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開卷考試應該怎麼考
1、單項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單項選擇題是用來考查基礎知識的最佳題型,特點是設計靈活、知識覆蓋面廣、答案唯一。解答的關鍵是要注意審清題干中的關鍵詞及相關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擾項。
2、列舉題的解答技巧
列舉題就是把符合某種條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來的題型,分為橫向列舉題和縱向列舉題。答題時要搞清楚試題問的是哪一方面的問題,界定時空范圍,確定要答的內容,避免因為審題不清而導致知識點的張冠李戴、不全面或順序顛倒。答題要求規范有序,簡明扼要,用詞准確。
3、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題是最具有學科特色的主觀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材料層出不窮,提問靈活,增加了解題難度,因而成為復習迎考中的重點和難點。
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基本技巧:①讀:粗讀題目,包括材料和出處。②想:看清提問,根據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聯想所記憶的相關知識,對號入座。③答:「問什麼答什麼」,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語言精練、表達准確。
學生在開卷考試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平時往教材上抄題,考試時從教材中找題。有的同學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把老師上課所講的例題,或自己在教輔書中做過的題目和答案不厭其煩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課本的空白處,甚至把課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試時,出於僥幸心理,憑著自己的印象在書中一題一題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斷「題」取「點」,最後寫出來的答案與試題的要求「貌合神離」相距甚遠,難以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和准確性。
2、每道題都翻書。有的同學對開卷考試感到輕松,認為不就是到考試時翻翻書嘛,但真到考試時,若要題題都在書中找答案,恐怕考試時間就不夠用了,更何況現在實行歷史、政治綜合考試。這樣,在規定的時間內既要翻政治書,又要翻歷史書,翻來翻去,一些同學自己都翻糊塗了。
所以,像選擇客觀性試題,一來題量大,難度較低;二來每題所佔的分值較小,有關的知識應盡量消化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考試時應做到不翻書就能解答,如果實在不能確定答案,再翻書查找。
3、不仔細審題,盲目抄書。這主要表現在解答主觀性試題上,有的同學在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先忙於抄書,看書中哪些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由於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也就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後很容易出現偏離試題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論證不充分等問題。
② 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該怎樣答
一般有這么幾種:
①有材料,教科書上沒有的:根據材料自己總結,盡量不要全部抄。結合教科書上的內容,找到考點,聯系背景總結。語言不能太絕對,避免使用很專業的學術語言、避免通俗。
②根據史實聯系現實:一方面需要在課余時間多擴充時-事-政-治的知識。一方面聯系教科書上的考點。答案合理即可。例:台-灣-問-題與國-共的全-面-內-戰。
③教科書上沒有,靠自己總結:聯系時-代-背-景和所學知識,大開腦洞,合理即可。
④談談對某種新聞、歷史的感悟:一般按照這個套路來
1、談到古-代-君-主-治-國-之-道,從中-央-集-權-制-度談起。例:……(治-國-措-施和政-策)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自由發揮)或:……(民-族-政-策)統-一-多-民-族-國-家…… (如何如何)
具體到某個統-治-者:從正反評價一下他和他的社-會-現-狀,也談到中-央-集-權相關
2、談到思-想-文-化的進步:提到時-代-潮-流、社-會-變-革;問正確對待現在和古代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提到近-代-史:-列-強-侵-略、民-族-抗-爭、救-亡-圖-存、中-國-封-建-社-會-逐-漸-瓦-解、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之類,可以談到好好學習。
4、談到共-產-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要培養愛國精神。
以下不再列舉
純屬初中的經驗,沒有復制黏貼。望採納。
③ 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方法與技巧
第一:消除認識上的偏見和誤區
思想問題是個大問題,只有把思想上的誤區解除了,才能對提高考試成績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告誡學生,開卷考試既要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更注重的是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聯系現實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這就需要擴大學生自己的閱讀面,需要教師及時捕捉各種有效信息給學生補充「新鮮血液」。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提問。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作鋪墊,根本談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開卷考試用書要科學。
