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朝代是哪個
唐朝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② 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是哪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 明朝驅除韃虜,重建皇漢威儀。兵力之強,歷古所無。明朝統一帝國時期,也是歷朝最長的. 唐朝不過140年,前漢140年,後漢180年,而大明有240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罪惡的蒙古人及***,採取了絕妙的報復手法。根據蒙元制度,漢人女子的初夜權屬於當地的蒙古駐軍或官吏。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勒令許多蒙古人及色目人選擇死亡或宮刑。明軍攻克雲南時,約六萬蒙古人凈身,這真是為漢人大出了口惡氣。 從朱元璋到明成祖,明軍十多次掃北,一直攻到捕魚兒海以北(貝加爾湖),成祖時,更是五次御駕親征,這在歷代皇朝都是空前絕後的。 經過明軍六十多年的打擊,蒙古帝國在其發源地終於土崩,重新回到前蒙古帝國時代,即部落時期。長期分裂混戰,再也沒有統一過。 明朝成宣時代,政府派鄭和下西洋,鄭和在全球各大洲用漢、泰米爾、伊斯 蘭三種文字立碑,其中一句「極天際地,罔不臣妾」六百年後讀起來,也令人膽氣雄壯。明朝人自稱「大明疆域,遠邁漢唐」誠非虛言。明朝時,中國勢力達到之處,也超過了號稱世界帝國的蒙古帝國。想想明朝時代,中國 軍隊在印度洋如入無人之境。但有叛或不服,明軍即實施「斬首行動」,將其君主執送南京政府,由中國政府確定其元首人選。漢唐也未有這等的魄力。 明朝季年,內亂外患,處處驚心, 中國史上最強大的帝國在17世紀,經過八十餘年的掙扎,最後在滿清殖民者及荷蘭殖民者的打擊下,煙消雲散。
③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是哪個朝代
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於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於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1234年消滅金朝,為統一全中國作好了准備。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台、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後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斗爭之激烈。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後歷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國歷史上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但由於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此外,元朝的統治,為我國畫訂了以後的大致范圍,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的疆土在此基礎上一直未發生太大變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後也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④ 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建朝於公元六百一十八年,滅於公元九百零七年,中間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至今,我們中國人在國外仍被異國人稱作唐人,世界各地也都建有華人街,亦被稱為唐人街。其影響可見一斑。在唐朝崛起的同時,世界上也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這兩個帝國的存在。但就其發展水平而言,是全然的落後於唐朝。唐朝在那時,可以說是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顛的。而同樣的,唐朝在中國史上的地位也是極為重要和突出的。他上承隋朝之亂世,下啟之後數千年的文化變革。可以說它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這一點從好幾個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證據。而唐朝,不過分的講,它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分水嶺,在他之前與之後都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像唐朝這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顛的。首先從經濟體制方面來說。在經濟上,唐朝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純粹的自然經濟向一定的商品經濟過渡的時期。在唐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重農抑商的。這一點從賦稅制度上可以看出來。像在秦朝,賦稅採用的是人口稅的制度,一般而言大致要收取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二,佔了人民收入的一大半。並且秦始皇還採用了極其強硬的措施打擊非生產性活動,也就是經商。而唐朝,則改變了賦稅制度。唐朝時將前朝的均田制改為了莊田制,租庸制也調變成為了兩稅制。在唐高祖武德七年更是明文規定了均田法和租庸調法為賦稅制度,也就是說土地開始收歸國有,人民可以交部分實物抵充服役。這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稍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而且從歷史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前期興旺在於農業,中後期的興盛則與商業的繁榮脫不了干係。因為唐朝最初定製的時候,政權歸士族掌管,其餘人等都不得入仕。