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文科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

文科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

發布時間:2022-07-06 02:40:57

1. 如何上好一節歷史課

首先,處理好課堂的導入。導入,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的定調。導入相當於鳳頭,內容好不好聽,要看上課前簡簡單單的導入。好的導入可以引人入勝,學生會被將要學習的內容吸引,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導入非常重要,要設法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在整個課堂中都感覺具有挑戰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在設計《甲午中日戰爭》一節的導入時,開始准備從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北洋水師導入,後來改為從中法戰爭結局導入。開始的導入顯得太冗長,需要的時間長。而後面的導入相對來說,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使學生很快就能從舊知識進入新知識中。要處理好導入,功夫應該下在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多看書、報、影視,收集、積累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和信息,設計導入語時才有豐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特點,這樣才能用生動的導入語來達到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學生特點,注意學生年齡特徵、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導入要切合學生實際。 其次,應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在講授《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一課時,課堂的三個部分之間過渡不夠圓潤,顯得生硬。最好的過渡應該是通過一句簡單的話語,將前後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好的過渡,需要進行深思熟慮,從上一環節到下一環節,給學生一個容易接受並且完整的知識。不能直接說下面咱們講下一個問題。這種生硬的過渡,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要處理好一節課中的過渡,就要開動腦筋思考,並參考別人已有的過渡不斷完善。 再次,應處理好重點結論的講述。在講授《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一課時,將自己收集的重要結論直接讓學生記在課本上,以應付考試。這樣的做法是歷次考試經驗的總結,書上的許多內容需要補充,才能適應考試。不過自己在課堂上生搬硬套的讓學生記,沒有進行分析,沒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看起來自己也知道什麼是重點、難點,但是處理重點、難點的技巧還欠妥。要給學生講好這些重要結論,在備課時要充分思考如何解釋給學生。分析得好了,會使學生感覺記憶歷史不再枯燥,因為已經在理解中掌握了。 最後,應處理好板書與多媒體的關系。板書是課堂知識的重要展示。這次在片上講課時,雖然寫了板書,但是只是副板書。板書是一個人基本功的體現。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們並不是,每節課都在使用多媒體。在以後的公開課中,應寫板書,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板書。在授課中,有適量的板書,能強化知識點和難點,暗示學生做好筆記。通過書寫板書,控制講課節奏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基礎和快慢,反饋學生信息。同時也體現任課教師教學特色。 以上幾點,是我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所得,要上好一節歷史課,還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精益求精

2. 談如何上好高中歷史第一課

從事高中歷史教學三年,每年接觸剛剛跨進高中校門的高一新生時,發現他們對歷史課的印象是「副科」、「聽故事」,沒什麼好重視的。「學習歷史還有用嗎?」「不如把學習歷史的時間用來學習有用的東西如計算機等,甚至休息也好!」「我本不想學的,是老師要我學;」等等受急功近利社會思潮影響的言論,在同學們的頭腦中頗有市場。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扭轉剛進入高中大門的高一新生的錯誤觀念,是一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歷史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不宜講新課,而要上一節導言課,課上不僅要充分「推銷」自己,更要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課程設置、主幹知識、考試方式和學習方法等,讓學生對本學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此,能否上好第一節歷史課將是關繫到能否培養學生「歷史」興趣與情結的重要一環。一、端正學生學史的思想認識,突出學史的重要性各種情況表明,要上好歷史課、學好歷史科,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否則就難以激發起同學們學史的熱情,即使學習也是應付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更不用說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甚至中華民族的國民素質了。因此,在正式學習歷史前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要求學生從思想認識和日常行為上重視歷史科的學習。歷史不能像應用科學那樣直接地創造財富,也無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錦囊妙計,看似「無用」,但卻有「大用」:學習歷史對於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習歷史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還具有獨特的作用;對於同學們的學習而言,歷史對地理、語文、政治的學習很有幫助。如《史記》就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英文的學習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不利於英語的進一步學習。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可以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在學習中、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藉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辦事能力。「學史使人明智」就是這個道理。學好歷史知識還能幫助人們提高娛樂和審美的水平,幫助我們理解其它學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們在觀看外國優秀影片,如《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寧在十月革命》等時,如果不學習世界歷史,就無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無法真正看懂這些片子,也就無從分析、理解了,更談不上欣賞。在中學開設歷史課,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學歷史,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就不會完整,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不開設歷史課,要提高中華民族的國民整體素質就無從談起。二、讓學生了解歷史教材的結構和編輯特點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採用通史編年體裁,較容易掌握,新教材採用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分為若干個歷史單元模塊,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因此它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識基礎。同時新教材每一課的內容容量大,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前認真預習,將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或寫下來,這樣課前就有了疑難問題,帶著這些疑點上課,便會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三、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學習方面的基本常識導言課學生了解有關歷史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識、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對以後的歷史學習有著十分重要作用。學習歷史知識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歷史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要學好歷史科,必須讓學生了解這四要素內涵和外延,掌握它們、運用它們。初步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歷史書裡面的內容隱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同時教材也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來編寫的。因此,學習歷史前對基本的哲學原理進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為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常規措施來認識。這些習慣主要有: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天安排學習計劃的習慣、在作業和試卷上的有關位置工整書寫班級、姓名和學號的習慣、在教材或其它閱讀材料上做記號或批註的習慣、帶著問題看書的習慣等。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成為提高教與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導言課對學生在整個學年以至整個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歷史導言課的講述,使學生對本科的知識概況、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高中歷史教材的特點以及注意事項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史的興趣。對本學期教師的教學計劃、其它安排有所了解,對歷史學科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精心設計好和上好導言課就成為每位教師新學期開學初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整個學期或學年的教學工作都影響很大。

