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是什麼

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5 10:26:26

㈠ 社會歷史發展的邏輯與動因

社會發展動力是社會歷史前進的推動力量和源泉。馬克思主義認為,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有多種因素和力量,依照這些因素作用的性質、范圍和形式,可以把它們區分為根本動力和直接動力、基本動力和非基本動力、主要動力和次要動力等。其中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生產方式的內部矛盾中,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和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能促進它的發展,反之就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

㈡ 近代中國從改革到革命的歷史發展邏輯

近代中國從改革到革命的歷史發展邏輯!
邏輯本身就是一種相互關系,近代中國從改革到革命的歷史發展邏輯,就是說的近代改革與革命的發展關系,近代的改革可以說從太平天國起,
太平天國打響了第一槍,接著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相繼發起,幾著相繼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直至辛亥革命,清政府徹底滅亡,革命趨於成功!!!

㈢ 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是指這一理論體系中各個基本觀點的內部聯系,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內在規律;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是指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必然。

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麼和什麼的辯證統一

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是指這一理論體系中各個基本觀點的內部聯系,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內在規律;

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是指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必然。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需要與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的新特點、深刻理解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只有將這些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准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前提。

㈤ 社會歷史領域的矛盾及其邏輯關系

近代中國的時代特點以及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兩大歷史任務中,首先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反對外國列強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的統治。這個歷史任務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變民族壓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狀況,必須首先進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決上層建築和生產關系問題,才能為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創造前提與基礎,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成為可能。
歷史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兩個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相互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敗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發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他們控制中國經濟政治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㈥ 中國近代史基本發展脈絡是什麼

中國近代史發展概況(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歷史發展概況(1840-1919年)
1.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1840年-19世紀60年代),這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段。
1840年,蓄謀已久的英國政府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了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和清軍的愛國將領對英國侵略軍進行了英勇抵抗。腐敗的清政府最終屈膝投降,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先進的知識分子林則徐、魏源開始學習西方,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國是長期積累起來的階級矛盾,在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下迅速加劇,匯聚成的社會矛盾的大爆發,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兩大對抗力量展開了殊死的搏鬥。但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英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擴大在華利益。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2.民族危機的加深,資本主義的產生,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階段。
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在中體西用的指導下,地主階級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引進西方先進科技,掀起了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開始投資於近代工業,標志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產生了最早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
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擴張,企圖侵佔朝鮮,進而侵略中國,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大量輸出資本,在中國開設銀行,開辦工廠,開采礦山,修築鐵路,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同時,列強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面對瓜分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實行維新變法。1898年6月至9月,光緒帝先後頒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史稱百日維新。這次變法在中國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由於資產階級的局限性,這次變法被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鎮壓下去。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一次奪權斗爭,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深入,外國傳教士欺壓中國人民越來越猖狂;清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大借外債,增加捐稅,人民負擔大大加重。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了,這是農民階級發動的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英、俄、日等八國組成聯軍進犯天津、北京,遭到義和團的沉重打擊。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這次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了。1901年,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變成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3.民主革命的醞釀,辛亥革命和軍閥割據(20世紀初-五四運動前),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階段。這一時期兩大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廣大人民群眾同清朝統治集團和北洋軍閥統治的矛盾。
《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清政府先後實行"新政"和"預備立憲",客觀上有一定進步性,但其維護封建專制的目的卻加速了革命形勢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廣泛地開展起來。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他創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在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並取得成功,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它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最終以失敗告終。
袁世凱在北京建立北洋軍閥政府,實行獨裁專制,大量出賣國家主權,復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和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解放了人們思想。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段祺瑞操縱北京政府,實行專制統治,出賣國家主權。中華民族的災難更加深重了。
"一戰"期間,日美加緊爭奪中國,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同時,英、法、德、俄等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就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有利條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隊伍迅速壯大起來,並在斗爭中不斷提高覺悟,這是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階級基礎。
二、近代後期歷史發展概況(1919-1949年)
1.五四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時期(1919-1927年)
1919年5月-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階段。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這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指導了中國革命,促進了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組織和幹部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第一次工運高潮的失敗,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不斷成熟和革命的新發展。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為國民大革命時期。革命對象是北洋軍閥,革命力量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大革命高潮--北伐由南而北,迅速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由於帝國主義扶植蔣介石作為新的殖民工具,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黨中央犯右傾錯誤,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務最終沒有完成,中國社會性質依然。大革命失敗了。
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
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建立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專制獨裁統治,大肆屠殺、"圍剿"中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鎮壓革命。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民族工業獲得較快發展。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正確的革命道路,並日漸壯大。由於王明"左"傾錯誤,中國共產黨及紅軍於1934年被迫長征,歷時兩年,完成了戰略轉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中日民族矛盾日漸上升,國共關系發生變化,從對峙逐步走向合作。西安事變標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抗日)(1937-1945年)
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中國歷史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抗戰初期,日本企圖速戰速決,對正面戰場大舉進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幾次大會戰,比較積極地抗戰,但由於堅持片面抗戰路線,會戰都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初期,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中共軍隊深入敵後,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重點進攻中國共產黨,政治誘降國民政府,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逐漸轉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強化獨裁統治。同時,面對國民黨的進攻和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採取措施使抗日根據地渡過難關,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領導下,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由於中國全民族的抗戰,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4.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經歷了由民族革命戰爭向國內革命戰爭的過渡。國共兩黨就中國未來的前途和命運展開的全面斗爭是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內容,如重慶談判、舊政協會議的召開。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繼續實行一黨專制獨裁統治,首先挑起內戰,最後失民心而失天下,人民解放戰爭以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告終。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10月,新中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結束。

㈦ 百度:歷史前進的邏輯是指啥

自發秩序與自然演化

㈧ 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

中國的歷史發展邏輯就是循序漸進,每個朝代都有每一個朝代的特點

㈨ 如何用矛盾分析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的辯證統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的辯證統一,思想是相互對立,也是相互統一的,因為現在所面臨的矛盾都是相互統一的整體,也是相互,有對立面的一個大的整體,

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至今,我們從土裡刨出來的殷商甲骨文,仍在使用;而亞述人的楔形文字,早已煙消雲散,成為了想像中的歷史遺產。

相比西方文明的盛衰消亡,為何中國文明卻表現為王朝更替,興而衰,衰而盛,以至綿延千年?其原因當然多種多樣,要說背後的邏輯,我只想錨定一點說開去:

我們中國的文化內部始終有在新舊沖突中求新、求變的基因。

01

一個民族能夠綿延數千年而不中斷,必有其道理。在中國的某些時期或事件,看似停滯僵化的舊有文化,其實能通過重新梳理並確立理想順勢應變,作出驚人的變化,而走出困境。


對於中國這個古老民族來說,任何一次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沖突、糾結,也只是一次新的挑戰而已。

以處理類似事件的千年經驗,即便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對中國文明來說,也僅僅只是更復雜一點而已。

新與舊的沖突,既是中國的民族性格,也左右了我們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所以才會有一代代如此摯愛自己悠久文化、具有傳統理想人格的中國知識分子,艱難地,然而又一直堅定地行進在推動民族車輪隆隆向前的行列中,這個古老民族的文明便永遠不會失去活力。

寫在最後:

中國文明為什麼能綿延千年,這是個很大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自己也看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及文章,但總體感覺多是宏觀而不具體,難免有言之無物之感。這篇文章是一塊磚,文章的角度雖小,卻希望能錨定一處說開去,以為淺談。

閱讀全文

與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