1、不要題題都翻書。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開卷考試就是考試時翻翻書,但是真到考試時,題題都翻書,時間就不夠用了,更何況,實行政、史合卷,這樣,在規定的時間內,厚厚的一摞書翻來翻去,甚至還有學生翻錯書,考歷史翻政治書,會極大地影響答題速度和考試的心情。況且,有的開卷考試試題中有活動與實踐探究題,這樣類型的題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確地找到。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要告誡學生該背的知識點一定要背,把知識消化在平時的學習中,切不可題題都翻書。對實在找不到答案的題目,再翻書查找。譬如平時訓練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選擇題,以節省時間完成其他題目。
2、記筆記要系統、有條理。在開卷考試下,很多學生把平時復習的例題、輔導書上重要的題目,自己記不清的題目、老師強調的題題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課本的空白處,有的甚至把課本內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試需要的東西不知從何處找到,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告誡學生要學會整理筆記,不要把所有東西都往書上記,應當有選擇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統化的知識點。切忌在書上粘貼紙條作筆記,這是開卷考試所不允許的。同時,抄東西時要分門別類,把知識劃分成不同的專題,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現代抗爭與探索史,資本主義政治與經濟、國際關系,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世界文化等。還可以在教材目錄編著具體頁碼,遇到不同問題去找,省時、省力並提高了復習效率。
3、仔細審題,不要盲目抄書。答案要准確,要答在點子上。有的同學看到試題後想到以前做過類似的題目,就先忙於看書中那些內容與試題的內容接近,就開始抄。由於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就難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東抄一段,西抄一段,東拼西湊,不得要領,最後導致「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答案不準確、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試時一定要仔細審題,找出關鍵詞,找准結合點。
4、平時除對教材的學習外,還要重視熱點問題的學習。
熱點問題是中考必考的內容,這就要求對熱點問題的復習不能到臨近考試時搞突擊,要把熱點問題的復習寓於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復習效率。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社會生活,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課本。如在學習「西域都護的設置」時,就可以結合疆獨分子的分裂行為「七五事件」,教育學生認識到新疆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反對分裂行為,維護國家統一。
5、要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這是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消化」,即弄清知識點,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明確基本觀點的內涵。我們如果對所學知識靠「死記硬背」條條框框這個層次上,就談不上真正消化,也不能使所學知識進入大腦「信息庫」並進行有效的存儲。如對有關「中國古代文化」的知識,我們在復習時可以這樣「消化」:列舉秦漢時期和唐宋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分析產生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結合現實討論科技成就對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產生的推動作用,由此得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結論。這樣由淺入深,掌握知識。
二是「簡化」,即實現知識的網路化和結構化。如果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無條理地堆積在一起,就容易產生混亂,造成知識的混淆,也不易有效地將這些知識信息還原、再現。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將知識簡化,這就需要善於歸納和整理。如,我們可以將所學知識以圖示或表格等方式進行歸納和概括,也可整理成不同的專題。如初二歷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期》,內容較多,在復習時進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六個大問題:偉大的歷史轉折、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族團結、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往,然後再逐一講解,這樣就形成了網路。記憶起來比較方便,從總體上把握住了這單元的知識。
④ 如何應對中考歷史解答題開放性試題。