3. 如何上歷史課

歷史課是一個需要極強代入感的課程,比如給你講唐朝,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感知到唐朝時期的氛圍和景象,對唐朝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對於老師的語言功底要求是很重要的。
假如你的歷史老師上課平淡無奇,只是對於課堂知識的反復重申和總結,那你就做好筆記,課外多閱讀。如果你老師上課富有感染力,你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聽課就好了,多做題。順帶說一句,學校課程,無論哪一科多做題是最主要的。

4. 第一節文科班的歷史課如何上好

興趣興趣
好多人都覺得高中歷史沒意思呀,上課就不認真聽
別老照著課本念,適當講點歷史趣聞,野史就別講了不利於考試呀

5. 如何上好初中第一節歷史課

上好初中第一節歷史課具體方法如下:

1、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觀是學習好歷史的基礎

基於對造成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不高的第一個原因是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知偏差,通過第一節歷史課來糾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首先就要擺正對歷史課是所謂的「副科」的心態,只有這樣歷史教師的教學才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其次,在第一節歷史啟蒙課上我們就要明確告知學生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我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會對學生說:歷史是一門社會學科,它涉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它是人類對自己過去的總結同樣也是認知現代的途徑。

我們不要把歷史單純的理解為「死記硬背」、「沒有什麼深奧學問的學科」。就這樣我通過告知學生歷史學習的意義,從入門就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

2、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捕捉學生興趣點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方式

衡量一個優質課堂教學的標准就是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一個活躍的課堂。捕捉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是我上歷史課的一大法寶。結合第一節歷史課不易多深入講解知識點的特點,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中的奇聞趣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說學生普遍對考古非常有興趣,我就會講一些考古發現。秦始皇的暴政之一就是是徭役繁重,他曾經役使七十多萬人,在咸陽修阿房宮,在驪山營造自己的陵墓。結合著多媒體的圖片放映介紹驪山陵的內部結構以及現在一直沒有挖掘的原因。引人入勝的情節加上豐富直觀的圖片自然吸引學生一探究竟。

3、簡潔生動、語言幽默是開啟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之門的關鍵

如果我們在有豐富情節的基礎上加上巧妙的課堂用語,那麼可以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呆板的語言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歷史老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時候要結合著教授的內容做語氣上的變化。

比如說在講授二戰恢宏悲壯的歷史場景時,語氣就比較鏗鏘有力。在講授古代四大發明的時候語氣則充滿了自信與驕傲,較為輕快。這樣教師從書本教學轉變為情景教學,寓情於景,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4、教師引導、個人魅力是開啟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之門的保證

教師處事的態度和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因此一個有豐富歷史知識和高尚素質的教師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講授「孔孟聖賢」的時候,如果教師有正確的禮儀情操就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展現。這不僅是對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的學習同樣也是教師對學生形成禮儀、言行的正確引導。