由於政權集中在小部分士族手裡,他們必然會在溫飽後追求奢華的生活,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其消費,以便展現他們與眾不同的身份和權勢。所以以商人為首的工商業在唐朝的中後期開始飛速發展,這和農業逐漸衰萎的情況相反。也可看作是唐朝與前朝不同之處。並且在當時,地租的徵收也由實物徵收變為了貨幣徵收。這些都是商品經濟的萌芽徵兆。由此,唐朝在經濟體制方面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時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了。再來是政治體制方面。八百年前從秦朝流傳下來的三公九卿制度被拋棄了。因為這套制度是國、家不分的。這樣的公私不分明,從各個角度來說,都不利於一個新的朝代的發展。唐朝所採用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並且在尚書省下面設置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個部,而皇家事務則交由專門的九寺管理,一個極小的機構。這樣的設立雖然繁復,但確實做到了國、家分離。而這套制度至今日本還在使用,可見其優秀程度。如此一來,唐朝的政治體制在根本上和前朝歷代都不一樣了,是一種全新的體制。也可以說,國、家分制是從隋唐開始的標志,它標志著中國的政治體制走向了成熟。而在政治主體上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唐朝之前,封建割據的情況非常嚴重。世襲制的政策容易使掌權者的繼承人產生驕逸心理,無法很好的管理各自的封邑。這樣一來也容易產生戰亂的情況。而唐朝的時候,注意從民間選拔新血,將原本貴族化的統治狀況轉向平民化、官僚化的統治。科舉制度是唐朝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改變了歷來都是血緣繼承一切的沉寂狀況,從而使得統治階層可以得到新鮮的沒有陳舊思想的最好的人才。現代的公務員制度也可以說其原型一部分是來源於科舉選拔制度。科舉制從人才選拔方面糾正了歷朝歷代以來一直存在的弊端,為唐朝開辟了新的政治局面。當然,其後世的變化以及導致八股文的出現,與此並無太大瓜葛。通過這些史實的比較可以看出來,唐朝的政治體制方面在中國歷史上是劃時代的。它是政治體制走向成熟的開端,是一個分水嶺。再者,就是從學術文化方面來看待唐朝的地位。唐朝的思想界相當活躍,儒學、佛學和道學三家並立,皆有發展。唐太宗更是制定了三教並用的政策,核心思想是:用佛教來整治人心,用道教來修身養性從而健康長壽,用儒家思想來治世,處理人際關系。這樣的思想發展必然的呈現出了一種與前朝不同的文化局面。它類似於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又比戰國時期的思想更容易控制。因為這是統治階層所使用的治世思想。它在自己的容許范圍內兼容各家思想,取其可用之處,棄其弊端。多元的文化層面的展現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也使得唐朝的文化博大精深、昂揚激越、輝煌絢麗。而且與魏晉玄學不同,唐朝儒學的發展以經學為主。在唐朝,唐人從儒家經學中得到了義理,注重的是實用主義。這和唐太宗的三教並立的政策的潛在思想暗合。而但凡奉行實用主義政治的國家都極易進入高度的文明發展階段。如此一來,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顛的原因也就不難看出了。並且美是可以用文字來表達的。在唐朝的文化發展中,呈現的流派眾多,先後出現過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詩詞、詩話得到了高度的發展。文學是人學。唯美的文字表現出的是人性的善化。總而言之,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⑤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是哪個
其實這個問法不是很嚴謹。因為如果算對游牧民族的作戰成功性,漢朝可謂第一;如果算富裕程度加周邊影響力,那唐朝開元盛世不遑多讓,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就是個笑話;如果只算賺錢能力和文化影響力,那宋朝是第一;如果算打下的地盤大小,元朝第一無可爭議;如果算實際統治面積第一,那就是清朝,巔峰時期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達到4億多。因此單純的說最強大是哪個朝代,還真不好評價。因為對一個朝代評價,應該還是要綜合考慮。
⑥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是哪個朝代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⑦ 世界史上最成功的12大王朝排行榜 哪些王朝最強
1、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公元公元前1570—1304年)
延續時間267年,傑出帝王:雅赫摩斯、圖特摩斯三世
成功指數:8,影響指數:8
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它使埃及從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的四分五裂中崛起,不但恢復了統一,而且開始了大規模的向外擴展運動,它的勢力范圍,南達衣索比亞,北到巴勒斯坦、敘利亞,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第一次將西亞北非諸文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個王朝,還發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宗教改革,還誕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女帝王。
2、波斯帝國 阿黑門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延續時間221年,傑出帝王:居魯士、大流士、薛西斯
成功指數:9,影響指數:9
一個伊朗高原上的部落聯盟奇跡般崛起,以迅雷不濟掩耳之勢席捲了文明地帶的近一半人口,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作為世界性大帝國中的「第一個」,它的政治制度都是在沒有借鑒的情況下創設的,卻又如此成功。從行省制度,到軍區制度,到發達的全國交通網路,到統一的度量衡,還有「大一統、小自治」的統治精神,都深刻地影響了以後的大帝國。