中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考查和解答技巧
武隆縣實驗中學 文 紅
近年各地中考歷史試卷中,我們關注到:開放性試題的比重與分值在不斷提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開放性試題有利於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發表不同見解,構建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它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舊框框;開放性試題答案的多元性,促使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構建了讓學生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這種新題型也為新課程的實施起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和推動作用。
現將近年中考歷史考試中開放性試題進行歸類,總結出常見的幾種類型的開放性試題,並相應設計模擬題,供大家參考。
1、多種評價型
歷史是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在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往往具有多重性,後人的評價,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將這種具有兩個及其以上,學生可以任選其一作答的試題,就是多種評價型開放題。這種開放試題,開放的是求答指令,學生應該根據題目的要求組織自己的答題思路。
[例]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地手中收復台灣,堪稱民族英雄;但他不肯歸順清政府,利用台灣抗清,阻礙祖國統一,是民族分裂分子。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思路:觀點一:鄭成功是民族英雄;觀點二:鄭成功是民族分裂分子;觀點三:前者對後者錯。……
2、續問題干型
開放性試題中,有種類型叫做「續問題干型」。在這種試題中,只有某個歷史概念或歷史知識的具體求答指令,即沒有具體的問題,是「半截子題」,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我續設,然後自我作答。這種試題,作何學生都有話可說,不交白卷,較之於有既定指令的試題,教師能更具體地了解每位學生。比如,「關於抗日戰爭你知道哪些問題?請將你所知道的某一個或幾個問題闡釋清楚。」對此,學生們續設了諸如「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抗日戰爭的基本過程」「抗日戰爭的特點」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意義「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兩黨的關系「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淺議」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問題「抗日戰爭中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等近20道試題,即使「最差」的學生也續設出了「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抗日戰爭中的四次大會戰之類的問題
[例] 19世紀50年代,正值清朝後期,鴉片戰起,太平天國、捻軍遍及全國。話說兩個20歲左右的年輕書生,本是湖北武昌人士,祖業頗豐,但由於太平天國與清軍在這里征戰不休,家產遭到很大損失,便准備攜帶剩佘家資離開。
兄長:「我們不如北上,天子腳下,總要安穩些,可以一心一意做學問!」
弟弟:「我們不如沿江而下,去上海闖盪,也許可以發更大的財!」
續寫下列小故事:做哥哥的可能做出學問;做弟弟的可能發了大財。
要求:至少寫出一個小故事。
答題思路:對哥弟的人生可自由設計。做哥哥的可能成為頑固守舊的學者、可能成為嚴復式的學者、可能成為章太炎式的學者、可能成為王國維式的學者……做弟弟的可能因成為買辦而發財……可能因成為民族資本家而發財、可能成為封建地主而發財……(若續寫出的小故事中哥哥既未成為學者也未發財而是一無所成,或走上其他道路亦可)
3、同類特性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具有相似特徵或性質的歷史事象、歷史人物是很多的,在我們的歷史研究中,往往用「類」的概念來劃分和概括。如兩漢初年的經濟政策、隋唐初年的經濟政策、明初的經濟政策,都屬同一性質,都有相似特徵,可以歸為「封建時代發展經濟、與民休息」一「類」。再如華盛頓、拿破崙等歷史人物,可以歸為「資產階級革命家,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一「類」。由具有某類相似特性的一組同類型的歷史材料或觀點作答的試題,就是同類特性型開放題。
這種開放試題,開放的是答案,只要屬於同一類型即可,不求「惟一」「標准化」,因此,比較有利於檢測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注意力等。
[例]1958年落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當年,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長範文瀾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經過精心選擇,確定了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渡江戰役八幅漢白玉大型浮雕,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驚天動地的革命史實。
建國以來,在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勞動模範,如果今天我們再豎立一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話,你認為可以能過一組什麼樣的浮雕來體現這種時代精神?