(5)文科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擴展閱讀

歷史教育的不足,其實已經在社會中有所反映。趙亞夫說,「比如近些年的民國熱,由於各種原因,存在美化民國時期和民國人物的傾向。這種現象就與歷史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我們的歷史教育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點,學生對一段歷史和人物缺乏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認識,所以很容易被網路上熱炒的觀點左右,不少人成了民國熱的跟風者也就不奇怪了。」

1、激發興趣

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學生收獲的只是一個個知識點,要跳出課本,引導學生感知鮮活的歷史

廣東省東莞市的歷史教師夏輝輝沒有想到,她在歷史課堂上虛構的一個人物「帕帕迪」會引起這么多的效仿與爭議。

在嶽麓版歷史教材中,《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進程》的第六課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主要介紹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變遷。由於所涉歷史年代久遠,概念生疏,這堂課並不好講。

苦思冥想後,夏輝輝大膽虛構了一個叫「帕帕迪」的農民,以他的生活為線索帶學生進入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陶片放逐法、蘇格拉底之死、女性不享有民主權等概念被生活化地呈現,本來生澀的歷史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

為了讓這個虛構的人物更加貼近史實,夏輝輝在後續的教研工作中,又查閱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以確保最大程度地尊重歷史。

2、塑造史觀

學生在建構歷史觀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歷史知識的匱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沖擊下,難辨是非

2011年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中規定,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通過歷史學習,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看來,歷史教育僅僅有趣還不夠,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客觀理性地認識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6. 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

首先打好基礎,把初中歷史課本吃透,保證准確第一,然後按照常規列出備課提綱,列出知識點,按照一個清晰的思路,如時間或者事件的先後順序,把前因後果講清楚。45分鍾時間有限一定不要填的太滿,要調理清晰,語言連貫,簡明扼要。自己先多試驗幾次,讓朋友給你安排抽簽,給你卡好時間,你多做幾次,讓大家提意見,只要內容不出錯,講課清晰,有條不紊,45分鍾很好過關的。