⑧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⑨ 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的朝代,其中哪個朝代是最鼎盛
在每次歷史朝代更替之前,國家都會有很大的動盪,很多都是前朝的統治不得當,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才會產生的反對當時統治朝廷的人,想辦法去推翻它。但在中國歷史朝代變遷中,卻有這樣一個朝代,就算被推翻的之前,百姓以及軍隊還在齊心合力的抵抗外敵,不讓自己的國家滅亡,那麼這個朝代是我們中國哪個朝代呢?宋朝,對就是宋朝!為什麼宋朝就算到了末期百姓以及國人都還在極力維護這個朝代呢?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此建立了大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在歷史長河中,這個朝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朝代,我不這樣認為,很多歷史學家在研究宋文化的時候也充分的給這個朝代加以正名,下邊我就來來講講宋朝當時是多麼的強大。
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百姓的第二,第三產業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那宋朝有多富呢?看到美國沒有,美國人現在不幹活也可以領到救濟金,而且還不少,宋朝就像美國一樣,下個雪刮個風,政府發錢,讓你餓不死。當時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城市,九個是宋的,汴梁更是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這相當於同時代歐洲的一個國家,宋整整一億人口基數,所創造出來的財富是無法想像的,當時宋國就是現在的美國,你就是那個泥人跑國外賣去,也能讓你賺回滿滿一車的財富,近年來更有人通過黃金價格折算,計算出北宋的人均GDP達2280美元!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占當時世界的50%以上,最高達80%!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其他地方最好水平至少富裕一倍!」不要忘了,北宋當時人口約一億,約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宋朝的人均GDP為2280美元,摺合人民幣按1;6.5計算,約合14820元,那麼按照2010年的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97983億元(5878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按照2009年預測2010年人口數據13.48億計算,人均GDP為29524元(合4361美元),這么看,我們國家的富裕程度早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歷代王朝。
宋朝的科技成就,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三大發明誕生於宋朝。即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都誕生於宋代
。四大發明之說是由近代西方人提出的。不過,西方人最早提出的是三大發明之說,其後才把造紙術加進來,形成了四大發明之說。早在1550年,義大利數學家傑卡丹就曾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葯是中國的三大發明,而且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文化學術繁榮,理學、文學、史學、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累累,為篩選官員而建立的科舉考試推進了教育制度的發展
,誕生了二程、朱熹、歐陽修、蘇軾、司馬光及沈括等優秀人物 。宋朝文化空前進步,各個領域碩果累累,享譽千古,對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明人宋濂謂:「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六位,除「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外、還有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宋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理學家北宋二程:程頤、程顥。南宋東南三賢:朱熹、張拭、呂祖謙。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宋詞,與唐詩並稱雙絕
。
宋朝的瓷器遠近聞名,其中鈞窯,汝窯,哥窯,定窯,官窯五大名窯,都讓世界熟知,宋朝的藝術水平在當時達到了空前的鼎盛,中國商人的永久性居留地在許多東南亞貿易中心建立,杭州以南的中國東南沿海港口繁榮起來,出現了大量外國居民,對外貿易的開放也讓宋朝的瓷器以及更多的中國造得到了發展與推進,清明上河圖的出現就是當時宋朝繁榮時期真實百姓的寫照,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就是這樣的一個超級大國怎麼會滅亡呢?1、只搞經濟和繁榮,缺乏國家戰略意思及應對危機手段;2、忽視軍事上要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技術沒有應用在軍事上,沒有保持威懾和遏制或飯遏制力。如:漢武帝的軍事遏制與軍事滲透,胡人不敢南下。還有就是,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鄰國的嫉妒與佔有欲。宋的世界上先進的船隊只是出去宣誓大國的成就與友好,而沒有像英國那樣去征服或遏制別國。對貪欲的鄰國也無足夠防範措施。它這種重文抑武的戰略方針直接導致了宋朝走向滅亡的根源。宋朝軍事力量干不過元朝被滅,但軍民齊心抗元,寧死不屈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不過就算是滅亡,它也有它曾經的榮耀和輝煌,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