要求:不少於6幅。
答題思路:第一類:重大的革命運動,如抗美援朝等;第二類:「人民的好公僕」,如焦裕祿等;第三類:科技精英,如錢學森等;第四類:人民英雄,如雷鋒等。……
4、角色體驗型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材料中,以歷史人物的對話、言論、行為為內容的材料,佔了相當大的部分,這也為我們進行角色體驗式的考試測評提供了便利條件。根據某一則或多則歷史材料中的內容,要求學生充當與之相關的某個或某類歷史人物,認識或解決與之相關的某個歷史問題,這就是角色體驗型開放題。這類開放題,因為求答的前提是「身入其境」,要求對所學知識,特別是對當時的宏觀背景把握全面、准確。
[例]《通鑒紀事本末》記載了北魏因遷都引起的爭論:「魏主……使群臣更論遷都之害,……尚書於果曰:『臣非以代都為勝伊、洛之美也,但自先帝以來,久居於此,百姓安之,一旦南遷,眾情不樂。……』魏主曰:『王者以四海為家,戰南戰北,何常之有?朕之遠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樂根山,昭成皇帝更營盛樂,通武皇帝遷都於平城,朕辜屬勝殘之運,何為獨不得遷乎?』群臣不敢言。」你若是當時北魏政權中的一員,請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遷都的看法。
答題思路:觀點一:從鞏固政權角度,主張遷都;觀點二:從保持民族性角度,反對遷都;觀點三:從鞏固貴族既得利益角度,反對遷都;觀點四:各有道理,遵從皇帝旨意,支持遷都……
5、材料多元型
由不同類型的材料組成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或全部或部分地對材料進行闡釋、評論的試題,就是材料多元型開放題。這種開放題,因開放了材料信息,所以求答指令和答案也就相應開放了。因此,這種開放題,有利於檢測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注意力、人生觀、價值觀。
[例]材料一 1970年12月,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時,在華沙遇難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對在二戰中遭德國納粹殺害的150萬波蘭猶太人表示謝罪。
材料二 「亞洲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萬萬的亞洲鄰國的受害者,而是當年肆意屠殺無辜生靈的「劊子手」。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有軍國主義象徵意味的靖國神社。這是這位日本首相第四次參拜靖國神社。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①你如何看待德國總理勃蘭特這一跪?②你如何看待「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③日本對待歷史,對待戰爭的態度除了材料二中所表現的外,還有哪些表現?
答題思路:分別從二國領導人及政府對待歷史、對待戰爭、處理現實社會國際關系等的態度進行回答,要結合二戰中德日法西斯所犯罪行等歷史知識。
6、歷史論文型
在這種試題中,讓學生對所提供的歷史材料談感想,談體驗,談認識,不追求具體的歷史知識,猶如語文中的材料作文一樣。歷史論文型開放題較之上述所有類型的開放題,開放的靈活性更大,它可以開放試題結構的全部,但它較上述所的類型的開放題,在答題方式上,開放的程度則最低,必須是「論文」式,還是簡答式、列舉式待,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
[例]閱讀以下材料:
1866年,康熙派人攜帶楊光先編訂的康熙八年的歷法,去向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徵求意見,南懷仁當即指出其中的錯誤。於是康熙把楊光先、南懷仁同時召來,讓他們在朝堂辯論,雙方相持不下。康熙就決定兩人同測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優劣,結果楊光先所測皆誤,南懷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將不學無術的楊光先革職,任命南懷仁執掌欽天監,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歷法《時憲歷》。(註:楊光先,欽天監監正,即今國家天文台台長)
在東方,「紅夷大炮」早己威名顯赫。南懷仁向康熙進呈《神威圖說》一書,講述西洋炮造法用法。1674年,康熙命南懷仁鑄造便於攜帶的輕巧大炮,親臨盧溝橋炮場檢驗,贊揚「西洋炮甚利,且輕便易運。」所造350門炮在平定三藩之亂中大顯神威。為嘉獎南懷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學習西醫,就必須學習人體解剖學,在封建禮教束縛的中國,這是個禁區。可康熙比較開明,命法國教士巴多明將法文《人體解剖學》譯制滿文,又把西葯專著《本草補》譯成西文。由於康熙提倡西醫的專家。
隨著對西學的深入了解,康熙對來華教士的學識感到不滿足,1681年命白晉作「欽差」回歐洲,招聘科技人員來華。1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國安出使羅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呂、演算法、畫工、內科、外科人員來華」。來華有技藝人員都享有優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宮中建一座法國式的科學院,只因與羅馬教廷發生禮儀之爭,未能如願。
通過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就你的感受寫篇論文。