7.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語文、數學、英語等一樣都是主科。既然是主科,學好是必須的。「當然,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是『被動』的學習」我說:「有沒有『主動』學習的理由呢?當然有。」接著,我給出了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的第二個理由。
(二)學史明智。
「所謂學史明智,簡單說就是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同學們相信嗎?」學生又用好奇、疑問的眼光緊緊地盯著我,期待著我的答案。我說:「同學們如果不信,我可以簡單講個歷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學史明智』。」聽說要講故事,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我跟同學們講了一個他們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的故事----田忌賽馬。講完故事後,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歷史故事,你們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嗎?」學生說:「沒有!」我說:「沒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是因為你們學了歷史後,沒有思考、總結的緣故。我問你們,田忌取勝的關鍵是什麼?」學生說:「關鍵是田忌把賽馬的順序變了。」我笑著說:「這還不是最主要的。田忌能戰勝齊威王,最關鍵的是他懂得了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齊威王的短處比,這才是贏的關鍵。你們以後跟別人比賽,也要懂得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這樣才能贏。」學生茅塞頓開,原來想要「學史明智」,必須要對學過的歷史,認真思考、善於總結、學會運用,這樣學習歷史才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接著,我又問:「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在現實中是怎樣靈活運用這個故事的道理取勝的嗎?」學生用殷切的眼神看著我說:「想!」於是,我給學生說了我的一次經歷:
話說,有一次,我有個高中的同學結婚,他邀請我們高中時幾個很要好的同學參加他的婚禮。自高中畢業後,我們很少在一起聚會了,老同學見面,自然很高興。酒席上,我們互相敬酒。幾杯下肚,我有點吃不消了,我的臉特別紅,因為我的酒量不好。發現我這個情況後,一個酒量很好的同學開始「欺負」我了,只見他拿了杯酒過來:「老同學,我們好久不見了,來,我們幹了這杯酒。」我勉強喝了。沒想到,剛喝完,他又倒了一杯過來,「我們再干一杯。」這時,我遇到困難了:喝了吧,自己受不了;不喝吧,又得罪老同學。怎麼辦呢?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我的那個同學,我發現他有個短處,就是他長得比較瘦小,而我長得比他強壯。我靈機一動:「這樣吧,既然大家那麼高興,我們不如扳手腕助興,誰要是輸了,就喝一杯。」大家聽我這一說,都圍了過來看熱鬧。看到這種情況,我那同學說:「好,來吧!」沒想到,我們准備好後,旁邊的人剛說開始,不到幾秒鍾,他就被我打敗了。他喝了一杯。接著,我又說:「再來!」第二回合,我的同學同樣敗了,他再喝一杯。我說:「再來,再來……」我那同學不幹了,灰溜溜地閃開一邊。我就這樣利用自己的長處化解了危機,反敗為勝……
聽完我的故事後,學生都笑得合不攏嘴。有的說:「老師,你真厲害。」有的說:「老師,你真牛。」有的說:「老師,你真奸詐。」我問:「現在,你們相信『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吧?」學生說:「信了!」我又問:「既然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你們會主動學歷史嗎?」學生說:「當然會啦!」
通過我的一次親身經歷,巧妙利用「田忌賽馬」取勝的道理,現身說法,這時,明顯看出學生徹底服我了,也開始喜歡上我的歷史課了。
(一)要有興趣。
跟前面的兩個問題一樣,我同樣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大多數學生討論後認為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背背書就可以了。這說明學生還未掌握歷史學科的科學學習方法。於是,我開始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試著回想,你們有沒有哪些方面是比較擅長的?」學生有的說:「我的籃球打得很好」、有的說:「我的數學學得很好」、有的說:「我煮的菜很好吃」等等。我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在這些方面擅長呢?」學生說:「喜歡做,有興趣啊!」我說:「對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歷史,首先必須要對歷史感興趣。」學生用認可的眼光看著我說:「老師,我們現在知道怎樣學好歷史了,只要有興趣就行……」可是,我又問:「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好歷史了嗎?」學生問:「不是這樣,那還要什麼?」我說:「還要方法!」
(二)要有方法。
要學好歷史,我給學生的方法是「聽、背、練、問」四個字。1、聽。指的是課堂上認真聽。課堂上善於聽,是學好歷史的重要環節。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聽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時用筆做好筆記。2、背。指的是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記下來。俗話說:「背多分(貝多芬)」。不管學什麼學科,背(記)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你不背(記)下來,做題的時候,又怎麼能做到胸有成竹呢!3、練。指的是做練習。做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檢測你聽和背得效果如何,也是在進一步鞏固你的學習成果。如果在做練習中發現問題,說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了,這時你就該問了。4、問。問也是學好歷史重要環節。但,剛上七年級,面對著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環境,很多學生會害羞,甚至難以啟齒。這時,我們就必須克服害羞的心理了。我們的聖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臉皮厚一點,一次、兩次,不就習慣了嗎?這就是我教給學生學好歷史的四字方法,簡單、明了。學生很快就用心把這四個字記下了。
在那節課的最後,我問學生:「上課時,我說『歷史』這兩個字,我們能聊一節課,你們信了吧?」學生齊聲說:「信啦!」並報以熱烈的掌聲。從學生愉悅的表情上,我感覺到這節課「引導學生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興趣」的目的達到了。
總之,通過那一節導言課,我用風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不僅闡明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而且點撥了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為今後的教與學打下了基礎,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8. 如何上好高一第一節歷史課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能夠很好的上完課。

2、准備好每節課的課後練習題。課後練習題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6、准備課程的教學大綱。這個教學大綱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模板,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寫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成績考核方式等內容。

7、准備課程的教學計劃。就是要寫清楚課程一學期每個時間點的教學內容安排,即每節課需要上什麼內容,什麼時間上,在哪間教室上。

8、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教案。教案就是設計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舉例等。

9、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課件。把每一節課要上課的內容做成圖文並茂的PPT,將會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課效果。

