: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應重演;樹立愛和平、維護和平、遠離戰爭的信念;

8、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一五」計劃90周年。1928-1937年,蘇聯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是發展重工業。結果: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得到了加強,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加快了實現農業集體化的步伐。

9、1938年慕尼黑陰謀80周年。1938年9月,得意英法四國首腦在德國慕尼黑開會,討論蘇台德的歸屬問題,歷史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其實質是:帝國主義大國犧牲弱小國家利益達到禍水東引,推動法西斯德國去進攻蘇聯的一次大陰謀。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0、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70周年。二戰後,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抵制,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果以色列佔領聯合國劃給巴勒斯坦「阿拉伯國」的大片土地,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

❸ 2018北京中非合作論壇有哪些歷史性意義

召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我國今年一項重大外交行動,將進一步增進中非領導人之間的友誼,推動中非友好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全面發展。峰會也有助於增進發展中國家的團結,推動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5日通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至2009年)》,中非雙方同意加強在政治領域的合作。行動計劃中,雙方表示希望繼續保持高層互訪及對話勢頭,增進傳統友誼和相互信任;同意就雙邊關系和重大國際及地區問題經常交換意見,密切協調和合作,並就治國理政交流經驗,謀求共同發展和進步。

雙方認為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非集體對話的重要平台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決定在論壇框架下積極落實後續行動,積極探討加強後續機制建設,促進溝通與合作。雙方同意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建立中非外長級定期政治對話機制。在每屆論壇部長級會議次年,中非雙方外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在紐約舉行政治磋商,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

❹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從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兩方面說明

積極意義:①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②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③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④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⑤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意義:①反封建不徹底。②辛亥革命存在狹隘的民族主義,它推翻的是滿族人統治的君主專制,而不是封建主義制度。③未能深入發動群眾,未明確提出反帝要求。

(4)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❺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多少周年

改革開放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實施的經濟改革和措施,可總結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於中共十五大被納入黨章,其中「對外開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國策之一。

此項改革實行混合經濟模式,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走向富強之路。
政治背景
中共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回顧了建國以前28年歷史,對建國30年歷史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計和評價。

對於「文化大革命」的10年,文件中提到:文革的10年,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歷史證明「文革」的論點不符合中國的實際,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些論點對中國當時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因而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1976年10月,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使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偉大轉折
1978年12月18日-22日,鄧小平召開了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繼往開來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淡化了「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2.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3.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40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於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總設計師!

經濟背景
經濟上,至1978年為止,盡管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比1965年的1716億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遞增率達6.8%,並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但是人民依然貧苦,技術比較落後,並且經過文革後,中共出現一定程度的執政危機和信任危機。

為盡快加快經濟發展,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始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並試圖改變人民心目中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形象,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體制。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並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鄧小平第三度上台,嘗試對當時國內的經濟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並試圖將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移到市場經濟上,鄧小平的付出及其改革嘗試得到了民眾的熱烈擁護。

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曾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經濟標志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的計劃經濟雖然曾一度為中國早期的經濟恢復和初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其弊端日漸明顯:
廣州
1.對國內經濟的控制達到驚人的程度,政府企業職責不分,無視價值規律與市場調節的作用;一切以計劃為綱,無法適應消費群體的需要,制約商品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2.生產商品的數量都在計劃之中,購買商品還需要相應的商品票(如購買糧食就需要有相應的糧票),造成消費者即使有錢也難以買到需要的商品。

3.工農業生產與商品經營均為強制性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個人不得持有私有財產,一切勞動成就都會被均分,這導致生產者沒有興趣擴大生產,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勞動積極性。只依靠「大鍋飯」過生活,喪失了發展經濟的動力。

必經之路
一、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基本民生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等。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二、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三、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生機和活力哪裡來?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新思路在哪裡?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❻ 新設立的節日「中國人民豐收節」,那麼設立這個節日有什麼意義