答題思路:論文主題提示:角度一:肯定康熙;角度二:肯定傳教士的作用;角度三:否定傳教士的作用;角度四:同時期中西比較;角度五:康熙帝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開放性試題突出了「活」、「新」、「探」的特點;它源於歷史教材,卻高於歷史教材;它突破了傳統試題的設問方式,將學生已掌握的認知結構運用於新的歷史情境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使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所以,這種題型考查的力度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⑤ 初三歷史開卷考試技巧
1、考試時從教輔材料中找題。考試時,憑著自己的模糊印象在教輔材料中一題題地找,或照搬照抄,最後的答案與試題的要求相距甚遠,難以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和准確性。
2、每道題都翻書。像選擇客觀性試題,一來題量大,難度較低;二來每題所佔的分值較小,有關的知識應盡量消化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考試時應做到不翻書就能解答,如果實在不能確定,再翻書查找。
3、不仔細審題,盲目抄書。這主要表現在解答主觀性試題上,有的同學在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先忙於抄書,由於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也就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後很容易出現偏離試題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論證不充分等問題。
4、只注重教材,不關心時事政治、社會熱點。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出現,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思想和行為的實際來回答問題,這類試題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一般說來,在書中很難找到現成的答案,如果考試時只翻閱教材,是無法滿足這類試題要求的,它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關注社會生活,加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課本。
以下是歷史開卷的答題技巧整理:
1、選擇題
根據試題所給材料呈現形式的不同,歷史選擇題可分為文字材料型、圖像型等幾種類型。
⑥ 怎麼做高考的歷史大題有什麼好的辦法
高考對很多學生來說,都可能會是人生的轉折點,可能很多孩子會把高考看作自己人生的第二個開端,也就是說高考對於學生以後的,大學和就業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高考收獲比較完美的人生的起點,那麼選擇偏文科一點的高考的考生呢,必定會面臨歷史方面的考試。那麼對於文科的學科來說。歷史是相對於地理等其他學科可能更好學的一門學科。也就是說在這一個學科上拿到大題,多佔分值是非常重要的。學好歷史對整個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很有幫助,那麼歷史里大題會佔到很多的分值。題目很簡單,但是答起來想要拿高分,卻有一定的難度,那麼在答歷史大題的時候也需要用到許多技巧。我們接下來就介紹兩個方面。
首先這種題目也一定是根據基礎知識點演化而來的,可以先把基礎的知識點答上,然後,根據事件內在的邏輯順序去捋出事件的性質,然後再區分,把知識點明晰的寫到答卷上。在答的時候也可以列出小標題,第一點,第二點,這樣能讓判卷子的老師理解到你准確的意思,這樣也比較容易得到相應的分數。
⑦ 中考政史開卷考試,需要掌握哪些高分技巧
現在有很多地區中考實行開卷考試,但並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進行開卷考試。只有政治和歷史是開卷考試,那麼學生如何利用開卷考試拿到更多的分數呢?畢竟能夠光明正大看書的機會不多,有很多答案都在課本上,學生該如何利用其開卷考試的優點呢?誰都想在中考中拿到好分數,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優秀的高中學習,這也決定著是否能考上好的大學,今天就來帶各位初中生避雷,中考歷史政治開卷考試,如何才能考取更高的分數?
⑧ 初中政治,歷史開卷考試,應該怎麼做准備對於簡答題應該怎麼做准備
初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⑨ 如何做中考歷史開放性,探究性題
中考歷史綜合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
近年來,中考中歷史綜合開放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它的特點就是體現了「綜合開放」。「綜合」它有材料的綜合,有圖、文、表的綜合,有各類題型合一題。「開放」它有材料的信息新穎,發問的討論式、開放式,答案的靈活性。其模式有圖表綜合型、文字綜合型、圖表文綜合型。
題型一:此類題型集填空、選擇、材料題型於一體,全方位考查學生的基本功和對知識的駕馭能力。一般是在題幹部分提供圖表,要求學生填圖填表、識圖識表、回答所提示問題,最後聯系教材發表自己的觀點、感想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