9. 文科小班的歷史課怎麼教

首先確定學生基礎,然後確定他們的預期提高的分數是多少。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是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就像蓋房子中的鋼筋和水泥,不教好基礎知識再做題也是白白浪費時間,但注重基礎知識並不等於只讓孩子去單純背基礎知識,比如說,教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時候,讓學生在記古代知識時,需要讓其明白制度的實施需要背景,以及制度為什麼去實施;2、學生引起對知識的興趣是重點,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的時候在不脫離課程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講述不脫離課本的歷史事件,整理成一些段子,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學到知識;3、教授歷史不止是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滲透歷史中的價值觀,從中可以學到什麼。這些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的政策事件中學會總結自己需要什麼,去指導他們的三觀,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4、沖刺階段作業不宜留太多,一天半套卷子到一套卷子即可。留足復習基礎知識和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5、若要推薦讀物和紀錄片的話,建議:《全球通史》/《國史大綱》/《中國近代史》蔣廷黻先生那本;若要為通俗讀物的話,即《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世界史》系列合集。

10. 怎樣上歷史課

一 教學設計
在教學設計上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通盤考慮,整體籌劃,具體安排,細心組織,處理好教材的使用,體現出新課標的理念,發揮出自己的教學特長,展現出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才符合新課標關於歷史教學設計的要求。
作為教學設計者,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初衷主要是讓學生在歷史教學中通過認知歷史過程,運用歷史思維,全面、辯證、客觀、發展地看待人類社會的各種復雜現象,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歷史事物,這就需要在教學設計時應遵循一項原則:論從史出,論中有史,史中有論。
教學設計成功與否,要看是否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是否有利於展現教學內容;是否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是否有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和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以中國歷史第三冊第一單元為例:
中國歷史第三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反映的是清末歷史,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衰亡期,所體現出封建制度的弊端是導致中國屢遭外敵欺辱的根源。教材通過侵略戰爭和民族救亡運動來展現主題的,而兩者之間也存在必然因果的聯系。
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1)教學的主題核心是什麼?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這是首要的。在研讀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的基礎上,抓住學習主題重心所在,有了主軸,綱舉才能目張;(2)主題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要點?根據主題核心,對教學范圍、層次等進行分析、把握內容;(3)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目的在於避免教學中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隨意和零散;(4)弄清單元中各課課題之間以及與主題的關系,最終在圍繞單元學習主題下,整體思考這一教學時段的教學策略和方式,以及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整合主要有:(1)教學材料的整合;(2)教學方式的整合;(3)教學活動的整合;(4)作業練習的整合(整合時要遵循簡單實效的原則)。使每節課在材料類型、教學方式、活動組織形式、練習訓練上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又在整體上構成聯系和配合。
二 教學手段
當前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教師的講授只是輔助手段而已,有的人甚至不講課。不少教學理論的專家都在說要以學生為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和合作學習為主,所以教師不能夠多講課,有些地方甚至以時間為量化標准,越線即判為不當,帶上「緊箍咒」。我的看法:要講,要講好,而且不能少講。
這是為什麼?
理論上,教師、學生、教材是三位一體,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將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材則是二者的中介。教師向學生傳授教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教材。
從歷史課的性質上講,歷史學科具有其本身的特點,它是一種典型的知識性課程,因此課堂教學是中學歷史的常規形態。教師在課堂講授歷史知識是完成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
從歷史知識傳遞上看,歷史反映的是過去的人類活動。是不可能通過實驗方式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直接通過觀察所得,而大多數只是通過間接方式傳遞。一般情況下獲得歷史知識的途徑有:聽、讀、看等方式,聽課則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主渠道。教師在教學中是主導者,而歷史課的思想性、導向性、科學性、教育性等只有在歷史教師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無論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學法的指導,還是其他方面都與老師的指導有最直接的關系,這也離不開老師的正面講解的原因。課堂講授在歷史教學中是必然的。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生活中,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願意上什麼樣的課,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師的講授質量決定的。
三 多媒體的運用
現代化的教學,包括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也包括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當前的歷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已是比較普遍的情況了。可以說,這幾年來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內容的整合是一個突出的表現。