近日,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可不是一般的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韓長賦介紹說,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很多地方也舉辦了獨具特色,與農事相關的節慶活動。而且,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具備了充分的發展基礎。同時,市場有需求,廣大市民有回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來源:央廣

❼ 設立烈士紀念日有何意義

不忘歷史,啟迪後人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8月31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多年來,有識之士一直呼籲設立烈士紀念日,如今終於成真。9月30日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次日便是國慶。將9月30日定為烈士紀念日,立意顯然不簡單,沒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新中國的建立,也談不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為國捐軀,我們怎可遺忘?他們抱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壯志抗擊外侮,我們怎能不滿懷敬意紀念他們?

設立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立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向烈士紀念的節日,盡管名稱不一,但內核一致。比如,美國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無論現役軍人還是老戰士都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英國將11月11日定為榮軍紀念日,每年這個時候,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都會舉辦國家紀念儀式。對烈士的態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從國民情感到國家責任,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個烈士,也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通過紀念烈士,國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一個敢於表達真實情感的國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贏得尊重。

❽ 美朝會晤舉行有什麼歷史意義

一、朝美「世紀談判」給世界帶來最大的啟示是談判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最佳方式,再大的困難也是可用和談的方式來探討解決。

由於朝核問題和朝美關系的復雜性,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但「良好的開局就等於成功的一半」,相信此次金特會將成為歷史的轉折點,也希望能為解決其它國際爭端如伊核問題等提供借鑒。

二、美朝聯合公報將改變地區和世界地緣政治格局

「全面無核化」「建立全新的朝美關系」「保持持久穩定與和平的機制」,如果得以落實,將全面改變朝鮮半島半個多世紀的冷戰格局,並將推動東北亞和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秩序重組,其意義是劃時代的

三、朝韓美三方發布「終戰宣言」計劃的可行性受到挑戰

韓國總統文在寅正積極推進在新加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一起發布朝鮮半島終戰宣言的方案。「如果沒有突發變數,三國將達成《新加坡終戰宣言》」。

但文在寅一直沒有收到邀請函,於是他訪新計劃恐怕要泡湯。原本希望來新加坡出席特金會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計劃落空。

(8)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在朝韓關系和朝美關系明顯改善,並成功舉行了中朝、朝韓、朝美多輪雙邊首腦會晤的情況下,仍然有個別人在媒體上公開渲染半島緊張局勢:

一是年初在媒體上公開發布「朝鮮半島2018年的形勢將會出現高危震盪」的論調;

二是在媒體上公開發表文章,將2013年3月31日朝鮮通過的「經濟建設與核武力建設並行發展」的政策有意說成是「核經並進戰略」;

三是就在5月中旬在媒體上公開散布「在朝美首腦會晤談判之前,應該說任何選項,美國都會擺在談判桌上,包括軍事選項」的論調。

上述三點聯系起來看,明顯是在故意渲染半島危機。發布這些論調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唱衰朝鮮,當然,形勢的客觀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半島局勢正在向著和解與和平的方向邁進,盡管和平的進程或許還會有起伏,但是,朝美首腦會談進程已經開啟,和平的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❾ 中國2018年登月有什麼意義

中國將成首個登月遠端國家。

2018年登月的主要任務就是登陸月球遠端。但是在宇宙飛船起飛之前,需要先將一顆通信衛星送到月球遠端上空,並將信號傳回地球,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這意味著面向地球的永遠是月球的同一面。