現代信息技術功能多樣、信息量大、合成性高、直觀性強,具有情境感、立體感、動感,甚至可以模擬空間,「一網打盡」等。然而,像任何技術一樣,其科技含量高不高固然重要,但使用技術和享受技術的人來說,技術的運用是否實用,是否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就這一點講,課件的製作與運用關鍵在於是否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展現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是否有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
在教學實際中,存在著課件製作不當、效果不佳的狀況。諸如:課件所顯示的文字資料,內容過多且字型大小過小,密密麻麻充滿了整個界面,學生在下面讀起來既費時又費力,甚至坐在後面的學生看不清楚,選用和展示圖像清晰度太低,模糊不清;課件的底圖與文字的色彩反差小,使得文字的顯示不甚清晰,如黑底藍字、藍底綠字、粉底紅字等;在對課件中文字標題編輯時,「預設動畫」未進行靜音,使文字顯示時帶有聲響,對學生的觀看產生干擾;在界面的角落設有動畫圖標、晃動的小人等,沒有實際意義又不含學習信息,卻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一項歷史知識編排過多的圖片,如一個人物,有頭像、坐像、工作像與他人合影等好幾幅照片,眼花繚亂,信息重復。以及影視資料未經剪輯、冗長拖沓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影響到課件教學實際效果。
這些問題從技術角度上講,都是不難解決的。關鍵是在備課時要考慮到,教師所有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就像我們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知識淵博、嗓音洪亮、音色優美而進行教學一樣。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是因為這是新技術,不用就顯得不時髦,而是為了提高教學實際效果,使這種先進的教學技術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服務。這就是說課件的製作與運用要圍繞著教學目標的達成,要切合教學內容的實施,要有助於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進行,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目的與態度、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策略與方式、學習方法與途徑等方面的提升與發展。反之,則要考慮有沒有使用價值了,因為任何技術都可能有「雙刃劍」的情況,用得不好反倒不利,不如不用,所以在應用課件時也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時時處處考慮到學生接受課件演示時的認知活動。
在課件的實際的效果上,還有一個重要方面,這就是給教師工作帶來的效果。製作的課件是否有助於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是否有助於教師教授教學內容,是否有助於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這些都是在編制課件時需要考慮到的。如果課件的使用反而削弱教師在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影響教師順利地進行教學,甚至是使教師被課件牽著鼻子走,那課件效果就有問題了。
四 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歷史教學要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是新課改所倡導的精神,歷史課程標准也提出了歷史課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很多中學歷史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體現這一課程理念,在講授歷史問題時注意聯系實際問題,包括聯系當前國際局勢的問題、現實社會問題、實際生活問題、學生思想問題等等,力圖為歷史課注入新的活力。
毋庸置疑,歷史與學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演變的結果,古今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從歷史教學角度上講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確實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歷史與現實進行聯系,引導學生從歷史中看現實,從現實中看歷史。教師應當認識到,這種聯系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歷史,認識現實。即使是為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也要從歷史的角度上進行發掘,通過對歷史的經驗教訓的探討,用歷史的視野來觀察社會與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基於歷史感的生成的。歷史感的培養並非總是局限於歷史本身,有關當今的知識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為直接地幫助理解過去。然而,認識歷史的過程,運用歷史思維,汲取歷史的智慧,並不是讓學生機械地、簡單地記住某些現成的結論,更不是讓學生鸚鵡學舌般地說出幾句響亮的大道理,而是要使學生學會用全面、辯證、客觀、發展的歷史眼光來看待人類社會的各種復雜現象,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事物。教學中進行古今的聯系,應當認識到以下幾點:
1.要寓論於史,而不是直接說教
揭示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是歷史認識和歷史解釋的表現,這種認識或解釋是基於歷史的實際。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展現了歷史的發展與演進、變化與延續,其中的知識本身已內含了一定的價值取向,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不是外來附加的。
2.要具體生動,而不要空泛議論
歷史知識和歷史認識都是具體的,是來源於歷史上曾是活生生的人與事,學生要能夠真正掌握知識和提高認識,其前提是對歷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學生只有在其認知系統中構建起具體的知識及概念結構,才能進而生成相應的觀念和認識。歷史教學的大忌之一,就是脫離具體生動的歷史本身而進行憑空論說。
3.要有機結合,而不要牽強附會
任何事物之間建立聯系的意義,關鍵都是確立他們內在的、本質的、有機的聯系,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也是這樣,通過實事求是的有機聯系使學生更好地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現實,而不是簡單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劃上「加號」或是「等號」。
古有成語「畫蛇添足」、「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喻其多此一舉,必是弄巧成拙。歷史課上的聯系實際,尤其要避免不實在的做法。
總之,教師教得活,學生學得活,教材用得活,教學搞得活,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精闢分析,教學設計的精細,教學資源的准確運用。

閱讀全文

與文科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