1959年,俄羅斯探月任務將首張月球遠端的照片傳回地球,人類才得以目睹月球背面的樣子。從未有國家在月球遠端登陸,在背面登陸遠比在面向地球的這面登陸困難的多。

(9)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登陸月球遠端困難的原因

1、地形

月球遠端的地形對於登陸來講是非常危險的,登陸車需更加先進才能安全著陸。一個可能的登陸地點是南極-艾特肯盆地,這是月球表面最大的坑。

2、通信

形並不是唯一的問題,通信也是個問題。其他的探月任務可以很容易地與地球方面對話,但對於登陸月球遠端的機器人來說,中間擋著很多岩石。

❿ 2018年是全國公認最好的一年

跌宕起伏的 2018 年就這樣過去了,我的賬戶也跟著做了把超級過山車;從 2,3 月份情緒高漲時輕松就達到了 30%+ 的收益,到 9,10 月份收益率已近 -20%,再到 11,12 月曾經有過短暫的翻紅,最終在最後幾周的連續殺跌中重新回到了 -10%+ 的位置——老實說已經懶得算具體收益率了,雖然相對過去 4 年資產量的快速增加,今年的回撤也算不上多不可接受,但事實上一年下來確實有種身心俱疲的感覺;在這個時點停下來回顧下全年,總結下來收獲了以下幾條經驗教訓;

1. 在意識到企業的邏輯可能已經出現變故,而當期業績已經明確問題後,不應再使用原有的估值體系和邏輯對公司進行評估和展望,耐心等待局勢重新明朗化可能會是更優解;

2. 同類板塊只選擇最強的那家即可(所謂的強指的是公司經營、市場人氣、業績彈性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衡量的結果),板塊內的平衡和搬磚並不能帶來更佳的結果,反而會對決策產生干擾;

3. 「 333 」原則,企業基本面,整個行業所呈現的狀態,以及大勢的狀況對走勢的影響各佔三分之一,當至少兩條都不站在自己這邊時,還是迴避更佳;

4. 理解市場很重要,絕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很難對市場的想法有較為明確的認知,而市場本身也呈現混沌不可知的狀態,這使得我們需要保持高倉位(或者是你自己舒服的倉位),畢竟長期市場的趨勢是向上的;但在偶爾的時刻,出現可以理解的一致性預期時,我們應該堅決的加以利用(今年嘗試了一次,其實效果很好,但執行的不夠堅決);

5. 今年以來,我的選股策略採用的仍是短期可計算,中期可展望,長期可想像的策略,但對短期可計算的權重給予的太重,而在深熊的狀態下,以未呈現的業績空間抵禦下跌的方法被證明很難奏效;事實上,在市場因持續的下跌而對絕大多數標的普遍性失去預期後,真正能夠抵禦下跌的只有下跌本身,以及我們對標的未來業績確定性的信仰。

另外,今年操作下來,我發現我確實更適合偏右側的操作方式,這對於彌補自身研究以及下跌耐性的不足有著更好的幫助。

雖然 2010 年左右我就已經入市,但今年確實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面對大熊市,家庭方面的一些變化以及資金量增加的壓力確實影響到了我的操作,讓我有了想贏怕輸的感覺;但這並不是壞事,人們在面臨困境時,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突破瓶頸才能走到更高的階段;

對於 2019 年,我認為仍是比較復雜的一年,現在能看到的潛在優勢在於:外部的壓力相對 18 年可能會降低不少;市場外部有著天量廉價資金;市場的風險已經大幅釋放,雖不敢說一定充分,但至少已處於歷史絕對極值區間;

而劣勢在於:市場的信心亟待修復,目前恐怕同估值一樣,也處在歷史絕對極值區域了;對政策的預期過高可能會在政策真實落地後變成利好出盡;經濟的下滑已成定局,但其幅度難以預計,而衰退的數據目前已經開始出現,在更多的數據出現後,有可能會對脆弱的信心造成二次打擊。

不過,在標的選擇方面,我倒覺得目前可能已經處在相對簡單的階段了,畢竟在宏觀和微觀一通殺跌以後,19 年還能保持正向預期的機會和板塊已經所剩無幾,而他們的股價和估值大多已經經過打折再打折了,持續的負面邏輯呈現後,再去進行選擇變得容易了很多。

有人說,18 年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悲觀者往往正確,周期的輪回讓我們迷失自我,但每次周期的尾端,相信邏輯和數據,不如相信常識,樂觀者才能收獲更多

閱讀全文

與2018年有什麼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